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甘肃省武威市十八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甘肃 高二 期末 2022-07-28 3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令词是宋初文学的主要代表,这一时期也是词史的一个辉煌时期,二晏词独占其鳌头。晏殊,以神童召试,声震朝野,官至宰相,现存《珠玉词》一卷,收词134首。晏几道,晏殊幼子,出身贵胄,但家道中落,一生仕途坎坷,集为《小山词》,收作品260余首。

从作品的题材看,二晏词所表现的内容可以归为两大类:一是对自然、人类社会充满生命力现象的讴歌、叹咏,一是对压抑、摧残生命生存发展的暴力的鞭笞。痴情与惆怅构成二晏词的基调,形成贯串二晏词整体的情感纽带与不解情结。

《珠玉词》中直接以情爱、相思为内容的有80余首,占全集的大半,而《小山词》几乎篇篇咏情。对深沉、热烈、酣畅、哀婉的情爱的歌咏,构成二晏词檀板惊天般的绝响。如: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晏殊《玉楼春》)天与多情,不与长相守。分飞后,泪痕和酒,沾了双罗袖。(晏几道《点绛唇》)词中对情爱追求的表现已近直白。

二晏生活的时代,是中国封建制度已高度完善的北宋。以集权为主要特征的专制制度与以轻个性、重群体、重君主意志为主要特征的社会文化心态相结合,必然对人的自然性、人的基本需求乃至整个人的自由意志大加杀伐,使活生生的人成为空存理想躯壳的任凭统治者支使与宰割的奴隶与工具。这种土壤产生的文学,提倡的是文死谏”“武死战”“烈女贞妇式的为统治者殉葬的作品,如始终在封建文坛占统治地位的宣扬封建道德的注经散文。然而,人的基本要求,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本质愿望是不可压制的。在正统诗文之外,作为诗之余的词作,成了真实人情人性的宣泄之地。身处宰相地位的晏殊把自己隐匿于心灵深处的对正常人性自由发展的渴望,寄托于对纯真爱情的吟咏里。而身处下九流的晏几道,则更是把自己的全部情感倾注于对体现了真实人性的自然形态的歌伎舞女的吟诵中。这种现象,不仅在晏氏父子,在苏轼、范仲淹、辛弃疾等以豪放格调为主体的词作家的作品中也同样如此,一直沿袭到元、明、清的整个文坛。

惆怅感,是二晏词作表现出的另一个重要特点。他们的词作,不仅仅直接对惆怅之人、惆怅之事加以描绘,而且几乎在一切自然景物、人生世事的描绘里都深深隐藏着、渗透出浓郁的惆怅情调,这种惆怅,主要表现在对无限时空条件下人生有限的叹喟与纯真理想破灭于残酷现实生活的悲哀两个方面。如: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花不语,水空流,年年拼得为花愁。明朝万一西风动,争向朱颜不耐秋。(晏几道《鹧鸪天》)这种惆怅感一方面源于那个年代人们对自然现象(包括人类自身)缺乏科学的理性的分析,但更重要的来源,是对纯真理想破灭于残酷现实生活后的失望。

(摘编自黄南《跨越时空的不解情结——二晏词痴情、惆怅意绪论》)

材料二:

我们且看二位是如何表达愁绪的。比如大晏的《踏莎行》: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凭栏总是销魂处。日高深院静无人,时时海燕双飞去。带缓罗衣,香残蕙炷。天长不禁迢迢路。垂杨只解惹春风,何曾系得行人住!主题是写离愁和思念,词中的人物处于一种静思默想的愁绪中。而小晏写离愁和相思就与此不同,如《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和上面大晏的词相比,充分显示了词人灵魂的冲动。

由于感情的驱使,小晏有一部分词作近于直说,明白如话。如:归梦碧纱窗,说与人人道。真个别离难,不似相逢好。(《生查子》)他沉吟自语,仿佛在诉说他心灵的隐秘;他喁喁细说,又似吐露他诚挚的情意。故冯熙称赞他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

再看大晏的《清平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始终在一个水平线上微微地波动。远山、绿波、斜阳、人面一切都是静静的、缓缓的、默默的,造成一个静谧的世界,带给我们一种宁静的、浑厚的美感。而小晏的《蝶恋花》,短短的词中竟有四层转折:寻梦,觉思,书情,倚弦。梦中寻人,却寻不到;觉来惆怅,比梦更甚;以书寄情,鱼雁难传;倚弦而歌,琴弦竟破。这一连串的动作,都体现了主人公思念情人的急切和烦躁。

(摘编自杨慧《小议二晏词风的差异》,李王章《二晏词艺术风格的同中之异》)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晏殊和晏几道父子凭借着颇为可观的词作数量,奠定了自身在宋初文学中的代表地位,也因之铸就了词史上一个辉煌时期。
B.对情爱的真切描绘与酣畅表达,寄寓着对人性自由发展的强烈呼唤,体现了二晏词与屈原、李白等的浪漫主义风格一脉相承。
C.受宰相身份地位的限制,晏殊将真实人情人性的宣泄寄托于对纯真爱情的吟咏里,以期改变注经散文在当时文坛的统治地位。
D.二晏词的“痴情”基调与封建专制对人性的压制有关,其“惆怅”基调则主要源于对纯真理想破灭于残酷现实生活后的失望。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论是对充满生命力现象的讴歌和咏叹,还是对摧残生命生存发展暴力的批判和鞭笞,都承载着二晏词对现实的深刻观照。
B.二晏词所发出的对人性自由发展的呼号,不但催生了宋代苏轼等人豪放词的词风,也对元、明、清整个文坛产生了深远影响。
C.二晏词中对真挚情感充满生命热力的描绘,在表现人类正常情感需求的同时,也暗含了对中国封建专制制度扼杀人性的反抗。
D.与晏几道《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直抒相思之苦相较,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则站在理性高度抒发对爱情的独特见解。
3.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与晏几道词风不相吻合的一项是(     
A.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B.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
C.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D.旧香残粉似当初,人情恨不如。一春犹有数行书,秋来书更疏。
4.请结合材料二相关内容,简要概括二晏词风的不同之处。
2022-07-28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十八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宗建炎元年五月庚戌,以宗泽知襄阳府。泽见帝应天,陈兴复大计,帝欲留泽,黄潜善等沮之,故出。六月乙酉,以宗泽为东京留守。泽在襄阳,闻黄潜善复倡和议,上疏曰:自金人再至,朝廷未尝命一将,出一师,但闻奸邪之臣,朝进一言以告和,暮入一说以乞盟,终至二圣北迁,宗社蒙耻。臣意陛下赫然震怒,大明黜陟,以再造王室。臣随驽怯,当躬冒矢石,为诸将先,得捐躯报国恩,足矣。帝览其言而壮之。及开封尹阙,李纲言:绥复旧都,非泽不可。乃以为东京留守,知开封府。时敌骑留屯河上,金鼓之声日夕相闻,而京城楼橹尽废,兵民杂居,盗贼纵横,人情汹汹。泽威望素著,既至,首捕诛舍贼者数人,下令曰:为盗者,赃无轻重,悉从军法。由是盗贼屏息。既而金人遣使以使伪楚为名至开封,泽拘其人,乞斩之。有诏延置别馆,泽奏曰:金人假使伪楚来觇虚实臣愚乞斩之以破其奸而陛下惑于人言优加礼遇愚不敢奉诏以彰国弱帝乃手札谕泽,竟纵遣之。十二月,宗泽闻金人将谋侵汴,遣刘衍趋滑州,刘达趋郑州,以分其势。戒诸将保护河梁,以俟大兵之集。兀术乃不敢向汴,夜断河梁而去。二年春正月,金兀术自郑抵白沙,去汴京密迩,都人震恐。僚属入问计,宗泽曰:何事张皇。刘衍等在外,必能御敌。乃选精锐数千,使绕出敌后,伏其归路。金人万与衍战,伏兵起,前后夹击之,金人果败。秋七月,宗泽卒。泽既聚兵储粮,结诸路义兵,连燕、赵豪杰,自谓渡河克复可指日计,前后请帝还京二十余奏,皆为黄潜善、汪伯彦所抑。潜善、伯彦又疑泽为变,以郭仲荀为副留守以察之。泽忧愤成疾,疽发于背。诸将入问疾,泽矍然曰:吾以二帝蒙尘,愤愤至此,汝等能歼敌,则我死无恨。众皆流涕,曰:敢不尽力。诸将出,泽叹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无一语及家事,但连呼过河者三而卒,年七十。都人号恸。讣闻,观文殿学士,忠简。

史臣曰:方二帝北行,宗社失主,宗泽一呼而河北义旅数十万众若响之应声,实泽之忠义有以风动之也。

(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宗泽守汴》,有删节)


【注】伪楚:“靖康之耻”后,金兵扶立原北宋太宰张邦昌所建立的傀儡政权,国号“大楚”,后世又称“张楚”。由于北宋军民的反对,伪楚政权仅存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金人假使/伪楚来觇虚实/臣愚乞斩之/以破其奸/而陛下惑于人/言优加礼遇/愚不敢奉诏/以彰国弱/
B.金人假使/伪楚来觇虚实/臣愚乞斩之破其奸/而陛惑于人言/优加遇/愚不敢奉诏/以彰国弱/
C.金人假使伪楚/来觇虚实/臣愚乞斩之/以破其奸/而陛下惑于人言/优加礼遇/愚不敢奉诏/以彰国弱/
D.金人假使伪楚/来觇虚实/臣愚乞斩之/以破其奸/而陛下惑于人/言优加礼遇/愚不敢奉诏/以彰国弱/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宗社,此指代国家。宗,是宗庙,宗祠;社,是土神,古代用社稷代指国家。
B.黜陟,官吏的升降。黜,废掉官职;陟,提升官职,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C.金鼓,古代两军作战时用来壮大声势的器具,如《燕歌行》“摐伐鼓下榆关”。
D.赠,追赠,与下文的“谥”一样,专指古代的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加封。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宗泽曾向宋高宗陈说复兴大计,后来听说黄潜善又提倡议和,就又上疏表示反对,并表明自己的报国之志,让宋高宗深受感动。
B.宗泽任东京留守时,敌军迫近,盗贼横行,人心惶惶,形势非常严峻,但他凭着自己显著的名声和严厉的措施,迅速稳定了形势。
C.宗泽善于用兵,在金兵距离汴京非常近的情况下,他沉着冷静,果断应对,精选士兵,绕到敌后,前后夹击,出奇制胜,将金人击败。
D.宗泽忠心报国,积极备战,储备粮草,结交英雄豪杰,集结各路人马,在北伐成功指日可待之际,他多次上奏,请求宋高宗返回汴京。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虽驽怯,当躬冒矢石,为诸将先,得捐躯报国恩,足矣。
(2)时敌骑留屯河上,金鼓之声日夕相闻,而京城楼橹尽废,兵民杂居,盗贼纵横,人情汹汹。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金陵晚眺

艾可叔注】

星移物换千年事,虎踞龙蟠万雉城。

归巷乌衣秋缥缈,点州白鹭雪分明。

江分南北天为限,淮接东西地最平。

目断青峰是何处,单于吹角莫云横。


【注】艾可叔:南宋咸淳四年(1268)进士,官至御史中丞。入元不仕。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突出金陵城的悠久历史,给人沧桑之感;描写雄伟险峻的地貌特征,为写眺望作铺垫。
B.颔联借燕子归巷、白鹭点洲两个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诗人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高洁情怀。
C.颈联由颔联的动景描写转入静景描写,而视野越来越阔大,十分自然地引出了结尾的抒怀。
D.尾联采用视听结合、虚实相生的手法,描写敌占区景象,融情入景,苍凉沉郁,耐人寻味。
10.人们评价艾可叔的诗“幽忧悲感,多亡国之痛”,请结合本诗最后两句作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莺燕报春、一派蓬勃的景象。
(2)陆游《游山西村》中名句“_________________”既是描写实景实感,也可形容由困窘步入佳境的一种境界。
(3)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客人吹箫为自己伴奏,其中表现箫声作用和力量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07-27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十八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