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云南 高三 开学考试 2022-08-19 6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边关是自然与人文因素紧密结合的景观形态,传递着历史文化内涵。边关出现在唐诗中,皆因丝绸之路的通达开放的国家社会格局,文人墨客对漫游边塞、从军入幕的崇尚以及包括过所制度在内的国家制度限制等。相比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边关的文化意义更为抽象,象征性更强,所承载的感情也更为复杂。诗人多以社会现实为吟诵主旨,以点带面、由小及大、以虚带实,将边关的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

首先是战场形势。从军事意义上讲,边关地理位置重要。从唐诗中看,边关的“战火”已经烧入了诗歌意境,不管那些知名关隘是否正在发生着战事,诗歌中的征战杀伐都未曾真正停歇,皆承载着将士建功立业的豪情、大无畏的精神和犯我者虽远必诛的决心。例如,唐彦谦《咏马》中“百战沙场汗流血,梦魂犹在玉门关”,借玉门关指边陲前线征战之地;李白《从军行》中“愿斩单于首,长驱静铁关”,体现出关防将士守卫家园、驱敌出境的豪迈气魄。

其次是戍边之所,“关”是军防象征,也是征人和亲属对戍边之地的情感依托。诗歌里有恢宏阔大的战场形势,也有单一渺小的个体自我。边关虽然承载文人将士们建功立业的梦想,但毕竟是遥远的苦寒之地,长期在塞外驻守或是从军入幕不得志之人面对战争的惨烈、环境的荒凉、人情的冷漠生疏,都不可避免地产生思念怨忿之情。而人们的情感是相遹相应的,在亲朋远赴塞外前免不了“爷娘妻子走相送”,塞外兵士思念故人的情感也不会停歇。因此边关戍守之地,成了思归与念归的交汇。

再次是阳关寄情。在涉及边关名称的唐诗中,有一类“阳关诗”较为特别,这源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里的“阳关”指的是友人西行的必经关卡,有着明显的关外无故人的地理属性和分界含义。因为诗中有“渭城”“阳关”等地名,其曲名《阳关三叠》或《渭城曲》,唐代许多诗人都曾提到。在他们的那些诗句中,“阳关”多已失去其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特点,而以人文伴随意义,仅指代曲调货词中涉及的劝酒、伤离别等某些特定含义。

最后是家国分界。丝绸之路上的边关地理环境和其后天见与中原地区差距较大,作为戍边之所的代表和军事战略要地成为内地与西域的分野、不同文化的分野、生死安危的分野、家国与异乡的分野,是物质与人文界限的共有载体。时任西域都护的班超年老思乡,向汉和帝上疏:“夫周齐同在中土千里之间,况于远外绝城,小臣能无依风首丘之思哉?……然恐后世或名臣为没西域。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由此可见,玉门关被汉人看作家国的分解,带有有深重的情感烙印。

唐诗中的“边关”含义不再单一,表面。在人们的心目中,除了对距离、气候等自然地理条件的认知与定位之外,“边关”早已超越了军事防御或是征税、监管缉私的原有含义,被赋予了深刻的人文精神和家园情怀。

(摘编自邢宇晨《唐诗中的边关意象》)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代诗人在进行创作时,经常以点带面、由小及大,以虚带实地吟诵社会现实,将边关这一景观形态的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
B.无论知名关隘当下是否安定平宁,唐诗中的征战杀伐无不承载着将士建功立业的豪情、大无畏的精神和犯我者虽远必诛的决心。
C.涉及边关意象的诗歌既描写恢宏的战场形势,也塑造渺小的个体,“关”是军防的象征,也是征人和亲属对戍边之地的情感依托。
D.年老的护边将领班超向皇帝上疏,表达“依风首丘之思”和“恐后世或名臣为没西域”的担忧,可见汉人视玉门关为家国的分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先总说唐诗中边关意象有历史文化内涵,后从四个方面具体阐释。
B.文章引用唐彦谦和李白的诗,是为了证明边关地理位置的重要和边关对诗歌情感抒发的影响。
C.文章将“阳关诗”单列,是为了说明“阳关”既有地理属性和分界含义,也有其人文伴随意义。
D.文章结尾点明唐诗中的“边关”有多层含义,并再次明确“边关”的历史文化内涵这一论述重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唐诗中出现边关意象,与当时通达的丝绸之路、开放的国家制度和文人墨客对从军入幕的崇尚等社会因素有关。
B.唐代文人将士们虽然满怀建功立业的理想,但面对塞外惨烈的战事、荒凉的环境及冷漠生疏的人情,无不产生思乡怨愤之情。
C.据《全唐诗》记载,与王维相差一个世纪的晚唐诗人李商隐仍吟诵“唱尽阳关无限叠”,足以见出“阳关”意象的流传久远。
D.边关作为戍边之所的代表,早已失去其地理位置的含义,而成为生与死的临界、不同文化的分野、物质与人文界限的共有载体。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提出,到2025年,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商业化应用,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规模化应用,有效促进节能减排水平和社会运行效率的提升。

《规划》要求,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优胜劣汰,支持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落实新能源汽车相关税收优惠政策,优化分类交通管理及金融服务等措施,对作为公共设施的充电桩建设给予财政支持,给予新能源汽车停车、充电等优惠政策。2021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的公共领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

(摘编自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

材料二

2020112月我国新能源汽车月度产量及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率

2020112月我国新能源汽车月度销量及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率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材料三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汽车市场受到较大冲击,但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同比分别增长7.5%10.9%,全行业披露融资总额首次突破千亿元,一批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强势崛起,成为促进汽车产业回暖、推动经济复苏的一支重要力量。

回望历史,我国汽车工业在短短几十年里,走过了西方汽车工业上百年的发展历程。尽管取得巨大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汽车发动机等核心技术、品牌影响力还存在一定差距,还面临大而不强的局面。新能源汽车之所以被寄予厚望,就在于包括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系统等在内的核心零部件都属于新兴领域,为市场参与者开辟了全新赛道,为后来者提供了弯道超车的可能。同时,我国在充换电站、5G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拥有优势,又有超大规模市场作依托,为国产新能源汽车提供了深踩油门”“快速突围的条件。

新能源汽车之,不仅新在能源,更新在对交通出行方式的改变。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趋势不可阻挡,新能源汽车不仅仅是四个轮子、两排沙发,更是能够自动更新的智能终端,还能够给人们带来更清朗的天空。数据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私人消费比例已升至近70%,越来越多消费者把环保、科技含量作为选购汽车的重要考量因素。

新能源汽车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唯有创新方能行稳致远。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拥有诸多优势,但在汽车芯片、制造工艺等领域也存在短板。2020年年底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将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列为5项战略任务之首。扎扎实实提升工艺,心无旁骛升级技术,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必能在市场竞逐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制造的又一张亮眼名片。

(摘编自彭飞《创新引领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规划》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
B.2021年起公共领域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2035年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
C.2020年1~12月我国新能源汽车月度产量和销量除2月份有明显下降之外,其他月份产量和销量都实现了稳步增长。
D.汽车市场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较大,但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很好,产销量同比分别增长7.5%和10.9%。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国家对作为公共设施的充电桩建设给予财政支持,给予新能源汽车停车、充电等优惠政策。
B.2020年1~12月我国新能源汽车月度产量和销量基本平衡,与2019年同期相比的增长率,前半年都下滑,后半年均增长。
C.我国汽车行业虽有发动机方面的短板,但凭着新兴领域的创新、基建的优势和市场的规模,我国汽车行业将很快赶超西方。
D.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强调以提高创新能力为重点,要求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实现高质量发展。
6.我国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有哪些重要意义?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嘱咐

孙犁

经过的村庄街道都很熟悉。这些村庄经过八年战争,满身创伤,许多被敌人烧毁的房子还没有重新盖起来。水生望着树林的疏密,辨别自己的村庄,他的家就在白洋淀边上。与日寇殊死搏斗了八年的水生,随部队经过平原时,请假回家。家近了,就要进家了!他想起许多事。父亲确实的年岁忘记了,是不是还活着?父亲很早就有痰喘的病。还有自己的女人,正在青春,一别八年,分离时她肚子里正有一个小孩子。房子烧了吗?他走得很慢,他从积满泥水和腐草的水洼望过去,微微地可以看见白洋淀的边缘。

他在门口遇见了自己的女人。她正在那里悄悄地关闭那外面的梢门。水生热情地叫了一声:你!

女人一怔,睁开大眼睛,咧开嘴笑了笑,就转过身子去抽抽搭搭地哭了。水生看见她脚上那白布封鞋,就知道父亲准是不在了,心里一阵痛,站了一会没动。

他走进屋里,女人从炕上拖起一个孩子来,含着两眼泪水笑着说:来,这就是你爹,天天闹看见人家有爹,自己没爹,这不现在回来了。说着已经不成声音。

那孩子从睡梦里醒来,好奇地看着这个生人,这个八路。水生抱了孩子一会,说:还睡去吧。

女人安排着孩子睡下,盖上被子。孩子却圆睁着两眼,再也睡不着。

女人说:你想过家吗?

水生说:想过。

在什么时候?

闲着的时候。

什么时候闲着?

打过仗以后,行军歇下来,开荒休息的时候。

你这几年不容易呀?

嗯,自然你们也不容易。水生说。

嗯?我容易,她有些气愤地说着,把饭端上来,放在炕上,爹是顶不容易的一个人,他不能看见你回来……。她坐在一边看着水生吃饭,看不见他吃饭的样子八年了。水生想起父亲,胡乱吃了一点,就放下了。

孩子睡着了,睡得是那么安静,那呼吸就像泉水在春天的阳光里冒起的小水泡,愉快地升起,又幸福地降落。女人呆望着孩子的脸。她好像从来没有见过这个孩子,好像不是她生出,不是她在那潮湿闷热的高粱地,在那残酷的扫荡里奔跑喘息,丢鞋甩袜抱养大的,她好像不曾在这孩子身上寄托了一切,并且在孩子的身上祝福了孩子的爹:那走得远远的人,早一天胜利回来吧!好像她并没有常常在深深的夜晚醒来,向着那不懂事的孩子,诉说着翻来覆去的题目:你爹哩,他到哪里去了?打鬼子去了……他拿着大枪骑着大马……就要回来了,多好啊!

现在,丈夫像从天上掉下来一样。她好像是想起了过去的一切,还编排那准备了好几年的话,要向现在已经坐到她身边的丈夫诉说了。

你能猜一猜我们想你的那段苦情吗?

猜不出来。水生笑了笑。

我们想你,我们可没有想叫你回来。那时候,日本人就在咱村边。可是在黑夜,一觉醒了,我就想:你如果能像天上的星星,在我眼前晃一晃就好了。可是能够吗!

从窗户上那块小小的玻璃上结起来的冰花,知道夜已经深了。水生说:明早就要去参加保卫冀中平原的战斗。

女人呆了。她低下头去,又无力地仄在炕上。过了好半天,她说:那么就赶快休息休息吧,明天我撑着冰床子去送你。

鸡叫三遍,女人就先起来给水生做了饭吃。这是一个大雾天,地上堆满了霜雪。女人把孩子叫醒,穿得暖暖的,背上冰床,锁了梢门,送丈夫上路。

在河边,他们上了冰床。女人站在床子后尾,撑起了竿。女人是撑冰床的好手,她逗着孩子说:看你爹没出息,当了八年八路军,还得叫我撑冰床子送他!

她轻轻地跳上冰床子后尾,像一只雨后的蜻蜓爬上草叶。轻轻用竿子向后一点,冰床子前进了,像离开了强弩的箭,摧起的冰屑,在它前面打起团团的旋花。

太阳从冰面上升起来,冲开了雾,形成了一条红色的胡同,扑到这里来,照在冰床上。女人说:爹活着的时候常说,水生出去是打开一条活路,打开了这条活路,我们就得活,不然我们就活不了。八年,他老人家焦愁死了。国民党反动派又要和日本一样,想把我们活着的人完全逼死!

你应该记着爹的话,向上长进,不要为别的事情分心,好好打仗。八年过去了,时间不算太长。只要你还在前方,我等你到死!

在被大雾笼罩,杨柳树环绕的丁家坞村边,水生下了冰床。

女人忍住眼泪,笑着说:好好打仗,快回来,我们等着你胜利的消息。

一九四六年河间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第一段的心理描写,表现出水生对久别家乡的生疏,对即将到来的重逢的矛盾,也有对家中亲人的担心。
B.孩子“是她在那潮湿……丢鞋甩袜抱养大的”,从侧面控诉了日寇的侵略罪行,表现了人民为抗战做出的牺牲。
C.“嘱咐”是小说的标题,也是小说的高潮,作者写八年分别、短暂相逢和再次离别的情景,其立意正在于烘托出妻子最后的“嘱咐”。
D.小说没有描写前线的刀光剑影,而是通过心理描写等方式表现后方根据地人民反“扫荡”斗争中的艰难,通过夫妻间的生活细节表现了他们的家国情怀。
8.小说中的女人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9.小说中多用对话,这种叙事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2022-08-18更新 | 31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上厉精求治,数引魏征入卧内,访以得失,征知无不言,上皆欣然嘉纳。上遣使点兵,封德彝奏:中男虽未十八,其躯干壮大者亦可并点。上从之,敕出,魏征固执以为不可,不肯署敕,至于数四。上怒,召而让之曰:中男壮大者,乃奸民诈妄以避征役,取之何害,而卿固执至此!对曰:夫兵在御之得其道,不在众多。陛下取其壮健以道御之足以无敌于天下何必多取细弱以增虚数乎且陛下每云吾以诚信御天下欲使臣民皆无欺诈今即位未几,失信者数矣!上愕然曰:朕何为失信?对曰:陛下初即位,下诏曰:‘逋负官物,悉令蠲免。’有司以为负秦府国司者,非官物,征督如故。陛下以秦王升为天子,国司之物,非官物而何!又曰:‘关中免二年租调,关外给复一年。’既而继有敕云:‘已役已输者,以来年为始。’散还之后,方复更征,百姓固已不能无怪。今既征得物,复点为兵,何谓以来年为始乎!又陛下所与共治天下者在于守宰,居常简阅,咸以委之;至于点兵,独疑其诈,岂所谓以诚信为治乎!上悦曰:向者联以卿固执,疑卿不达政事,今卿论国家大体,诚尽其精要。夫号令不信,则民不知所从,天下何由而治乎?朕过深矣!乃不点中男,赐征金瓮一。上闻景州录事参军张玄素名,召见,问以政道,对曰:隋主好自专庶务,不任群臣;群臣恐惧,唯知禀受奉行而已,莫之敢违。以一人之智决天下之务,借使得失相半,乖谬已多,下谀上蔽,不亡何待!陛下诚能谨择群臣而分任以事,高拱穆清而考其成败以施刑赏,何忧不治!又,臣观隋末乱离,其欲争天下者不过十余人而已,其余皆保乡党、全妻子,以待有道而归之耳。乃知百姓好乱者亦鲜,但人主不能安之耳。上善其言,擢为侍御史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


【注】①逋负:拖欠。②蠲免:免除。“蠲”读“juān”。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取其壮健/以道御之足/以无敌于天下/何必多取细弱以增虚数乎/且陛下每云/吾以诚信御天下/欲使臣民皆无欺诈/
B.陛下取其壮健/以道御之/足以无敌于天下/何必多取细弱以增虚数乎/且陛下每云/吾以诚信御天下欲使臣民/皆无欺诈/
C.陛下取其壮健/以道御之/足以无敌于天下/何必多取细弱以增/虚数乎且陛下每云/吾以诚信御天下/欲使臣民皆无欺诈/
D.陛下取其壮健/以道御之/足以无敌于天下/何必多取细弱以增虚数乎/且陛下每云/吾以诚信御天下/欲使臣民皆无欺诈/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点兵,古代指集合起准备出征的士兵来,根据需要编制成花名册,一一进行点名。
B.中男,未成丁的男子。古代18至22岁的男子为中男,23岁以上的男子为“成丁”。
C.署敕,我国古代帝王发出诏书或命令,呈现在文本上,相关大臣在上面签署名字。
D.御史,我国古代的一种官职名称,约自秦朝开始,该职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对魏征非常信任,多次召令他进入内室,询问治国得失,每次询问,魏征都能开诚回复,所提建议都得到太宗的赞许与采纳。
B.魏征不同意太宗的征兵方案,多次不肯在诏书上签字。他认为,军兵的战斗力在于正义在手,而不在于人数众多,一时惹怒了太宗。
C.太宗曾经认为魏征比较固执,不通达政务,当听到魏征的议论件件都切中要害时,便意识到自己的过失,于是,改变了对魏征的看法。
D.唐太宗向张玄素询问执政之道,张玄素借隋朝灭亡的原因回答太宗的问题,然后又向唐太宗提出了治国建议,得到了唐太宗的认可。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以秦王升为天子,国司之物,非官物而何!
(2)至于点兵,独疑其诈,岂所谓以诚信为治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