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吉林省大安市六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吉林 高二 期中 2022-05-24 3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作文主题、写作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1. 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暴(hèng)        眉立目(héng)        (zhuō)     弄巧成(zhuō)
B.维(qiān)        说媒拉(qiàn)          (jī)        逃犯(jī)
C.痛(chuāng)     心灵伤(chuàng)     唬(xià)       言语恐(hè)
D.离(jiàn)          不容发(jiān)          肪(zhǐ)       抹粉(zhī)
2022-05-14更新 | 189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大安市六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2. 下列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衙门     沏茶     迷惘     兵慌马乱
B.交涉     谛听     紊乱     烦燥不安
C.消遣     鞭挞     罪孽     甜言蜜语
D.怪涎     陨落     盘踞     山盟海誓
2022-05-14更新 | 185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大安市六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3. 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好在照顾主儿都是我父亲的老朋友,我有不周到的地方,都肯_______。
(2)如果你觉得心里有_______,这么大年纪,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
(3)人们往往用至诚的外表和虔敬的行动,_______一颗魔鬼般的心。
(4)你当初就不该相信我,因为美德不能_______我们罪恶的本性。
A.包含     委屈     掩饰     熏陶
B.包涵     委曲     掩盖     熏染
C.包涵     委屈     掩饰     熏陶
D.包含     委曲     掩盖     熏染
2022-03-01更新 | 260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四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4. 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工商总局相关负责人对这两家公司的纠纷进行了调解,最终使双方化干戈为玉帛,在各自领域良性发展。
B.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急中生智,意气用事,凭借过人的胆识解除危机,化险为夷,赢得众人交口称赞。
C.“少年心事当拏云”,年轻人就应该有年轻人的样子,要朝气蓬勃、热情似火,不可老气横秋、冷若冰霜。
D.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仁人志士们怀瑾握瑜,拒绝与反动势力同流合污。他们如同点点繁星在黑暗中闪烁。
2022-05-14更新 | 230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大安市六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5.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调查显示,我国居民普遍憧憬幸福而自由的退休生活,并且希望能够享受更长时间的退休时光。
B.近日,深圳一名年仅35岁的外企女白领突然猝死于深圳地铁的台阶上的报道,引发了人们对职场白领健康状况的关注。
C.我国即将出台覆盖大中小学各教育阶段、覆盖听说读写译综合能力和各种形式外语学习成果的评价系统,使我国英语教学和测评“车同轨,量同衡”。
D.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在每年的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举办,是各经济体领导人与工商界开展对话交流的重要平台,也是亚太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工商界活动。
2022-05-14更新 | 16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大安市六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所谓“物质变精神”,就是在实践过程中,外部客观物质的东西反映到主观意识中来,形成主观的如思想、理论、方针、政策等东西。所谓“精神变物质”,就是将实践中业已形成的方针、政策、理论、方案等观念性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指导群众实践,从而转化成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力量。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从认识的过程来看,表现为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过程;从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来看,表现为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从干部的领导实践过程来看,表现为制定和贯彻路线、方针、政策,不断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

毛泽东认为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过程,并不是任意的过程,实践在这个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物质可以变精神,但是正确的思想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头脑中固有的,“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精神可以变物质,“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从客观世界的反映过程中得到的思想、理论、政策、计划、办法,等等,究竟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只有在实践中得到检验,此外,再无别的检验真理的办法。总之,毛泽东强调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摘编自樊瑞平,张心立《毛泽东倡导对干部进行认识论教育——重读<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每次大挫折,都是唯心论盛行的结果。共产党早期的干部像陈独秀等,革命信仰都很坚定,但最大的问题是脱离实际,结果给党带来1927年的大挫折。开始以为,只要听苏联的就肯定能取得胜利,后来才知道盲从他国经验,脱离中国实际是要掉脑袋的。中国共产党第一堂学到东西的党课是谁上的?是共产党的对立面蒋介石在1927年给上的。敌人是最好的教师,沙场是最好的课堂。你正儿八经给他讲,他听不进去,一流血,什么都学会了。那一次蒋介石逼得共产党人抛弃了陈独秀“绘画绣花”式的革命,脱了西服,拿起枪上了山。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逻辑就这样展开了。

开展武装斗争,刚刚打开一点局面,王明又带着斯大林的圣旨来了。李德、博古等人听不进长期坚持实际斗争的同志们的意见,将用于欧洲平原的坚守阵地决战的战法用于中国东南山地,最后把根据地丢了个干净。红军大转移开始时,他们还是死守他们那一套办法,结果损失惨重。当时你说他,他不听,很多人也不敢怀疑他。为什么?人家是“权威”,王明曾受到斯大林单独召见。后来的张国焘更厉害,他受到过列宁的接见,而且据他自己说是中国共产党高级干部中唯一见过列宁的人。这些人牌子都很硬,文凭也很高,但一打仗就不行。长征路上打得赢就是硬道理;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最后实践的权威打倒了观念的权威,到陕北后,我们党明白了,马列主义的原理要跟中国实际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必须和中国实际结合,这是不断付出血的代价才明白的道理。不流血谁也不承认自己是错的。1964年3月24日,毛泽东谈到《毛泽东选集》时说:“这是血的著作。”

当时,共产国际是世界革命的灯塔,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的中国支部,大家都是坚定的革命者,自觉服从共产国际的领导。但问题是唯心主义是不能带领革命走向胜利的。当时许多在领导岗位的人缺乏中国革命的实际经验,更缺乏历史自觉和道路自信。为此毛泽东写了《反对本本主义》。邓小平后来说,这篇文章写得好。我认为,它好就好在这篇文章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唯物论打倒了曾在中国革命实践中盛行的打着“马克思主义”幌子的唯心论。毛泽东认为:中国的问题需要听听中国同志的意见。对世界革命的贡献取决于中国革命取得的胜利。制定方针政策必须以中国革命的利益为最高原则,不能机械地服从其他国家的革命经验。这是毛泽东和教条主义者争论的一个焦点。教条主义本质上就是唯心主义。

延安整风期间,全党充分认识到毛泽东同志的思想对中国革命的意义,在此基础上,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反过来想,如果没有长征及其路途上经历的生死实践的检验,这些共识的形成是很难想象的。

所以说,毛泽东思想来自血的教训,这不是从书本和课堂里就能学来的。毛泽东说,人的正确思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昨天不是从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掉下来的,今天也不是从华盛顿的白宫掉下来的,它是从中国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产生的。不这样,与长征一样,还是要流血,要亡党亡国的。

(摘编自张文木《我们赢在哪里?赢在人才!》,《北京日报》)

材料三:

社会实践是人们有计划、有目的地改造世界的主观之于客观的活动,经过社会实践检验所证明了的真理,具有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性,即不论什么人,只要是他的思想,理论,认识在实践中达到了预想的目的,实现了主观与客观的一致,就是真理性认识,相反便是谬误。但在现实生活中,坚持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往往与“某些领导人的某些意志”“某些书本中的某些原理”“某些权威人士的某些言论”发生矛盾,在这种情况下,要把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认识路线坚持下去,就应该遵照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唯一性”和“此外再无别的”而“只能是”的“绝对性”要求,坚持从客观存在着的实际情况出发,检验、修正他们的那些错误意志、言论和丰富、发展书本上写的不成熟不完备的原理。“不唯上”“不唯书”“要唯实”是中国共产党人所信仰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其他一切真正科学知识的生命力所在。所以说,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社会实践,是既公正又无情的,由它所赋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真理的客观性,是与阶级真理,权力真理,权威真理等一切形式的主观真理论不相容的,所以,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摘编自唐梅芳《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学习毛泽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由客观物质反映到主观意识中而得到的如方针、政策等的认识属于感性认识,用方针、政策指导实践则是认识到实践的转化。
B.在毛泽东看来,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都属于能够检验思想的正确性的社会实践。
C.邓小平认为,《反对本本主义》这篇文章好就好在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唯物论打倒了打着“马克思主义”幌子的唯心论。
D.与阶级真理、权力真理、权威真理等主观理论不相容的马克思主义真理既公正又无情。
7.根据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物质变精神”这个过程中,“精神”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要靠实践来检验。
B.真理具有客观性,它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不依赖于人类,实现了主观与客观的一致。
C.毛泽东认为,人的正确思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头脑中固有的,而是借助血的教训从实践中来的。
D.不论是何人的言论还是何种书本中的原理,只要没有通过实践的检验,都需要修正。
8.下列说法中,不能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一些管理咨询公司从不研究行业、企业实际,动不动就照搬照抄世界500强公司的理论,盲目给企业开处方。
B.许多缺点和错误根本上是由一些领导满足于听纸上的报告,听口头汇报,下去的时候走马观花,不求甚解造成的。
C.人们只有结合实际情况,认真研究成功与失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才能使自己的认识逐步合乎规律。
D.人类需要善于实践的人,但也需要梦想者,需要醉心于事业的发展,不注重自身的物质利益、大公无私的人。
2022-05-24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大安市六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