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
贵州 高二 阶段练习 2023-04-08 5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乡村教育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先导性、内源性要素,它有助于构建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体系,有利于阻断农村贫困代际传递,提高乡村人口素质。此外,乡村教育也是推进乡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优化乡村文化生态、增强乡村发展综合能力、最终实现乡村现代化的关键一环。

回顾过去十年,乡村教育发展成就显著。首先,乡村学校的布局得到了优化。各地政府加强了城乡义务教育统筹力度,强化了在人口较为集中、生源有保障的乡村设置完全小学。地处偏远、生源较少的地方,一般也在村里设置低年级学段的小规模学校。为了满足学生寄宿需求,还在乡镇设置寄宿制中心学校。这从根本上解决了乡村学校弱化和乡村孩子上学难的问题,降低了孩子上学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保障了义务教育阶段孩子能够就近入学,确保辍学生动态清零目标的实现。其次,乡村学校的办学硬件得到了根本改善。许多偏远地区的乡村小学也具有了颇具现代化气息的教室、实验室、操场、食堂、多媒体设备,有的学校还建设了报告演艺厅、球场、图书室等。过去只有城市学校才可能拥有的教育条件,如今也在乡村小学变为现实。这有力地保障了乡村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再次,乡村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得到加强。伴随着乡村教师津贴、乡村教师荣誉证书、乡村教师“国培”“省培”、乡村教师“特支计划”等政策的落地实施,乡村教师的存量基本巩固、质量明显提高。同时,乡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城市教师和优秀大学生支教行动等给乡村学校带来了新鲜血液,优化了乡村教师的队伍结构,有力地促进了乡村教学质量的提高。

面向未来,应进一步强化乡村教育现代化建设。我国已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没有乡村的现代化,就不可能实现我国的全面现代化。现代化建设的核心是人的强化学生的主体性和现代性培养,强化高水平乡村教育体系建设,努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全面发展、和谐发展。

发挥城乡教育资源的互补作用,强化城乡教育的有序互动。可以通过教师互访、班级结对、学生互联、资源互通等方式建设形式多样的城乡教育共同体,通过科学探究、才艺展示、劳动教育、综合实践等方式加强城乡孩子在生活空间、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共同体验,努力使乡村孩子既热爱和享受乡村文明,也领略和认知城市文明。

强化学生与乡村生活的联系,深化学生对乡村发展的认识,发掘学生进行乡村建设的潜力。乡村的广袤土地、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村规民俗等都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要加强课程内容、教学过程、实践活动等与乡村实际的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关心并适度参与乡村经济、乡村治理、乡村文化建设等,做到知乡趣、识乡味、有乡情,形成有志于乡村振兴的积极情感,为乡村振兴奠定人才基础,从而更好地发挥乡村教育促进乡村振兴的社会功能,形成乡村教育与乡村振兴的良性循环。

(摘编自顾建军《让乡村教育与乡村振兴良性循环》)

材料二:

文化作为新农村建设的软动力,具有其他社会要素无法取代的地位。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灵魂,包括文化、风俗、法制、社会治安等方面。弘扬农村传统文化,树立文明乡风,建造文明乡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尽管我国在农村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

首先,新农村文化建设仍然落后,发展不平衡现象依然严重。文化建设不能像经济建设一样有崛起的高楼大厦、林立的工厂,也不能给当地政府带来可观的财政收入或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因此许多基层政府考虑的还是公路交通、房屋建设、招商引资等方面的工作,如何活跃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则很少被顾及。

其次,农村文化活动形式单一,个别活动存在消极影响。农忙时节,农民因忙于劳作,几乎没有时间参加文化活动,只能忙里偷闲看看电视、电影;农闲时节,大部分农民打牌、看电视,个别农民也许会不定期地参加周边的民间剧团排练或演出。很少有村庄组织农民举行棋类、扑克、乒乓球比赛,或组织农民观看影视剧、科教片等。大多数农民文化生活比较贫乏、单调。

(摘编自彭勇《关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构建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体系、提高乡村人口素质、阻断农村贫困代际传递就是实现乡村振兴。
B.过去十年,乡村教育在学校布局优化、基础设施改善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C.乡村现代化对我国全面现代化的实现起决定性作用,因此我国应加大对乡村现代化的建设力度。
D.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满足了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又加强了农村文化建设。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多偏远地区的乡村小学也有了城市学校的办学硬件,这有利于保障乡村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B.我们可以通过强化乡村教育的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C.乡村教育要加强学生与乡村的紧密联系,深化学生对乡村发展的认识,为乡村振兴奠定人才基础。
D.材料二运用对比、举例等论证方法,论述了新农村文化建设发展不平衡和农村文化活动形式单一的原因。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乡村文化建设的一项是(     
A.沙家浜党员群众修缮革命旧址,依托红色旅游资源,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B.盛桥村积极倡导新型的消费扶贫模式,推动农特产品市场化,助力乡村振兴。
C.蒋巷村改造村居环境,发展现代农业,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吸引众多远近游客。
D.向阳村精心打造了一处建筑、田园、旅游可以同步进行“多维呼吸”的公共空间。
4.材料一与材料二提到了乡村发展,其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
5.对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你有什么建议?请结合材料二内容简要谈谈。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桎梏

【奥地利】茨威格

妻子在甜美地睡着,呼吸均匀有力。她微张着嘴,似乎要笑或说什么。窗外露出晨曦,可是冬日的黎明晨光熹微,半明半暗的光芒游移不定地在酣睡的万物之上涌动。

费迪南轻手轻脚地起了床,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他现在往往作画作了一半,会突然快步走出屋子,到田野里去,越走越快,直到精疲力竭,或者晚上脱衣服时,他会把脱下的鞋拿在手里发愣……

此刻他从有点闷热的卧室走到阳台上。眼前山坡下的景色还完全笼罩在浓雾之中。他的目光所及,手所触及,一切都很潮湿、昏暗。渐渐从雾中升起来的世界,就像一个刚从洪水中逃出的人。

他把目光射向远方,他觉得在坡下灰蒙蒙的一片之中,仿佛有什么东西在慢慢地挪动。很小的形体为薄雾所遮盖,正慢慢走了过来。他先是感到一阵喜悦,除他以外居然还有人醒着;可同时也感到好奇:那灰色的形体现在向前移动的地方,有个十字路口,通向邻村,或者通到山上。那陌生人似乎在那儿稍稍犹豫了一下,吁了口气,然后慢悠悠地沿着羊肠小道登上山来。

费迪南感到一阵不安。这陌生人是谁?他问自己,他是要到我这儿来?他想找我干什么?

现在,近处的雾已稍散,他认出来了:这是邮差。每天早晨,钟敲八下,邮差就爬到这山上来。他总是把那黑色的大包威严地往右边一甩,然后庄重地把信件交给人家。看到邮差一步一步地迈步登山,把邮袋挎在左边,努力迈动短腿,神色相当凝重地走着,费迪南不由得想笑。

可是,突然间他感到自己的双膝直哆嗦。

举到眼睛上的手像瘫痪了似的掉了下来。今天,昨天,这几个礼拜的不安,又一下子涌来。他心里感觉到,这个人正向他走来,一步一步地,是冲他一个人来的。

他自己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打开房门,急忙地走下楼梯,沿着两旁都是篱笆的小道迎着来人走下坡去。在花园门旁,他碰上了邮差,您……您有……您有……他连说了三次才把话说出口来,您有什么东西给我吗?”

邮差抬起沾满雾气的眼睛看看他。

是的,是的。邮差伸出手在信件中掏摸,费迪南哆嗦着。邮差终于把信掏了出来,一个褐色的大信封,上面印着官方文件四个大字。请签字。邮差说道。费迪南很快地写下了他的名字,由于激动,字迹无法辨认。然后他抓过那封信,但是他的手指如此僵硬,信件从指间滑落,摔到地上,掉进湿土和潮湿的落叶之中。

就是那件事。现在他知道几周以来是什么东西扰乱了他内心的安宁了,就是这封信。这封他不愿要,却又在等待着的信,这封信是从丧失了理智和礼仪的远方给他寄来的,这封信朝他摸索着,它那打字机打出的呆板语句攫取了他温暖的生活和他的自由。他感到这封信从不晓得的什么地方向他走来,就像一个在茂密的森林中巡逻的骑兵,感觉到有一支看不见的冷冰冰的枪管向他瞄准,想射进他的肌肤深处。

那还是不到八个月之前的事,当时他光着身子,在边界那边站在一位军医面前,寒冷和厌恶使他浑身发抖。那军医像一个马贩子似的抓着他胳膊上的肌肉,他认识到,这种对人格的侮辱就是当代对人的尊严的鄙视和那在欧洲蔓延的奴役。在一片乌烟瘴气的爱国滥调中生活两个月,他还可以忍受,但是他慢慢就感到憋气了,每当他周围的人启口说话的时候,他就看出全是信口雌黄,令人不胜厌恶。看到妇女们提着盛土豆的空口袋,天色微明就冷得瑟缩着身体坐在市场的台阶上,他的心都要碎了。

由于自己的愤怒荏弱无力,他为此而生自己的闷气。亏有人帮忙,他终于得以和他的妻子移居到了瑞士。当他跨过边界时,突然感到热血涌上面颊,踉踉跄跄,不得不紧紧抓着柱子。人、生活、意志、力量、绘画事业,他感到再一次获得了这一切。他敞开胸怀,尽情地呼吸自由的空气。

但是这种欢快、轻松的感觉并没有持续多久。如今这封信,冷冷地在他的手指当中沙沙作响。他感到有一只彻夜不眠的、冷冰冰的眼睛,从看不见的什么地方正窥视着他。

这张纸没有力量,但是把它寄来的人有力量,是谁把它寄来的?是那部机器,是那部巨型的杀人机器。它打着爱国主义的旗号,抓了千百万人,现在又来抓他!不……不……决不能成为它的帮凶!可是,可是……无论我走到那里,它都会找到我……

费迪南努力使自己保持平静。这张纸在这儿对我来说算得了什么?!他手指一使劲,想把那硬硬的信封撕成碎片。但是奇怪的是,肌肉不听他的使唤。他整个灵魂都希望他的手指把信封撕碎,它们却小心翼翼地把信封打开,哆哆嗦嗦地把一张白纸展开。上面写着他已经知道的事情:

F34729号,根据M市区司令部的指示,请阁下最迟于三月二十二日前往M区司令部八号房间报到,再次接受兵役合格检查,军方证件由苏黎世领事馆转交,为此,您务必亲自前往领取。

一小时以后,他又走进房间,妻子笑吟吟地迎上前来,手里捧着一束没有扎好的春花。妻子的脸庞光彩照人,瞧,她说道,看我找到什么了!这些花就在那儿,在屋后的草地里盛开,树木之间的背阴地里还有残雪呢。为了让妻子高兴,他接过了鲜花,向花束弯下身子,免得看见他的心上人无忧无虑的眼睛。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的环境描写营造了紧张,阴暗的气氛,烘托出费迪南内心的不安与压抑,让人感到一种令人窒息的气息。
B.小说运用大量的心理描写,如“感觉到有一支看不见的冷冰冰的枪管向他瞄准”,形象地写出费迪南的担心害怕。
C.由邮差送来了“官方文件”过渡到“就是那件事”,引出下文费迪南对兵役体检的回忆,这使得小说情节接转自然。
D.小说以第三人称、第一人称交叉切换的方式叙述,有限视角与全知视角结合,避免了单调和呆板,使故事更客观、真实。
7.关于小说结尾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结尾写妻子“笑吟吟”“光彩照人”等,照应开头有关妻子的描写,使小说结构完整,首尾圆合。
B.小说结尾以妻子的无忧无虑反衬费迪南内心的焦虑、压抑和沉重,凸显了战争对安宁生活的破坏。
C.小说结尾处妻子说找到盛开的花儿,但树木间的背阴地里还有残雪,暗示了费迪南的问题可以解决。
D.小说结尾戛然而止,并没有交代费迪南和妻子何去何从,这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引人深思。
8.从认出邮差后到见妻子之前,费迪南的心理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9.有人认为,茨威格的作品里“充盈着崇高的明亮的东西”,请结合本文作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初,梁孝王以至亲有功,得赐天子旌旗,从千乘万骑。王宠信羊胜、公孙诡,以诡为中尉。栗太子之废为临江王也,太后意欲以梁王为嗣,尝因置酒谓帝曰:“安车大驾,用梁王为寄。”帝跪席举身曰:“诺。”罢酒,帝以访诸大臣,大臣袁盎等曰:“不可。小不忍,害大义,故《春秋》大居正。”由是太后议格,遂不复言。

梁王怨袁盎及议臣,乃与羊胜、公孙诡谋,阴使人刺杀袁盎及议臣十余人。贼未得也,于是天子意梁;逐贼,果梁所为。上遣田叔、吕季主往按梁事,捕公孙诡、羊胜;诡、胜匿王后宫。使者十余辈至梁,责二千石急。梁相轩丘豹及内史韩安国以下举国大索,月余弗得。安国闻诡、胜匿王所,乃入见王而泣曰:“今胜、诡不得,请辞,赐死!”王曰:“何至此!”安国曰:“大王自度于皇帝,孰与临江王亲?”王曰:“弗如也。”安国曰:“临江王适长太子以一言过废王临江用宫垣事卒自杀中尉府何者治天下终不用私乱公今大王列在诸侯,訹邪臣浮说,犯上禁,桡明法。天子以太后故,不忍致法于大王;有如太后宫车即晏驾,大王尚谁攀乎?”语未卒,王泣数行而下,谢安国曰:“吾今出胜、诡。”王乃令胜、诡皆自杀,出之。上由此怨望梁王。

梁王恐,使邹阳入长安,见皇后兄王信说曰:“长君弟得幸于上,后宫莫及,而长君行迹多不循道理者。今袁盎事即穷竟,梁王伏诛,太后无所发怒,切齿侧目于贵臣,窃为足下忧之。”长君曰:“为之奈何?”阳曰:“长君诚能精为上言之,得册竟梁事,长君必固自结于太后。”长君曰:“诺。”乘间入言之,帝怒稍解。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八》,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临江王适长太子/以一言过/废王临江/用宫垣事/卒自杀中尉府/何者/治天下终不用私乱公/
B.临江王适/长太子以一言过/废王临江/用宫垣事/卒自杀中尉府/何者/治天下终不用私乱公/
C.临江王适/长太子以一言过/废王临江/用宫垣事/卒自杀/中尉府何者/治天下终不用私乱公/
D.临江王适长太子/以一言过/废王临江/用宫垣事/卒自杀/中尉府何者/治天下终不用私乱公/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尉,战国时赵国初置,掌管荐举人才等事;汉时专门负责治安、纠察
B.《春秋》,古代史书,儒家经典,相传由孔子编订,暗含褒贬,记事详细。
C.“二千石”中的“石”与《马说》中“一食或尽粟一石”中的“石”意思相同。
D.晏驾,古时帝王死亡的讳称。文中是指太后去世的委婉说辞。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栗太子被废后,太后想让梁王作为继承人,遭到袁盎等大臣的极力反对后作罢,并不再提及此事。
B.梁王与皇上是至亲,又有战功,备受皇上恩宠,因受羊胜、公孙诡的挑拨便暗地派人刺杀袁盎等大臣。
C.袁盎等大臣被刺杀后,刺客还没有抓到,皇上便猜测是梁王所为,后经证实,确实是梁王指使的。
D.梁王害怕皇上追究自己,便派邹阳去长安;邹阳劝说皇后的哥哥去游说皇上不要深究梁王的责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遣田叔、吕季主往按梁事,捕公孙诡、羊胜。
(2)太后无所发怒,切齿侧目于贵臣,窃为足下忧之。
14.韩安国是如何劝说梁王交出罪犯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开元后乐

薛逢

莫奏开元旧乐章,乐中歌曲断人肠。

邠王玉笛三更咽,虢国金车十里香。

一自犬戎生蓟北,便从征战老汾阳

中原骏马搜求尽,沙苑年来草又芳。

【注】①开元后乐,指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所谓“开天盛世”的宫廷音乐。②薛逢,晚唐诗人,公元841年考中进士,听到宫廷音乐,不胜感慨而作此诗。③邠王玉笛,泛言侯王宴乐。④虢国,指杨贵妃之姐虢国夫人。⑤犬戎:周代西方少数民族,周幽王十一年,曾攻入周朝京城。这里借指胡人安禄山攻入长安。⑥汾阳,指郭子仪,其因平定安禄山叛乱有功,被封为汾阳郡王。⑦沙苑:在陕西大荔南洛水、渭水之间,地多沙草,宜畜牧,唐时曾于此置沙苑监,管领养马事。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诗人直言不要再吹奏开元时期的旧乐章了,乐章中的歌曲会让人愁肠寸断,奠定了全诗悲愤的感情基调。
B.颔联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借助两个典型场景,将王室子孙的不得志与虢国夫人在金车里意气风发进行对比。
C.颈联既叙写了安禄山谋反叛乱、郭子仪为平定安禄山常年征战的史实,又为后文“骏马搜求尽”的叙写作了铺垫。
D.尾联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实写中原的良马已经被搜求殆尽,虚写明年的沙苑会是一片萋萋芳草的繁盛景象。
1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