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黑龙江 高二 阶段练习 2022-10-25 12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语言文字应用、名句名篇默写、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传播,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国外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部分原因是西方思想在五四时代占统治地位以及儒学衰落的结果。国内有学者则认为:“1917年十月的俄国社会主义革命以及中国1919年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的艺术理论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提供了一个极其重要,极为难得的历史契机。前者把马克思主义学说归为西方思想,后者把马克思主义学说归为革命思想,结合当时时代背景和客观环境来看,这两种观点都是成立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在20世纪初的中国,西方传教士、海外留学生、无政府主义者、民主主义者以及共产主义者等不同的知识群体,对马克思主义及其文艺理论都有所接触,对其界说也比较含混。所以,要传播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并真正将其视为科学,那是有一个选择的问题,有一个谁来担当传播者的问题。因为当时对马克思主义及其文艺理论的理解是五花八门的,译介的内容也多是零散、片段的,马克思主义学说一般还仅被视作西方现代学术思潮或流派中的一种,能主动自觉地担任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传播者的角色,那是需要眼光、需要科学的世界观支撑的。

经过比较,我们发现,历史亦证明,在那个觉醒与选择的年代,担负起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忠实传播者职责的,正是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和部分先进知识分子。有文论史著作已指出;‘五四’前后,随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也开始在中国传播。以李大钊为代表的早期共产党人,在宣传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方面起了先锋的作用。这个判断无疑是准确的、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五四运动确实在思想上和干部上准备了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而这其中许多早期共产党人,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传播立下了不朽功劳。他们强调文艺必须面向平民、面向现实、面向革命,可谓石破天惊、振聋发聩。中国共产党一大通过的党纲就规定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除为止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党的初心和使命,直接决定和影响了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待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态度。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能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方面起先锋的作用?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本身就是遵循马克思主义原则创立的,马克思主义乃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旗帜;因为中国共产党人清醒地意识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同中国现实需要的一致性,意识到中国共产党的文艺理念和文艺追求同马克思主义文艺观高度吻合。换个角度说,是因为只有中国共产党人才会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找到自己的文艺宗旨和价值目标,只有中国共产党人才会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作为帮助中国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获得艺术解放和美学权力的思想武器,其他政党、团体和学派是不会也不可能这样去做的。中国共产党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方面的先锋的作用,是历史的选择。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它帮助中国早期共产党人和先进分子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李大钊、陈独秀、瞿秋白、邓中夏、萧楚女、恽代英等人,在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同时,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说的传播做出了突出贡献。早期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宣传,多是从唯物史观出发,阐明文艺的社会阶级属性,呼吁文艺要为民主革命服务,要求文艺反映劳动阶层的生活,强调进步文艺家要投身于革命,提出建立革命文学,主张共产党要立在舆论的指导地位。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抓住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精髓和主脉的。同时,比较成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也是随着‘革命文学’口号的提出,才开始进入中国的。周扬说,革命文学运动是在大革命失败之后旺盛起来的,这个运动在中国文学史上是破天荒的伟大运动。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在当时诚然还未能大量直接地被译介过来,早期共产党人的理论主张还不够完整系统,论述也不免有些模糊和粗糙。但这些主张毕竟是从‘五四’到第一次大革命时期的现实要求出发提出来的,也是他们把刚刚学得的马克思主义运用到新文学建设上来的尝试,对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摘编自董学文《中国共产党百年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内外学者把马克思主义学说分别归为“西方”思想和“革命”思想,作者认为结合当时时代背景和客观环境来看,这两种观点都是成立的。
B.历史亦证明,在那个觉醒与选择的年代,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和部分先进知识分子担负起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忠实“传播者”的职责。
C.除了中国共产党人,其他政党、团体等根本不会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作为帮助中国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获得艺术解放和美学权力的思想武器。
D.不能因为早期共产党人的理论主张还不够完整系统,论述也不免有些模糊和粗糙就否定其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建设的重要意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宗明义,点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得以传播最主要的原因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
B.引用周扬的话是为了说明文艺家要投身于革命,就需建立“革命文学”,主张共产党要“立在舆论的指导地位”。
C.作者条理清晰、思维缜密,多角度地论证了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忠实“传播者”。
D.本文运用了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论证丰富,论述严谨,说服力强。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论述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传播,让我们认识到应善于理解和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
B.早期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方面起“先锋的作用”,那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C.随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五四运动”确实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思想上和干部准备上立下了不朽功劳。
D.一百多年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之路,实质是中国共产党人和先进分子找到的一条救国救民之路。
4.请简要概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传播需要哪些条件?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化因交流而繁荣,文明因互鉴而兴盛。文化只有在开放中才能发展自己,文化安全只有在文化发展中才能实现。

从历史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而中华文化之所以历久弥新,正在于其具有海纳百川的气度和博采众长的基因。从先秦诸子的百家争鸣,到汉民族主动接受草原民族文化的“胡服骑射”,再到中华文化对各国文化的兼收并蓄,多种不同文化的相互激荡、交流与融合,造就了中华传统文化的蓬勃生命力。

从现实看,今日之中国,正逐渐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者之一。从近代以来的被动卷入到今天的主动拥抱,充分展现了强大的文化包容性和适应力。近代以来的屈辱史让我们重新认识到,唯自强而后安,唯开放而后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亦启示我们,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只有在开放中才能发展自己,唯有开放环境下的斗争和磨砺才能使自己强起来。文化发展同样如此。我们珍视、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绝不是孤芳自赏,而是要在文化开放发展中强基固本,使其根深叶茂,焕发旺盛生机。在此意义上,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与发展壮大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内在一致的。只有强基固本,才能抵御外来文化病毒的侵袭;只有把文化深层次的优质基因激活,才能使我们的文化具有不断发展壮大的内生动力。

不同文化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话语权的争夺。近代以来西方文化之所以能够成为强势文化,与其背后一整套知识体系建构是分不开的。我们今天维护文化安全,抵御西方文化霸权,就是要站在人类文化制高点谋划文化发展,回应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提供具有解释力的知识体系,不断提升自身文化的核心竞争力。

近代以来,西方强势文化潜移默化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特别是文化启蒙以来西方世界创设的一整套现代性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影响着人们认知世界的基本图式,相应地,人们也习惯于在西方知识谱系内寻找自己的存在坐标,这正是西方文化处于优势地位的学理基础。例如,关于现代与传统的“二元”划分,关于自由、民主、人权的意识形态话语,实际上都包含着历史建构主义的主观企图。我们并不怀疑启蒙话语的历史进步性,但也应清醒意识到其时代局限性,进而确立文化对话的平等地位,这是维护文化安全的重要前提之一。

作为拥有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应该也有责任为人类文明做出知识贡献,这是中华民族作为世界历史民族的重要标志。在信息革命推动下,人类文明形态正在发生剧变,已有知识体系发生“哥白尼式的革命”,由启蒙话语构建的知识体系在应对诸多新问题时频频失灵。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及其经验,则构成人类新知识得以产生的丰厚土壤。与西方国家进行文化创造旨在实现文化霸权有所不同,中国坚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倡导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我们建构的知识体系,着眼人类共同未来,以知识创新回应时代难题。只有这样的文化创造,才能在摆脱“跟着说”的困境之后,为国家文化安全提供科学支撑。

(摘编自《在文化开放中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材料二:

当今时代,伴随着中国与国际交流的不断深入,文化交流面临的挑战日益复杂,国家文化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学界关注。近日,围绕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性、信息时代如何实现文化安全等问题,记者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惠鸣进行访谈。

中国社会科学网:当前我国文化安全面临着哪些压力和挑战?

惠鸣:在国家文化传播安全领域,由于互联网革命和数字化革命,媒体格局发生巨大变化,互联网、个人传媒终端、全球性社交媒体等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渠道。原有文化传播体系面临技术革命的挑战。同时,境外敌对势力利用新媒体加强对我国进行价值体系渗透。对此,国家需要深化传媒体制改革,不断创新,不断探索适应数字化传播时代的主流文化传播体系。

在文化资源方面,数字化技术和城市化进程不断改变传统文化的生活方式、文化资源,造成传统文化资源、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等有形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加速流失,给国家文化资源传承保护带来挑战。

中国社会科学网:信息时代为何要特别强调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惠鸣:数字文化时代,强调国家文化安全有利于增加国家文化认同和国家核心文化的传播与弘扬。

在文化传播方面,借助数字化文化产业,发达国家的文化传播力与影响力空前强大,其价值观进入我国的路径与方式更加多样、便利,对我国的国家文化认同造成的影响与冲击也更大。对此,需要始终保持文化安全的意识。

数字化传播容易在网络空间形成意见共振,放大某些不良信息。非主流、个别声音容易混淆视听,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需要进行必要的规范。

(摘编自《维护信息时代文化安全——访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惠鸣》)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传统文化之所以具有蓬勃生命力,是因为中华文化对各国文化兼收并蓄,能够与不同文化相互激荡、交流与融合。
B.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并不是要封闭自己、孤芳自赏,而是要在开放中发展自己,不断发展壮大我们文化的内生动力。
C.西方强势文化关于现代与传统的“二元”划分,蕴藏着历史建构主义的主观企图,我们应该保持清醒并否定和拒绝。
D.新时代传统文化生活方式被迫改变,有形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加速流失,给国家文化资源传承保护带来挑战。
6.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伴随着中国与国际交流的不断深入,文化交流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复杂,国家文化安全问题也日益受到学界关注。
B.我们中华文化着眼人类共同未来,以知识创新回应时代难题,而其他国家进行文化创造却旨在实现文化霸权。
C.境外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价值体系渗透是由于互联网、个人传媒终端、全球性社交媒体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渠道。
D.发达国家的文化传播力与影响力空前强大,致使我们无法传播与弘扬国家核心文化,无法增加国家文化认同感。
7.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必要性”的一项是(     
A.努力使国家文化的性质得以保持、文化的功能得以发挥、文化的利益免遭侵犯。
B.国家文化安全的内涵为文化政治安全、文化经济安全、传统文化安全、语言文字和信息传播安全。
C.信息化时代国家安全面临新挑战、国家间文化软实力竞争加剧、传统文化遭遇挑战。
D.必须从观念、体制机制、内容形式等方面加强文化创新,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8.“安而不忘危”,维护文化安全工作是一项关系全局、利在长远的战略工程。如何在文化开放的信息时代维护国家文化安全?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端木赐,卫人,字子贡。利口巧辞。田常欲作乱于齐,惮高、国、鲍、晏①,故移其兵欲以伐鲁。子贡请行,孔子许之。

至齐,说田常曰:“君之伐鲁过矣夫鲁难伐之国其城薄以卑其地狭以浅其君愚而不仁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又恶甲兵之事此不可与哉。君不如伐吴。 夫吴,城高以厚,地广以深,甲坚以新,士选以饱,重器精兵尽在其中,又使明大夫守之,此易伐也。”田常忿然作色曰:“子之所难,人之所易;子之所易,人之所难。而以教常,何也?”子贡曰:“臣闻之,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今君忧在内。故曰不如伐吴。伐吴不胜,民人外死,大臣内空,是君上无强臣之敌,下无民人之过,孤主制齐者唯君也。”田常曰:“善。虽然,吾兵业已加鲁矣,去而之吴,大臣疑我,奈何?”子贡曰:“君按兵无伐,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田常许之,使子贡南见吴王。

说曰:“今以万乘之齐而私千乘之鲁,与吴争强,窃为王危之。且夫救鲁,显名也,伐齐,大利也。”吴王曰:善。虽然,越王苦身养士,有报我心。子待我伐越而听子。”子贡曰:“越之劲不过鲁,吴之强不过齐,王置齐而伐越,则齐已平鲁矣。今存越示诸侯以仁,救鲁伐齐,威加晋国,诸侯必相率而朝吴,霸业成矣。且王必恶越,臣请东见越王,令出兵以从。”吴王大说,乃使子贡之越。

(节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注】①高、国、鲍、晏:高昭子、国惠子、鲍牧、晏圉,齐国握有实权的卿大夫。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君之伐鲁/过矣/夫鲁难伐之国/其城薄以卑/其地狭以浅/其君愚/而不仁/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又恶甲兵之事/此不可与哉。/
B.君之伐鲁过矣/夫鲁/难伐之国/其城薄以卑/其地狭以浅/其君愚而不仁/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又恶甲兵之事/此不可与哉/
C.君之伐鲁/过矣/夫鲁难伐之国/其城薄以卑/其地狭以浅/其君愚而不仁/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又恶甲兵之事/此不可与哉/
D.君之伐鲁过矣/夫鲁/难伐之国/其城薄以卑/其地狭/以浅/其君愚而不仁/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又恶甲兵之事/此不可与哉/
10.下列对文中划线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兵”指铠甲和兵械,也指军队、军事,文中运用借喻的修辞,指战争。
B.“忿然”指愤怒貌,气愤的样子,“忿然作色”指因愤怒而变了脸色。
C.“外死”指死在国外。文章中指死在本国以外的国家。
D.“相率”指一个接着一个,文中“诸侯必相率而朝吴”即为此义。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贡指出田常“忧在内的问题”,说明子贡有扭转时局的才干和超出常人的机谋。
B.子贡游说田常的情节一波三折,“忿然作色”一折,“虽然”二折,“南见吴王”三折。
C.子贡游说夫差和游说田常一样,言辞激烈、诡异,活现出奇智、机敏、诡辩的形象。
D.子贡和烛之武均心系国家安危,临危受命,不惧危险,欲凭口舌之才退敌军。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善。虽然,吾兵业已加鲁矣,去而之吴,大臣疑我,奈何?
②今以万乘之齐而私千乘之鲁,与吴争强,窃为王危之。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野兴

陆游

小雨迎藜杖,微风入葛巾。

宁甘结袜系,不作拜车尘

施药乡邻喜,忘机鸟雀驯。

家山又初夏,好在不赀身。


【注】①诗歌写于诗人被罢官多年的晚年时期。②结袜:《史记·张释之传》记载:“王生尝召居廷中,三公九卿尽会立。王生老人,曰:吾袜解。顾谓张廷尉:‘为我结袜!’释之跪而结之。”王生:处士,谓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③拜车尘:《晋书·潘岳传》记载:“岳谄事贾谧,每候其出,辄望尘而拜。”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藜杖”“葛巾”与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的“竹杖芒鞋”“蓑”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作用相同。
B.诗歌以自叙的口吻,述说诗人在微风细雨之中,身背药囊,四处为乡邻施药、治病的情景。
C.“忘机鸟雀驯”借写山间与世无争的鸟雀明确表达诗人即便去官多年但依然希望被朝廷重用的理想。
D.“初夏”写诗人给百姓看病的季节,但诗人认为自己不是高贵的人,所以并不害怕天气热。
14.作为诗歌“诗眼”的第二联,除了使用典故,还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四、文言小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名校
15. 对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或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到)有道                         (yuè)何                         胜文(朴实)
B.虑而后能(处事合宜)        (chù)惕                            乡党(同乡)
C.常于(接近)成而败之        (yǒu)                            自伐(自我夸耀)
D.交相(互相)恶则乱               瓠(hù)落无所容                    (击破)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名校
16. 下列各项对通假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之事父(“迩”同“尔”,意为“你”)
B.曰余食赘(“行”同“形”)
C.宋人有善为不手之药者(“龟”同“皲”,皮肤冻裂)
D.察乱何自起(“当”同“尝”,尝试)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名校
1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请问                      恕乎
B.知不惑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
C.知所先后,近道矣   于其身也,耻师焉
D.大学                    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名校
1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任重道远                  吾为其无用掊之
B.小子,莫学夫“诗”     王见之,曰:“牛之?”
C.非不呺大也            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
D.为之未有               徘徊斗牛之间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名校
19. 下列加点词活用类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就有道而焉②见思齐焉③欲其国者,先齐其家④终如始⑤与越人战⑥沛公霸上
A.①④/②/③/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④/③/⑤/⑥D.①⑥/②④/③/⑤
2022-10-25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