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辽宁省营口市开发区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11月月考语文试题
辽宁 高二 阶段练习 2022-12-14 9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简称“通语”,是一个国家规定在全国范围内普遍使用的语言和文字,在当代中国就是普通话和简体汉宇。通语是相对于少数族群使用的语言文字而言的,在现实社会中,通语使用范围和程度往往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总体上来看,通语普及程度高的地方,往往市场经济发达。

通语普及程度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这种线性相关关系,具有深刻的理论和社会根源。早在1966年,有语言学家就观察到:“一个语言极度繁杂的国家,总是不发达的或半发达的;而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家,总是具有高度的语言统一性。”有学者在基于统计数据作实证分析后发现,劳动者语言能力对劳动者收入的影响程度在11.62%15.60%之间,其内在逻辑主要在于语言能力的提升增加了劳动者的就业机会。在更深层次的意义上,语言文字不只是语言文字,更是一种文化资本,是一种身体化的资本形式,它可以转化为经济资本和人力资本。劳动者语言文字能力的提升,也就意味着劳动力资源质量的提升,有助于提高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促进经济繁荣发展与社会进步。

通语普及程度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有相关关系,也与人们的日常经验深度契合。在城市中从事着环卫、保洁、保安等收入相对较低的职业的人们,许多都操着较为浓重的乡音。在收入越高的职业中掌握通语的劳动者比例通常也更高,总体上呈现通语掌握程度与职业薪酬回报之间的正比例关系。

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在脱贫攻坚战中,语言扶贫被当作是“一项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的扶贫措施”。早在2016年,国务院就印发《“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提出了“加强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特困群体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等语言扶贫举措。当前,我们已经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历史性地消除了绝对贫困,同时也迎来了乡村全面振兴的艰巨任务,更需要充分发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素质,修筑乡村振兴的“‘通语’大道”,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当然,在做好通语推广普及的同时,还应处理好通语与少数民族语言、方言的关系,促进少数民族语言和地方方言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形成通语推广普及与少数民族和地方方言保护的有机统一,促进各民族文化共同繁荣,这本身也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

(摘编自《修筑乡村振兴的“‘通语’大道”》)

材料二: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人口流动日益频繁,普通话得以更广泛地应用,而方言的使用人群和使用范围则不断缩减。对许多“90后”“00后”而言,方言早已成为一个渐行渐远的概念。

方言,本是乡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方言已逐渐形成完整的语音结构系统、词汇结构系统和语法结构系统,并已成为区域内民众进行社会交际的一种联结纽带。方言富有特色的表达,往往与一个地方的风俗、文化等相互融合,是乡土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一句句方言,连缀着很多人有关故乡的记忆。方言在长期的使用中,早已衍化为一种身份识别的“符号”,成为拉近人们情感、凝聚文化认同的重要媒介。在急遽变化的全球化与城市化进程中,如果方言与故乡的过往一并凋零,乡愁也就成了无根的浮萍。无论是出于情感传承,还是从文化传承等角度考虑,方言都应当受到保护。

保护、传承好方言应当成为一种共识,但保护方言不能只停留于理念层面。要实现“记得住乡愁”的目标,必须落脚于切实可行的举措之中。作为一种口口相传的语言文化资源,方言文化一旦消失就很难恢复。因而,保护工作必须重视起来。

更好地保护方言,民间层面的传承与保护必不可少,相关职能部门的主动作为同样不可或缺。湖北省早已启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湖北片区项目,依托一批高校,湖北建立了10支调查团队,计划在3年内完成对省内50个汉语方言点的调查和记录。政府部门的积极介入,为系统、全面、深入地开展相关的调研和保护工作,创造了优渥的外部条件。

保护好方言,还离不开新科技、新手段。以湖北为例,调查团队分赴不同的汉语方言点实地调查,并进行音、像摄录和语料整理。每个调查点,寻找4名“方言发音人”。这些“发音人”,需在当地生活时间较长、到外地较少,能说纯正地道的方言,调查团队将对他们进行语音采集。而在上海、江苏、山东等地,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等相关依托新媒体渠道的保护举措,也正在推进之中。

(摘编自梁建强《留下乡音留下方言,或许不能再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当代中国,通语是一个相对于少数族群使用的语言文字而言的概念,简单地说,通语就是普通话和简体汉字。
B.研究表明,劳动者的语言能力对劳动者收入有一定的影响,因为语言能力的提升会增加劳动者的就业机会。
C.通语掌握程度与职业薪酬回报之间总体呈正比例关系,这从都操着乡音的保洁、保安的相对低的收入可见一斑。
D.方言是乡土文化的重要载体,及早地保护、传承好方言需要社会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措施。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我国脱贫攻坚战中,语言扶贫的举措发挥了重要作用,实现了对乡村劳动力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B.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流动日益频繁、普通话的更广泛地应用,这些都是影响方言保护与传承的重要因素。
C.湖北省启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湖北片区项目,将对50个汉语方言点进行调查、记录,政府部门的介入对方言保护意义重大。
D.新科技、新手段可以有效保护方言,如对方言进行音、像摄录和语料整理,建立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都是值得推广的做法。
3.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一些农村地区的小方言已呈现濒危状态,徐州、怀化、厦门、广州等地农村的方言,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萎缩趋势。
B.到2030年我国城市和城镇化比例将达到70%,未来中国的汉语方言保护可能就是什么样的方言值得保护的问题。
C.2017年,科大讯飞发起了“方言保护计划”,已实现包括粤语、四川话等11种方言的语音合成,并开始建设中国方言库。
D.截至日前,苏州市语委办已连续举办了十届中小学生苏州话比赛,已举办了五期苏州话辅导培训班。
4.请简要概括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为了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普及通语与保护方言是否矛盾?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桎梏

【奥地利】茨威格

妻子在甜美地睡着,呼吸均匀有力。她微张着嘴,似乎要笑或说什么。窗外露出晨曦,可是冬日的黎明晨光熹微,半明半暗的光芒游移不定地在酣睡的万物之上涌动。

费迪南轻手轻脚地起了床,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他现在往往作画作了一半,会突然快步走出屋子,到田野里去,越走越快,直到精疲力竭,或者晚上脱衣服时,他会把脱下的鞋拿在手里发愣……

此刻他从有点闷热的卧室走到阳台上。眼前山坡下的景色还完全笼罩在浓雾之中。他的目光所及,手所触及,一切都很潮湿、昏暗。渐渐从雾中升起来的世界,就像一个刚从洪水中逃出的人。

他把目光射向远方,他觉得在坡下灰蒙蒙的一片之中,仿佛有什么东西在慢慢地挪动。很小的形体为薄雾所遮盖,正慢慢走了过来。他先是感到一阵喜悦,除他以外居然还有人醒着;可同时也感到好奇:那灰色的形体现在向前移动的地方,有个十字路口,通向邻村,或者通到山上。那陌生人似乎在那儿稍稍犹豫了一下,吁了口气,然后慢悠悠地沿着羊肠小道登上山来。

费迪南感到一阵不安。这陌生人是谁?他问自己,他是要到我这儿来?他想找我干什么?

现在,近处的雾已稍散,他认出来了:这是邮差。每天早晨,钟敲八下,邮差就爬到这山上来。他总是把那黑色的大包威严地往右边一甩,然后庄重地把信件交给人家。看到邮差一步一步地迈步登山,把邮袋挎在左边,努力迈动短腿,神色相当凝重地走着,费迪南不由得想笑。

可是,突然间他感到自己的双膝直哆嗦。

举到眼睛上的手像瘫痪了似的掉了下来。今天,昨天,这几个礼拜的不安,又一下子涌来。他心里感觉到,这个人正向他走来,一步一步地,是冲他一个人来的。

他自己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打开房门,急忙地走下楼梯,沿着两旁都是篱笆的小道迎着来人走下坡去。在花园门旁,他碰上了邮差,您……您有……您有……他连说了三次才把话说出口来,您有什么东西给我吗?”

邮差抬起沾满雾气的眼睛看看他。

是的,是的。邮差伸出手在信件中掏摸,费迪南哆嗦着。邮差终于把信掏了出来,一个褐色的大信封,上面印着官方文件四个大字。请签字。邮差说道。费迪南很快地写下了他的名字,由于激动,字迹无法辨认。然后他抓过那封信,但是他的手指如此僵硬,信件从指间滑落,摔到地上,掉进湿土和潮湿的落叶之中。

就是那件事。现在他知道几周以来是什么东西扰乱了他内心的安宁了,就是这封信。这封他不愿要,却又在等待着的信,这封信是从丧失了理智和礼仪的远方给他寄来的,这封信朝他摸索着,它那打字机打出的呆板语句攫取了他温暖的生活和他的自由。他感到这封信从不晓得的什么地方向他走来,就像一个在茂密的森林中巡逻的骑兵,感觉到有一支看不见的冷冰冰的枪管向他瞄准,想射进他的肌肤深处。

那还是不到八个月之前的事,当时他光着身子,在边界那边站在一位军医面前,寒冷和厌恶使他浑身发抖。那军医像一个马贩子似的抓着他胳膊上的肌肉,他认识到,这种对人格的侮辱就是当代对人的尊严的鄙视和那在欧洲蔓延的奴役。在一片乌烟瘴气的爱国滥调中生活两个月,他还可以忍受,但是他慢慢就感到憋气了,每当他周围的人启口说话的时候,他就看出全是信口雌黄,令人不胜厌恶。看到妇女们提着盛土豆的空口袋,天色微明就冷得瑟缩着身体坐在市场的台阶上,他的心都要碎了。

由于自己的愤怒荏弱无力,他为此而生自己的闷气。亏有人帮忙,他终于得以和他的妻子移居到了瑞士。当他跨过边界时,突然感到热血涌上面颊,踉踉跄跄,不得不紧紧抓着柱子。人、生活、意志、力量、绘画事业,他感到再一次获得了这一切。他敞开胸怀,尽情地呼吸自由的空气。

但是这种欢快、轻松的感觉并没有持续多久。如今这封信,冷冷地在他的手指当中沙沙作响。他感到有一只彻夜不眠的、冷冰冰的眼睛,从看不见的什么地方正窥视着他。

这张纸没有力量,但是把它寄来的人有力量,是谁把它寄来的?是那部机器,是那部巨型的杀人机器。它打着爱国主义的旗号,抓了千百万人,现在又来抓他!不……不……决不能成为它的帮凶!可是,可是……无论我走到那里,它都会找到我……

费迪南努力使自己保持平静。这张纸在这儿对我来说算得了什么?!他手指一使劲,想把那硬硬的信封撕成碎片。但是奇怪的是,肌肉不听他的使唤。他整个灵魂都希望他的手指把信封撕碎,它们却小心翼翼地把信封打开,哆哆嗦嗦地把一张白纸展开。上面写着他已经知道的事情:

F34729号,根据M市区司令部的指示,请阁下最迟于三月二十二日前往M区司令部八号房间报到,再次接受兵役合格检查,军方证件由苏黎世领事馆转交,为此,您务必亲自前往领取。

一小时以后,他又走进房间,妻子笑吟吟地迎上前来,手里捧着一束没有扎好的春花。妻子的脸庞光彩照人,瞧,她说道,看我找到什么了!这些花就在那儿,在屋后的草地里盛开,树木之间的背阴地里还有残雪呢。为了让妻子高兴,他接过了鲜花,向花束弯下身子,免得看见他的心上人无忧无虑的眼睛。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的环境描写营造了紧张,阴暗的气氛,烘托出费迪南内心的不安与压抑,让人感到一种令人窒息的气息。
B.小说运用大量的心理描写,如“感觉到有一支看不见的冷冰冰的枪管向他瞄准”,形象地写出费迪南的担心害怕。
C.由邮差送来了“官方文件”过渡到“就是那件事”,引出下文费迪南对兵役体检的回忆,这使得小说情节接转自然。
D.小说以第三人称、第一人称交叉切换的方式叙述,有限视角与全知视角结合,避免了单调和呆板,使故事更客观、真实。
7.关于小说结尾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结尾写妻子“笑吟吟”“光彩照人”等,照应开头有关妻子的描写,使小说结构完整,首尾圆合。
B.小说结尾以妻子的无忧无虑反衬费迪南内心的焦虑、压抑和沉重,凸显了战争对安宁生活的破坏。
C.小说结尾处妻子说找到盛开的花儿,但树木间的背阴地里还有残雪,暗示了费迪南的问题可以解决。
D.小说结尾戛然而止,并没有交代费迪南和妻子何去何从,这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引人深思。
8.从认出邮差后到见妻子之前,费迪南的心理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9.有人认为,茨威格的作品里“充盈着崇高的明亮的东西”,请结合本文作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初,梁孝王以至亲有功,得赐天子旌旗,从千乘万骑。王宠信羊胜、公孙诡,以诡为中尉。栗太子之废为临江王也,太后意欲以梁王为嗣,尝因置酒谓帝曰:“安车大驾,用梁王为寄。”帝跪席举身曰:“诺。”罢酒,帝以访诸大臣,大臣袁盎等曰:“不可。小不忍,害大义,故《春秋》大居正。”由是太后议格,遂不复言。

梁王怨袁盎及议臣,乃与羊胜、公孙诡谋,阴使人刺杀袁盎及议臣十余人。贼未得也,于是天子意梁;逐贼,果梁所为。上遣田叔、吕季主往按梁事,捕公孙诡、羊胜;诡、胜匿王后宫。使者十余辈至梁,责二千石急。梁相轩丘豹及内史韩安国以下举国大索,月余弗得。安国闻诡、胜匿王所,乃入见王而泣曰:“今胜、诡不得,请辞,赐死!”王曰:“何至此!”安国曰:“大王自度于皇帝,孰与临江王亲?”王曰:“弗如也。”安国曰:“临江王适长太子以一言过废王临江用宫垣事卒自杀中尉府何者治天下终不用私乱公今大王列在诸侯,訹邪臣浮说,犯上禁,桡明法。天子以太后故,不忍致法于大王;有如太后宫车即晏驾,大王尚谁攀乎?”语未卒,王泣数行而下,谢安国曰:“吾今出胜、诡。”王乃令胜、诡皆自杀,出之。上由此怨望梁王。

梁王恐,使邹阳入长安,见皇后兄王信说曰:“长君弟得幸于上,后宫莫及,而长君行迹多不循道理者。今袁盎事即穷竟,梁王伏诛,太后无所发怒,切齿侧目于贵臣,窃为足下忧之。”长君曰:“为之奈何?”阳曰:“长君诚能精为上言之,得册竟梁事,长君必固自结于太后。”长君曰:“诺。”乘间入言之,帝怒稍解。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八》,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临江王适长太子/以一言过/废王临江/用宫垣事/卒自杀中尉府/何者/治天下终不用私乱公/
B.临江王适/长太子以一言过/废王临江/用宫垣事/卒自杀中尉府/何者/治天下终不用私乱公/
C.临江王适/长太子以一言过/废王临江/用宫垣事/卒自杀/中尉府何者/治天下终不用私乱公/
D.临江王适长太子/以一言过/废王临江/用宫垣事/卒自杀/中尉府何者/治天下终不用私乱公/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尉,战国时赵国初置,掌管荐举人才等事;汉时专门负责治安、纠察
B.《春秋》,古代史书,儒家经典,相传由孔子编订,暗含褒贬,记事详细。
C.“二千石”中的“石”与《马说》中“一食或尽粟一石”中的“石”意思相同。
D.晏驾,古时帝王死亡的讳称。文中是指太后去世的委婉说辞。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栗太子被废后,太后想让梁王作为继承人,遭到袁盎等大臣的极力反对后作罢,并不再提及此事。
B.梁王与皇上是至亲,又有战功,备受皇上恩宠,因受羊胜、公孙诡的挑拨便暗地派人刺杀袁盎等大臣。
C.袁盎等大臣被刺杀后,刺客还没有抓到,皇上便猜测是梁王所为,后经证实,确实是梁王指使的。
D.梁王害怕皇上追究自己,便派邹阳去长安;邹阳劝说皇后的哥哥去游说皇上不要深究梁王的责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遣田叔、吕季主往按梁事,捕公孙诡、羊胜。
(2)太后无所发怒,切齿侧目于贵臣,窃为足下忧之。
14.韩安国是如何劝说梁王交出罪犯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孤松吟酬浑赞善

卢纶

深山荒松枝,雪压半离披。朱门青松树,万叶承清露。

露重色逾鲜,吟风似远泉。天寒香自发,日丽影常圆。

阴郊一夜雪,榆柳皆枯折。回首望君家,翠盖满琼花。

捧君青松曲,自顾同衰木。曲罢不相亲,深山头白人。


【注】①赞善:官名,即赞善大夫,在太子官中掌侍从、讲授。②卢纶: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其家境贫寒,仕途不顺。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二两句交代孤松生长在深山荒野,有时还被大雪压断枝条。
B.第三、四两句描写孤松汲取了清露的营养,枝繁叶茂,掩映着朱门。
C.第五至八句是说无论露重天寒还是清风丽日,孤松都能保持本性。
D.第十二句运用比喻手法,把松上白雪喻为满枝“琼花”,生动形象。
16.有人认为,这首诗是诗人在以“孤松”自况。请说说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