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上海市杨思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上海 高二 期末 2022-07-28 104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名句名篇默写、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作文主题、写作

一、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 按要求填空。
(1)《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在评价《国风》《小雅》作品风格的基础上评价了《离骚》的作品风格,能表现这一内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列传》中,司马迁概括《离骚》的行文特点(文辞)和内容特点(志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屈原列传》中用比喻的手法赞美屈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过秦论》中写秦国有统一天下野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过秦论》中用夸张手法写秦国毫不费力就打得诸侯疲惫不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07-25更新 | 186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杨思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君子不器,做自由的专业人

孙焘

①在国学复兴的氛围中,一些人拾起了膜拜圣人的老传统,急切塑造大师。被奉为至圣先师的孔子却说圣人早已见不到了,只希望社会上多一些君子。《论语》中上百次言及君子,并没有后来那种道貌岸然、不近人情的形象。

君子常与小人对举。这对概念最初没有道德褒贬之意,只表示阶层和身份。《诗经》里常出现的君子多是宗法等级社会里充当社会管理者的中上层贵族,而小人则是承担着繁琐职事的下层贵族和掌握专门技能的劳动者。在小人之下,还有大量既没有身份地位也没有专业的一般劳动者,被称作。无论何时,这个意义的君子”“小人都是必不可少的社会阶层,有着相对固定的比例。在大变动的东周时代,以血缘划分的阶层界限逐渐模糊,曾被官方垄断的知识技艺也流向民间。孔子兴办私学,就是要突破体制束缚,向一切好学者敞开上升的通道。也从那时起,君子小人的内涵开始脱离外在的等级地位和职业,逐渐指向个人的见识、教养。身份低微而心胸广大的人也可称作君子。这种君子当然是越多越好了。

③成为君子的前提是能以专长立身,这是跟小人的相似点;跟小人的不同点是君子还能突破自己的立身处。孔子本人就是一个榜样。他所属的原本是一个带有知识、技能水准的职业群体,以民间的治丧顾问和官方的外交礼官为主。丧事和外交都有繁琐复杂的礼数。有哪些流程,各人站什么位置说哪些话,一般人都不甚了然。这需要有提供指导的专门人士,就是。儒者以自己的专业收获了社会声望,也作为中间阶层对社会文化发挥着影响。孔子之难能可贵在于认识到本专业的局限性,超越中人而取法乎上。他做了一个君子儒小人儒的区分:人如果被专业里过于琐碎的东西占据,不能跳出自己的专业边界,就是小人儒君子儒则代表着一种理想:他们精于礼仪的技艺,也关心这些技艺、专业所赖以成立的社会整体规则和文化氛围。他们还能把立身的技艺与个人的整体生活结合起来,体现出文雅优美的风度。

④如何突破专业的局限?孔子提到一个重要的原则:君子不器。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是各种用具,也是具有专门用途的各种技能。人很容易放大自己的某项特殊技能的应用范围,也容易满足于做一个好用的工具。如果你手里只有一把锤子,看什么都是钉子,形象地道出了这种局限性。如今,专家这个词已带有负面色彩,因为有些所谓专家的公开发言着实让人质疑其心智水平。当然,有些人失言是由于忽视了专业内部讨论和大众传播有着不同的语境,有的则是言不由衷,主动把自己当成了代言工具。这都体现了小人的局限性。古希腊人对自由人和奴隶的区分标准是能否不作为工具来生存。启蒙时代的康德提出人是目的,不是手段,也跟君子不器的思想隐然相应。

⑤君子之能不器,需有些对于普遍事物的追求。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话虽平易,却难做到,因为我们很难确切地知道不知的边界。关注普遍的规律、道理,可以让人从有限的当中发现通向更广大的不知的道路。即寓于这种普遍事物之中。每个专业都有其核心的门道。它们奥妙而并不玄秘,让善于琢磨的人寝食难释——玩游戏的对此最能体会。各领域的门道还是相通的。人如能触类旁通,就可以把一个专业的经验、造诣迁移到其他专业当中,以应对世事环境的变化。越广阔地掌握了的人,也就越能够驾驭众多的。如果把从专业、技艺中得到的体悟进一步扩展到对于整个世界、人生的理解,就是孔子说的吾道一以贯之了。他说朝闻道,夕死可矣。闻道最终归为生命的自觉,其本身就是目的,治国平天下等等都还在其次。

⑥专业并不孤立存在,容量越大的专业越需要有良好的外部支持。君子是以高度关切公共领域的规则,追求清明宽稳的社会环境。《论语》多次提到,邦有道,君子当进取有为;邦无道,君子则退守待时。进退的前提是君子基于各自专业而独立判断是彰显还是隐伏。即便在艰难的岁月里,德不孤,必有邻的信念也让他们隐忍自守,不泯灭对未来的希望。

(有删改,《南方周末》20161027日)

2.对标题中的“君子”的含义阐释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是宗法等级社会里充当社会管理者的中上层贵族。
B.君子是脱离外在的等级地位和职业,身份低微而心胸广大的人。
C.君子是以专业收获社会声望,影响社会文化的社会中坚人士。
D.君子是能以专长立身,并能突破自己的立身处的的儒者。
3.能够根据文意做出推断的一项是(     
A.从东周起“君子”是以等级地位、职业作为划分的。
B.“小人儒”的技艺水准不如“君子儒”高。
C.“君子不器”的思想在东、西方哲学中殊途同归。
D.未必在“邦有道”时,君子才能做到“不器”。
4.关于“君子不器”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你手里只有一把锤子,看什么都是钉子”证明人易满足于做一个好用的工具。
B.君子不应该甘心沦为工具来生存,君子应该以“闻道”为生命的自觉。
C.康德的“人是目的,不是手段”可以充分证明孔子的观点“君子不器”。
D.如果“专家”注意专业技能的应用范围并且不做“代言工具”,那么就做到了“不器”。
5.下列对第③段论证充分性的评述,错误的一项是(     
A.本段论述从“君子”到“儒者”再到“君子儒”,分析逐层深入。
B.本段以孔子践行“君子儒”的理想为例,论据典型且有权威性。
C.本段将“君子儒”与“小人儒”比较,突出君子能突破立身之处。
D.本段虽有举例,但缺少道理论据,对论点的分析和阐释不够充分。
6.下列对本文的论证思路表述错误的两项是(     
A.第1段由“国学复兴”的氛围,引出对“君子”的思考。
B.第2段以“君子”与“小人”对举,提出“君子”的内涵和外延。
C.第3段提出,要成为“君子”既要以专长立身,又能突破专业的局限。
D.第4段进一步阐述君子如何突破专业局限的原则即“君子不器”。
E.第5段并阐述了如何做到“君子不器”,即“需有些对于普遍事物的追求”。
F.第6段补充论述专业技能与求道之间的关系,全文层层递进,论证周密。
2022-07-25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杨思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各题。

九嵕山之侧

①我慢慢走上这座高耸的丘陵还是感到有些惊讶的,横亘在咸阳原上的一座座唐陵几乎都是依山而筑,帝陵周边也安息着一个个如雷贯耳的皇亲重臣,当然绝大多数随着岁月风烟的砥砺,都已化为尘埃消失在茫茫的田野中了。

②然而,走在翠绿的山坡上感觉历史还是垂青杰出的,这条羊肠小道就是通向魏征陵的,可见这位被选进凌烟阁的丞相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了。只是这条小路太细了,沿途都被郁郁葱葱的酸枣树掩映起来,一颗颗玛瑙般的小红果在秋风里挑逗着人们的耐力。我想摘两颗扔到嘴里,却被荆棘锐刺扎破手指,一不留神裤腿又被挂住,稍一用力便是一道口子,似乎这座匍匐在九嵕山下的高岭因了酸枣树的漫延而多了几分威严。

③我知晓魏征的名字,还是唐太宗目送简朴的送葬队伍发出的那一段感叹: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那日翻阅《魏征传》,想不到丞相在朝上疏二百多道奏折,几乎全被唐太宗在金殿上采纳了,这绝对称得上是一个传奇了,阻敌之策,粮草之疏,关禁之论,选人之要,贪腐之弊,直感觉这位耿直的老臣一心一意操持着大唐社稷,开国大治确实应该写上他的名字。你看长乐皇后嫁女众臣力劝,圣上嫁女嫁妆应厚,只有魏征进言万不可开此恶例。我忖皇后闻听此言,即使表面应允心里也会埋下心结的,你个大丞相管天管地,还管到我皇家后院来了?想不到皇后居然赠以绸缎四十匹以示彰扬,如此胸怀大唐天下怎能不海晏河清?小事尚且如此,大事便更是严谨了,齐家治国平天下,于是在那天清阔朗的氛围里,贞观之治也就应运而生了。

④我在一株孤高的酸枣树前停下了,叶儿是绿的,枝儿是铁的,一颗颗小红果在浓浓的草色里跳跃,阳光下闪烁着媚人的光泽。你仔细看了就会发现每颗红枣都有锐刺护卫,像一个个忠诚的卫士手持长矛防范着侵犯。想那唐太宗对魏征怎一个信字了得,入宫必见,凡奏必允,可见君臣之间似乎达到了心有灵犀的默契。且魏征敢于在那朱红的宫墙里犯颜直谏,也不仅仅是胆魄使然,应是丞相自律自信无私无畏呀。所以,魏征辞世遗嘱薄葬,唐太宗把他的墓穴指定在了九嵕山旁,暗喻两人入土之后方便串门议政,甚至破例亲撰祭文刻于墓前,以彰表对魏征一生的追念。当那摇摇晃晃的送葬木车驶出长安城内的永兴坊,皇上又亲率众臣注目相送,让一介老臣享受了莫大的哀荣。以至当地百姓至今对魏征墓呼之为魏陵,体现了流淌在血脉里的忠信仁义,也是生民对一个忠臣盖棺定论之誉。

⑤远远就望见丘陵顶上立有一方高大的牌坊,这应该就是皇上御赐的石碑吧?待走近了却发现龟背上不见一字痕迹。我问当地人为何是这般情形?交流过后竟爆出这方无字碑背后的故事。那年,魏征逝后宫里发生太子谋逆事件,朝廷发现魏征生前举荐的两个大臣参与其中,唐太宗闻之龙颜大怒,即刻命人将魏征祭碑推倒毁掉文字,还褫夺了魏门嫡子的爵禄。老丞相绝想不到忠贞一生,却因一个举荐引来皇上咬牙切齿。当地人执拗地说,应是千年的风雨冲刷模糊了石碑字迹。而旁边的墓碑重修记言,这尊承载了荣耀和屈辱的石碑,直到上世纪末才又重新被魏家后人竖立起来。

⑥我望着那斑斑驳驳的无字碑,已无意去追讨这通碑的遭遇,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了。真真想不到那位敢谏敢为的一代明臣,仅仅因为生前一个动议而毁了一世英明,还使得自己死后也不得安宁,岂能不叫人唏嘘矣?那以人为鉴的感叹犹在耳,就被唐太宗自己愤然摔碎了。不过,史家记述,唐太宗征伐归来也有醒悟,如魏征在仗不会这般艰难,又口谕竖起倒塌的石碑,但没见到恢复碑文的记载。我以为那通石碑无字可辨,不可能是风雨蚀毁的,君不见碑林里多少千年石刻字迹清晰,这通碑怎能面目全非?所以,皇上当年尽管口谕复碑,却仍旧对人生了戒心,碑立了字未刻。这一段唐太宗的懊悔之说,多少也是人们为完善两人形象的善良补缀,且不知酸枣树下的老丞相得知这番情形,会不会摔烂茶碗仰天长啸?

⑦可见破镜重圆只能是人们一个善良的愿望矣。

⑧我沿着那条一尺宽的小路缓缓退下了,发现漫山遍野的酸枣树几乎覆盖了整个陵丘,又小心摘了一颗小枣放到嘴里,酸酸的,甜甜的,还有点发涩,恍然感觉在那风中飘摇的酸枣树,似乎正象征了魏国公的命运呢。

⑨呜呼,苍天在上,完人何求?

选自《美文》201812

7.第三段画线句语言富有表现力,请选出你认为恰当的分析(     )(     )(     
A.“你个大丞相”、“还管到”一系列口语化的表达,平易风趣,极具表现力。
B.“你看”、“我忖”在人称的变化中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使人倍感亲切。
C.运用反问句,揣测皇后听魏征进言后的反应,突出了魏征不顾情面、耿直忠诚的形象。
D.从皇后对魏征进言不怒反赏的态度中,我们可以领悟唐朝国力强盛与君主开明密不可分。
8.以下对第五段画线句的作用分析正确的有(     )(     
A.当地人不顾事实真相,坚持自己对魏征墓前无字碑的理解,表明了魏征在百姓心目中的高大形象。
B.当地人的执拗思想,赞美魏征身上不会被掩盖的忠诚爱国的品质,同时暗示魏征后人继承了魏征坚贞正直的精神。
C.当地人认为不是唐太宗命人推碑毁字,而是千年的雨水冲刷模糊了石碑。这既是对上文内容的呼应,更引出了下文对无字碑意义的探究思考。
D.千年的风雨冲刷了石碑的印记,但当地人心中依旧保留对魏征形象的赞扬,表明无论史书如何忽视事实,后人自会公正的评价。
9.酸枣树意蕴丰富,下列分析正确的有(     )(     )(     )(     
A.文章第②段描写了通往魏征陵的小道边上的酸枣树,它的漫延、荆棘让人有畏惧之感,突出了安葬魏征的九嵕山的威严高峻。
B.酸枣树作为线索贯穿全文,长在弯曲的道路上,象征魏征正直的品格也随一生坎坷而改变。
C.文章第④段描绘酸枣树果实的样子,用比喻的修辞描写有四周长满尖刺的果实,象征着魏征用自己的胆识、忠诚、无私无畏、自信自律捍卫着大唐天清阔朗的气氛。
D.第④段酸枣树的果实状态亦指唐太宗对直言不讳,敢于进谏的魏征的爱护和看重。
E.文章第⑧段描写酸枣甜酸中带涩的味道,来象征魏征生前荣耀和死后太子谋逆事件造成的太宗对魏征的不信任,表达作者对魏征命运的感慨。
F.第⑧段写酸枣树的果实酸酸甜甜,象征唐太宗与魏征一生的君臣关系时而亲近时而疏远。
10.下列选项中对文本的思想意义分析正确的有(     )(     )(     
A.本文借拜谒魏征陵,回顾了魏征与唐太宗之间的君臣往事,表现了君臣相得的千古佳话。
B.本文写了魏征忠诚耿直,但也通过无字碑表现了唐太宗对忠贞一生的魏征的猜忌和戒心。
C.唐太宗对魏征态度的前后反差启迪我们:应用人不疑,至于当下更应呼吁社会的包容性。
D.通过魏征生前死后无限荣光毁于一次推荐,告诫我们要小心谨慎,切不可对人交浅言深。
2022-07-28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杨思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