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辽宁省大连市辽宁师大国际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辽宁 高一 期末 2022-09-09 287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萧红确实是一位富有过人才华和非凡胆识的民国作家,其《生死场》《呼兰河传》等系列作品也确实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风靡一时的杰作。正如她的崇拜者、文学家骆宾基所说:“她的文字开阔、浩荡、舒缓,流动着无尽的忧伤,让人怀念起久违的北方。”在那样一个山河破碎、神州陆沉的时代,作为一个从东北的白山黑水之地流亡出来的女作家,她对故土、故人以及个人人世苦难的书写,确实具有相当的代表性与感染力,否则大师鲁迅也不会先后为其作品作序,还深加引导,延其为座上嘉宾。但昔日鲁迅热心推重过的青年男女作家甚多,红到今天的唯有萧红。

萧红今日之所以这样红,是不是其性别所带来的特殊福利?的确,从事文艺工作的女性确实要比从事相同工作的男性更具有话题性。女作家似乎理所当然要比拥有同等才华的男作家更红,更具备超越时代的潜质。这与一个男模特永远红不过同等的女模特是一个道理,这已非文学,而是社会营销学的范畴。但昔日才华过人而富有姿容的女作家,也绝对不止萧红一人。同样作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为什么红的不是更温雅的石评梅,不是更大胆的吕碧城,而是萧红?作为同时代有声望的女作家,为什么不是庐隐,不是凌叔华,而是萧红?必须说,今日作为话题人物出现的这个“萧红”,已非昔日之苍白且悲惨的那个女作家萧红。这个被改编出来的话题人物,已经比真实的女作家本身更丰满、更性感、更具备女性惹眼的一切元素,她已经从民国年间那个命运多舛的女作家的单薄身份中跳脱出来,幻化为一个被后世反复大胆添加了诸般社会学元素的“文艺消费品”。

从个体身世来看,萧红身上,有太多可资今日公众“消费”的因素——她的文艺范儿,她的苦出身,她的破碎的家庭,她的逃婚出走。她的两度非婚而孕,两度怀孕期间被另一个男人爱上,以及她最终破败凄凉命绝他乡的命运。这其中的不幸、叛逆以及掩饰不住的香艳都符合今日“消费”的诸般标准。

(摘编自胡丽萍《萧红的“红”与勃兰特三姐妹的“热”》)

材料二:

在对待历史人物的态度中,我们往往存在着这样的一种研究、评价的倾向和现象——不是获得历史的真实性,获得过去历史时代的启示意义,达到对历史人物综合的直观、理性、客观的准确评价,而是功利化地对待历史人物,把历史人物消费化,让人们看不到真实的人物的历史生活,真实的时代的戏剧性事件。无可否认,这种娱乐化、消费化乃至工具化对待历史人物的态度,就存在于当下文化圈的“萧红热”中,我们正在用消费化、媚俗化乃至庸俗化的态度对待萧红。

作家以作品成名,以反映的历史和时代生活成名,也正是因此被历史、被文学史铭记。然而在今天的“萧红热”中,萧红依旧被人们追捧,更多的时候,被反复提起的却只是她的绯闻八卦,无论是影像,还是书籍。萧红的这些“绯闻”,正在被炒作成一个看点、卖点,而真正去阅读她的作品的人却不多。这样的结果就是,在这个消费文化、商业文化盛行的时代,萧红更像是一个被娱乐的明星,而非文学的创作者,更淡化和遮蔽了萧红创作《生死场》《狂野的呼唤》这样的作品的严酷时代的现实。

研究评判历史人物,正确的方式是我们从物质的、政治的、社会的、经济的、生活的等一切必然事件中,来获得对历史认识的自由境界,达到历史的高度。今天我们以各种文艺形式去表现萧红,解读萧红,也须有这样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有这样的文化态度和文艺态度。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今天重新了解萧红对于当代人的意义,应该是通过阅读萧红和她的作品,去了解那个时代,透过她的笔端,去见证整个大时代的风云变幻,达到一种对萧红这样的历史人物的判断和认知的高度,而绝不是通过文化工业来娱乐化、消费化萧红这样的历史人物。

(摘编自杜浩《消费萧红,是文化的媚俗》)

材料三:

当下萧红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各种各样的反馈声音中,“消费”无疑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消费萧红,是文化的媚俗”“被过度消费的萧红”“消费时代对萧红的欲望化解读”等文章,已经为热到发烫的“萧红现象”鼓响了警钟,萧红似乎已经在文化消费的热潮中越来越走向媚俗。这提醒我们必须对“萧红现象”保持高度理性的清醒的认识。古往今来,任何一位作家在走向大众的时候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萧红也一样。但就“消费”这个词而言,它本身并不是一个贬义词,就像萧红受到广泛关注这件事情本身不是一件坏事一样。从传播学的意义上来讲,这对现代文学的再次回暖和经典作品重读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而且萧红是否会在消费文化中走向媚俗,这个问题同样值得商榷。一个优秀的作家,不会在追捧中产生,也不会在追捧中丧失自身的价值。虽然今天我们用各种各样的艺术手段去表现萧红,从文本到银幕、从纸质空间到网络空间,但是归根结底,萧红的价值是体现在自己的作品里,在根本上与大众追不追捧无关。

萧红传奇的人生经历和情感遭遇比她的作品更容易吸引大众的关注,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何让大众通过萧红悲剧的人生去理解萧红作品背后的意义,这是我们可以逐渐引导的。萧红对人类生存状况的关注、对精神自由的执着、对苦难忧患的理解,这对当下的文化环境来说是一笔丰富的精神财富,它能够不断地提醒人们历史上曾有过的惨痛遭遇,能够使人们深切感受人生的悲哀和生存的价值。如何将大众的关注点从萧红的绯闻、经历渐渐转移到这些方面来,是当下这个时代的研究者的重任。

(摘编自刘勇、张悦《“萧红现象”的文化意义》)

1.下列对材料一中当今“萧红热”原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萧红才华过人、胆识非凡,她的作品书写特殊年代的苦难,具有代表性和感染力。
B.萧红的起点高,文学家骆宾基对她极为推崇,鲁迅对她青睐有加、倾力提携等。
C.从事文艺工作的女性确实要比从事相同工作的男性更具有话题性,萧红享有性别带来的福利。
D.当前的消费文化与萧红身上所具有的可资今日公众“消费”的因素十分契合。
2.根据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日萧红受追捧,被反复提及的只是她逃婚出走、非婚而孕以及怀孕期间被另一个男人爱上等绯闻八卦。
B.当今“萧红热”中的萧红是被改编的话题人物,带有功利性与消费化的特点,已经不完全具备历史的真实性。
C.作家靠自己的作品而为大众所接受,当然,他们的人生经历和情感遭遇也有可能会被大众“消费”。
D.萧红受到广泛关注本身不是一件坏事,但应引导大众通过萧红悲剧的人生去理解萧红作品背后的意义。
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电影《黄金时代》以萧红的人生情感经历为主线,全景式地呈现了这位女作家令人唏嘘与伤感的一生。”
B.“图书市场上有关萧红的‘传记’,经常以《萧红的情人们》《萧红与萧军的乱世情缘》等题目,来吸引读者关注。”
C.“以前只是通过文学作品来解读萧红,看了这部歌剧《萧红》后我才真正了解了萧红的人生经历与精神内涵。”
D.“虽然很多人已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了对她作品的关注,但对萧红作品中的丰富内涵和价值挖掘程度依然不足。
2022-09-09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辽宁师大国际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哦,香雪

铁凝

如果不是有人发明了火车,如果不是有人把铁轨铺进深山,你怎么也不会发现台儿沟这个小村。不久,这条线正式营运,人们挤在村口,看见那绿色的长龙一路呼啸,挟带着来自山外的陌生、新鲜的清风,擦着台儿沟贫弱的脊背匆匆而过。

可是,记不清从什么时候起,列车时刻表上,还是多了“台儿沟”这一站。每晚七点钟,由首都方向开往山西的这列火车在这里停留一分钟。

这短暂的一分钟,搅乱了台儿沟以往的宁静。台儿沟的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她们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她们洗净蒙受了一天的黄土、风尘,露出粗糙、红润的面色,把头发梳得乌亮,然后就比赛着穿出最好的衣裳。有人换上过年时才穿的新鞋,有人还悄悄往脸上涂点胭脂。然后,她们就朝村口,朝火车经过的地方跑去。

香雪总是第一个出门,隔壁的凤娇第二个就跟了出来。

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的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

日久天长,她们又在这一分钟里增添了新的内容,她们开始挎上装满核桃、鸡蛋、大枣的长方形柳条篮子,站在车窗下,抓紧时间跟旅客和和气气地做买卖,换回台儿沟少见的挂面、火柴,以及姑娘们喜爱的发卡、纱巾,甚至能松能紧的尼龙袜。香雪平时话不多,胆子又小,但做起买卖却是姑娘中最顺利的一个。有时她也抓空儿向他们打听外面的事,打听北京的大学要不要台儿沟人,打听什么叫“配乐诗朗诵”。

台儿沟没有学校,香雪每天上学要到十五里以外的公社。公社中学虽然女同学不少,但她们的言谈举止,一个眼神,一声轻轻的笑,好像都是为了叫香雪意识到,她是小地方来的,穷地方来的。

“你上学怎么不带铅笔盒呀?”她们问。每到这时,香雪的同桌就把自己那只宽大的泡沫塑料铅笔盒摆弄得哒哒乱响。香雪的心再也不能平静了,她好像忽然明白了同学们对于她的再三盘问,明白了台儿沟是多么贫穷。

深秋,山风渐渐凛冽了,天也黑得越来越早。但香雪和她的姐妹们对于七点钟的火车,是照等不误的,她们仿照火车上那些城里姑娘的样子把自己武装起来,整齐地排列在铁路旁,像是在等待欢迎远方的贵宾,又像是在准备着接受检阅。

火车停了,像是在抱怨台儿沟的寒冷,它对台儿沟表现出了少有的冷漠。

香雪顺着车身不停地跑着。她在第三节车厢内的一张小桌上,发现了渴望已久的东西。它的出现,使她再也不想往前走了。她认清了,放在一个女学生面前的真是一只装有吸铁石的自动铅笔盒。不知怎么的,她就朝车门跑去。当她在门口站定时,还一把扒住了扶手。香雪终于站在火车上了,这时车身忽然晃动,接着车门被人关上了。香雪扑在车门上,看见凤娇的脸在车下一晃。她拍打着玻璃,冲凤娇叫喊着:“凤娇!我怎么办呀!”

列车无情地载着香雪一路飞奔,下一站叫西山口,西山口离台儿沟三十里。这里上车的人不少,下车的只有一位旅客,就是香雪。

她胳膊上少了那只篮子,她把它塞到那个女学生座位下面了。在车上,当她红着脸告诉女学生,想用鸡蛋换铅笔盒时,女学生一定要把铅笔盒送给香雪,但香雪收下了铅笔盒,到底还是把鸡蛋留在了车上。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

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漫山遍野那树的队伍,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她这才想到把它举起来仔细端详。她才看清了它是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她打开盒盖,觉得应该立刻装点东西进去。她从兜里摸出一只盛擦脸油的小盒放进去,又合上了盖子。只有这时,她才觉得这铅笔盒真属于她了,真的。

她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在枕木上跨着大步,一直朝前走去。大山原来是这样的!台儿沟呢?她想,台儿沟一定会是“这样的”:那时台儿沟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也用不着回答人家的再三盘问。火车上的漂亮小伙子都会求上门来,火车也会停得久一些,也许三分、四分,也许十分、八分。它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要是再碰上今晚这种情况,谁都能从从容容地下车。

台儿沟在哪儿?香雪向前望去,她看见迎面有一颗颗黑点在铁轨上蠕动。再近一些她才看清,那是台儿沟的姐妹们。香雪忽然觉得心头一紧,不知怎么的就哭了起来,那是欢乐的泪水、满足的泪水。面对严峻而又温厚的大山,她心中升起一种从未有过的骄傲。她举起铅笔盒,迎着对面的人群跑去。

山谷里突然爆发出了姑娘们欢乐的呐喊。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战栗了,它发出洪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哦,香雪!香雪!

(有删改)

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晚七点钟,由首都方向开过来的这趟火车在台儿沟停留一分钟,这给台儿沟带来热闹和变化,也反映出台儿沟的闭塞与贫穷。
B.与其他的姑娘关注穿着打扮不同,香雪打听的内容是北京的大学和“配乐诗朗诵”,这体现出她有别于常人的高远的精神追求。
C.火车上的女学生要把铅笔盒送给香雪,但香雪执意用鸡蛋来交换,这表明她自尊心极强,有着不轻易接受他人施舍的性格特点。
D.香雪沿铁轨步行回台儿沟时,心中升起一种从未有过的骄傲,一番历险虽给香雪带来了考验,但更让她感受到了成熟蜕变的喜悦。
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火车象征着现代文明,它为台儿沟打开了一扇瞭望外面世界的窗口,唤醒了山村姑娘心中的精神向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B.“迎候贵宾”“接受检阅”,姑娘们将自己客体化,自觉地将自己放在低微的地位上,体现了她们谦卑、好客的形象特征。
C.作者通过对人物外貌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了山村少女们纯真善良、洁白无瑕的心灵。洋溢着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
D.作者以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以近似抒情散文的笔触,根据情感抒发的内在逻辑将情节片段加以组接。
2022-09-09更新 | 18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辽宁师大国际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蔡廓,字子度,济阳考城人。廓博涉群书,言行以礼,起家著作佐郎。以方鲠闲素,为武帝所知。再迁太尉从事中郎,未拜,遭母忧。性至孝,三年不栉沐,殆不胜丧。宋台建,为侍中,建议以为:“鞫狱不宜令子孙下辞,明言父祖之罪。亏教伤情,莫此为大。自今但令家人与囚相见,无乞鞫之诉,便足以明伏罪,不须责家人下辞。”朝议从之。

世子左卫率谢灵运辄杀人,御史中丞王准之坐不纠免官。武帝以廓刚直,补御史中丞。多所纠奏,百僚震肃。时中书令傅亮任寄隆重,学冠当时,朝廷仪典,皆取定于亮。亮每事谘廓然后行,亮意若有不同,廓终不为屈。迁司徒左长史,出为豫章太守。征为吏部尚书。廓因北地傅隆问亮:“选事若悉以见付,不论;不然,不能拜也。”亮以语录尚书徐羡之,羡之曰:“黄门郎以下悉以委蔡,吾徒不复厝怀,自此以上,故宜共参同异。”廓曰:“我不能为徐干木署纸尾。”遂不拜。干木,羡之小字也。选案黄纸,录尚书与吏部尚书连名,故廓言署纸尾也。羡之亦以廓正直,不欲使居权要,徙为祠部尚书。文帝入奉大统,傅亮率百官奉迎,廓亦俱行。至寻阳遇疾不堪前亮将进路诣别廓谓曰营阳在吴宜厚加供奉一旦不幸卿诸人有杀主之名欲立于世将可得邪廓年、位并轻,而为时流所推重,每至时岁,皆束带诣门。奉兄轨如父,家事大小,皆谘而后行,公禄赏赐,一皆入轨,有所资须,悉就典者请焉。从武帝在彭城,妻郗氏书求夏服。廓答书曰:“知须夏服,计给事自应相供,无容别寄。”时轨为给事中。元嘉二年,廓卒。武帝常云:“羊徽、蔡廓,可平世三公。”

(节选自《南史蔡廓传》)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至寻阳∕遇疾不堪前∕亮将进路诣别廓∕谓曰∕营阳在吴∕宜厚加供奉∕一旦不幸∕卿诸人有杀主之名∕欲立于世将∕可得邪
B.至寻阳∕遇疾不堪∕前亮将进路诣别∕廓谓曰∕营阳在吴∕宜厚加供奉∕一旦不幸∕卿诸人有杀主之名∕欲立于世将∕可得邪
C.至寻阳∕遇疾不堪∕前亮将进路诣别廓∕谓曰∕营阳在吴∕宜厚加供奉∕一旦不幸∕卿诸人有杀主之名∕欲立于世∕将可得邪
D.至寻阳∕遇疾不堪前∕亮将进路诣别∕廓谓曰∕营阳在吴∕宜厚加供奉∕一旦不幸∕卿诸人有杀主之名∕欲立于世∕将可得邪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母忧,母亲丧事。古代子女为父母守丧,不行婚嫁之事,不参与吉庆之典,官者须离职。
B.豫章,古代区域名称,在汉代设郡,指现在的南昌地区,唐代初期把豫章郡改为“洪州”。
C.吏部,掌管天下所有官吏的任免、升降、调动和选拔考试等事务,长官称为吏部尚书。
D.三公,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南北朝时期指太尉、司徒、司空。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蔡廓知书识礼,看重礼仪教化。他博览群书,言语行动都不逾礼;在宋朝为官,建议废除子孙指控长辈的诉讼制度,得到朝廷的认可。
B.蔡廓才干卓异,得到朝官敬重。中书令傅亮位高权重,负责决定朝廷的礼仪典章,每一件事都要先向蔡廓咨询,在征求他同意后才实行。
C.蔡廓刚直不阿,仕途遭受打压。他担任御史中丞职务,弹劾多名官员,整肃了官场;但也因刚直得不到上司的信任,没有得到应有升迁。
D.蔡廓家中长幼有序,他奉兄如父。家中事无巨细,都请示长兄蔡轨;俸禄赏赐,一律上交;妻子想买夏服,蔡廓也告诉她长兄自有安排。
2022-09-06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辽宁师大国际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