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北省邯郸市十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河北 高二 期末 2023-02-04 14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语言文字应用、名句名篇默写、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学批评要从文学文本出发,这本是个常识问题。被今天的学者视作文学批评基本原则的知人论世(孟子语),也就是从文本阅读开始的。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从来就重视对文本的精研细读,作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主要样式的诗话、词话、小说评点,都是如此。朱熹说先要将诗吟咏四五十遍,方可看注,然后再吟咏三四十遍,使意思自然融液浃洽,方有见处

西方文学批评,也不例外。尤其是20世纪初的英美新批评派,更是以文本的细读为主张。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如恩格斯,在文学批评活动中,也十分重视对文本的阅读,他在对拉萨尔的剧本《济金根》表达评论意见之前,把这部作品读了四遍。评论者在读完一两遍之后,为了验证最初的阅读感受,使自己有一个完全公正、完全批判的’态度,还有意识地把作品往后放一放,直到读完三四遍之后,印象依旧,才告知自己的批评意见。这样做,不仅是对作家作品的尊重,也是严肃的文学批评工作者应取的态度。

现代阐释学兴起之后,对文学作品的阐释,由追寻作者的本意,到强调批评家的再创造,对文学作品的精细阅读,便退居次要地位。英美新批评派在主张细读的同时,也批评追寻创作意图的意图谬误和相信阅读感受的感受谬误,把细读变成一个远离创作意图和阅读感受的纯粹客观的技术活动。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后,当代文学批评受现代阐释学、以及接受美学和读者反应批评的影响,在强调文学批评对文学作品的再创造的同时,也逐渐偏离了由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思维路线,片面强调阐释学所重视的主观成见前理解的作用,不是把阐释的再创造建立在历史、文化积淀和个体经验感受的基础上,而是以某种普遍流行或个人偏好的理论作为一种意义模式,介入文学作品的阐释。

结果在批评实践中,便出现了如下几种情况:一是义在文先即文学作品的意义是根据某种流行或偏好的理论预先设定的。而不是从作品具体形象的艺术猫写中提炼概括出来的。二是文为义证,即不是把文学作品作为一种审美观照的对象,而是把文学作品看作是某种流行或偏好的理论的实证材料,三是“义不及文,即对文学作品的意义阐释不深入涉及文学作品的艺术分析,只把文学作品作为一种话头,就文学作品的题材所指,大谈相关领域的社会生活问题,把文学批评变成生活观察和社会学论文。抑或由文学作品的其些细节引发的联想,大谈某种流行的或偏好的理论知识,把文学批评变成这些理论知识的通俗文本。这种种偏向,不但有悖于文学批评再创造的宗旨还有悖于文学既作为历史的创造物又作为审美的创造物的本质特征。

恩格斯在给拉萨尔的信中说,他是从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来衡量作品的。美学观点历史观点,也应该成为我们阐释文学作品的基本观点。作为美的创造物,文学作品是通过美感效应发生社会作用的,读者包括批评家只有通过自己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感受,才能理解文学作品,领略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作为历史的创造物,文学作品同时又是社会生活的产物,是人的历史活动在文学作品中的反映。因此,读者和批评家又只有通过感同身受的阅读体验,才能理解文学作品所描写的艺术形象,也才能通过那些既熟悉又陌生的艺术形象,以全部感觉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马克思语),确证人自身的本质力量(马克思语)。这些,都离不开对文学文本的精细阅读。

(摘编自於可训《回到文本面向读者——关于当下文学批评的几点看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自从孟子提出“知人论世”的观点后,中国的文学批评才开始重视对文本的精研细读。
B.恩格斯反复四遍阅读《济金根》才发表批评意见,这种精细态度体现了对作家作品的尊重。
C.因为受现代阐释学影响,所以当代文学批评片面强调主观“成见”或“前理解”的作用。
D.文学阐释的再创造,不以流行或个人偏好的理论为意义模式,而以个人经验感受为基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中国文学批评和西方文学批评两个角度阐述文学批评要从文学文本出发这一常识。
B.文章论述了现代阐释学、英美新批评、接受美学、读者反应批评等对当代文学批评的影响。
C.文章立足批评的实践,指出文学评论存在的三种偏向:义在文先、文为义证、义不及文。
D.文章末尾引用马克思的言论,论证文学批评如果不精细阅读文学文本就会产生严重后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阐释学对文学作品的阐释强调批评家的再创造,导致对文学作品的细读不再处于首要位置。
B.英美新批评派视“细读”为纯客观的技术活动,因为他们认为创作意图和阅读感受都是无法追寻和相信的“谬误”。
C.阐释文学作品的意义若仅关注文学作品的题材所指而轻视文学作品的艺术分析,则会导致“义不及文”的偏差。
D.“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应成为阐释文学作品的基本观点,因为文学作品既是历史的创造物,又是美的创造物。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地的声音

徐建英

马南如风一样奔跑在结着盐壳的土地上,任张开钰在后面撵着他喊,马南,马南你慢点儿跑啊!地硬,别摔着了,痛。

马南呢,不应,也不理,把一路无拘无束的笑丢进夹着咸燥味儿的风沙中。

出生不久,张开钰就发现马南听力上有障碍,顺上风,什么都能听得到,可有时明明就在他的旁边说话,他却啥也听不清。张开钰是基地上的气象探测员,与马南的爸爸马川婚后没多久就来到了罗布泊。生下马南后,夫妻俩在这片戈壁滩上一待就是六年。六年来,张开钰仅有的两次外出,都是为马南寻医。各种检查都做过,但医院并不能准确地说出个所以然来,各种药也吃过,可声音还是只能若隐若现地钻进马南的耳朵里。

马南又一阵风似的跑回自家,一屁股坐在地窝子前的路上。远处响起了高昂的打夯歌,他侧着耳朵听了一会儿,伴着调儿哼起来:喝咸水那么,嗬嗨!早穿袄来午穿纱那么,嗬嗨!蚊咬屁胶沙打脸那么,嗦罗罗罗嘿……

跟在后面气喘吁吁的张开钰笑骂道,猫耳朵哩,跟着你旁边炮打雷样地喊,你却听不到,隔了这么远的夯歌,你倒是学得有模有样的。

看着喘着粗气的张开钰,马南停了声,转头问妈妈,什么是象耳朵?

马南的听觉又跑偏了。

你这孩子……张开钰叹了口气,温柔地抹了抹马南脸颊上的汗,贴在他的耳边说:象耳朵指的是大象的耳朵,很大很大,整天耷拉着的。

妈妈,什么是大象呢?

大象啊,是一种生活在热带丛林中的动物,很高很大,还可以骑的哦。张开钰再次贴近马南的耳边说。听清了的马南歪着头问,大象的耳朵有多大呢?

张开钰比画起扇子的形状,马南摇摇头。张开钰比划起翅膀的样子,马南还是摇头。摇头过后,他拉起张开钰的手跑进自家的地窝子里,手指着墙上挂的那张耳廊形的罗布泊地图问张开钰:是不是跟这只耳朵一样呢?是地图上的这只耳朵大,还是大象耳朵大呢?

跟它相比,象的耳朵可小多了。张开钰再次努力地在马南的面前比画大象耳朵的样子,马南圆睁双眼,一脸的迷茫。

夏季也有寒风,马南如风一样钻进了戈壁滩,他想去找大象。当张开钰从监测站返回时,发现那个小小的身影已笼罩在一片黑黄色的沙尘暴中了,她连滚带爬扑了进去。

风沙终于吹累了,地上的尘土也累了,颤着身子趴在地上的母子俩也成了一对土人儿。

妈妈,我们为什么要住在这个喜欢刮大风的地方呢?马南抹着脸上的灰土,哭着问张开钰。

因为爸爸在这里啊!张开钰指指远处的基地。

那爸爸为什么不去有大象的地方呢?

因为这里更需要爸爸,爸爸和同事们在这里工作,可以让我们的祖国变得更强大!张开钰边说边比画。

马南似懂非懂点点头。

回到家,几声哼哼的猪叫传来。张开钰略一沉思,抱着马南,指着猪说,看,我们这里有小象呢!马南说,妈妈,小象能骑吗?我想骑小象。

张开钰看着马南被风沙刮得通红的小验,摸着他脸颊上被风沙吹出来的一层层的皴口,钻进地窝子,给猪打来半桶食。待猪吃饱后,把马南带进猪圈,小心翼翼地把他放在猪背上。猪嗷嗷地叫着,驮着马南绕着猪圈跑,张开钰扶着马南半跑着绕猪圈打转。一时间,大人小孩开心的笑声,夹杂着一股浓浓的猪屎味儿飘了起来。

当金色的秋天来临时,基地更忙了。

马南一连十几天都没见到爸爸的影子了,他一个人在屋里时,就画墙壁地图里的大耳朵,或趴在隔壁猪圈旁与小象嗷嗷对话,或坐在地窝子前等张开钰从监测站下班返回。

到了深秋,罗布泊的天空被一声撕裂般的巨响划破,一朵巨大的乌金色的云腾空而起,广袤的戈壁滩霎时笼罩在这片金光之中。几十公里外的地窝子前,张开钰激动地摇着马南小小的身躯,说:马南,你爸爸他们成功啦,你听到了吗?的一声,真是太美妙了!

妈妈,我也听到了……马南点点头。张开钰抱着马南,任凭泪水流了满面。

4.下列对小说标题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地的声音”在小说中主要指建设者发出的声音,如高昂的“打夯歌”和原子弹爆炸的巨响。
B.“大地的声音”是作者构思的主要意象,透过它,可以倾听到新中国国防科技建设的时代最强音。
C.“大地的声音”作为小说的线索,贯穿全文始终,所有事件都是围绕它展开的,使行文紧凑严谨。
D.“大地的声音”含蓄隽永,蕴含着对扎根大漠戈壁、舍家为国、无私奉献的科研工作者的深情歌颂。
5.下列对张开钰形象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张开钰是慈爱耐心的母亲。她细心地照顾听力有问题的儿子,不厌其烦地解答儿子提出的问题。
B.张开钰是娇惯溺爱孩子的母亲。她为了满足马南对大象的好奇心,让马南骑在猪背上绕着猪圈跑。
C.张开钰是深明大义的妻子。她明白丈夫的工作是为了祖国的强大,默默支持丈夫,独自照顾孩子。
D.张开钰是无私奉献的新中国建设者。她在戈壁滩工作六年,仅仅因为治疗儿子的耳病外出过两次。
6.文画线语句表达了张开钰复杂的心情,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原子弹爆炸成功,祖国变得更加强大,她内心无比激动。
B.丈夫和同事们的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她由衷为他们高兴。
C.自己多年付出,迎来回报,她长期的压抑失落瞬间释放。
D.将家安在戈壁滩,让孩子跟着吃苦,她觉得委屈了孩子。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构思精妙,暗写马南母子苦中有乐的生活,明写基地科研工作者取得原子弹爆炸实验成功的艰辛历程。
B.小说运用了插叙的叙述方式,交待马南病情和张开钰夫妻俩的身份,为故事情节的展开做了必要的铺垫。
C.小说注重细节描写,例如对马南脸上的灰土和皴口的描写,侧面表现出罗布泊生存、生活条件的极端恶劣。
D.小说多处穿插戈壁风沙的环境描写,为故事展开提供了背景,也有力地烘托了戈壁滩上科研工作者的形象。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少孤,落魄,弃赀产不营,有大志,通贯书术。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应魏公李密,以征典书檄。密得宝藏书,辄称善,既闻征所为,促召。后从密来京师,久之未知名。时李勣尚为密守,征书曰:“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今君处必争之地,不早自图,则大事去矣!”勣得书遂定计归会窦建德陷黎阳获征伪拜起居舍人建德败,与裴矩走入关,隐太子引为洗马。征见秦王功高,劝太子早为计。太子败,王责谓曰:“尔阋吾兄弟,奈何?”答曰:“太子蚤从征言,不死今日之祸。”王其直,无恨意。即位,拜谏议大夫,封钜鹿县男。左右有毁征阿党亲戚者,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然俾彦博行让征。征见帝,顿首曰:“愿陛下俾臣为良臣,毋俾臣为忠臣。”帝曰:“忠、良异乎?”曰:“良臣,稷、契、咎陶也;忠臣,龙逢、比干也。良臣,身荷美名,君都显号,子孙傅承,流祚无疆;忠臣,己婴祸诛,君陷昏恶,丧国夷家,只取空名。此其异也。”帝曰:“善。”贞观三年,秘书监参豫朝政。十年,侍中。尚书省滞讼不决者,诏征平治。征不素习法,但存大体,处事以情,人人悦服。进左光禄大夫、郑国公,知门下省事,诏朝章国典,参议得失。十七年,疾甚。令中郎将宿第,动静辄以闻,药膳赐遗无算,中使者缀道。带亲问疾,屏左右,语终日乃还。

(节选自《新唐书·魏征传》)

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征书曰       与:给B.归唐者       卒:士兵
C.劝太子早为计       阴:私下D.王其直       器:器重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促召       请与B.秘书监参豫朝政       圣人无为
C.令中郎将宿       “恕”乎D.十年,侍中       仁由己
10.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良臣,稷、契、咎陶也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亚父者,范增也
C.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D.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勣得书遂定/计归/会窦建德陷黎阳/获征/伪拜起居舍人/
B.勣得书/遂定计归/会窦建德陷黎阳/获征伪/拜起居舍人/
C.勣得书/遂定计归/会窦建德陷黎阳/获征/伪拜起居舍人/
D.勣得书遂定/计归/会窦建德陷黎阳/获征伪/拜起居舍人/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古时指幼年死去父亲,或指古代王侯的自称,文中是“幼年丧父”之意。
B.顿首,指古代跪拜礼之一,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仪。
C.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庙号,庙号是中国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D.门下省,官署名,隋唐设立三省六部制时,是与尚书省、中书省并列的三省之一。
13.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然俾彦博行让征。
A.太宗派遣温彦博去调查审问,结果不是这样,但是他还是让温彦博去责备魏征。
B.太宗派遣温彦博去按时审问,结果不是这样,但是他还是让温彦博去责备魏征。
C.太宗派遣温彦博去调查审问,结果不是这样,但是他还是让温彦博对魏征表示谦让。
D.太宗派遣温彦博去按时审问。结果不是这样,但是他还是让温彦博对魏征表示谦让。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征学识渊博,受人器重。魏征通达诗书术数,李密听说元宝藏的书信是魏征所作,非常认可他的才华并召他前来。
B.魏征眼光独到,识微见远。他认为天命归于唐而李勣处在兵家必争之地,处境危险,就写信给李勣并成功劝其归唐。
C.魏征见解深刻,进谏有法。魏征在拜见太宗时阐明了良臣和忠臣的不同,这个颇有新意的论断得到了唐太宗的认可。
D.魏征执法公正,精于办案。他做秘书监时,审理了尚书省久拖不决的案件,他虽不熟悉法律,办案却令人心悦诚服。
2023-02-04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十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别大名亲旧

(元)许衡

河上徘徊,未分袂、孤怀先怯。中年后、此般憔悴,怎禁离别。泪苦滴成襟畔湿,愁多拥就心头结。倚东风、搔首谩无聊,情难说。

黄卷内,消白日。青镜里,增华发。念岁寒交友,故山烟月。虚道人生归去好,谁知美事难双得。计从今、佳会几何时?长相忆。


【注释】许衡(1209—1282)我国元代一位百科全书式的通儒和学术大师,“儒学君子”位居相位者,许衡为古今唯一的一人。此词为作者赴朝廷征召时辞别亲友所作,时年46岁。
15.下列对本首词上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前三句写词人与亲友依依惜别,在还未分别的时候就感受到分别后孤独无依的忧惧与悲愁。
B.“中年后、此般憔悴,怎禁离别”一句,作者面对即将到来的长途充满忧惧,担心路途遥远,艰难困苦太多。
C.“泪苦滴成襟畔湿,愁多拥就心头结”正面描写自己身心两方面由离别引起的极度哀愁和痛苦。
D.“倚东风、搔首谩无聊,情难说”是说词人站在春风中因痛苦而无所寄托,内心极其痛苦不知如何表达心中的感情。
16.这首词下片是对“难说”之“情”的诉说,关于下片所表达的情感,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感慨人生迟暮,大好年华被消磨,青镜里也平添了不少白发。
B.怀念恬淡悠然的隐居生活。
C.对亲朋重聚的期盼与对他们的思念。
D.渴望出仕的心情。
2023-02-04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十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故宫,有一个织绣文物修复团队,五名成员全是女性。在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类似的文物修复师团队还有很多,他们获得了文物医生①的美誉。

漫长的修复周期,考验的是文物修复师甘愿坐冷板凳②的毅力与耐心。文物修复团队不仅有老师傅,近年来还涌现出许多年轻人,为文物修复注入了新鲜血液。正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守护,才让我们________的历史遗产流传下去。

近年来,文物修复也获得了更多科技赋能。在故宫文物医院,使用X射线、CT技术探伤已成常规操作。修复工具的改进也让文物修复师________,工作效率显著提升。更多新技术新方法运用于文物修复,显著________了文物的生命。

精湛的文物修复技术背后,也________着深厚的文物修复理念。与正常的修理工作不同,文物修理绝不是简单的修旧如新③,还要保留依附于文物的历史信息。因此,保护与修复要坚持最小干预度④的理念。简单地说,文物修复正是一项用时间抵抗时间的工作。当下人们花时间,实施文物保护工作,进行文物修复的目的,是为了让文物得到更好的传承延续。

17.文中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18.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与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相同的一项是(     
A.照明弹也一个接一个地升起,好像在月亮下面点了无数盏汽油灯。
B.新媳妇却好像什么也没看见,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
C.其结果,往往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仿佛是个才子,实则到处害人。
D.秋蝉,在北平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弥足珍贵  如虎添翼  赓续  蕴藏
B.不可或缺  为虎添翼  赓续  蕴含
C.弥足珍贵  如虎添翼  延续  蕴藏
D.不可或缺  为虎添翼  延续  蕴含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当下人们花时间,施行文物保护工作,进行文物修复的目的,是为了让文物得到更好的传承延续。
B.当下人们花时间,从事文物保护工作,进行文物修复,是为了让文物得到更好的传承延续。
C.当下人们花时间,开展文物保护工作,进行文物修复的目的,是为了让文物得到更好的传承延续。
D.当下人们花时间,执行文物保护工作,进行文物修复,是为了让文物得到更好的传承延续。

五、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学生习作,完成下面小题。

走好自己的路

人生就好似一条路,在千万条道路当中,你选择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这条路人潮汹涌,你要走下去;这条路寂寥无人,你也要走下去。这条路平坦宽阔,你要走下去;这条路崎岖狭窄,你也要走下去。走好自己选择的路,你要充满自信,还要忍受孤独,更要无惧无畏。

走好自己的路,你要充满自信。(    )人活着,就要满怀自信,充满对成功的渴望,坚定赢得美好未来的信念。①当下,是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因此人的自信心显得尤为重要。②自信决定着事业的成败。只有拥有信心,才有赴海蹈火、百折不挠的斗志。前方,纵然是千山万水、峭壁悬崖,也一样能到达目的地;前方,纵然是暴风骤雨、山洪猛兽,也一样能争取到胜利。人生,有自信相伴,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走好自己的路,你还要忍受孤独。孤独是一种难以到达的境界。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不落俗套,遗世独立,孤独让我们拥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美。________叔本华孤独一生,无人陪伴,但正是孤独促使他在哲学的世界里徜徉,③成为德国和世界著名哲学家,开创了属于自己的非理性主义哲学的道路。梵高,一生名利皆空,饥苦交加,备受冷眼。尽管如此,④他享受孤独,为了热爱的事业废寝忘食,给世间换来艺术的辉煌,成为独树一帜的绘画流派。他们都通过忍受孤独,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走好自己的路,你更要充满勇气。一个人走在路上,最挑战你的意志的,是路上的艰难困苦。当一个障碍拦在你的面前,没有勇气,你将如何战胜它呢?海伦·凯勒有86年的光阴是在听觉和视觉的缺失中度过的。面对这样的人生艰难,她选择鼓起勇气,直面人生的挑战。勇气,是海伦·凯勒战胜困难的利器,在勇气的支撑下,人生的每一秒都充满了无限可能;她学会了唇语,开始与人交流,学会了骑车、划船……面对困厄,她冲破黑暗的桎梏,勇敢地面对挑战,把潜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人生,是一段充满坎坷与曲折、挫折与挑战的旅途。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永无波浪。但是,只要坚定地走下去,走好自己的路,你一定能看到最美的风景。

21.某同学打算在文中括号处引用一句名言,来增强论点的说服力,下列名言引用恰当的一项是(     
A.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B.屈原说:“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C.欧阳修说:“任人之道,要在不疑。宁可艰于择人,不可任而不信。”
D.李白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2.用于举例论证的素材在进入文章时,需要进行必要的剪裁加工,使语言凝练且契合论点,与文章融为一体。某同学打算把马尔克斯的素材作为论据,放在文中横线处,下列剪裁加工最得当的一项是(     
马尔克斯是哥伦比亚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也是一位享誉全球的作家。他奠定了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更是20世纪文学的标杆性人物。马尔克斯在创作《百年孤独》的时候,自己一个人住在一所破旧的公寓,连续18个月没有出门,放弃了所有的娱乐。由于忙于写作,他变得邋遢不堪,毫无形象可言。这一切的艰难和迷惘,造就了一个坚韧的天才马尔克斯。当然,《百年孤独》也成就了马尔克斯,使他登上了诺贝尔文学奖的领奖台。
A.马尔克斯在破旧清冷的公寓中,把孤独当做一杯美酒啜饮,忘我地写作,甚至连续18个月将自我封闭。正是马尔克斯的孤独成就了鸿篇巨著《百年孤独》,使他登上了诺贝尔文学奖的领奖台。
B.马尔克斯因为魔幻现实主义文学而成为20世纪文学的标杆性人物。他在破旧清冷的公寓中,连续18个月沉浸在孤独中,一心构建《百年孤独》这一鸿篇巨著。最终,这部作品让他登上了诺贝尔文学奖的领奖台。
C.马尔克斯深知时间的宝贵,他连续18个月没有出门,放弃了所有的娱乐,把自己的时间都泼洒在写作上面。正因为珍惜时间,最终他凭借《百年孤独》登上了诺贝尔文学奖的领奖台。
D.马尔克斯在创作《百年孤独》的时候,住在一所破旧的公寓,放弃了所有的娱乐。由于忙于写作,他变得邋遢不堪,毫无形象可言。这一切的艰难和迷惘,造就了一个坚韧的马尔克斯,使他登上了诺贝尔文学奖的领奖台。
23.这篇习作存在一些逻辑错误,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逻辑错误分析和修改有误的一项是(     
A.①句,推理不合逻辑,“因此”前后的内容不存在因果关系,可将“科技迅猛发展”改为“人才济济,竞争激烈”。
B.②句,“事业的成败”包含“事业的成功”和“事业的失败”,两个判断前后矛盾,违反了矛盾律,可改为“自信与否决定着事业的成败”。
C.③句,“德国”和“世界”两个概念的外延明显不同,用“和”连接,属于并列不当,可将“和”改为“或者”。
D.④句,最后一个分句承前省略主语“他”,而“他”与“流派”两个概念间没有相容关系,可改“绘画流派”为“画家”。

六、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24.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于事而慎于言(敏捷)     致知在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
B.君子于义(知晓,明白)     人皆有不人之心(忍受)
C.文胜质则史(虚饰,浮夸)     恻隐之心(哀痛,怜悯)
D.天下仁焉(归顺)     恶得不禁恶而爱(鼓励)
2020-09-27更新 | 1238次组卷 | 22卷引用: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检测试题

七、文言小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25. 下列句子中句式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合抱之木,生于毫末B.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C.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D.当察乱何自起
2023-01-29更新 | 52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十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26. 下列句子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壹是皆以修身为本B.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C.其脆易泮,其微易散D.知者不惑,仁者不忧
2023-02-04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十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八、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27. 对下面文段主要信息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5日消息,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执行第一次出舱活动。自北京时间20211016日顺利进驻空间站组合体以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已在轨工作生活21天,先后开展了货运飞船物资转移、空间站组合体管理、新上行舱外服启封和测试、在轨医学检查、失重防护锻炼、空间试(实)验等日常工作,进行了在轨紧急撤离、机械臂操作、医疗救护演练等在轨训练项目。目前,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具备开展出舱活动条件。

A.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已在轨工作生活21天。
B.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执行第一次出舱活动。
C.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在空间站开展多项日常工作和在轨训练。
D.神舟十三号所在的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符合出舱条件。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28.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
A.应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彭丽媛的邀请,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携两位女儿玛利亚、萨沙和母亲访问中国。米歇尔与彭丽媛的相会,将是一场美国玫瑰与中国牡丹的相遇。
B.湖水清澈见底,如同一块透明的蓝绸布,静静的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C.残疾人事业是崇高的人道主义事业,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好像一把标尺,彰显着社会的公平正义和文明进步。
D.她含笑的双眼炯炯有神,好像一下子年轻了好多,她抬起沉重的手,在胸前缓缓地画着十字。
2023-01-29更新 | 29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十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29.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句是(     
A.一个从事体育锻炼并且以此为业的人,是重视一般人的赞美、责备和看法,还是只听从一个人,即医生或教练的褒贬意见?
B.旅游景点大都承担着对广大群众进行历史文化教育的责任,景区门票价格由谁定、如何定、定多少?都需要充分论证。
C.是谁让你来的?你来这到底想干什么?你头脑中还有没有组织纪律性?
D.王凯的爸爸刚一回来就问:“怎么了,你?”
2023-01-29更新 | 41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十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九、文言小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容易(0.94)
30. 下列名句默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迩之事父,远之事君。B.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C.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D.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2023-01-29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十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十、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困难(0.15)
名校
31. 阅读下列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复活》中,聂赫留朵夫与自我抗争,经过痛苦的思想抗争,最终战胜自己,走向精神的复活;《大卫·科波菲尔》中,大卫与命运抗争,历经艰辛,不甘沦落,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成为一名有成就的作家;《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与自然抗争,遭遇各种鲨鱼的五次攻击,舍命相搏,精疲力竭,最终拖着一副鱼骨回到港口;《百年孤独》中,马孔多人民与失眠症抗争,用高度警醒和坚强毅力,为所有物品都贴满标签,最后却在梅尔基亚德斯的帮助下重拾记忆。

故事主人公与自身命运或外界环境进行抗争,有的凭借艰苦的毅力找到了人生意义,有的拼尽全力却并没有得到预期的结果,但他们都为读者带来了精神力量。鲁迅曾说:“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命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表达你对“抗争”的认识。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语言文字应用、名句名篇默写、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14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3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语言文字运用
5
文言小题
3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语言文字应用
4
名句名篇默写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30.65学术论文论述类文本
4-70.65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21-230.65议论性散文论述类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8-140.65欧阳修(1007-1072)  《新唐书》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4写景抒情
四、语言文字运用
17-200.65修辞手法  辨析并修改病句  标点符号  熟语(含成语)选择题组
240.65文言实词选择题
270.65压缩语段  概括要点选择题
280.65修辞手法选择题
290.65标点符号选择题
五、文言小题
250.65倒装句选择类
260.65通假字选择类
300.94字形  名句名篇默写选择类
六、作文
310.15奋斗 励志  人生感悟  引语式材料  逆境 自我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