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北省邯郸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河北 高三 期末 2023-02-11 84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蹴鞠作为一种传统的游乐方式和体育项目,它的演进和发展离不开制鞠工艺的改进和提高。

汉朝蹴鞠用的是实心球,唐代的颜师古在为《汉书》做注解的时候说,“鞠,以韦为之,中实以毛,蹴踏为乐”,就是用熟牛皮做球壳,中间填充动物毛发,做成实心的球,这种一直沿用到唐初。

唐朝蹴鞠是用八片皮革缝制成的,已经类似于现代足球的制作方法;在用皮缝制成的球壳内,塞进一个动物尿泡并充足气成为充气的球。关于充气球的发明,西方最早出现于十一世纪的英国,比我国要晚了三四百年的时间。

到了宋代,鞠的制造工艺较唐代又有提高,鞠的片数增加到了十二片。据《蹴鞠谱》的记载:球壳从八片尖皮发展为“香皮十二”,原料是“熟硝黄革,实料轻裁”,工艺是“密砌缝成,不露线角”,鞠规格要“碎凑十分圆”。可见,宋代鞠的做法虽然仍是经过水揉火烤,但缝制鞠的皮子因为达到了十二块,使其更接近圆形;且开始有了精巧的“内缝法”,即缝好后翻转使缝成的球壳表面上不露线脚。

宋代充气的球第二个改进的地方是以皮制的鼓风器为球添气,而且已找到了充气的规格:“须用九分着气,乃为适中。”这样更利于蹴鞠技术的发挥,以后人们基本沿用了这种做法,只是在鞠的花色和装饰上有略微变化。

宋代是手工艺和商业都较为发达的时代,蹴鞠开展的需要,促进了制球手工业的发展。如一个叫徐博世的皮匠“能以碎皮缝为一球”,说明当时就有了专业的制球皮匠。据《蹴鞠图谱》的记载,当时还出现了许多专门制作鞠的手工作坊,有品牌的商品鞠有二十四种。并且据史料记载,在当时的汴京城,已经有了相当多的“蹴球茶坊”,客人可以到那里饮酒喝茶,观赏足球表演。

(摘编自《看历朝历代蹴鞠发展史》)

材料二:

《史记》中有“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的记载,这是我国古籍中最早的关于古代蹴鞠运动较为具体可信的记载。可见,在战国时期,蹴鞠在齐国已经十分普及。

及至汉代,蹴鞠迎来了中国历史上发展的第一个高潮。此时的蹴鞠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作为军事中训练士兵的手段出现;另一种则是以娱乐表演为目的。

作为军事训练的蹴鞠与今天的足球运动颇为相似,具有很强的对抗性和竞技性,既要求士兵能快速奔跑,又要有对抗推掉的能力,对体能、团队和纪律性都有很好的锻炼。比赛有裁判主持,有统一的竞赛规则,还特别强调裁判要公正执法,可见当时的蹴鞠已经具备了竞技运动的雏形。作为娱乐表演的蹴鞠主要表现为有音乐伴奏的乐舞蹴鞠,表演者以自己的技巧在音乐伴奏下踢出各种花样,属于汉代“百戏”范畴。蹴鞠与音乐、舞蹈的结合也孕育出独特的精神气质。

唐宋时期,鞠的制作工艺有了重大改进,鞠更加结实、轻巧,而且富有弹性,使蹴鞠的技术和规则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蹴鞠逐步从双球门变为单球门、由直接对抗变为隔网对抗的形式,深受宫廷和民间的喜爱。

自汉代以来流传下来的配以鼓乐的娱乐表演性蹴鞠在唐宋时期进一步发展,这是一种不用球门,主要以踢高、踢花样为特点的蹴鞠形式,由于对场地和器材要求简单,开展得十分普通,被称为“白打”,既可以一人独踢,两人对踢,三人角踢,又可四至十人轮踢,颇有些现代足球场上热身、基本功练习的即视感。

宋代是蹴鞠运动发展的鼎盛时期,上至王公贵族,下至黎民百姓,都对蹴鞠钟爱有加。宋代皇室甚至还将其作为隆重节日的表演内容。《宋史》记载,宋代皇帝在接见外交使臣时将蹴鞠作为表演项目,成为一种外交礼仪。

这一时期,踢球的花样逐渐翻新,技巧性更强,向着“高难美新”的方向发展。这些花样和技巧被称为“解数”,踢球的时候往往要使出浑身解数。每一套解数都有多种踢球动作,如拐、蹑、搭、蹬、捻等,古人还给一些动作取了好听的名字,如转乾坤、燕归巢、风摆荷、佛顶珠等。

宋代还出现了以表演蹴鞠为主的职业球手,他们或在朝廷宴会上表演,或在瓦舍勾栏中卖艺,使蹴鞠不仅可以自娱,而且可以观赏。宋代有好几位出身低微的蹴鞠艺人做了高官,最著名的是宋徽宗时的殿帅府太尉高俅,球艺高超,炙手可热。

可以说,宋代社会形成了浓郁的蹴鞠文化氛围,蹴鞠运动无论是在组织制度,还是在娱乐观赏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宋代以后,尤其是明清时期,受理学的影响,也由于间接对抗蹴鞠参与门槛过高、专业性过强,难以普及,蹴鞠运动由盛转衰。

(摘编自《中华传统体育文化——蹴鞠》)

1.下列对“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代的鞠,是采用熟牛皮做成球壳,然后再将毛发填充进去,做成实心球。
B.唐代的鞠,以动物尿泡制成充气的球,外面再缝制上皮革球壳,皮革是八片。
C.宋代的鞠,以精巧的缝制手法使之更加接近圆形,采用的是十二片皮革。
D.宋代制鞠的手工业发展非常迅速,有专门的手工作坊,还形成了品牌。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在唐代就发明了充气的鞠,比英国早了三四百年,这表明我国是足球的起源地。
B.蹴鞠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史记》中关于临淄城中人们娱乐活动的描写就证明了这一点。
C.为了将其运用于军事以训练士兵,汉代强化了蹴鞠促进体能、提升团队意识的对抗性和竞技性,弱化了其娱乐性。
D.宋代蹴鞠的“解数”是利用各种踢球花样完成的一套动作,这些花样逐渐向“高难美新”发展,有很强的观赏性。
3.下列表述中,描写蹴鞠制作工艺的一项是(       
A.寒食内人长白打,库中先散与金钱。——王建
B.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王维
C.八片尖裁浪作球,火中了水中揉。——归氏子
D.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杜甫
4.关于蹴鞠的相关知识的普及,两则材料介绍的角度有何不同?
5.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开幕,中卡青少年蹴鞠交流体验活动在线上同步展开,作为中学生代表,你将向卡塔尔青少年介绍我国古代的蹴鞠,请结合材料,列出介绍内容的要点。
2023-02-10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搬家不如搬石头

范稳

南山村在老鹰山下,一些山头高过了鹰的翅膀。老鹰山很多年都没有见着老鹰了,不只鹰恨山高,而且人穷了,连鹰都不愿来。外面的人到南山村,大多也会这样感叹:这样的山旮旯里,怎么活人?

南山村曾经有一个很光荣的名字——南山营盘,几百年来这里都是戍边将士们的守关之地。在村庄的上方老鹰山上,清朝时就有一块界碑,现在叫198号碑。明洪武年间,朱元璋的手下大将平定云南,兵锋所指,乾坤奠定。走得最远的一支队伍一路随军征战,直到在南山村驻扎了下来。他们奉大明皇帝之命屯田戍边,新的家园便在先祖的解甲处建立。

百户长曹应征被南山村的曹姓人家奉为一世祖,年年清明节曹氏家族男性无论老幼都要去老祖先的坟上祭祖。朝代更替,沧海桑田,曹姓人家在岁月的深处为国家守关卡,距今已传了二十四代。有他们在,国家的版图上所标记的这块土地就有了炊烟宁静的飘拂,有了牛羊悠闲的啼叫,有了人欢马嘶、鸡鸣狗吠,以及一代又一代的山里人伴随着苦难但也充实的岁月。

每年带领族人祭祖的人是村长曹前宽。在新世纪来临的那个祭祖日,曹前宽在列祖列宗的坟前上了香,摆上供品,念了祭祖文,带着大家三拜九叩,然后杀了一只大红公鸡,鸡血滴到一个酒桶里。血酒先敬了祖先,然后村里的老少爷们儿一人一碗,一饮而尽。大家都知道,族长有话要说了。

他说前天我到乡里跟乡长说,我们要开一条路。乡长说,你们的村庄得癌症了,水流光土流光,庄稼树木不长,只剩下石头。这叫“生态癌症”,你懂不懂?县上不会给你们修路的钱,那样不如把你们搬下来。

参加祭祖的男人们还记得,他们的族长那一天在列祖列宗面前动感情了,发火了。他的大嗓门把山风都挡回去了,林中的鸟儿也吓得噤了声:

“我们南山村就要守不住了!守不住老祖先创下的这点基业,也守不住老祖宗的坟,更没办法守住老鹰山上那块碑!没有一条路,我们就活该受穷!现在拿出打仗时的劲头来,就是用指头抠,我们也要从岩壁上抠出一条公路来!”

这一番话,得到村里四五十岁以上的汉子们的共鸣,他们说,我们的老祖先从洪武年间就来到这里给国家守卡子,老祖先的坟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咋个能搬走?啥叫“生态癌症”我们不认得,我们穷死饿死也不搬家!

而那些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则纷纷说,你们这些老辈子也不想想我们的日子不好过,看看我们的村子,现在哪里还有点人气?山下有现成的大马路,做个生意打个工都方便,哪样不比山里好?人挪活,树挪死,这些道理你们难道不晓得吗?

曹家后人们在先祖面前吵翻了天,最后还是族长曹前宽一锤定音:“父老乡亲,老少爷们儿,自古修路架桥,是功德无量的大事。老祖先看着我们哩。你们年轻人要出去打工讨生活,我们不反对。我们这辈人,不给你们修一条路出来,你们就只有走出去的脚,没有走回家的心。路修通了,我就不信我南山村过不上好日子。我们就是搬走石头,也不搬家!”

就这样,南山村的挖路战争开始了。那时南山村算上曹前宽只有三个党员,都和曹前宽差不多年龄。他们提了钢钎大锤,率先站在了山岩子下。开工前,曹前宽动了点心思,他没让大家将路从村口修下山,而是从山下往山上挖。他说,路挖不到家门口,谁也别想当逃兵。村里连一台凿岩机都没有,全靠汉子们抡起大锤干。他们不是专业的筑路队,要种地养家糊口,还要外出打工挣钱,经常在工地上的,就只有六七个像曹前宽这样的老倌。他们上午做完地里的活计,下午靠钢钎、铁锤、凿子、锄头、十字镐、背篼、撮箕、绳索等最简单的工具,像与时代不合拍的老愚公,年年挖山不止,干得连掌心都是一层层厚厚的老茧。每个月能把路挖出去一二十米,都让人心生希望。

曹前宽经常说,没有哪个比我更懂这些石山了,它就是一本书,就看你读得烂不烂。人家读书,这个倔老倌读石山。曹前宽仿佛读书破万卷,开山如翻书。

当然也有他读不懂的时候,路挖到鹰爪岩子时,曹前宽说我们半年就可以把它干通了。可是,他们干了整整三年,鹰爪岩子还是锋利地悬在人们的头顶,就像一团啃不动的骨头,令人恨得牙痛。

连曹前宽也没有想到,这区区五公里的出村道路,全村人竟然一挖就是十二年!而曹前宽就像一头和大山较劲的不知天高地厚、不管不顾的老牛。

……

这几天,省里来了两个电视台的记者在南山村采访,他们跟随曹前宽在筑路工地上来来回回地拍了两天,还去拍了198号界碑。记者说,老曹你真不容易,不等不靠、不伸手不叫苦,干一条公路干了十多年,干出了一种精神。难能可贵啊!曹前宽对记者说,带村人修路,不过是在大山围堵中找一条出路,在贫困的煎熬中找一条生路。不然年轻人就不愿回来了嘛,村庄就守不住了嘛。

王记者说,你知道不,已经有人把你老人家“搬家不如搬石头”的话报到省里去了,老曹,你要当典型了。曹前宽说,当年支前时生死不管,为国家守边疆,我当过典型;现在又不打仗,我算个什么典型?

王记者反问道:“这么大一场脱贫攻坚战,不算打仗?我看比当年打仗还艰难。”

(节选自长篇小说《太阳转身》,有删节)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前宽是族长,也是村长、党员;他有远见,懂民情,能吃苦,带领村民打挖路战,是新时代焦裕禄式的好干部。
B.小说结尾,借省电视台记者的话,侧面烘托了曹前宽的形象,展现了这场修路战的艰苦卓绝和伟大意义。
C.小说既有弥漫着烟火气的地方文化特色,也饱含厚重的古典文化底蕴,焕发着时代史诗般的文学色彩。
D.小说以悬念构造曲折跌宕的情节,在村民要修路的强烈愿望和面临的诸多困难阻力的矛盾中展现了脱贫攻坚的主题。
7.关于文中写到的南山村的环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以南山村多年不见老鹰来写这里山高人穷,交代了南山村恶劣的生存环境和贫困的生活状态。
B.文中村长曹前宽带领族人上香、杀鸡、喝血酒祭祖,借此仪式统一村民修路的思想,鼓舞士气。
C.鹰爪岩子,村民干了整整三年也没打通;五公里的出村道路,全村人挖了十二年,作者以此表明“生态癌症”之说的来源。
D.198号界碑,记录着南山村的古老历史,标记着国家疆界的寸土必守,也见证着南山村民挣脱大山束缚的坚定脚步。
8.以曹前宽为代表的一批南山村人,为什么宁肯搬走石头也不搬家?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中国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文本是怎样以小见大折射中国的脱贫攻坚战的?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更始二年冬,梁王刘永据国起兵,招诸郡豪桀,攻城,凡得二十八城。建武二年夏四月,虎牙大将军盖延击刘永,破之,遂围永于睢阳。更始将苏茂反,杀淮阳太守潘蹇,据广乐而臣于永。秋八月,盖延围睢阳数月,克之。刘永走至虞,虞人反,杀其母、妻,永与麾下数十人奔谯。苏茂、周建合军三万余人救永,延与战于沛西,大破之。永、建走保湖陵,茂弃还广乐,延遂定沛、楚、临淮。三年四月,吴汉围苏茂于广乐,周建招集得十余万人救之。汉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建等遂连兵入城。诸将谓汉曰:“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慰魅之,士气自倍。旦日,苏茂、周建出兵围汉,汉奋击,大破之,茂走还湖陵。睢阳人反城迎刘永,盖延率诸将围之。秋七月,盖延围睢阳百日,刘永、苏茂、周建突出,将走酂,延追击之急,永将庆吾斩永首降。苏茂、周建奔垂惠。四年秋七月丁亥,上遣捕虏将军马武、骑都尉王霸围周建于垂惠。五年二月,苏茂将五校兵教周建于垂惠。马武为茂建所败弃过王霸营大呼求救霸曰贼兵盛出必两败努力而已乃闭营坚壁军吏皆争之,霸曰:“茂兵精锐,其众又多,今闭营固守,示不相援,茂必乘胜轻进,捕虏无救,其战自倍。如此,茂众疲劳,吾承其敝,乃可克也。”茂、建果悉出攻武,合战良久,霸乃开营后,出精骑袭其背。茂、建前后受敌,惊乱败走,乃引还营。周建兄子诵反,闭城拒之。建于道死,茂奔下邳。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光武平齐》)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马武为茂建所败奔/过王霸营大呼/求救霸曰/贼兵盛/出必两败/努力而已/乃闭营坚壁/
B.马武为茂建所败/奔过王霸营/大呼求救/霸曰/贼兵盛/出必两败/努力而已/乃闭营坚壁/
C.马武为茂建所败奔/过王霸营/大呼求救/霸曰/贼兵盛/出必两败/努力而已/乃闭营坚壁/
D.马武为茂建所败/奔过王霸营大呼/求救霸曰/贼兵盛/出必两败/努力而已/乃闭营坚壁/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更始将”的“故”指“以前的”,与《六国论》中“六国破亡之故事”的“故”字含义不同。
B.太守,官名,本为战国时期对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时改郡守为太守,是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C.丁亥,即丁亥日,这是古人采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匹配用以记录日序的方法,也可用于纪年。
D.“闭营固守”中的“固守”指坚守,与《过秦论》“君臣固守”中“固守”的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永被虎牙大将盖延击败后逃到了虞地,为镇压虞地人的反叛,刘永杀害了他们的家人;后来刘永又一路奔逃,逃到了湖陵。
B.吴汉围困苏茂,周建率领军队救援,征战中,吴汉不慎坠马,膝盖受伤;第二天,吴汉仍出兵迎战,奋勇杀敌,打败了苏周联军。
C.睢阳人反叛,迎回刘永;睢阳城被盖延率领将士包围一百天,刘永等人出逃;刘永的将领庆吾杀了刘永,向盖延投降。
D.马武、王霸奉命围攻周建,苏茂来救,周苏二人战败;回营之时,周建兄长的儿子周诵反叛,拒绝二人进城。逃跑途中,周建死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梁王刘永据国起兵,招诸郡豪,攻城,凡得二十八城。
(2)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慰勉之,士气自倍。
14.中国近代历史学家评价王霸“智勇深沉、能战能守”,请结合材料分析王霸的军事才能。
2023-02-05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寿星院寒碧轩

苏轼

清风肃肃摇窗扉,窗前修竹一尺围。

纷纷苍雪落夏簟,冉冉绿雾沾人衣。

日高山蝉抱叶响,人静翠羽穿林飞。

道人绝粒对寒碧,为问鹤骨何缘肥?


【注】①寿星院,在杭州葛岭下,寒碧轩及寿星院中建筑之一,是避暑的佳处。②“日高”句:化用杜甫“抱叶寒蝉静”句。③绝粒:又称辟谷。道家不火食、不进五谷的修炼方法。
1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首联直接描写环境,清风吹来,摇动窗扉,竹子傍轩而生,掩映轩窗,凸显清幽之雅。
B.前两联运用叠音词“肃肃”“纷纷”“冉冉”,或摹声,或拟态,具有音韵和谐之美。
C.颈联中写蝉在树叶间鸣叫,禽鸟在树林间飞舞,从动态角度描绘了热闹之景。
D.尾联中写道士以辟谷之法修炼,本应骨格清奇似鹤却如此肥胖,充满了戏谑之意。
16.南宋文学家周必大曾评价此诗“句句切题”,请以前三联为例,分析诗歌是如何切合“寒碧”的题意展开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