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四川省成都市七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零模(二)语文试题
四川 高三 模拟预测 2022-09-25 90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般认为,《三国志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然而,这一结论并没有扎实的文献基础作为支撑。直到今天,人们既没有发现《三国志演义》在元末明初流传的任何版本(稿本、抄本或刊本),也没有发现元末明初有任何人记载或谈论过《三国志演义》,也不见有《三国志演义》影响当时文学发展的任何信息。讨论《三国志演义》的成书时间,完全可以建立在扎实的文献学基础之上,运用传播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妥善解决这一问题。

小说作品一般都是先有抄本,后有刊本,但《三国志演义》未见抄本传世,海内外现存的30多种明刊本中以嘉靖本为最早,书前有庸愚子蒋大器写于明弘治甲寅仲春的《序》和修髯子张尚德写于嘉靖壬午的《引》。据魏安《〈三国演义〉版本考》论证,上海图书馆所藏残页可能就是刘若愚《酌中志》著录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即嘉靖元年修髯子作《引》的原本,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司礼监本,其他嘉靖本都以它为底本。司礼监本刊行后,又有朝廷都察院刊本和郭勋家刻本。于是,《三国志演义》迅速在社会上传播开来,模仿之作便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明初采用了权力集中和政治高压的两手策略,后来又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出版政策仍然沿袭元代,书籍的印刷由官府控制,对通俗文艺禁限极严。到了明中期,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成化年间出现了士大夫私人刻书和官府间相互馈赠所刻图书的现象,这些活动不再受朝廷限制。民间刻书活动开始活跃,通俗文学的整理刊刻也出现了,最直接的证据就是1967年在上海嘉定县一个明代墓穴中发现的成化七年至十四年北京永顺堂刊印的“说唱词话”。据研究,这些刊本是墓主人宣昶妻子的随葬品。宣昶无论其家乡还是任所都距北京有千里之遥,照样能读到北京出版的新书,说明此类书籍流通范围之广。既然成化时期的书商们已经开始注意刊刻通俗文学作品,并且所刊说唱词话《花关索传》就是民间三国故事,如果当时真有一部《三国志演义》的抄本在流传,相信书商们不会不予重视和刊刻的。

到了弘治年间,社会文化政策进一步开放,朝廷也开始关注通俗文学。弘治五年五月,孝宗诏准在全国范围内搜求朝廷所未藏书籍,包括“古今经史子集,下至阴阳艺术、稗官小说等项”。这是一次大规模的图书征集活动,“稗官小说”赫然在列。嘉靖本《三国志演义》前有弘治七年蒋大器所作序言一篇,此书应该就是这次活动的重要收获之一。即是说,浙江金华人蒋大器向朝廷进献了他作序的这部书,一方面自然是响应朝廷号召,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能够有所收获,被朝廷认可的奇书秘籍自然是会获得奖赏的。

然而,《三国志演义》毕竟是通俗小说,此前朝廷一直严禁,这次朝廷是否宽容和重视尚未可知,所以蒋大器的献书实际上是一种试探行为。即使《三国志演义》为他本人所编撰,他也不会直接署名,更何况作品内容是以史传为主融入民间传说而成,大可托以他人。此书进献后,也就泥牛入海,蒋氏也未能得到期望的奖赏。因为此书送达朝廷会有一个过程,而朝廷清理图书也要一段时间,加上朝廷刊刻通俗小说并非成例而是创举,刊刻本身也需时日;司礼监是最有可能获得这些新奇有趣而其他部门又不敢贸然刊刻的通俗演义的,它们又有经济能力和社会资源来刊刻这部通俗小说,种种原因,造成了这部小说只能在嘉靖壬午这一特定时间刊刻流传的特殊现象。

(摘编自王齐洲《〈三国志演义〉曾被朝廷严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与一般的小说先有抄本后有刊本不同,《三国志演义》是直接以司礼监刻本迅速流行起来的。
B.司礼监本《三国志演义》刊行后,其它刊本如都察院刊本等均以司礼监本为底本刊刻和模仿。
C.明初沿袭元代出版政策,实行文化专制,《三国志演义》在元末明初缺少成书和传播的环境。
D.对《三国志演义》的成书时间,作者从文献学和传播学的角度,直接否定成说,再进行推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表明对《三国志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的疑问,并介绍自己的研究方法。
B.文章举宣昶妻子墓说唱词话葬品的考古发现,旨在论证明朝社会文化的政策开放。
C.文章重点推论了司礼监刊本《三国志演义》从何而来,为何在嘉靖年间刊刻问世。
D.本文论证语言既准确严谨,又通俗易懂,在合理的阐释和推论中表明自己的立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据嘉靖本《三国志演义》前蒋大器写《序》的时间,《三国志演义》成书应在嘉靖之前。
B.司礼监最有条件得到和刊刻《三国志演义》是因其具有特殊地位、经济能力和社会资源。
C.出于获得奖赏的功利目的,蒋大器献上《三国志演义》,但因时间延误,最终事与愿违。
D.《三国志演义》的刊刻及流行从侧面反映了明中期文化开放,放松了对通俗文学的管制。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当前,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已达到63.9%,城市发展已从过去的增量扩张主导发展阶段逐步转向内涵品质发展阶段。当前,我国人居环境建设领域面临着城市发展规模布局与资源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不相适应,城市发展建设的能耗、资源消耗和碳排总量高,城市安全韧性不足,宜居质量与健康水平不高,交通拥堵,文化保护传承不够,城市的包容性、创新性不足等突出的“城市病”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有新的方法手段。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成都视察时提出“突出公园城市特点”。建设“公园城市”是当今城市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利于在探索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实践、城市人民高品质生活新方式、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模式、超大特大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径等方面,积累有效做法和有益经验。

(摘编自王凯《开展城市体检评估工作,建设没有“城市病”的城市》)

材料二:

“公园城市”理念蕴含大历史观、体现哲学辩证思维、充满为民情怀,是新时代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是新发展理念的城市表达,是城市文明的继承创新,是人民美好生活的价值归依,是入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现代化城市,具有极其丰富的时代内涵。公园城市引领城市发展方式变革,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在公园中营建城市,以大尺度生态廊道区隔城市组群,以高标准生态绿道串联城市社区,推动公共空间与自然生态相融合,引导城市人口、生产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合理布局,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公园城市引领经济组织方式变革,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把创新驱动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引擎,大力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加快构建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推动时代文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构建形成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经济体系。公园城市引领市民生活方式变革,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引导城市发展从工业逻辑回归人本逻辑、从生产导向转向生活导向,全面推广绿色出行、简约生活,推动现代城市生活与节约社会理念相得益彰,让市民静下心来、慢下脚步,亲近自然、享受生活。公园城市引领社会治理方式变革,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以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搭建法治、友善、公益的合作共治平台,推动城市发展、社区治理、民主参与,形成共建共享新型社区发展共同体,实现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摘自范锐平《成都,公园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材料三: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战国时期张仪“因地相宜、立基高亢”修筑成都城,开启了2300余年城名未改、城址未迁的城市发展传奇。无论是李冰修筑都江堰,用漫流的水系勾勒出“天府之国”的基本纹理;还是隋唐时,遵循城园同构,挖筑摩诃池、开凿解玉溪,实现了整体形胜。成都,自古就在探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今天,作为“公园城市”的首提地和首席样板、全球唯一能遥望5000米以上雪山的千万级人口城市——成都,一座“雪山下的公园城市”,成为无数人安居乐业的首选。截至2021年末,成都市常住人口达2119.2万,地区生产总值近2万亿元,人均GDP达到高收入经济体水平,常住人口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人口占比超过四分之一。

(摘编自网络)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我国城市化率的显著提高,城市发展与资源生态环境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城市不能再一味扩张而必然转向内涵品质发展阶段。
B.交通拥堵、就医困难、乱拆乱建、夏季内涝、冬季雾霾、垃圾围城、汽车尾气超排、地下水超采等问题都是“城市病”的具体表现。
C.“公园城市”理念奉行绿色和可持续发展,力求在经济发展、治理方式、人居环境、产业形态等方面实现入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
D.成都自古就有因天时就地利的筑城智慧、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营城理念,因而“公园城市”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城市高质量发展。
5.下列对材料二中关于“公园城市”时代内涵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6.成都为什么要建设“公园城市”?请结合材料内容加以概括并分析。
2022-09-23更新 | 24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七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零模(二)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重逢

约翰·契弟

我最后一次见到父亲,是在中央火车站。我自纽约州外祖母家前往波士顿附近母亲租下的小别墅,我曾写信给父亲说我将在纽约换车,大约有一个半小时的停留,问他我们是否可以一块儿吃个午餐。他秘书回信说,正午时分他会在车站的询问台前等我,十二点整我见他自人潮中挤了过来。我对他很陌生——三年前母亲跟他离了婚,此后我就不曾与他在一起过——但是我一看见他,我就觉得他是我父亲,我的血与肉,我的未来与我的末日。我早就知道,长大了我总会跟他差不了多少;我总得在他的界限中规划自己的活动。他是个高大、相貌英俊的男人,能再见到他,我真是无比的高兴。他拍了我后背一下,跟我握了手。

“嗨,查理,”他说,“嗨,孩子。我很想带你到我的俱乐部去,可是那在六十几街,而你要是得赶早班车的话,我看我们只好在这附近找个地方吃点东西了。”

他的手臂搂住了我,我像母亲嗅玫瑰般地嗅了嗅父亲。那是一股合了威士忌、刮脸后用的香精、鞋油、羊毛与成熟男性特有臭味的味道。我盼望有人看见我们父子在一起。我期望有人能给我们照一张相。我要给我们的相聚留个记录。

我们出了车站,走到巷弄里的一家餐馆。时辰还早,里头没有客人。吧台调酒的正跟一个送货的年轻人吵嘴,厨房门口有个穿红外衣、很老很老的侍者。我们坐下身来,父亲扯着嗓门呼唤侍者。

“伙计!”他又是法文,又是意大利语地吼着,“侍者!酒保!嗨,你!”他的大声喧嚣在空空的餐馆里,显得很格格不入。

“能不能给点儿服务呵!”他嚷道。

“快点,快点!”说着,他拍了拍手掌。这才引起了侍者的注意,他慢吞吞地朝我们餐桌蹭了过来。“你是朝我拍掌的吗?”他问道。

“别急,干嘛火气那么大,冷静点,”父亲说,“如果不过分——如果没有太超越你的职责之外,我们想要两杯马丁尼酒。”

“我不喜欢人家朝我拍掌。”侍者说。

“那我该把我的哨子带来,”父亲说,“我有只哨子只有老伙计的耳朵听得见。好了,把你那个小本子跟小铅笔拿出来,看看这么点儿事弄不弄得清楚:两杯马丁尼。跟我复诵一遍:两杯马丁尼酒。”

“我想你们最好到别家去吧。”侍者沉着地说。

“这,”父亲说,“是我一辈子听到的最了不起的主意了。走,查理,谁稀罕这个鬼地方。”

我随着父亲出了那家餐馆,进入了另一家。这次他没有那么狂嚣了。我们的酒叫来了,他盘问我有关棒球赛的点点滴滴。之后,他用餐刀敲着空酒杯的边缘又嚷了起来:“伙计!侍者!嗨,你,能不能麻烦你再给我们两杯同样的。”

“这孩子几岁了?”侍者问道。

“这,”父亲说,“干你个屁事。”

“对不起,先生,”侍者说,“我不能再卖酒给这个孩子了。”

“喔?这我倒要告诉你个大新闻,”父亲说,“非常有意思的大新闻。你们这儿可不是纽约惟一的餐馆。街口刚开了一家。走吧,查理。”

他付了账,我跟着他走出那家餐馆,又进了另一家。这家的侍者都穿粉红色的上装,像打猎时穿的那种。我们坐定之后,父亲又开始吼了:“猎犬大头目!我们想叫点用马镫型杯子装的饮料。也就是,两杯马丁尼。”

“两杯马丁尼吗?”侍者笑着问道。

“妈的,你早知道我要什么,”父亲火大的说,“我要两杯马丁尼,快点了。伟大的大英帝国好像东西都走了样了。反正我的公爵朋友是这么说的。我们看看英国是怎样调酒的。”

“这里不是英国。”侍者说。

“别跟我斗嘴,”父亲说,“照我说的去做就得了。”

“我只是认为你或许想知道自己置身何处而已。”侍者说。

“我最受不了的就是,”父亲说,“冒失无礼的庸人。走,查理。”

我们换的第四家是意大利餐馆。

“伙计,”父亲用意大利语说,“劳驾,来两杯美国式的鸡尾酒。烈点,要烈点的。多放点杜松子酒,少加点苦艾酒。”

“我不懂意大利话。”侍者说。

“哼,少来这套,”父亲说,“你懂意大利话,我他妈的也知道你懂。”

他又用意大利话说:“来两杯美国鸡尾酒。马上来!”侍者走开之后去跟大班讲话,大班来到我们桌旁说:“对不起,这张餐桌已经有人订下了。”

“好吧,”父亲说,“给我们换一张吧。”

“所有的桌子都给客人订光了。”大班说。

“我懂了,”父亲说,“你是不要做我们的生意。是不是?好呵,去你的。去你妈的。我们走,查理。”“我得赶车了。”我说。

“对不起,儿子,”父亲说,“我真的很抱歉。”

他的手臂紧紧地搂住了我。

“我送你回车站去。要是有时间我就带你去俱乐部了。”

“没关系的,爸爸。”我说。

“我去给你买份报纸,”他说,“我买份报纸给你在车上看。”

他走到一个书报摊说:“仁慈的先生,能否劳驾赐给我一份你们那种混账、该死、一毛钱的晚报?”报贩不理他,转身瞪视着一本杂志的封面。

“我的请求太过分了吗,仁慈的先生?”父亲说,“请求你卖给我一份你们那种可耻的黄色新闻报,太过分了吗?”

“我得走了,爸爸,”我说,“要来不及了。”

“嘿,等一等嘛,儿子,”他说,“等几秒钟就好。我要逗逗这个家伙。”

“再见,爸爸,”说着,我走下了梯阶,上了火车,那是我最后一次见到父亲。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对父亲很陌生,但我马上就认出了他。因为我们血肉相连,我出自本能的对父亲有好感,渴望得到父亲的爱。
B.“秘书回信”、“带你到我的俱乐部去”等细节暗示了父亲的身份,与文中父亲的行为形成了鲜明对照,有很强的讽刺意味。
C.小说中以吃饭为线索,在这过程中,我作为目击者,亲眼看到了父亲的种种言行,与小说开头形成对比,情感由热趋冷。
D.小说的结尾处,父亲又和报贩产生了冲突,“我得走了”既是说火车的时间要到了,又表明我不想再跟父亲相处下去。
8.小说中“我”陪同父亲先后走进四家餐馆,其间表现出父亲什么形象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小说的标题是“重逢”,但小说的开头和结尾都表明这是一次“诀别”,实为一种矛盾。如何理解本文重逢中的诀别?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郭解,轵人也,字翁伯。解为人短小精悍,不饮酒。少时阴贼,慨不快意,身所杀甚众。以躯借交报仇,藏命作奸剽攻,休铸钱掘冢,固不可胜数。适有天幸,窘急常得脱,若遇赦。及解年长,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然其自喜为侠益甚。既已振人之命,不矜其功,其阴贼着于心,卒发于睚眦如故云。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嚼。非其任,强必灌之。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去。解姊弃其尸于道,弗葬,欲以辱解。解使人微知贼处。贼窘自归,具以实告解。解曰:“公杀之固当,吾儿不直。”遂去其贼,罪其姊子。诸公闻之,皆多解之义,益附焉。

解出入,人皆避之。有一人独箕倨视之,解遣人问其名姓。客欲杀之,解曰:“居邑屋至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乃阴属尉史曰:“是人,吾所急也,至践更时脱之。”每至践更,数过,吏弗求。怪之,问其故,乃解使脱之。箕踞者乃肉袒谢罪。

洛阳人有相仇者,邑中贤豪居间者以十数,终不听。客乃见郭解。解夜见仇家,仇家曲听解。解乃谓仇家曰:“吾闻洛阳诸公在此间,多不听者。今子幸而听解,解奈何乃从他县夺人邑中贤大夫权乎!”乃夜去,不使人知,曰:“且无用,待我去,令洛阳豪居其间,乃听之。”

解执恭敬,不敢乘车入其县廷。之旁郡国,为人请求事,事可出,出之;不可者,各厌其意,然后乃敢尝酒食。诸公以故严重之争为用邑中少年及旁近县贤豪夜半过门常十余车请得解客舍养之


注:①阴贼:内心残忍。②借交:帮助朋友。③嚼:把酒喝尽。④践更:秦汉时的一种徭役。

(选自《史记·游侠列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诸公以故严/重之争为用/邑中少年及旁近县贤豪/夜半过门常十余车/请得解客舍养之/
B.诸公以故严重之/争为用/邑中少年及旁近县贤豪/夜半过门/常十余车请得/解客舍养之/
C.诸公以故严/重之争为用/邑中少年及旁近县贤豪/夜半过门/常十余车请得/解客舍养之/
D.诸公以故严重之/争为用/邑中少年及旁近县贤豪/夜半过门常十余车/请得解客舍养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幸”意思是上天保佑,“幸”与《鸿门宴》“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的“幸”字含义不同。
B.“报怨”指回报怨恨自己的人,“报”与《过秦论》“士不敢弯弓而报怨”的“报”字含义相同。
C.“微知”意思是暗中了解,“微”与《陈情表》“听臣微志”的“微”字含义不同。
D.“曲听”意思是委屈心意而听从,“曲”与《廉颇蔺相如列传》“曲在赵”的“曲”字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解少时凶狠,常作奸犯科,却不顾性命替朋友报仇。成年后他改变操行,以德报怨,不再睚眦必报。
B.郭解的侄子依仗势力,强行灌他人酒并被人刺死,贼人逃跑。其母将尸体丢弃在路中,以此羞辱郭解。
C.有人对郭解轻慢,郭解不但不生气,反而暗中嘱咐官吏免去其徭役,那人知道实情后,诚心悔过谢罪。
D.郭解去洛阳调解一对仇家,出于对他的尊重,仇家准备和好,但郭解却希望他们听从洛阳豪杰的调解。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解曰:“公杀之固当,吾儿不直。”遂去其贼,罪其姊子。
(2)居邑屋至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