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广东省广州市执信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广东 高二 阶段练习 2022-12-31 22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8年8月,“邓丽君·传奇”全息演唱会在杭州上演,当舞台上身着红色长裙的“邓丽君”全息影像说出“杭州的朋友们,好久不见”时,全场沸腾,邓丽君的歌迷们激动得热泪盈眶。相比录制好的视频的回放,新的“虚拟人”具有三维的外形和交互的能力,仿佛真是从另一个时空穿越而来。科技的发展使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界限开始被打破,人类的虚拟活动正越来越拥有实体性的力量。这种融合的结果,就是元宇宙。

什么是元宇宙?人们通常认为这是一个以众多用户为中心的无限世界,是下一代互联网的形态,是通过个人电脑以及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头戴设备支持的在线3D虚拟环境,里面既有基于实用目的被增强的现实,也有被现实化的虚拟想象,而人们可以通过现实世界中的入口进入其中。就元宇宙(metaverse)这个词本身来说,它是一个源于科幻小说的概念,首创于尼尔·斯蒂芬森1992年的小说《雪崩》。他描写了现实与虚拟这两个既关联又分离的平行世界,现实中的人通过虚拟现实设备,以虚拟化身的形态投射在虚拟世界中。虚拟世界栩栩如生,刺激精彩,与现实世界的唯一区别就是,它并不真正存在,而是建立在电脑网络技术的基础上。

这种对于虚拟现实的构想,在科幻小说中屡见不鲜。威廉·吉布森在赛博朋克的开山之作《神经漫游者》中,主人公凯斯是一名“网络牛仔”,他的灵魂属于赛博空间,那是他的自由,是他生命的意义所在。至于他在真实世界中的身体,他轻蔑地称之为“肉”,犹如唐三藏师徒渡过苦海之后蜕去的肉身。从一开始,赛博空间就被赋予了技术乌托邦的梦想,人们希望通过虚拟化摆脱沉重的肉身的束缚,让精神和梦想在赛博空间自由地飞翔,这其实是人类古已有之的梦想,只不过新技术为其提供了新的支撑,进行了新一轮的诱导。

人类文化的发展本来就是一个不断跨越和融合的过程,“元”这个词根也早就进入了文学和批评的领域:元小说、元叙事、元批评早就成为人们描述后现代主义文学和理论的常用术语,以此来表达对传统学科以及现实与虚拟的分界线的穿越。文学作品就是创造或发现一个新的、附属的世界,一个元世界,一个超现实,这个新世界对已经存在的这一世界来说,是不可替代的补充。

文学的魔法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能够召唤亡灵、沟通生死,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如果说文学的这种留住时光的魔法在过去必须依靠修辞和想象,那么今天我们通过技术的魔法已经拥有了更多更为感性和直观的手段。人工智能和3D技术能够对人的容貌、语音乃至说话内容进行逼真的复制。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类走向元宇宙的历程,从几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在岩洞里画上第一笔图案的时候就开始了。元宇宙就是人类精神投射的另一个空间,人类的文学艺术从诞生之日起,就自带元宇宙属性。数字技术的发展,推动人类对元宇宙的建构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摘选自严锋《从文学到元宇宙》,2022年05月《上海文化(文化研究版)》)

材料二:

元宇宙不是一个未来的目标,而是一个古已有之的过程,是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过程,也是技术与人性相结合的过程。元宇宙是人类最古老的梦想,过去,两个宇宙相互分离;而在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两个宇宙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人类的虚拟活动越来越具有实体性,这种融合的结果就是元宇宙的未来。

元宇宙最终是一种生活方式,或者是一种生活模式。在哲学史上,对于什么是别样的生活或者说什么是最好的生活,人们一直都在尝试、在实验甚至在想象,同时人们坚信一定存在着一种最好的生活。现代人就是通过技术来想象另一种生活或者另一个世界,元宇宙就是基于技术想象出来的另一个世界——一个新的较为体系化的生活世界。未来的世界图景建构不是靠造词,而是靠技术。元宇宙热度越高,我们越应该保持冷静。作为一种全新的技术平台,它真正要解决的是实现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无缝衔接。通过充分发挥虚拟世界可以自由创造想象世界的特点,进一步形成有别于现实世界体制机制和外观形式的一个想象世界。我们应该区分元宇宙的科学想象和技术实际,不能放大它带来的全方位影响,而应谨慎观察技术变革可能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并积极参与规则的制定。

元宇宙的发展很可能是人类第四次全球转型的新起点。元宇宙在新技术革命尤其是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推动下,为人类突破以民族国家为主体的旧范式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看到元宇宙中的机遇并加以引导调控,将其中的成功经验引入现实世界,人们便有可能创建一个全新的社会秩序,形成更加开放的体系,构建足以包容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元宇宙即将到来,并将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人文学者亟须对元宇宙加以“如其所是”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对其可能前景作出预判,并引导元宇宙走向更理想的预设方向。通过交叉学科研讨和思想碰撞,人们应从多种角度去理解和展望人类社会的未来。

(《中国社会科学报》查建国、陈炼《辩证看待元宇宙的时代价值》2022年02月)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演唱会上,具有三维外形和交互能力的“虚拟人”邓丽君引发全场沸腾,歌迷们被现代科技的无穷魅力激动得热泪盈眶。
B.《雪崩》中描写的现实与虚拟这两个既关联又分离的平行世界与《神经漫游者》中肉身与赛博空间有较为一致的对应性。
C.文学作品在不断的跨越和融合中创造或发现的超现实的元世界,是对现实世界不可替代的补充,是人类精神投射的另一个空间。
D.作为人类最古老的梦想,元宇宙不是未来的目标,它在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越来越具有实体性,进而会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元宇宙的发展过程,不过二者围绕元宇宙论述的重心并不完全相同。
B.文学可以沟通生死、召唤亡灵留住时光的魔法,今天可以通过技术手段使其更为感性和直观。
C.从某种程度上说,元宇宙也是人类追求最好的生活的一种尝试,实现现实与虚拟的无缝对接。
D.元宇宙的发展必将突破以民族国家为主体的旧的社会范式,为人类创建一个全新的社会秩序。
3.下列关于“元宇宙”的解释,不能体现其本质特点的一项是(       
A.利用科技手段进行链接与创造。
B.是虚拟世界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C.具备新型社会体系的数字生活空间。
D.是与现实世界映射与交互的虚拟世界。
4.作为“引论”部分,两则材料的第一段引出观点的方式有何异同?请比较分析。
5.“元宇宙”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方面的变化?请综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断魂筑

蔡楠

自从荆轲死了之后,高渐离再也没有摸过我。他把我装进箱子里,悠悠地对我说,燕国不保了,我们该离开这里了。我听见有东西噼里啪啦砸在箱子上。直到那东西顺着箱子的缝隙滴在丝弦上濡湿了我的身体,我才知道那是高渐离汹涌的泪水。

果然,秦国大军旋风一样扫过燕国。他们的旋风是向北刮,我和高渐离是向南逃。他带着我爬过他故乡范阳城的残垣断壁,涉过血水流淌的易水河,来到白洋淀边的秋风台。那时,秋风台已经坍塌了半边。我感觉,高渐离的脚步在这里停顿了好久。往事如昨,高渐离和太子丹送别荆轲的场面连我都记忆犹新。我发出的高亢悲壮的音律在这里曾经撼动了那么多人。那是我迄今为止最痛快淋漓的呐喊。呐喊完了,我开始疲惫地歇在高渐离的行李箱里。作为一把筑,我除了听命于高渐离的手指,发出不同的音律,我还能做什么呢?

来到了宋子城,我们就听到了太子丹被他的父亲割掉头颅献给秦国的消息。高渐离拍着行李箱,拍着我昏睡的身体,嘶哑着嗓子说,燕王喜割掉的不仅是太子丹的头颅,他割掉的也是他自己的头颅啊!高渐离的话很快就得到了应验。秦国大将王翦的儿子王贲把燕王喜从蓟城追到了辽东,硬是生生地把他的头颅揪了下来。太子丹的头颅掉了,喜的头颅掉了,燕国天空的星辰也掉了。

我和高渐离不能再往南逃了。逃到哪里看到的都是秦国的星辰。我们在宋子居住了下来。高渐离做了一家酒楼的酒保,改名燕惜。我就被燕惜安排在他那简易得不能再简易的床底下。虽然我动弹不得,但每天我又都在跟随着他。我是他的影子,一个曾是天底下最好的乐手的影子。我随着他端盘上菜,刷盘洗碗,砍柴劈木。我眼睁睁地看着他的一双调琴弄筑的纤手变得粗糙皲裂,骨节粗大。看着他的心在一点一点破碎开来,我躁动不安。我在箱子里激烈地扭动身子,我的十三根铜弦铮铮作响。我觉得那简易的床铺也在我的响声中摇晃。我停止不下自己。直到中间那根长弦在燕惜沉重的叹息声里砰然抻断,我才有了暂时的安静。

燕惜停止叹息是在那个月明星稀的夜晚。那晚他破例多喝了几杯冰烧酒,正要回房休息,却听到了一阵久违的筑声隐隐传来。他循着筑声挪动着脚步,他的褴褛的衣袂很快就飘到了主人家的堂前。那是一个咸阳来的客人在击筑。堂下一群人正侧耳细听。一曲终了,众人鼓掌赞叹。燕惜却不合时宜地嘟哝了一声:好是好,就是差了一些东西!

差什么东西呢?主人和客人把燕惜请到了堂上。燕惜说,客人的筑声是从琴弦上弹出来的,只能悦人耳,还不是真正的音乐。真正的音乐是悦人心,是从心底发出来的!客人把筑一下子就掷到了他的脚边,那你弹一首真正的音乐给我听听!

燕惜一脚就把那筑踢到了堂下,然后一个漂亮的转身,走了。他从床下掏出尘封的我,然后换上了那身在燕国朝廷穿过的华丽衣服,整容净面,回到了主人堂上。在众人惊诧的目光里,修颀俊逸的燕惜左手按住我的头部,右手捏着竹尺,优雅而娴熟地一击,我渴盼已久的身体顿时生动起来,震颤着发出了一声贯穿天地的妙音。众人的心一下子就被击昏了。昏迷的心不会死去,它们注定还会被持续的筑声所唤醒。一阵高亢的筑音穿过,接下来就是激越的旋律。我和燕惜都不由自主地唱起了那首荆轲曾经唱过的《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好——主人、客人还有堂下的听众禁不住欢呼起来。

那个夜晚过后,我没再回到箱子里。我重新回到了燕惜的怀抱。我们又变得形影不离了。我们搬出了那家酒楼。燕惜对我说,不怪那几杯冰烧酒,该是离开宋子的时候了,有人在等我们呢!

谁在等我们?是嬴政。不,应该叫他秦始皇,他现在已经统一六国了。战鼓声已经远离了咸阳宫,现在这里需要音乐。我和燕惜就做了秦始皇的宫廷乐师。秦始皇要让燕惜做一曲《秦颂》,只是在进宫之前,他让人薰瞎了燕惜的眼睛。其实,燕惜的眼睛根本不用薰了,他基本上已经为荆轲哭瞎了。

与秦始皇面对面的时候,我才知道他不但懂战争,懂政治,他还懂音乐,懂我。当我在燕惜手下发声委婉时,他微笑。他满足于帝王大业从此开始。当我发声慷慨时,他朗笑。他得意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当我发声激昂时,他狂笑。他感叹终于统一了天下所有的声音,让天下最好的乐师为他而奏。他狂笑着,受了我声音的吸引,一步一步走向燕惜,走向我。他俯身想从燕惜的手里拿过我,然后自己弹奏。而这时,我却发出了铅一样沉钝的声音。我灌满铅的身子在燕惜的粗糙大手里化作一道闪电,飞快地向秦始皇砸去——

应该说我是长着眼睛的,但我的眼睛终究不如人的眼睛,更何况是秦始皇的眼睛。他比闪电还快的眼睛帮助他的头躲过了这致命的一击。我和沉重的铅块跌在大殿上,整个身子霎时七零八落。我成了一把断魂筑!

燕惜在秦始皇的剑下一动不动。我奇怪他的盲目里竟然还有眼泪,竟然还有铅块一样的眼泪砸落。

燕惜被秦始皇送上了绞架。我的七零八落的残骸也被他聚拢起来,放在了燕惜的脚下。秦始皇拍拍燕惜的肩膀,轻声地说,我早就知道,你不是燕惜,你是高渐离!薰瞎你的眼睛,是想让你专心音乐,可你却偏偏参与了政治!

燕惜抬起头,冷笑道,不,我不是高渐离,我是荆轲的影子,我也是燕国的影子!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荆轲死后高渐离不忍再想起故友,作为一个乐师,在之后的一段日子里不再击筑,表现了对故友的哀悼之情。
B.“高渐离拍着行李箱,拍着我昏睡的身体”,两个“拍”字,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了高渐离极其无奈愤懑的心理。
C.高渐离改名为“燕惜”,在酒楼做酒保,弄筑的手指变得粗糙皲裂,骨节粗大,反映出亡国后他放弃了生活的尊严。
D.文末高渐离被杀这一悲惨的结局使人唏嘘慨叹,似有浓得化不开的沉闷和悲伤,同时,也增加了历史的凝重与沉郁。
7.关于文中燕惜闻筑声重新击筑演奏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燕惜循着筑声走到堂前,源于他对音乐的热爱,也为后文重新击筑做了铺垫。
B.燕惜掏出尘封的筑,换上华服,整容净面,目的是不想让堂上的主客看轻他。
C.燕惜心念故国旧友,一心复仇,击筑时故意唱起了《易水歌》,从而暴露了身份。
D.众人听到燕惜击筑的声音,沉醉其中,不禁欢呼,写出了燕惜演奏技艺的高超。
8.文中高渐离这一形象有何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9.《史记》记载:“荆轲客高渐离以击筑见秦皇帝,而以筑击秦皇帝,为燕报仇,不中而死。”本文以“筑”的视角叙述此事,这样的视角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谈谈你的理解。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东有崤、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糸天府,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縢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归至家,乃夜发书,陈篋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于是乃摩燕乌集阙,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苏秦之策。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当秦之隆,黄金万溢为用,转毂连骑,炫熿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伏轼撙衔,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一》)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B.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C.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D.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限,文中指屏障、险阻;与“严限追比”“越长城之限”中的“限”均不相同。
B.文章,文中指国家的法令、礼乐制度;今通称独立成篇、有组织的文字为文章。
C.溢,通“镒”,与“锱”“铢”“寻”等均为古代重量单位,只是所指重量不等。
D.《战国策》,西汉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全书计三十三卷,十二国“策”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秦不仅面见,而且连续十次上书秦王,最终失意而归,潜心研读,这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刻苦好学的精神值得赞扬。
B.苏秦远赴秦国游说秦王连横而受挫,最主要的原因是苏秦此时还没有掌握《太公阴符》,使秦王觉得他只会夸夸其谈。
C.苏秦精研《太公阴符》一整年,得其精要,这大大增强了他游说诸侯的信心;他成功游说赵王而为赵相,合纵而抗秦。
D.苏秦游说秦王高谈阔论,颇显辩士口若悬河之才;游说赵王,则隐其辞锋,简言“抵掌而谈”:纵横家形象跃然纸上。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2)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
14.本文评说苏秦“约从散横”的效果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概括。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野菊

李商隐

苦竹园南椒坞边,微香冉冉泪涓涓。

已悲节物同寒雁,忍委芳心与暮蝉?

细路独来当此夕,清尊相伴省他年。

紫云新苑移花处,不取霜栽近御筵。


【注】①省:忆。②紫云:指代中书省。令狐楚、令狐绚父子曾对李商隐有知遇之恩,令狐绚时任中书舍人。③霜栽:指野菊。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点出了野菊所处的环境:它的北面是苦竹园,还有椒坞在旁。
B.寓情于景是本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雁、蝉等构成了凄美的画面。
C.颈联将“此夕”与“他年”对照,暗含着作者对自己身世的无限感慨。
D.尾联表面写野菊不被人取用,实则暗指旧友不能向朝廷引荐自己。
16.“微香冉冉泪涓涓”一句历来被人称道,请赏析此句的妙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