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宁晋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河北 高一 阶段练习 2023-01-02 134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写作、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综观当代描绘人民群众生活的美术经典,我们总能发现那些画面朴素的艺术语言尤能打动人心,能使人物与场景刻画真实鲜活。

高尔基曾说过真正的语言艺术总是朴素的,很生动,几乎是可以感触到的。朴素美是艺术的高层境界,需要创作者、所描绘对象、艺术表现语言三者统一。著名画家赵奇的土地系列、王岩的乡村写实绘画、宋惠民的人物塑造、尤劲东的表现知识分子形象的连环画等美术精品,都从不同角度、不同表现形式体现出对朴素美的审美追求。

朴素美的第一要素是创作者的品性朴素。画品之高,根于人品,画家要达到对所绘对象美的观照,自然真诚地流露情感,就需要做到人品与画品共修。只有内心对所刻画的人物、反映的时代有深刻的认知,能够敏锐发现对社会、对人生具有启迪意义的闪光点,才能在绘画中进行高度艺术提炼。这对画家的品德、学养、认知能力是一种锤炼。要在作品之中映射出自然之美、人物性格之美、精神之美,反映时代风貌,需要艺术家是一位道德家,是真善美的体现者。这不是要求艺术家成为完美的人,而是尽量做到不虚伪、不轻浮,不骄不躁,不为功利所染,保持一颗纯净的心灵方能洞察世事万物。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如果艺术家没有清醒地观察、感受生活的能力,高于生活的艺术表现又从何谈起呢?所以至真至诚是朴素美的体现,只有在思想情操、审美意识、艺术表现手法达到较高境界时,艺术作品才会流露出朴素美。这驱动着艺术家不断完善自身、提升人格品性。

所描绘对象的选择,体现着朴素美的审美观。以不同群体的人民群众为塑造对象,借以反映时代进步中人的精神面貌的变化,探讨人的生存状态、生命价值、人生意义,如何追寻理想,创造幸福,推动社会发展。这样的题材和内容表现无疑最广博、最厚重,也最具代表性。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这些进入画面的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因艺术造诣的精深,成为载入美术史册的系列经典,真实地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精神内涵,表达了民族品格和信念追求。这些作品真诚、质朴、意境深远,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历经时间检验而越发醇厚。

技法是绘画的承载。艺术家通过艺术表现语言完成对所绘对象的塑造。中国画家讲求气韵生动,写意传神。笔墨线条、光影明暗皆为手段。朴素的艺术语言可以简洁,可以壮美,旨在贴切运用,深入表达所绘对象的内涵,真挚地绘画,不刻意夸张、变形、制造视觉冲击,不炫技。质朴而精深的作品自然而无矫饰,从表面上看或许没有诱人的绚丽与难解的深奥,却富有平实、恬静、悠远的艺术生命力,展现着朴素之美的审美意境。

总而言之,艺术家拥有高超的审美能力,领悟所绘对象的大类,通过独具特色的艺术语言创作,才会产生具有朴素美的时代佳作。

(摘编自凌鹤《朴素的艺术语言更能产生感染力》)

材料二:

有的作家把散文写作当作一种精细的工艺品来设计,谋篇布局,煞费苦心,遣词择句,精雕细琢,在千百种构思中,选择出一种非此不可的结构形式,用以表达他的情思。这种精益求精的创作,当然会产生优秀的作品。但是人们常说水至清则无鱼,作者高高在上,作品艺术上过于纯粹,语汇精辟,虽精美绝伦,却丢失了亲切之感,也失去了潇洒,失去了酣畅淋漓、一泻胸臆之美。从而拒人门外,或成为某种孤芳自赏的象牙艺术

贾平凹的散文不是这样,它的语言朴实自然、亲切平易,总是热情不减,侃侃而谈,令人读起来爽目,听着快慰。他的每一篇散文,也决不寻求某种特定而单一的表现形式,似乎怎么写也都成、咋样看都可以。对他自己来说,写散文如同游泳,可以从任何一点入水畅游;对于读者阅读作品来说,一篇在手,犹如拿一束折叠花、一只万花筒,怎么翻、怎么瞧都色彩生动,变化万千。这种散文语气中的诚恳态度,是最让自尊自重的现代读者入迷的地方。没有架子、不自命脱俗,时时与读者保持精神平等的行文语气,使他的散文自生一种异样魅力。

(摘编自《贾平凹散文语言的艺术美特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朴素美是艺术的高层境界,不同的艺术家可从不同角度、用不同表现形式体现出对朴素美的审美追求。
B.“艺术家是一位道德家,是真善美的体现者”,这是要求艺术家保持一颗纯净的心灵,尽量做到不为功利所染。
C.艺术作品中,如果所描绘的对象选择了工人、农民等劳动人民,就能具有朴素美,具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D.自然而无矫饰的绘画作品,通常富有平实、恬静、悠远的艺术生命力,展现着朴素之美的审美意境。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只有朴素的艺术语言才能打动人心,使人物与场景刻画真实、鲜活,产生更强的感染力,为人们所接受。
B.“水至清则无鱼”,作者精雕细琢、煞费苦心,把散文写作当作一种精细的工艺品来设计,这样难以写出好作品。
C.现代读者自尊自重,阅读作品时,一篇在手,犹如拿一束折叠花、一只万花筒,怎么翻、怎么瞧都色彩生动,变化万千。
D.作家不断完善自身、提升人格品性,在作品中不自命脱俗,有与读者保持精神平等的行文语气,有利于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画品之高,根于人品”观点的一项是(     
A.画画要做到“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
B.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中列“神、妙、能、逸”四品来划分画作的品级次序。
C.北宋画家郭若虚说:“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
D.绘画根植于儒家思想,儒家坚持认为绘画对人民有深刻的教化作用。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怎样理解“朴素的艺术语言更能产生感染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风沉醉的晚上   

郁达夫

在沪上闲居了半年,因为失业,我的寓所迁移了三处,最后在贫民窟里,寻了一间小小的房间。我所租的是梯子口头的一间小房,因为外间的住者要从我的房里出入,所以我的每月的房租要比外间的便宜几角小洋。

与间壁的同寓者的第一次相遇,是在搬来的那天午后。等她走上了梯子,我才站起来对她点了点头说:“对不起,我是今朝才搬来的,以后要请你照应。”

她听了我这话,也并不回答,一双漆黑的大眼,对我深深地看了一眼,就走上她的门口去开了锁,进房去了。

她每天上工和下工回来,总见我呆呆的坐在那堆书上。大约她的好奇心被我那痴不痴呆不呆的态度挑动了罢,有一天她到了我的身边忽而停住了脚,看了我一眼,吞吞吐吐好像怕什么似的问我说:“你天天在这里看的是什么书?”

我听了她的话,反而脸上涨红了。因为我天天呆坐在那里,面前虽则有几本外国书摊着,其实我的脑筋昏乱得很,就是一行一句也看不进去。听了她这一问,我含含糊糊的回答说:“我并不在看书,不过什么也不做呆坐在这里,样子一定不好看,所以把这几本书摊放着的。”

她听了这话,又深深的看了我一眼,作了一种不了解的形容,依旧的走到她的房里去了。那几天里,我也曾译过几首英法的小诗,于晚上大家睡熟的时候,不声不响的出去投邮,寄投给各新开的书局。

有一天,我也是坐在那里,她手里拿了两包用纸包好的物件走了上来,放了一包在我的书桌上说:“这一包是葡萄浆的面包,请你收藏着,明天好吃的。另外我还有一包香蕉买在这里,请你到我房里来一道吃罢!”

我替她拿住了纸包,她就开了门邀我进她的房里去。住了这十几天,她好像已经信用我是一个忠厚的人的样子。我对她说:“我们本来住在一处,何必这样的客气。”

“我并不客气,但是你每天当我回来的时候,总站起来让我,我却觉得对不起得很。”

我问她说:“你在工厂里做的是什么工作?”

“是包纸烟的。”

“一天做几个钟头工?”

“早晨七点钟起,晚上六点钟止,中午休息一个钟头,每天一共要做十个钟头的工。少做一点钟就要扣钱的。”

“扣多少钱?”

“每月九块钱,所以是三块钱十天,三分大洋一个钟头。”

“饭钱多少?”

“四块钱一月。”

“这样算起来,每月一个钟头也不休息,除了饭钱,可省下五块钱来。够你付房钱买衣服的么?”

“哪里够呢!并且那管理人又……我……我所以非常恨工厂的。”

我看看她那一种切齿怨恨的样子,就不愿意再说下去。向四边一看,觉得她的房里也有些灰黑了,我站起来道了谢,就回到了自己的房里。我从她自家的口里知道她姓陈,名叫二妹,是苏州东乡人,她父亲也是纸烟工厂的工人,去年秋天死了。

天气好像变了。我每年在春夏之交要发的精神衰弱的重症,遇了这样的气候,就要使我变成半狂。所以我这几天到了晚上,也常常走出去散步去。当这样的无可奈何,春风沉醉的晚上,我每要在各处乱走,走到天将明的时候才回家里,一睡直可睡到第二天的日中。二妹这几天来,不晓是什么原因,我觉得她对我的态度,又回到从前初见面的时候的疑惧状态去了。

一天午后我听见楼底下有人在催着说:“挂号信!”我把信取来一看,原来我前回寄去的一篇德文短篇的译稿,已经在某杂志上发表了,信中寄来的是五元钱的一张汇票。

第二天我取了钱,想起那天二妹送我的面包香蕉等物,我就寻着了一家卖糖食的店,进去买了一块钱巧格力、香蕉糖、鸡蛋糕等杂食。

二妹回来了,她默默的坐在我的半高的由书叠成的桌上,吃了几颗巧格力,对我看了几眼,好像是有话说不出来的样子。

“你有什么话说?”

她又沉默了一会,便断断续续的问我说:“我……我……早想问你了,这几天晚上,你每晚在外边,可在与坏人作伙友么?”

我听了她这话,倒吃了一惊,她好像在疑我天天晚上在外面与小窃恶棍混在一块。她看我呆了不答,便以为我的行为真的被她看破了,所以就柔柔和和的连续着说:

“你何苦要吃这样好的东西?你可知道这事情是靠不住的。万一被人家捉了去,你还有什么面目做人。过去的事情不必去说它,以后我请你改过了罢……”

她讲到了这里,忽而落了几滴眼泪。我静静儿的想了一会,等她的神经镇静下去之后,就把原因说了一遍。她听了我这一番辩解,颊上忽而起了两点红晕,把眼睛低下去看着桌子上,好像是怕羞似的说:“噢,我错怪你了,我错怪你了。请你不要多心,我本来是没有歹意的。”

我对她微微的笑了一笑,说:“夜也深了,你该去睡了罢!明天你还要上工去的呢!”

她听了我这话,就站了起来,很喜欢地回到她的房里去睡了。

她去之后,我又换上了白天脱下的那件破棉袍子,走出外面去散步去。

贫民窟里的人已经睡眠静了。对面的洋楼里,还有几家点着了红绿的电灯,一二声清脆的歌音,从静寂的深夜的冷空气里传到我的耳膜上来。天上罩满了灰白的薄云,同腐烂的尸体似的沉沉的盖在那里。

1923年7月15日

(有删改)


[注]郁达夫曾这样叙述过其创作的起因:半年来,因为失业,我的天天做梦的脑里,又添了许多经验。以己例人,我知道世界上不少悲哀的男女,我的这几篇小说,只想在贫民窟、破庙中去寻那些可怜的读者。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我”与陈二妹初次打招呼,她的反应体现出她的戒备心理,也表现了陈二妹冷漠的一面。
B.陈二妹主动问“我”看什么书,既体现了她对知识的渴望,同时也表明二人的关系有所改变。
C.陈二妹有关烟厂的描述,虽着墨不多,但表现了她命运的艰辛与不幸,及其内心深处可贵的反抗意识。
D.因为陈二妹送给“我”面包、香蕉等物,于是“我”请她吃了几颗巧格力,这使得陈二妹开始怀疑“我”与坏人在一块。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男女主人公社会身份反差较大,却“同是天涯沦落人”,这样的人物关系设置极具艺术张力。
B.小说注重心理描写,如文中画横线处,表露出对“二妹”怀疑“我”天天晚上在外面与小窃恶棍混在一块的不满。
C.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我”与当时正处于困顿中的郁达夫高度吻合,作品呈现出自叙传风格。
D.小说结尾处的环境描写,展现了人物的心境,同时富有象征和抒情意味,暗示了当时的社会环境。
8.小说在情节安排上巧妙设伏,层层推进,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主题,是通过“我”和陈二妹各自的生活以及相互间的关系而表现出来的。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家贫亲老,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而去之。

后为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去职,赋《归去来》。

江州刺史王欲识之,不能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之间要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忤也。

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要延之坐,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谥号靖节先生。

(选自萧统《陶渊明传》


【注】①舁(yú):抬;篮舆:轿子。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刺史,汉代为一郡长官。刺,检核问事质疑,即监察之职;史,“御史”之意。
B.绶,古代用以系佩玉、官印等东西的丝绸,“解缓去职”指解下官印辞去官职。
C.元嘉,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元素四年”属于按照帝王年号来纪年的。
D.谥号,古指人死后,后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并给予褒奖。如“靖节先生”。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
B.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
C.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
D.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少年时就有很高的志向,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聪颖洒脱,卓尔不群,任性而率真,清高而自负。
B.州郡召用陶渊明担任州郡的官职,他不忍官场,弃官回家,他亲自耕种,自给自足,身体瘦弱而患上了疾病。
C.陶渊明曾经去过庐山,王弘让陶渊明的老朋友庞通之准备好了丰盛的酒席,在半路栗里(地名)邀请他。
D.郡将(官名)曾经来拜访,正赶上陶渊明酿的酒糟熟了,郡将就用头上的葛巾筛酒,筛完,又把头巾扎在头上。
1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②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木兰花

欧阳修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攲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注】①鱼沉:鱼不传书,古代有鱼雁传书之说,这里指音讯全无。②攲:同“倚”,倾斜。③烬:灯芯烧尽成灰。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开头两句融情入景,“触目凄凉多少闷”写出了无处不在的凄凉与烦闷。
B.“渐行渐远渐无书”,三个“渐”字将思妇的想象意念从近处逐渐推向远处,仿佛去追寻爱人的足迹。
C.五六句从听觉角度描写了风行之声,借以诉离怨别恨,尤其“敲”字极富神韵,动人心魄。
D.笔调细腻委婉,语言直白,感情质朴;境界哀怨缠绵,清疏蕴藉,雅俗兼备。
15.诗人说“万叶千声皆是恨”,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恨”的原因有哪些。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名校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而带来不同结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_________________
(3)《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兴建要适可而止、要谦虚有修养的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4)《谏逐客书》中,作者谈及导致国家没有丰厚的实力和强大的名声的原因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
(5)在《谏逐客书》中,李斯先后列举泰山高大和河海深邃的例子,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6)《谏逐客书》中以成就统一大业作为出发点,说明重物轻人、驱逐外来人才错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022-12-29更新 | 194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宁晋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