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浙江省杭州市十四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浙江 高二 期中 2022-05-22 13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日评出的2021年度“十大网络用语”“十大流行语”中,“躺平”频频现身。“躺平”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概念。从“丧文化”到“佛系青年”,再到如今的“躺平”,所反映的内涵其实是一致的。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逃避内卷的裹挟,“无法改变环境就改变心态”,用消极的态度对抗环境对个体的重压,于是走向另一种极端,“躺平”成为一些年轻人的选择。有人拒绝大城市的升职加薪,回乡找了个糊口的差事舒舒坦坦;有人几次创业失败,等待继承家产;有人很长时间不工作,没钱了就打一段时间零工……“躺平”既有对自己努力不成、求而不得的嘲讽,也有对现实重压的逃避。再者,又有多少人能安安稳稳“躺平”,还不是第二天老老实实爬起来上班。

有人说,“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不要道德绑架年轻人的选择”,这诚然是一种个体选择,但是“躺平”背后的社会心态需要引起重视,更需要警惕“躺平”蔓延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惦。从整体社会层面来看,“躺平”现象非哪国所独有,美国有归巢族,英国有尼特族,日本也面临“低欲望社会”的危机。倘若这个社会弥漫着随波逐流、随遇而安的风气,其危害自然不言而喻。

在“我们都在努力奔跑”的当下,“躺平”文化自不是社会主流,却释放了需要关注年轻人生活状态的信号。从“躺平”“站立”到“奔跑”,人生似乎可以简化为这三种状态。一时的“躺平”,可以看作是一种心理的调适合休整,可以进行更清晰理性的人生规划。这样的“一时躺平”可以理解,但要警惕“一世躺平”,从而堕落为浑浑噩噩的生活。要知道,没有“躺赢”的人生,“站立”“奔跑”才是人生的常态。

面对“躺平”一族,他人规劝与自我救赎是一个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要从社会层面去分析背后的原因,并去化解其中的问题。大城市飞速扩张、社会竞争加剧带来的心理问题,有没有减压排压的出口?能不能提供更多渠道和路径,让普通年轻人获得更多的舞台,让付出有更多的回报?真正体会年轻人面临的生存压力,了解其需求,并通过有效的办法,唤醒他们对“站立”“奔跑”生活的回归,这是当前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摘编自《新华日报》2021531日,有删改)

材料二:

“躺平族”青年作为一个群体代称和生活理念,正在引发讨论。与拼搏努力争取成功相对,“躺平族”在各种压力面前选择逃避。相比奋斗的收获,他们更愿意过与世无争的生活,甚至一躺了之。这种自外于传统主流观念的青年处世方式,引起社会的重视。

特定文化现象的出现往往根源于经济社会的转型。20世纪70年代,欧美国家面临高失业叠加高通胀的经济“滞胀”危机,朋克文化在承受巨大压力的社会底层中迅速兴起壮大,年轻人以简单的音乐结构、非主流的着装和无所顾忌的言语方式等表达对现实生活的抗争。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经济泡沫的破裂之后,日本开始了长时间的经济停滞,催生了不出社会、自我封闭的“蛰居族”,并逐渐形成了大前研一笔下的“低欲望社会”;而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深度影响全球经济的背景下,不上学、不工作、不进修的“尼特族”日益发展壮大,逐步演变为当下世界性社会问题。

“躺平族”的兴起也有着深层次的经济社会背景。一方面,当下中国正在经历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增长换挡降速和产业结构深度调整,行业发展空间受限,竞争更加激烈,最终反映到个人层面工作和生活上的“内卷”上。另一方面,中国巨大的经济发展成就为多元化的生活方式选择创造了条件。在物质相对丰裕的当下,人们可以有选择地放慢脚步,以相对舒适的工作方式换取足够的生活条件,或者依靠前期积累安逸度日。由此,那些思维活跃、不拘泥于传统的青年,自然会想到换一种轻松的生活方式――“躺平”。而与真正付诸行动在身体上躺平的人群相比,那些在岗位上早早失去斗志,消极应对工作的精神躺平者可能也不在少数。

然而,“躺平族”显然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有很多不利。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等多方面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离不开青年的创造性贡献。相较于“未富先老”这一特殊历史背景促成的客观趋势,“未富先躺”这一现实问题带来的主观倾向同样需要引起我们警惕。关注“躺平族”,让“躺平族”愿意奋斗,对于面临转型发展任务的我国尤为必要。

当然,这绝非要对“躺平族”进行批判与苛责。出于身心考量选择舒适生活理应得到理解,经过充分思考选择慢节奏生活也需得到更多尊重。基于现实环境自主做出适合个人的生活选择,本身就是社会发展成就的一方面体现。引导“躺平族”奋斗,更多是需要从培育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积极的社会价值取向角度出发,通过国家、社会和学校等各方共同努力,给予这些青年更多的关怀。

(摘编自汪星余《引导“躺平族”珍惜韶华、奋发有为》,有删改)

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从社会层面分析“躺平”的主要原因是大城市飞速扩张、社会竞争加剧带来的心理问题。
B.“未富先老”是客观发展的必然,而“未富先躺”是可以通过积极引导避免发生的。
C.“躺平”文化释放了年轻人生活状态需要被关注的信号,而不是社会的主流文化。
D.对于“躺平族”,既要有批判与苛责,也要有理解与尊重,更要有关怀和积极引导。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躺平族”与美国归巢族、英国尼特族、日本“低欲望社会”危机实质上是一样的。
B.面对“躺平”,一方面需要他人的规劝,另一方面要分析背后原因并化解其中问题。
C.材料二从中国经济转型和多元化的生活方式两个方面论证了“躺平族”兴起的社会背景。
D.需要从营造好的工作环境和积极的价值取向两点出发,给予“躺平族”关怀,引导“躺平族”奋斗。
3.材料一对“躺平”的不同理解引发各种热议,有人把“躺平”等同于不思进取,有人认为“躺平”是在面对现实困难时给予自己的短暂喘息,是人们在面对现实压力而做出的自我治疗。下列对“躺平”的不同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思进取的“躺平”对社会、对人生会产生负面影响。
B.自我疗伤的“躺平”对人的生理活动可能会起积极作用。
C.价值观是对社会存在反映,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认识“躺平族”主体的差异性,不涉及要在斗争中把握同一。
4.“躺平族”在各种压力面前选择自外于传统主流观念的处世方式,结合材料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躺平族”。
2022-05-22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十四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一杯茶

[英国]凯瑟琳·曼斯菲尔德

罗斯玛丽结婚两年了。她的丈夫很宠她。他们家有钱,真的有钱,罗斯玛丽要什么东西,她就到巴黎去买。

一个冬天的下午,罗斯玛丽在寇崇街上的一家古董铺里买东西。

今天的商品是只小盒子。老板特地为她留着的,还没有拿给谁看过。一只精致的小珐琅盒儿,那釉光真不错,看得就像是凝脂炼成似的。那盖上雕着一个小人儿,他站在一棵开花的树底下,还有一个更小的小人儿伸出她的双臂搂着他的脖子。她的帽子看来还没有天竺葵的花瓣儿大,帽上还有绿缎带,挂在一根树枝上。半天里还有一朵粉红的云彩在他们的头顶浮着,像一个探消息的天使。

是啊!她很中意这个玩意儿。她喜欢它,这真是件好宝贝。她一定得搞到手。她拿着凝脂似的盒子反复地看,打开了又给关上。

“有意思!”罗斯玛丽说,“要多少钱呢?”他低声的说:“二十八个金币,太太。”

“二十八个金币。”罗斯玛丽不置可否。放下了那小盒儿,她扣上了手套。二十八个金币。就有钱也不能……她面无表情。

她答话时有些含混:“好吧,替我留着——行不行?我想……”

谁知老板早已低头哈腰,仿佛替她留着这个小玩意儿真是无上荣幸。这还用说,他当然愿意替她保留着,永远替她保留都行。

那扇谨慎的店门“咔嗒”一声关上了。她站在门外的台阶上,两眼望着冬天的下午的天色。正下着雨,黑夜的影子像灰沙似的从半空里洒下来。空气里有一股冷的涩的味儿,新亮上的街头看着凄惨。街道上屋子里的灯光也是阴冷的。它们暗暗的亮着像是在惆怅什么。街上人匆匆的来往,全躲在他们可恨的伞下。罗斯玛丽觉着一阵子古怪的郁结。她拿手套贴紧在她的胸口;她心想,要有那小盒子一起贴着多好。

正想着,一个又黑又瘦的年轻姑娘,像幽灵般出现在她身旁。

“我可以跟您说句话吗,夫人?”姑娘说。

罗斯玛丽转过身来,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小女人,长着大大的眼镜,和自己的年龄相仿,正用通红的双手捂着衣领,哆嗦着。

“夫——夫人。”她的声音磕磕巴巴。“能给我买一杯茶的钱吗?”

“一杯茶?那你一点钱也没有?”罗斯玛丽问。

“一点也没有,夫人。”她答道。

罗斯玛丽有点本能的厌恶,可是,突然间她觉得这似乎就是一场奇遇。这薄暮之中的相遇有点像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里的情节。假如她把这小姑娘带回家会怎么样呢?假如她真的做一件她总是在书里读到或在舞台上看到的那些事,结果会怎样呢?那一定很刺激。她走上前,对身边那个昏暗的人影说:“跟我回家喝茶吧。”

姑娘惊讶地往后退了退。罗斯玛丽伸出一只手拉住姑娘的胳膊。“我不骗你。”她笑着说。她觉得,自己笑得那么真诚,那么和蔼。

罗斯玛丽把姑娘带回家,有一种凯旋的感觉。看着自己捕回来的小猎物,她很想说:“这下我可逮住你了。”她还想让这个姑娘看看:生活中确实会发生一些奇事,神话中的仙女是有的,富人也有热心肠,女人家都是姐妹。

她们走到了她那宽大的卧房;窗帘全已拉拢了,壁炉里的火光在她那套精美的水漆家具上,金线的坐垫上,淡黄的、浅蓝的地毯上直晃耀。

姑娘一进卧房门就愣住了,她看上去有些眩晕。可罗斯玛丽对此并不介意。

“我帮你把外套也脱了吧。”罗斯玛丽说。”

那姑娘站起身来,但她一只手扶着椅子,让罗斯玛丽拉。

她刚要从壁炉上拿支烟,姑娘开口说话:“对不起,夫人。不吃点东西,我就不行了。”

“天啊,瞧我多粗心!”罗斯玛丽急忙去按铃,让人送茶和白兰地。

佣人来了又去了,可是那女子简直要哭了。“不,我不要白兰地。我从来不喝白兰地,我要的就是一杯茶,太太。”

姑娘满眼泪水。罗斯玛丽跪在她坐的椅子旁边。

“别哭了,小可怜虫。”她给姑娘递过去一块花边手绢,自己却有一种不可名状的感动。她用胳膊搂住姑娘那瘦得如同小鸟一样的双肩。

茶点来了。她什么都让给那可怜的小人儿吃,所有的夹肉饼,所有的牛油面包,她那茶杯一空就给她倒上,加奶酪,加糖。

“你最后一餐饭是什么时候吃的?”罗斯玛丽轻声地问。

这时,门把手转动了,菲利普回来了。

“来得正好。”罗斯玛丽笑道,“这是我的朋友,叫——”

“史密斯,夫人。”那个倦怠的人说道。

菲利普说道:“解释一下吧,她是谁?这是怎么回事?”

罗斯玛丽笑着说:“我在寇崇街碰到的。她问我讨要一杯茶钱,我就把她带回了家。”

“但是你把她带回家到底要做什么?”菲利普嚷道。

“待她好点,”罗斯玛丽迅速地答道,“要非常友好地对待她,照顾她。”

“我的宝贝儿,”菲利普说道,“你是疯了,你根本就不能这么做。”

“我就知道你会这么说。”罗斯玛丽反驳道,“为什么不?我就想这么做。还有,在书里总是能读到这种事。我决定——”

“不过,”菲利普掐断雪茄烟头,慢条斯理地说,“她倒是美得惊人啊!”

“美?”罗斯玛丽惊讶得脸红了,“你真的这么认为?我——我倒没有这么想。”

“天哪!”菲利普划了一根火柴。“她真的很可爱。你再好好看看,宝贝儿。”

罗斯玛丽说了一声“荒唐”,生气地走出了书房。但她没有去卧室,而是去了另一个房间。坐在写字桌前,耳边回响这菲利普的“漂亮”“迷住”。

哼!罗斯玛丽扯出支票本,可是,不,用不着支票。她拉开抽屉,拿出五张一英镑的钞票,看了看,又放回了两张,她把那三张捏在手里,回到卧室去了。

罗斯玛丽做过头发,画上黑眼线,戴上珍珠项链,来到丈夫身边,坐在他的膝上。“她一定要走,”她说,“所以我给了那可怜虫一点钱。”

“你喜欢我吗?”她说。

“我非常喜欢你。”

过了一会儿,罗斯玛丽神情恍惚地说:“我今天看见一只迷人的小盒子,要卖二十八个金币,我可以去买吗?”

“可以,你这个乱花钱的小东西。”

“菲利普,”她把他的头贴在自己的胸前,悄悄地问,“我漂亮吗?”

(选自《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小说集》,有删改)

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但罗斯玛丽向穷人姑娘发出邀请时,“她觉得,自己笑得那么真诚,那么和蔼”,“觉得”二字,道出罗斯玛丽此时真正关心的只是她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
B.罗斯玛丽对穷人姑娘的态度经历了本能的厌恶,凯旋的得意,自以为是的真诚、和蔼、热情,因嫉妒而生气的变化过程。
C.罗斯玛丽能用二十八个金币买一只盒子,可连五英镑的施舍都要“看一看”、然后“又放回了两张”,由此可见,她本质上是一个自私透顶的女人。
D.小说刻意追求情节的巧合,以夸张的形式表现生活,将一个矫揉造作、附庸风雅、假仁假义的资产阶级少奶娘的形象刻画的入木三分。
6.下列对小说划波浪线部分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运用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将“影子”比作“灰沙”,用“灯光在惆怅”将灯光人格化,“灯光也是阴冷的”打通了视觉和触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冬天黄昏的萧索。
B.调动了视觉、触觉、味觉等多种感官,如“黑夜的影子像灰沙似的从半空里洒下来”是目之所见,“冷的”是身之所触,“涩的”是味之所感,立体、全面、细致地描绘了雨夜的阴冷。
C.多用叠词,“暗暗”“匆匆”等叠词的使用,不仅描绘了街景的萧瑟,也为小说增添了音韵美。化静为动,“洒”这个动词化静为动,赋予静态的影子动态的表现。
D.触景生情,句中用“可恨的”一句来形容伞,看似无理,但其实是体现了罗斯玛丽因眼前景物而受到的触动,她一看到匆匆来往的人们撑着的伞,内心就不由得郁结。
7.结合全文来分析,第三自然段花大量的笔墨去描绘一个小盒子,有什么作用?
8.有评论家认为,这篇小说刻画了多重矛盾,试结合文体,从不同角度来分析这些矛盾。
2022-05-22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十四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陈情表(节选)(甲)

李密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与山巨源绝交书(节选)(乙)

嵇康

吾新失母兄之欢,意常凄切。女年十三,男年八岁,未及成人,况复多。顾此悢悢,如何可言!今但愿守陋巷,教养子孙,时与亲旧叙离阔,陈说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矣。足下若嬲之不置,不过欲为官得人,以益时用耳。足下旧知吾潦倒粗疏,不切事情,自惟亦皆不如今日之贤能也。若以俗人皆喜荣华,独能离之,以此为快;此最近之,可得言耳。然使长才广度,无所不淹,而能不营,乃可贵耳。若吾多病困,欲离事自全,以保余年,此真所乏耳,岂可见黄门而称贞哉!若趣欲共登王途,期于相致,时为欢益,一旦迫之,必发狂疾。自非重怨,不至于此也。野人有快炙背而美芹子者欲献之至尊虽有区区之意亦已矣。足下勿似之。其意如此,既以解足下,并以为别。嵇康白。


【注】①嵇康,魏晋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山巨源,名涛,嵇康的朋友,后投靠朝廷。二人均为“竹林七贤”之一。②悢悢:悲恨。③嬲(niǎo):纠缠。④黄门:宦官。⑤趣(cù):急于。⑥疏:不切合事理。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野人有快/炙背而美芹子者/欲献之至/尊虽有区区之意/亦已矣
B.野人有快/炙背而美芹子者/欲献之至/尊虽有区区/之意亦已矣
C.野人有快炙背而美芹子者/欲献之至尊/虽有区区之意/亦已矣
D.野人有快炙背而美芹子者/欲献之至尊/虽有区区/之意亦已矣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有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郎署,郎官的衙署。李密在蜀汉曾任郎中和尚书郎。
B.擢,调动官职。右擢是升官,但左擢则是贬官。
C.病,比疾更加严重。《说文解字》:“病,疾加也。”
D.足下,古时交际用于,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情表》是三国两晋时期文学家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辞意恳切,真情流露,语言简洁,委婉畅达。
B.李密在表中写出了祖孙二人相依为命的真挚感情,委婉地说明了辞不就辞的原因,表达出自己希望供养祖母的决心。
C.嵇康称像他这样经常生病犯困,想远离世事以求保全自己余年的人,常出于对政事疲乏的状态。
D.嵇康在信中拒绝了朋友山涛的荐引,指出人的秉性各有所好,申明他自己放任散漫,不通事理,不可加以勉强。
12.把文中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2)然使长才广度,无所不淹,而能不营,乃可贵耳。
13.甲、乙两段材料写作背景、写作时间接近,写作目的也有相似之处,两位作者作为前朝旧臣,都拒绝出仕,想远离残暴血腥的司马氏政权,以保持自己的志节。但这两篇文章的语言表达方式却迥然不同,请根据材料分析相异之处。
2022-05-28更新 | 35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十四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临安春雨初霁

(宋)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书愤五首·其二

(宋)陆游

白发萧萧卧泽中,只凭天地鉴孤忠。

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空。

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临安春雨初霁》开篇即以问句的形式表达对世态炎凉的无奈和客籍京华的蹉跎,直抒胸臆,情感喷薄。
B.《临安春雨初霁》整首诗的情绪在开篇即达到高潮,后面三联逐渐回落,在情思的气势上由高到低,而又浑然一体。
C.《书愤五首·其二》颈联诗人抚今追昔,想起了古人,以显其耿耿孤忠不减苏武与张巡二人,有天地可鉴。
D.《书愤五首·其二》第三联“上林苑”指汉时旧苑。它和“洛阳宫”,在这里都是用来代指皇宫所在之地。
15.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两首诗不同的风格特点。
2022-05-17更新 | 15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十四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