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上海市交通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上海 高一 期中 2022-12-04 29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名句名篇默写、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作文主题、写作

一、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混合默写 | 较易(0.85)
名校
1. 按要求填空。
(1)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沙》)
(2)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3)____________,悠悠我心。但为君故,____________。(《短歌行》)
(4)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由眼前之景联想到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

二、文言小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容易(0.94)
名校
2.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以澎湃的激情热情赞颂了大自然的神力,体现了“五四”时期敢于破坏和创新的时代精神。
B.闻一多是现代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红烛》是同名诗集《红烛》的序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忠贞。
C.《峨日朵雪峰之侧》用凝重壮美的意象表达丰富深刻的诗情,表达了诗人昌耀面对生活中的坎坷依然保持坚定的信心。
D.英国诗人雪莱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在《致云雀》中热情赞颂云雀,在诗人的笔下,云雀是柔美、静谧、神秘的象征。

三、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3. 以下描写秋天的诗句中,意境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B.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C.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获花秋瑟瑟。
D.孤村落日残霞,轻烟寒树老鸦。

四、文言小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名校
4. 以下选项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是(       
A.令他马,不败伤我                              难道……吗?
B.奈何欲显妇人之节而辱士                       怎么能……呢?
C.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                           难道……吗?
D.此所以败也。                                               ……的原因

五、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典型

①人们把作家创作出来的那些高水平的人物,称为典型,或典型人物。

②从一般道理上说,作家所写的人物能够被广大的读者接受和认可,产生很大的影响,这样的人物就是典型人物。但从理论上界定,还真是一件难事。从人类最初的叙事作品到今天,作家和理论家对于如何写人物,看法发生了许多变化。

③朱光潜先生曾对典型这一概念作过考证:“典型”(Tupos)这个名词在希腊文里原义是铸造用的模子,用同一个模子脱出来的东西就是一模一样。这个名词在希腊文中与Idea为同义词。Idea本来也是模子或原型,有“形式”和“种类”的涵义,引中为“印象”“观念”或“思想”。由这个词派生出来的Ideal就是“理想”。所以从字源看,“典型”与“理想”是密切相关的。

④这就是说,典型这个概念虽然在近代以后才被广泛使用,但人们对于典型问题的探讨从古希腊时就开始了。

⑤亚里斯多德在为诗所作的辩护中曾指出,诗比历史更真实,因为诗人要写“有普遍性的事”,历史则叙述个别的事。他说:所谓“有普遍性的事”,指某一种人,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会说的话,会行的事,诗要首先追求这目的,然后才会给人物起名字。

⑥在这里,亚里斯多德提出了一条写人物的原则,先把人物普遍化,也就是抓住同一类人物的共性,然后再给人物个别性,如起名字。在这一思想中,涉及到了人物的典型性问题,“典型”几乎与“□□”成了同义词。其实,这主要还是一种类型化的思想,也就是从某一类人中抽取他们的共同特征。这种类型化思想反映出文学创作已经不满足于对个别的人物和琐碎的事件的描写,而要写出包含更多意义的作品,这是叙事文学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标志。从此,西方叙事文学就沿着这条类型化的道路向前发展。

⑦18世纪以后,典型人物的个性化理论获得长足的发展。黑格尔在《美学》中集中探讨了人物性格的共性与个性问题,这成为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总结典型问题的重要理论来源。朱光潜先生对此做了客观的总结:第一,黑格尔并不把人物性格看作抽象的东西,而是把它看成和历史环境是不可分的。其次,黑格尔不但把人物性格和历史环境联系起来,而且看作人物性格是矛盾对立的辩证发展的结果。第三,黑格尔要求典型人物性格须是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物,而不只是理念的象征或符号。

⑧未光潜先生的评价是公允的。马恩对典型理论又有了新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典型的个性与共性统一问题,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问题。

⑨在17世纪,中国的文艺理论家金圣叹对《水浒传》《西厢记》等叙事作品的批评,已经展示出相当高的理论水平。他在《水浒传》的批评中提出了比较系统的人物塑造方面的理论,其中,有关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理论十分丰富和深刻:《水浒》所叙,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只是写人粗卤处,便有许多写法:如鲁达粗卤是性急,史进粗卤是少年任气,李逵粗卤是蛮,武松粗卤是豪杰不受羁勒,阮小七粗卤是悲愤无说处,焦挺粗卤是气质不好。

⑩20世纪中期后,中国文艺理论界对典型理论的研究展开过较大规模的研讨,力图揭示典型作为艺术形象的美学特质,形成的主要观点是:典型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典型人物必须是艺术的独创,是个有血有肉的生命整体。

5.填入第⑥段方框中的词语,最不贴切的一项是(       
A.共性B.原型C.类型D.特征
6.下列不能依据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       
A.古希腊时期对“典型”理论有了深入探讨和界定。
B.文中阐释的“典型”概念不限于叙事文学的范畴。
C.黑格尔的《美学》丰富了典型人物的个性化理论。
D.马恩的典型理论是对西方典型理论的发展和总结。
7.以下说法中,不能支持马克思恩格斯“典型理论”的一项是(       
A.典型人物不是脱离生活的抽象符号。B.历史环境影响着典型人物的性格形成。
C.典型性格的艺术魅力在于丰富和多元。D.典型人物须是共性与个性统一的整体。
8.用文中第⑩段的观点,从“小通讯员”和“香雪”这两个典型人物中选择其一加以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