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云南省昆明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三第十次考前适应性训练语文试题
云南 高三 阶段练习 2022-05-27 12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媒体环境已经越来越独特,新的社会话题不断产生并且涌现出来,使观众对戏剧影视作品的质量产生了更严格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观众对戏剧影视作品的要求不再仅仅局限于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和丰富饱满的人物形象,同时也会对影视作品展现出的内容和呈现的主题产生更高的要求。

在互联网时代,数字电视技术、手机传播技术方式的合理性引用,已经使戏剧影视作品的传播范围更加广泛,受众也更加多样化。在戏剧影视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必须要综合考虑到不同种类的受众需求,最终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优质影视作品。比如说,将民国时期作为背景创作的《麻雀》《伪装者》,以现代职场环境为背景创作出的《翻译官》《谈判官》,还有基于20世纪5060年代背景创作的影视作品《大江大河》,这些优质的作品,既考虑到了不同年龄阶段的受众需求,使不同受众的观赏目的能够得到充分满足,又能够完成相应的戏剧影视创作工作,发现戏剧影视创作环节体现出的一些问题,对其进行解决,使戏剧影视作品在更大范围的群众中扩散,让人们了解戏剧影视创作的内容,从而彰显出戏剧影视创作的魅力,提高影视作品的影响力。

新媒体环境体现出传播方式更加新颖和多样的特点。在新媒体环境下,不同的戏剧影视作品传播的过程更加快速,当前的各种传播设备作为传播的媒介和平台,能够让人们通过无限的回放进行观看,防止错过一些作品和内容,为观众带来更良好的观看体验。年轻人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快捷和方便,接受一些新的理念以及内容的速度也会更快,他们面对新媒体环境,能够快速地适应这种变化,通过手中的一些工具和载体及时获取想要了解的戏剧影视作品,从而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和运行。因此,在新媒体背景下,戏剧影视创作的过程中,必须要体现出年轻化的特点,要关注年轻的观众本身,了解年轻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所面对的一些具体问题,将其通过戏剧化的表现手法进行凸显,使创作出的影视戏剧作品更加符合年轻人的追求。结合当代年轻人的特点和生活习惯,刻画出能够引起年轻人共鸣的角色,让年轻人在闲暇时观看作品的过程中产生认同感和同理心。比如说,《三十而已》《完美关系》等众多优秀影视作品,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形势下,基于一定的故事构建形成的有差异性的作品形式,在这些作品中创造了当前时代下与人们的实际生活接近的一些生活画面和剧场片段,使得年轻人在观看影视作品的过程中,更容易将自身带入到场景中,从中获得更良好的观看体验,更易理解影视作品的主要思想。

新媒体背景下的戏剧影视创作需要创作主题呈现多样化发展。传统的媒体环境下所创作出的影视作品主题涉及面比较狭窄,导致观众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甚至观众可能会产生厌倦感,对于戏剧影视创作行业的长远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在新媒体背景下,要结合实际情况,摒弃传统戏剧影视创作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使创作的主题呈现多样化发展的效果。戏剧影视创作类型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已经变得更加丰富,包括一些围绕医疗环境所创作的影视剧情、围绕着学校场景创作的影视剧,都表现出了当前社会中比较明显的情况和问题,人们能够从中看到自己生活的影子,这体现出新媒体背景下戏剧影视创作的影响力。

(摘编自方茹《新媒体背景下的戏剧影视创作浅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观众对戏剧影视作品的质量产生更严格要求,是因为新的社会话题不断产生并且涌现出来。
B.在新媒体背景下观众不再要求戏剧影视作品有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和丰富饱满的人物形象。
C.新媒体背景下戏剧影视作品的传播范围更广,戏剧影视作品的创作要考虑不同受众的体验。
D.在互联网时代多种技术方式得到合理性引用,这能够使戏剧影视作品的创作质量稳步提升。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观众需求的角度出发,着重阐述了戏剧影视创作在新媒体背景下应该具备的特点。
B.文章第三段通过举例论证,阐明了新媒体背景下的戏剧影视创作应该体现年轻化的特点。
C.文章第四段运用对比论证,鲜明地表明新媒体背景下的戏剧影视创作更容易凸显影响力。
D.文章主体部分分别从三个不同层面进行阐述,所举事例典型丰富,使论证比较有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新媒体环境下,各种传播设备的使用可以打破传统媒体环境下的戏剧影视作品播放的时间局限。
B.能够快速适应新媒体变化,通过工具和载体及时获取戏剧影视作品的年轻人,能推动行业的发展。
C.新媒体背景下的戏剧影视创作如能结合当代年轻人的特点,更容易让年轻人获得良好的观看体验。
D.新媒体背景下戏剧影视创作如果能使主题呈多样化发展,那么中国戏剧影视将在世界占一席之地。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农业既是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主要指甲烷和氧化亚氮)的主要排放源,又有着巨大的碳汇潜力,农业的减排增汇将为国家实现碳中和战略目标做出重要贡献。

农业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占全球人类源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0%–12%。甲烷是厌氧环境条件下的产物。稻田长期处于淹水条件下,甲烷细菌分解土壤中的活性有机物质产生甲烷,进而排放到大气中。稻田淹水时间越长、投入的新鲜有机物料越多,甲烷排放则越多。反刍动物采食饲料后在消化道中经特殊微生物发酵会产生甲烷,然后通过打嗝和肠道排放到大气中。除此之外,畜禽粪便在贮存和处理过程中、秸秆不完全焚烧也会产生甲烷。

农田土壤是最大的氧化亚氮释放源。农田土壤氧化亚氮是硝化和反硝化作用过程的中间产物。化学氮肥和有机肥的投入可提高硝化和反硝化率,进而增加氧化亚氮的排放量。同时,土壤氧化亚氮排放还与灌溉引起的土壤水分状况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淹水稻田在中期落干会大大刺激氧化亚氮的排放。与土壤类似,粪便在贮存和管理过程中所含的氮也会在硝化和反硝化过程中产生氧化亚氮。

除了上述的直接排放,农业生产还有一些隐性排放。农作物种植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化肥、农药、农膜,这些农业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也会排放温室气体,例如,生产1千克的尿素,会排放约16千克二氧化碳当量温室气体。而在畜禽养殖过程中,饲料的生产、养殖场日常水电消耗等也会导致温室气体的排放。为了评价某个产品或者活动整个生命周期直接和间接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碳足迹计量和评价应运而生。农产品碳足迹首先包括农用生产资料生产、加工过程的排放和农田或养殖场发生的直接排放。如果将再加工过程考虑在内,还应包括如精米和面粉的加工、畜禽的屠宰和储存等再加工过程中能源消耗带来的排放。如将边界设置到消费端,以肉类为主的饮食习惯的碳足迹要远高于以素食为主的饮食习惯,且外出就餐的碳足迹远高于在家吃饭的碳足迹。

201512月,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期间,作为东道主的法国农业部部长正式提出了名为千分之四计划一服务于粮食安全和气候的土壤的国际动议,简称千分之四计划。其依据是,全球2米深土壤储存的有机碳达到24000亿吨,而全球矿质燃料燃烧排放为89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正相当于全球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千分之四,也就意味着,只要全球2米深土壤的有机碳储量每年增加千分之四,就可以抵消当年全球矿质燃料燃烧的碳排放。尽管千分之四计划的实现存在巨大挑战,但彰显了土壤在减缓气候变化中的重要地位。富含有机碳的肥沃农田土壤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而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质量和健康的核心。与其他自然土壤不同,农田土壤质量主要受人为管理的影响,而农田土壤碳库可通过人为管理进行短期和长期的调节。在当前土壤安全备受压力的背景下,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既可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又能减缓气候变化。

中国2米深土壤有机碳库总量约为900亿吨,2014年能源排放为96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土壤碳库需增碳2.9%才能抵消,远高于千分之四。造成这种巨大差距的原因是中国土壤每公顷现有的有机碳储量较低,而碳排放又处在高位。尽管无法完全依靠土壤固碳带来碳中和,但土壤固碳无疑会为碳中和的实现起到重要作用。

中国农业以占全球9%的耕地生产供应占全球20%的人口的食物和纤维需求。中国的农业既承担着保障粮食安全的重大任务,还将为国家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

(摘编自程珉《农业与碳中和》,《科学》2021年第6期)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农业是双刃剑,既排放温室气体,又有巨大的碳汇潜力,在国家实现碳中和战略目标中它将通过减排增汇作出重要贡献。
B.甲烷细菌在厌氧条件下分解土壤中的活性有机物质产生甲烷,稻田产生甲烷的量与淹水的时长和投入的新鲜有机物料有关。
C.农田土壤氧化亚氮在硝化和反硝化作用过程中产生,氮肥和有机肥的投入可提高硝化和反硝化率,增加氧化亚氮的排放量。
D.以2014年能源排放量为例,我国土壤碳库需增碳百分比远高于“千分之四”,因为中国土壤每公顷现有的有机碳储量较低。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农业是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排放量在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中占10%–12%,具体排放源繁杂,影响因素众多。
B.“千分之四计划”虽然具有科学的理论依据,但在实践中存在巨大的挑战,对于我国而言,这个计划更无实现的可能性。
C.中国农业在保障粮食安全与实现国家碳中和目标过程中将承担重要任务,这与中国的土壤、耕地和人口等实际情况有关。
D.文章从农业的角度谈碳中和问题,对农业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产生的源头、原理和减排措施作详尽说明,有现实意义。
6.农产品碳足迹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2022-05-25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三第十次考前适应性训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田房的守望

半夏

明代才子杨慎开罪皇上被贬,来到云南时,是带着对蛮荒之地的恐惧而来的,孔明七擒孟获时说云南实在是太落后了,简直就是不毛之地呐。

不毛之地,是没有农耕文明的地方,是为中原文化所不屑的。后来杨慎到了云南发现这儿完全不是想象的样子,而恰恰是一片乐土时,他除了得以山高皇帝远地避开宫廷官府里的尔虞我诈之外,偷着乐时,又编造了云南十八怪来吓外省人,什么鸡蛋用草拴着卖”“蚂蚱当了下酒菜”“老太爬山比猴快

来到云南,杨状元发现,云南哪是蛮荒之地?实乃得天独厚、风调雨顺、草木茂盛,飞禽走兽全都很乐活的桃园乐土啊,就算没有个农耕文明,又咋的?没听云南土著民咋说的,房前屋后走一转掐点草木的嫩尖,竹林里擗两桩嫩笋,树林里用蛛网粘几只蝉来,箐沟里捉两只石蹦,便有了下饭吃的菜。一绿就是菜,一动就是肉说的就这个啊。

难道云南真的没有农耕文明?当然不是!声名远播的世界自然遗产元阳哈尼梯田风光,就是响当当的旁证。

有一年回老家昌宁,在一丘丘一埂埂,坡度陡峭的梯田间,遇见了这样一间房屋——它远离村寨,周围团转不见别的屋舍,孤零零一间不大的屋,它没围墙没栅栏不成院。

进去一看,独一间屋却麻雀五脏六腑俱全,有火塘有茶壶有砧板有铜锣锅有米有菜有床。屋里的中年汉子,见远方来了客人,提起一把弯刀到屋前芭蕉树上砍下一串香甜的芭蕉,一个劲请我们吃。汉子说,这是他们寨子五六家人凑合着盖的一间田房。大家上上下下出门劳作,坡坡坎坎的,人走起来费力,牛走起来费劲,那犁铧锄头扛在肩上就更重了。有了田房,好办了,那粪筐不必天天挑回家去,出工时又挑回来。几家人便好说好商量打伙在这里盖间田房,省去很多劳伤筋骨的事。

牛关在屋下面,积的粪肥打伙一起使,犁铧收工后搁放在这里,泡田插秧守水霸田时,打伙轮流派个人这里守着,大家都省事省力。有了田房,劳作间歇,肚子饿了不必跑远路回家升火做饭吃,遇上风雨天,田间头的人们有了避风挡雨歇脚处,火塘边坐下,烧水泡茶,谝谝闲话,盘盘是非。先人祖宗说过的道理,农事的技巧,也就在谝闲话交流时传下来了。吃饱喝足之后便可想些愉悦的事情,唱唱山调子。有苦水倒出来泄掉,喜兴事显摆出来大家议议,脑瓜子聪明能说会道的人再续编些新的段子出来。

田房,原来是这样一种大幅度提高劳作工效、省时省力的合作生产方式的承载点交汇处。

杨慎从中央流放到边疆,我自昆明回到滇西回到故土,空间的转换,都令我们换了角度看世界,获得些异地的地方性知识,寻得一爿精神上的乐土。

近来在读两本书,《地方性知识》和《地方性知识研究》,对我大有启示。地方性知识是文化的组成部分,由置身于某文化背景中的成员,历时形成表达且共享,具备评判、述说周边世界、开展交流和发起行动等功能,且符合当地人的生存发展需求。(摘自《地方性知识研究》)

田房在滇西保山昌宁县漭水镇某村山地梯田间的独立存在,正是土生土长的当地经验。田房是局部地域耕作者的生存实践产物,具有当地农耕文化的特殊性,因之成为地方性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地方性知识试图与后现代意识共生。现代意识的目标旨在全球化,这一来文明的多样性被破坏。意识形态的全球化给世界文化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美国对伊拉克战争中损毁了多少延续数千年的两河文明古迹?矫枉全球化进程中的弊端,后现代的特征之一就是地方性的存异。

在不能使用联合收割机的山地梯田间,田房还将长期存在,它代代相传,决定了他们的生存方式,甚至影响着当地人对世界的感知。

读白居易《观刈麦》一诗,描述的情景让我想起故乡的田房、田间的景象: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

田房,是山地农耕文化里和谐友善的文明,是顺天应命因地制宜的合作,是辛勤劳作后歇息的一个据点。田房里出出进进的农人岁岁年年只盼着老天爷风调雨顺,降下福瑞。田房,它让农人们对秋天的收获寄予了守望的全部意义。

田房的存在是农人独念稼穡的一曲田园牧歌。

(有删改)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文中写到杨慎,是为了吸引读者阅读,并以其想象中的荒芜和现实感受到的乐土形成对比。
B.杨慎编造的“云南十八怪”和代表农耕文明的元阳哈尼梯田风光,都体现着云南特有的风物风情。
C.田屋里的中年汉子,以芭蕉树上新鲜的芭蕉来欢迎我们,表现出当地百姓的热情好客,民风淳朴。
D.作者提出伊拉克战争对两河文明的破坏严重程度问题,显现其对现代意识形态全球化的批判态度。
8.作者引用《地方性知识研究》和《观刈麦》的内容,分别起到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田房有丰富的功能和意义,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022-05-27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三第十次考前适应性训练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八年春二月,吏部侍郎徐浩、薛邕,皆元载、王缙之党。浩妾弟侯莫陈怤为美原尉,浩属京兆尹杜济虚以知驿奏优。又属邕拟长安尉。怤参台,御史大夫李栖筠劾奏其状,敕礼部侍郎万年于邵等按之。邵奏邕罪在赦前,应原除,上怒。夏五月乙酉,贬浩明州别驾,邕歙州刺史。丙戌,贬济杭州刺史,邵桂州长史,朝廷稍肃。十二年,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元载专横,黄门侍郎同平章事王缙附之,二人俱贪。载妻王氏及子伯和、仲武,缙弟、妹及尼出入者,争纳贿赂。又以政事委群吏,士之求进者,不结其子弟及主书卓英倩等,无由自达。上含容累年,载、缙不悛。上欲诛之,恐左右漏泄。无可与言者,独与左金吾大将军吴凑谋之。凑,上之舅也。会有告载、缙夜图为不轨者,三月庚辰,上御延英殿,命凑收载、缙于政事堂,又收仲武及卓英倩等系狱。命吏部尚书刘晏与御史大夫李涵等同鞫之,问端皆出禁中,仍遣中使诘以阴事,载、缙皆伏罪。是日,先杖杀左卫将军、知内侍省事董秀于禁中,乃赐载自尽于万年县。载请主者:愿得快死!主者曰:相公须受少污辱,勿怪!乃脱秽袜塞其口而杀之。王缙初亦赐自尽刘晏谓李涵等曰故事重刑覆奏况大臣乎且法有首从宜更禀进止涵等从之上乃贬缙栝州刺史。载妻王氏,忠嗣之女也,及子伯和、仲武、季能皆伏诛。有司籍载家财,胡椒至八百石,他物称是。夏四月癸未,贬吏部侍郎杨炎等十余人,皆载党也。炎,凤翔人。载常引有文学才望者一人亲厚之,异日欲以代己,故炎及于贬。上初欲尽诛炎等,吴凑谏救百端,始贬官。庚午,上遣中使发元载祖父墓,斫棺弃尸,毁其家庙,焚其木主。戊寅,卓英倩伏诛。英倩之用事也,弟英璘横于乡里。及英倩下狱,英璘遂据险作乱。上发禁兵讨之,乙巳,金州刺史孙道平击擒之。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元载专权》)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缙初亦赐自尽刘晏/谓李涵等曰/故事/重刑覆奏/况大臣乎/且法有首从宜/更禀进止/涵等从之/
B.王缙初亦赐自尽/刘晏谓李涵等曰/故事重/刑覆奏/况大臣乎/且法有首从/宜更禀进止/涵等从之/
C.王缙初亦赐自尽/刘晏谓李涵等曰/故事/重刑覆奏/况大臣乎/且法有首从/宜更禀进止/涵等从之/
D.王缙初亦赐自尽刘晏/谓李涵等曰/故事重刑覆奏/况大臣乎/且法有首从宜/更禀进止/涵等从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平章事,唐中叶以后,凡实际任宰相之职者,必在其本官外加“平章事”的衔称,始能行使宰相之职权。
B.醮是古冠、婚礼所行的一种简单仪式,尊者向卑者酌酒,卑者饮尽。亦指祈祷神灵的祭礼,文中指前者。
C.禁中,指封建帝王所居的宫苑,也作“禁内”。因出人禁中者须著门籍,不许人随便进出,故称。
D.木主指木制神位,上书死者姓名以供祭祀,或称神主、俗称牌位。亦指木制的社神神位,文中指前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载的朋党徇私舞弊,御史大夫李栖筠上奏弹劾,代宗派于邵等审查此事,于邵为此进行辩解。
B.元载贪婪成性,将政务委托给官吏们办理,门下的子弟争相收纳贿赂,代宗借机将元载逮捕入狱。
C.元载等人被捕之后,被代宗赐以自尽,抄没巨额财产,其余党羽全都伏法,最终没有一人活命。
D.代宗下令挖掘元载祖父的坟墓,毁棺弃尸,拆毁家庙,其党羽想要凭借险要作乱,为官军俘获。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含容累年,载、缙不悛。上欲诛之,恐左右漏泄。
(2)载常引有文学才望者一人亲厚之,异日欲以代己,故炎及于贬。
2022-05-25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三第十次考前适应性训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