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山西省太原市师范学院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山西 高二 阶段练习 2022-12-23 74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当前,智能写作在多个领域已得到大量应用,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然而,凡事皆有利弊。对个人而言,它可能会导致信息过量,严重干扰个人生活,以及出现无穷尽的屏幕弹窗和手机短信甚至骚扰电话,其内容乃至声音,很多都是由机器自动生成的。在中观上,智能写作的大规模应用,给文秘、新闻、外语等领域的行业生态和人才培养带来挑战。尤其是伴随技术应用而来的浮夸宣传,恐吓教育者和学习者,误导产业规划和教育决策。在电商行业中,滥用写作机器人“刷商品评论”“搞黑公关”的现象已露端倪。更严重的问题是,智能写作中的社交机器人泛滥,会恶化网络生态,扰乱社会秩序。有西方传播学者调查发现,目前互联网中15%以上的信息是由机器生成并传播的。

语言不规范、语言暴力、语言偏见、传播虚假信息等现象都不是智能写作所独有的。但正如从步枪到机枪,火力密度的量变引发了战争形态和军事组织的质变。智能写作带来的生产门槛降低、传播成本消失,有放大人类语言生活中的许多恶疾的可能,并有可能引发社会生态的变化。更令人担心的是,目前并没有任何强制性的公约和法律,去限制它们的扩散和使用。

面对这样的境况,如何理性科学估量智能写作的社会作用,预测其未来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给智能技术发展这匹快马套上科技伦理的笼头是必要之举,且刻不容缓。

(摘编自饶高琦《给智能写作的快马套上科技伦理笼头》)

材料二:在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召开前一天,有消息传出,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已于2018年11月诞生。据称,因基因经过修改,这对双胞胎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然而,这个原本看起来颇有些轰动效应的“首例”,却很快遭到质疑与反对,大量质疑指向其后的伦理问题。

尽管基因编辑可能对疾病的治疗产生划时代的影响。但显然,这样的医学行为不是割双眼皮那么简单,更不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它关系到人类基因的谱系,关系到每一个人,也蕴含着伦理风险。而这也正是基因实验看上去离大众很远,却被舆论高度关注的原因。

对于科技上的创新,我们应该支持,毕竟这是人类文明走向明天的方式。不过,也正因为科技中所蕴含的巨大能量,让它可能成为一把杀伤力巨大的“双刃剑”。所以,在面对科技的突破时,不能不保持足够的敬畏。这不是反科学,恰恰是科学的自爱。

基因编辑,根本目的应该是服务于人的健康,服务于人的整体福利。我们有理由相信,人类对疑难疾病将不再束手无策。但是,正如我们在分析克隆问题时曾经说的,“解决了可行性再考虑合理性的‘先斩后奏’,只是不负责任”。蒸汽机改变了人类生产生活的面貌,但发明者最初只是为了排除矿井的地下水。而这样的“意外收获”,并不总如人愿。在“科学的前沿,伦理的边缘”,技术使用不当所带来的后果无法预估,开不得丝毫玩笑。

此次进行基因修改的科学家,其实还提出过关于基因技术的几个原则:对真正需要的群体保持“悲悯之心”、仅仅用于严重疾病的“有所为更有所不为”、尊重孩子自主性为前提的“探索你自由”、命运不能由基因来决定的“生活需要奋斗”以及“促进普惠的健康权”等。在很大程度上,这些原则处理的就是这项技术的伦理风险。只是,在具体的实践中,原则如何转化成每个人都遵守的规则,又如何防止以种种原则的名义,突破伦理的底线,这是基因编辑婴儿降生提出的问题之一。

当然,从大众对于这次基因实验的广泛关注可以看到,人们并非与高端科学“绝缘”。即使只是出于一种直觉,人们对于自身繁衍与发展的路径,具有出于本能的保护意识。对这一次实验本身及结果,科学界会如何进一步回应仍需观察。因为,这是与人类性命攸关的事业。

(摘编自《科技发展不能把伦理留在身后》)

材料三:科技伦理研究任务主要在三个层面:一是价值选择和理论基础,即我们想要怎样的生活、想将怎样的未来传给后代,这将决定我们想要怎样的科技,决定以怎样的价值选择和理论基础来建构科技伦理理论和规范体系;二是科技伦理理论、原则和规范体系的建构,这要求研究者对自然环境、人类生存状况、前沿科技进展及趋势、人类可持续发展价值取向有较好的把握;三是如何将抽象的伦理原则和规范体系落实到管理实践和技术细节中。

伦理规范只有深植于个人价值观底层,才能转化为无须提醒的自觉行为,对伦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已经与科研和技术能力同样重要。这就要求当前在岗及未来将上岗的科技人员都能充分理解科技伦理的价值、历史和逻辑,理解其职责和规范,而这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实现。在此意义上,针对科技风险积极展开科技伦理研究和教育,是时代的召唤和使命。

许多国际科技和工程组织章程、工程师职业标准、工程教育培养标准等已将科技伦理相关要求列入。这些要求应该贯彻到教育教学中,应将科技伦理列入核心课程并辅之以必要的实践培养方式。唯此,才能培养出有能力使科技向善、向好发展的人才,也才能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夯实良好根基。

(摘编自范春萍《科技伦理研究与教育的时代使命》)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智能写作的大量应用会导致信息过量,严重干扰个人生活,并且会误导产业规划和教育决策,还会恶化网络生态,扰乱社会秩序。
B.看似远离大众的基因实验,却被舆论高度关注,是因为这样的医学行为可能对人类重大疑难疾病的治疗产生划时代的影响。
C.材料一从现在流行的智能写作的角度,材料二从基因编辑的角度,都指出了科技创新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在伦理上带来了新的挑战。
D.材料三指出在把握科技伦理研究的主要任务的同时,要通过教育加大宣传普及并贯彻落实,这一点在许多国际科技和工程上已取得成功经验。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并没有任何强制性的公约和法律,来限制智能写作的扩散和使用。智能写作带来的生产门槛降低、没有传播成本,可能会引发社会生态的变化。
B.我们不应该反对科技的突破创新,但同时我们更应该保持足够的敬畏,使科学为人所用,彻底消除科学的副作用。
C.科技虽先进,但使用不当会带来无法预估的后果,先解决了可行性再考虑其合理性的做法是对人类子孙后代不负责任的行为。
D.修改基因的科学家已经注意到了科技伦理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所以提出了关于基因技术的处理原则,但是实际效用不得而知。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近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一些前沿领域开始进入并跑、领跑阶段。
B.科学等同于进步,自近代科学兴起以来,人们见证了科学改造世界的力量,也充分享受到了近代科学成果带来的社会福祉。
C.一项科研成果或一种技术手段可用于改造社会、造福人类,也可能沦为作恶工具,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危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D.对于主流科学界来说,新兴技术同样可能经历早期的蛮夷时代,通过不断的试错最终走向规范和文明,伦理并不能约束最有创新力的科学家。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为了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应该怎样解决科技伦理问题?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踏莎行

寇俊杰

阴雨蒙蒙,芳草萋萋。开封通往陕州的官道更加泥泞,两辆驴车在湿滑的道路上艰难前行。

突然,前面的驴车陷进了泥坑,车夫挥鞭抽打毛驴,可任凭毛驴怎样使劲儿,木轮车像是被泥水吸住一样,就是出不了泥坑。寇准挑起轿帘说:“寇安,别打了,还是我下来推吧!”寇安没法,只好也下来和寇准以及后面车上的两个随从一起推车。无奈还是车重人少,力量不够,使足了劲儿也没能把车子推出泥坑。寇准说:“不行就先把车上的书卸下。”寇安说:“大人,那是你的心头肉啊!怎么舍得弄脏?”大家正在一筹莫展之际,路过的几个村民走过来,有人施礼问:“是宰相寇准寇大人吗?”“正是,但我现在已不是宰相了。”“我们听说大人没有因为澶渊之盟受到封赏,反而被贬陕州,此是必经之地,故有此一问。”他对其他村民说:“我们帮帮寇大人吧!”然后大家一齐用力,终于把寇准的驴车推出了泥坑。寇准再三相谢。村民说:“寇大人澶渊之功,让中原百姓免受战乱之苦,我们老百姓还不知怎样感谢寇大人呢。”

寇准重新上车的时候,已是满身的泥水。车内的宋夫人用毛巾给寇准擦着脸上的汗水和雨水,心疼地说:“原来在京师哪有这样的路?看你现在头发都开始白了,还要出来遭受这样的罪,你要是能把自己的性子收敛一些,何来被贬呢?”

寇准说:“社稷为重,君为轻。我的所作所为只要对得起天下百姓就行了。”

宋夫人说:“可你分不清君子和小人,把小人得罪了,他们就会为私怨而报复。我听女婿王曙说,这次就是王钦若在皇上面前说你是拿皇上的性命做赌注,澶渊一仗胜是侥幸,如若败了, 他的命就没了,皇上这才把你贬出京师的。”

寇准微微一笑说:“王曙是怎么知道的?”

“他和皇上的内侍周怀政关系很好,是周怀政亲耳听到王钦若对皇上说的,还说你居功自傲,到处宣扬说没有你寇准,就没有大宋的江山——他这是诬告啊!”

“再泥泞的路,太阳一出来就晒干了。”寇准说,“你看刚才村民为我推车,多好啊!若是奸臣,他们会这样做吗?”

“不过你也别锋芒太露,出头的檩条先烂,想当年,你和太宗意见不合,太宗说不过你,生气地要拂袖而去,你竟然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拽住他的衣服不让走,直到把他说服才罢休!俗话说,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你这是往死路上走哇!得亏太宗英明,不但没杀你,还把你比作魏征!”

寇准只是得意地嘿嘿笑着,并不说话。

宋夫人又说:“不过,终归是伴君如伴虎。你这是第三次被贬了吧?皇上是个好皇帝,就怨你太耿直,连皇上的面子也不给。特别是上次被贬,有人揭发你酒后说了太宗的坏话,太宗不信,找你问一下。按说太宗也没当真,你随便找个理由太宗就能原谅。可你就是不辩解,不知道借坡下驴,太宗给你梯子你也不要。人家是皇帝,你‘将’人家的军,结果被贬到了邓州。你这不是自己找麻烦吗?”

寇准说:“我喝完酒后可能真说了太宗的坏话,但那是太宗有不对的地方。大丈夫做事就要敢作敢当!我不后悔!”

“唉!”宋夫人叹了一口气,“今上能当皇帝,你本是立了大功的;澶渊之盟,你也是立了大功的。可皇上就怕功高震主,你本该急流勇退,但你非但没有,还不知收敛锋芒,皇上这才免了你的宰相之职,把你贬往陕州。不过这样也好,朝中是非太多,你当个地方官,陕州离我们老家又近,我们还能过个安心日子呢。再不必像以前一样……”

“踏莎行”,寇准的脑海里忽然闪出这样一个词牌名。他叫寇安停车,从箱子里拿出笔墨纸砚,然后铺纸磨墨。他略一沉思,笔走龙蛇,写下了一首《踏莎行》的词:“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

宋夫人本想寇准写的是反思过去,从此要淡出朝廷视野,远离政治旋涡的意思,没想到看了寇准的《踏莎行》,写的却是难离难别、情深意切的“情诗”。她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她知道,要想让寇准抛弃自己的信念真是太难了。如果皇帝用他,再危险他还是要回去的,可他又不会曲意逢迎,个性又那么张扬,虽然皇帝信任,但他由着自己性子来的做法,就是有一副好牌,也会叫他打得稀里哗啦甚至是性命不保!

宋夫人含着泪看着寇准,寇准拉住夫人的手,坚定地点了点头。夫人知道,今后摆在他们面前的,将会是一条更加艰险的道路!

编者注:《踏莎行》(春色将阑)实际写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当时寇准被太宗贬为青州知府,赴职之际,写下了这首词。《宋史·列传四十》中记载:“(寇)准与知院张逊数争事上前。……且互斥其短。帝(太宗)怒,谪逊,准亦罢知青州……帝顾准厚,既行,念之,常不乐。”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面上看,“踏莎行”是寇准所写诗歌的题目,但其深层含义当指寇准未来的仕途,犹如踏泥泞而行,必定艰难曲折。
B.驴车陷进泥坑后村民拜问寇准并帮助推车的情节,通过村民之口交代了寇准有功而被贬的冤屈,反映了百姓对寇准的感恩及作者对人物形象的态度。
C.寇准写成的《踏莎行》被夫人称为“情诗”,夫人流泪,被丈夫诗中那难以割舍、相爱终老的爱妻之情深深打动了。
D.小说中寇准因澶渊之盟被贬至离老家很近的陕州做地方官,可是他并未因此心生退意,仍寄意朝廷,哪怕前路艰险。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写阴雨蒙蒙、芳草萋萋的场景,为下文故事定下感情基调,为寇准写出《踏莎行》做好铺垫,而且颇有诗意,吸引读者。
B.小说情节简单,主要是借助寇准的话推动情节发展,交代寇准三次被贬的原因,也让读者看到了一个正直忠诚的清官形象。
C.寇准劝慰夫人说“再泥泞的路,太阳一出来就晒干了”,与上文车子陷入泥中、推车后满身泥水的交代相呼应,结构可谓严谨。
D.因车重人少,力量不够,寇准、寇安及随从没能把车子推出泥坑;而车重则因书多,可见车虽重却无金银。这巧妙地反映了寇准的清廉。寇安的话,侧面表现出寇准喜爱读书。
8.“宋夫人”这一形象在小说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9.历史小说是小说的一种,它依据历史事实,进行想象、改编,并反映现实特点,展示现实意义,请结合本篇小说内容具体分析这一特征。
2022-12-18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师范学院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0.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B.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C.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D.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秀才”,汉以来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后代曾作为学校生员专称。文中的意思是才学优异。
B.“博士”,古代官职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文中贾谊因通诸子百家之书被召为此官。
C.“超迁”,意思是越级升迁。“迁”,古代用来表示官职的变动。“左迁”则是贬官。
D.“太傅”,中国古代官职。为君主的辅佐大臣,位列三公。贾谊前后做过长沙王和梁怀王的太傅,即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谊十几岁时就因能诗善文闻名当地。为官之初,曾得到同僚们的肯定,也深得皇上的赏识,一度被破格提拔。
B.贾谊受到皇上的重用,奉命制定出许多新的法令制度,但遭到朝中绛、灌等人的嫉妒,诽谤他年轻学浅,总想着擅权弄事。
C.贾谊从长沙被召回,当时皇上正在虔诚地接受神的降福保佑,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便详细地说明了这里面的道理。
D.贾谊多次上书给皇上,陈述有的诸侯封地太多,甚至多达几郡之地,不符合古代的制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2)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14.贾谊为什么一年之内就升任到太中大夫一职?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陆游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注:①武均州:即武钜。当时武钜任均州知府兼安抚使。西京:指洛阳。②朝陵使:朝祭陵墓的使者。北宋诸代皇帝的陵墓皆在西京(北宋皇陵在今河南巩义市,当时为西京属地),收复西京后即可派朝陵使前往祭扫。
15.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得知捷报后兴奋不已,挥笔喜赋此诗,歌颂白发将军收复西京的壮举。
B.颔联强调天道正义在宋朝一方,金主想千年统治中原的计谋终成迷梦,一朝破灭。
C.颈联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国家中兴的赦令颁布到收复的西京,安抚归顺后的臣民。
D.本诗和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感情同中有异,但本诗含有对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
16.这首诗的尾联广受后人的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