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3届陕西省渭南市一模语文试题
陕西 高三 一模 2023-02-12 52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致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的贺信中强调,人类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璀璨的农耕文明,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责任。中国积极响应联合国倡议,坚持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不断推进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实践,进一步挖掘其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科技等方面的价值。

农业文化遗产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定义,狭义农业文化遗产指的是,农村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下所形成的独特的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而广义农业文化遗产则包括三个主要方面:一是物质形态的农业文化遗产,如一些具有悠久历史传统并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生产方式,以及一些乡村古建筑、传统特色民宿、传统特色饮食等;二是制度层面的农业文化遗产,如一些与农耕生产方式相伴生的制度设计和风俗习惯等;三是精神层面的农业文化遗产,指在农耕生产方式基础上所形成的特有的价值观和人文精神气质等。

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粮食安全不仅包括数量安全,还包括质量安全,二者同等重要。确保质量安全,需要尊重农业的自然循环规律,挖掘并保护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多吸收传统农业的优秀成分,推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一些历经几千年形成的优秀农业生产系统,充分体现了人类保护环境的大智慧,为现代社会保护环境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功范例。比如,具有千年历史传统的浙江青田的稻鱼共生农业模式、成型已有2000多年的湖南新化紫鹊界梯田等,在发展生产的同时,也实现了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甘肃迭部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则通过发展农耕、林业、牧业三者有机循环生产方式,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是涵养文化自信的需要。农耕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鲜明标签,承载着中华文明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基因密码,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精神追求、价值取向和情感认同,是我们重要的软实力。积极挖掘、保护并传承弘扬好传统农耕文明,是提升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立足新时代,推动建设文明新形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我们持续推进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实践,进一步挖掘其各方面的传承利用价值。

在农业产业发展上,应赋予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对传统农业优秀的因素要积极汲取。尤其是在相对欠发达地区及一些边远山区,人类在与自然的长期博弈中形成了一些独具特色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农业生产生活模式,这是这些地区珍贵的农业文化资源优势和传家宝。用好这些宝贵的农业文化资源,积极拓展农业功能,是促进当地发展的有效途径。

在乡村建设上,要根据农业生产方式特点,建设农村生活方式,保留青山绿水,留住乡愁,守好这些瑰宝。在乡村治理方面,要注意积极挖掘农业文化遗产中的优秀合理因素,融入现代治理体系。尤其要注意挖掘古代农业社会中好的做法,推动乡村形成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的善治体系,推动乡村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借助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平台,世界各国应进一步加强农耕文化和农耕文明的交流互动。要走出去,向世界讲好中华农耕文化和农耕文明故事;也要引进来,积极吸收世界各国传统农业中一些优秀的成分,为国家所用。

(摘编自宋圭武《共同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推进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需要我们加强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发掘和保护、利用和传承。
B.我国农业生产历史悠久,各类农业文化遗产丰富,且具有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多方面的价值。
C.广义的农业文化遗产包含的内容很丰富,既包括物质形态的、精神层面的,也包括制度层面的。
D.古老的农耕文化绵延至今,它承载着中华文明,彰显着民族智慧和价值取向,是我国主要的软实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标题即观点,主体部分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结构展开论证,层层递进。
B.文章介绍湖南新化紫鹊界梯田,是为了证明发展农业生产首先要考虑对生态环境进行有效保护。
C.文章既分析了农业文化遗产在当下的作用,又指出了农业文化遗产存在的不足,体现了辩证思维。
D.文章在论证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性时,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和对比论证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有着重大意义,它有利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涵养文化自信和保护生态环境。
B.在推进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既要注重发展农业产业,又要搞好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
C.人们可以从传统农业中汲取优秀因素,如可以学习稻鱼共生的传统农耕方式,以稻促鱼、以鱼护稻。
D.要加强各国之间农耕文化和农耕文明的交流互动,就要将“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后者比前者更重要。
2023-02-12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陕西省渭南市一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几年,很多高质量产地农产品热销全国,农民的收入也有了显著的提高。钱袋子越来越鼓,生活也过得越来越好。数据显示,在一部分畅销农产品产地,网购的成交额增速数倍高于所在城市整体的增速,成为消费增量的重要动力。



(摘编自《2022数字经济+乡村振兴发展指数报告:县域农村新消费蓬勃发展》)

材料二:

站在全新的赶考路上,乡村振兴、城乡协同发展的号角越吹越响亮。广大基层干部要握牢三农这把时代火炬,更要目光向下,努力挖掘广袤乡村土地中蕴藏的无限潜力与后劲。

在长久以来的实践中,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得到了充分的应用与发展,引导村民开展基层自治,激发农民的主人翁意识,将建设美好生活的受益者转化为建设者”“参与者,把人民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转变为动力,赋能乡村振兴蓬勃发展。

基层干部要把握政策方向,落实补贴等激励政策,主动联系种粮大户”“种菜大棚等乡村农业头部成员,积极与当地科研院所、高校以及科技企业保持信息互通,将先进的数字化、科技化农业生产方式引入田间地头,为农业生产注入数字能量,助力农业高效发展。

基层干部必须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开发,把握其中的黄金分割点,既要抓经济,也要保环境。除了做好退耕还林、落实休渔期制度等基本功,也要探索巩固、美化人居环境的新技巧

(摘编自杨诚《以三个抓手助力三农发展》)

材料三:

引才是人才事业的基础,只有各类人才源源不断地涌入乡村,才能彰显乡村活力。一则,要从高校引才,注重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导向,让年轻人怀揣梦想、带着情怀到乡村干事创业。二则,要做好退役军人、致富带头人引流、回流工作,把好的理念、经验、阅历转化为助力乡村产业发展、组织建设的具体做法。

人才并非一出生就被贴上了人才标签,而是要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中成长,才能在各自的领域成为领军人物。因此,要做好人才培育,让更多人不断充沛知识,增长才能,达到人才标准。

引才、育才是前提,留才是关键,只有真正留住人,留住人心,乡村的发展才会实现良性循环,乡村事业才会蒸蒸日上。

(摘编自毛龙《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源动力》)

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很多高质量产地的农产品通过网络平台进行销售,成交额节节高升,这成为农村整体消费增量的主要原因。
B.随着农民收入的提高、生活的改善,未来他们对荔枝、木瓜的需求量将大于对葡萄、草莓等水果的需求量。
C.县域农村网购荔枝、木瓜等水果的年均增长率较高,说明农村食品消费走向尝鲜吃好,也说明县域农村消费已全面升级。
D.近3年,全国各区域的农村网购用户数都实现了快速增长,其中东北地区的增长速度相比其他地区最为突出。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字经济助力农产品“生产+消费”环节,加速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及农村地区人民生产水平和消费实力的提升。
B.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应积极开展基层自治,不仅使农民成为建设美好生活的受益者,更成为建设者和参与者。
C.保护环境是基层干部必须重视的问题,而探索巩固、美化人居环境的“新技巧”是保护环境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D.壮大乡村振兴的人才队伍,既要鼓励高校毕业生奔赴基层就业,也要做好退役军人和致富带头人引流、回流工作。
6.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开幕式上所作的报告中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该如何实现乡村振兴呢?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2023-02-12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陕西省渭南市一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温曹氏

吴卫华

陕西华县县城赤水街上的摩登照相馆,开县城照相风气之先,标榜奢侈和洋气。摄影师兼老板张宝山,摄影技术娴熟,拍出的照片人物眉目清晰,面貌俊美。哪家有了值得庆祝或者有重大纪念意义的事,都会去摩登照相馆拍照留影,男的新衣盛装,女的搽脂抹粉,冲洗出的黑白照片纯净而庄重,透着满满的生活仪式感,也是鲜活的历史证明。

1928529日那天接近中午时,张宝山才卸下照相馆的红色木板门,开门营业。一队荷枪实弹的国民党警察,押着一个高大的年轻人向西城门外走去。被五花大绑的年轻人头发凌乱、衣服破烂,但瘀青的脸上神情肃正。

张宝山缩在照相馆的门槛内向外探看。等那队行色匆匆、面容紧张的警察过去,他才跨出高高的门槛走到街面上,问旁边卖羊汤泡馍的窦老头儿:又抓人了?

窦老头儿一边熬着油亮亮的乳白色羊肉汤,一边叹气:抓共产党呢,这些天听说抓了不少人。世道乱了,咱们的生意也不好做了。

张宝山也叹着气:我的照相馆几天都没有一个顾客了,门都懒得开了。但说句实话,共产党打土豪、分田地、砸大烟馆,也确实让农民扬眉吐气了,说不定这天真要翻了。窦老头儿向小竹筐里丢几个白面饼:天翻不翻另说,命可能先丢了。哎,都是青壮汉子,一个个不知道是谁家的顶梁柱啊!

张宝山的照相馆里大半天没有一个顾客。下午三点半,张宝山正在照相馆里枯坐发呆时,一个年轻女人走了进来。终于有顾客上门了,张宝山忙露出笑容,起身招呼客人:咱们这儿的价格很公道,您是照大相还是小相?

年轻女人的目光发直。她看着张宝山,张宝山却分明感觉她没有看到自己。年轻女人从衣袋里掏出两块光洋放到桌子上,张宝山一愣,就是照一整套相也用不了这么多钱:您这是要怎么照?

女人神思恍惚地说:请您上门照相。

张宝山一口回绝:我这是坐家生意,不上门服务。

女人又掏出两块光洋放到桌子上:要照相的人不能亲自来。我只有这些了,请您务必关照!

张宝山看看桌子上诱人的光洋,又看看神色肃然的女人,问:你家住在哪儿?

女人说:露泽院西村。

张宝山拿起照相机:。在西关那块儿,也不远,走吧。

女人是走来照相馆的,张宝山骑着洋车(自行车)驮着女人,很快就到了不远的露泽院西村。

去哪条巷子?进哪户人家?张宝山在村里的主路分岔口问女人。

女人说:穿过村子去西头的小庙。

张宝山还从没有在庙里给人照过相,心里虽然疑惑,还是驮着女人到了村西头的小庙。

女人说:到了。

两人下车进庙,庙的主建筑又小又寒碜,一副破败相,两个窗户用乱砖填塞着,庙前场地还算宽敞。女人说:您在这儿等着,我去请照相的人来。

张宝山满腹狐疑地问女人:你是哪家的人?

温家的。女人说完匆匆地走了。

一会儿,女人匆匆地回来了,右肩上扛着一把罗圈椅,左手提着个高脚茶几。她把罗圈椅和高脚茶几摆放在庙墙边的窗户下,又匆匆地走了。张宝山看得一头雾水:瞧这精细的家具,也是富裕人家了,怎么要在这么晦气破败的小庙旁照相呢?

女人又一次回来时,是同三个人一块儿来的:一个戴麦秸草帽的汉子,吃力地背着一个戴瓜皮帽的男子,那男子的袍褂鞋袜簇新得直扎张宝山的眼睛;女人在后面一手拉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儿,一手扶着新衣男子。他们到了摆放好的罗圈椅跟前,戴草帽的汉子退步找好椅面位置,在女人的帮助下,费劲地把背上的男子安放到罗圈椅里坐好。新衣男子以一种怪异的僵硬姿势坐着,就像一个在夏天里尸僵缓慢而肢体还能弯曲的死人。张宝山心想这要照相的人病得还真不轻,上前伸手去扶持一把时,顿感新衣男子的肢体冰凉僵硬;又仔细看,见他面色灰青、双眼紧闭,而且很像上午从他照相馆前经过的被绑着的年轻人。

张宝山吓得一激灵,后退几步:他?

女人平静地说:这是我家先生,温济厚【注】。

戴草帽的汉子声音嘶哑地说:七里寺小学的校长共产党员温济厚,今天上午在西门外被枪杀。我是他的族弟温志德,亲眼看着他被枪杀,上午跟嫂子把尸体搬运回来,要照一张全家福!

女人深情地看着温济厚,喃喃的说:我把你整理得像个样子了,血迹完全擦去了,身上的鞭伤和烙铁的烫伤,被新买的寿衣遮住了,你脸上也搽了粉,这样看起来显得精神些。你一直说要照张全家福,我今儿把县城里最好的摄影师请了来。家里嫌晦气不让我们照,我们就在这小庙照。

张宝山突然热泪盈眶,他举起相机,打开镜盖。女人抱起孩子,用右胳膊顶住双眼紧闭的温济厚,不让他身子斜歪。四个人努力面向照相机。张宝山的手有些哆嗦,他努力稳住手,习惯性地冲镜头里的四个人喊出:一、二、三,不要闭眼!

咔嚓一声,历史定格,书生温济厚永远定格在25岁!

(有删改)


【注】温济厚:陕西省渭南市华县华州乡露泽院西村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渭华起义爆发后不幸被捕,英勇就义。温济厚牺牲后,妻子温曹氏和族弟温志德一起将他的遗体运回,拍摄了一张“全家福”。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介绍张宝山的摄影技术以及拍照留影的意义,为后文相关情节的发展做铺垫。
B.小说第四、五段写张宝山与窦老头儿都叹着气说话,他们是为革命者的牺牲感到痛心悲哀。
C.“咔嚓一声,历史定格”意蕴丰富,既意味着照相的完成,也意味着温济厚英雄精神的定格。
D.文章层层铺垫,到最后才交代是为牺牲的革命者照全家福,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
8.张宝山从见到温曹氏到拍照结束,心理活动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9.从标题看,文章的主人公是“温曹氏”,但也有人认为文章的主人公应该是“温济厚”,对此你如何理解?
2023-02-12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陕西省渭南市一模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贞观六年春,文武官复请封禅,上曰:卿辈皆以封禅为帝王盛事朕意不然若天下乂安家给人足虽不封禅庸何伤乎昔秦始皇封禅而汉文帝不封禅后世岂以文帝之贤不及始皇邪且事天扫地而祭,何必登泰山之巅,封数尺之土,然后可以展其诚敬乎!群臣犹请之不,上亦欲从之,魏征独以为不可。上曰:公不欲朕封禅者,以功未高邪?曰:高矣。”“德未厚邪?曰:厚矣。”“中国未安邪?曰:安矣。”“四夷未服邪?曰:服矣。”“年谷未丰邪?曰:丰矣。”“符瑞未至邪?曰:至矣。”“然则何为不可封禅?对曰:陛下虽有此六者,然承隋末大乱之后,户口未复,仓廪尚,而车驾东巡,千乘万骑,其供顿劳费,未易任也。且陛下封禅,则万国咸集,远夷君长,皆当扈从;今自伊、洛以东至于海、岱,烟火尚希,灌莽极目,此乃引戎狄入腹中,示之以虚弱也。况赏赉不赀,未厌远人之望;给复连年,不偿百姓之劳。崇虚名而受实害,陛下将焉用之!会河南、北数州大水,事遂寝。闰八月,乙卯,上宴近臣于丹霄殿,长孙无忌曰:王珪、魏征,昔为仇雠,不谓今日得此同宴。上曰:征、珪尽心所事,故我用之。然征每谏,我不从,我与之言辄不应,何也?魏征对曰:臣以事为不可,故谏。若陛下不而臣应之,则事遂施行,故不敢应。上曰:且应而复谏,庸何对曰:昔舜戒群臣:‘尔无面从,退有后言。’臣心知其非而口应陛下,乃面从也,岂稷、契事舜之意邪!上大笑曰:人言魏征举止疏慢,我视之更觉妩媚,正为此耳征起,拜谢曰:陛下开臣使言,故臣得尽其愚;若陛下拒而不受,臣何敢数犯颜色乎!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十》)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卿辈皆以封禅为帝王盛事/朕意不然/若天下乂安/家给人足虽不/封禅庸何伤乎/昔秦始皇封禅/而汉文帝不封禅/后世岂以文帝之贤不及始皇邪/
B.卿辈皆以封禅为帝王盛事/朕意不然/若天下乂安/家给人足/虽不封禅/庸何伤乎/昔秦始皇封禅/而汉文帝不封禅/后世岂以文帝之贤/不及始皇邪/
C.卿辈皆以封禅为帝王盛事/朕意不然/若天下乂安/家给人足/虽不封禅/庸何伤乎/昔秦始皇封禅/而汉文帝不封禅/后世岂以文帝之贤不及始皇邪/
D.卿辈皆以封禅为帝王盛事/朕意不然/若天下乂安/家给人足/虽不/封禅庸何伤乎/昔秦始皇封禅/而汉文帝不封禅/后世岂以文帝之贤/不及始皇邪/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群臣犹请之不已”“学不可以已”(《劝学》)两句中的“已”字含义相同。
B.“仓廪尚虚”“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赤壁赋》)两句中的“虚”字含义相同。
C.“若陛下不从而臣应之”“吾从而师之”(《师说》)两句中的“从”字含义不同。
D.“庸何伤”“子曰:‘何伤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两句中的“伤”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武官员劝唐太宗登泰山封禅,唐太宗认为祭天地不一定要到泰山才显其诚意,但群臣们进谏请求不已,太宗有所动摇。
B.唐太宗欲登泰山封禅,只有魏征认为不可,太宗内心不悦,所以六问魏征,正是因为魏征极力劝阻,太宗封禅之事才得以停止。
C.魏征与王珪曾经是政治仇敌,但他们二人能够“尽心所事”,最终得到了唐太宗的赏识重用。
D.魏征认为正因唐太宗开导臣子,让臣子们畅所欲言,大臣们才敢冒犯龙频进谏,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唐太宗是一位明睿之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陛下封禅,则万国咸集,远夷君长,皆当扈从。
(2)人言魏征举止疏慢,我视之更觉妩媚,正为此耳!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将入关安陆遇兵寇

杜荀鹤

家贫无计早离家,离得家来蹇滞多。

已是数程行雨雪,更堪中路阻兵戈。

几州户口看成血,一旦天心却许和。

四面烟尘少无处,不知吾土自如何。


【注释】①此诗作于唐僖宗乾符年间。乾符年间,王仙芝、黄巢先后领导起义军对抗朝廷,兵锋席卷南北,兵火遍及全国。本诗写的是诗人入京途中的感受。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回顾离家的原因,用“蹇滞”二字概括了自己身在旅途的状态。
B.颔联写旅途中雨雪交加,指明自己能够承受战乱所带来的痛苦。
C.颈联写兵事所经,伤残已甚,却意外得知朝廷同意招降纳叛。
D.本诗叙事抒情不加雕饰,语言朴实,格律工整,直抒胸臆,情真意切。
15.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3-02-12更新 | 38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陕西省渭南市一模语文试题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苏子的一番话让“客喜而笑”后,二人酒醉睡着的情景。
(2)习近平总书记访问墨西哥时,在墨西哥参议院发表了题为“促进共同发展,共创美好未来”的演讲。习近平强调,庄子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逍遥游》),只有让中墨两国人民的友情汇聚成深厚的海水,才能承载起中墨两国友好合作的大船。
(3)《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说,虽然一点食物即可关乎生死,但若“____________”,饥饿的路人也不会接受;若“____________”,即便是乞丐也会拒绝。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田间劳作、烧火做饭、邻里互动……这些在农村再普通不过的生活场景,在网上却吸引了成千上万人的围观,成就了一个个农村网红。不过,农村网红“红得快凉得也快”的现象,也引发不少专家担忧。

这样的担忧并非,而是基于当下农村网红发展动态的理性预警。互联网经济是注意力经济,网民可以呈现出爆炸式的追捧,也会如潮水般退去。当最初的新鲜感失去之后,农村网红靠什么留住粉丝?显然不是简单的耍宝,恶搞就可以的。很多人通过李子柒、张同学等人,看到了当下的农村,以及农村发展的各种可能。只是,农村网红一拥而上,必然会出现的情形。低门槛必然带来低质化,便捷性必然导致软约束。若不给予足够重视,不排除会出现大量农村网红被“拍在沙滩上”的局面。

各地各部门应该对出台助推网红经济发展的同时,多一些监管的思路和办法,要做到包容和规范并重,约束和激发同步。总的来说,农村题材大有可为,网红经济。农村网红目前呈现出来的生机和活力,或许仅仅是一个开始。更蓬勃的势头、更生动的实践、更美好的愿景,还在后面。

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设问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们都知道健身可以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运动可以帮助我们加速排出身体里的毒素,而科学研究发现,①         。人们在情绪压抑时,会产生某些对人体有害的生物活性成分,那些选择哭泣的人,在哭泣后,情绪强度一般可减低40%;而     ②     ,没有利用眼泪消除情绪压力的结果是影响身体健康、促使某些疾病恶化。比如结肠炎、胃溃疡等疾痛就与情绪压抑有关。我们在哭的时候,会不断地吸一口口短气和长气,这大大有助于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的工作,所以这种“带哭的呼吸”也已经被运用到一些对治疗气喘和支气管炎非常有效的呼吸运动当中。不过我们也要注意,虽然在悲伤的时候哭泣是有好处的,可以帮助我们人体排毒,而且还可以发泄我们心中的各种不满,     ③     ,如果我们哭泣的时间太长,也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20.下列句子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中国的梦天实验舱就是中国的一个“太空发射场”,未来我们就可以不用利用地面的火箭进行卫星发射了。
B.直-20作为我国第四代直升机,有很多美国“黑鹰”没有的关键技术,如电传飞控系统等,都是立足国内研制,此前并没有参考机。
C.要做这种手术,首先要有心脏,但是目前心脏“供不应求”,许多病人因此失去了治疗的机会。
D.有着“光灰城市”之称的黄石也果断关闭一些企业、拆除非法码头,形成了绿色发展的新模式,摘掉了“光灰城市”的帽子。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芭蕾舞又称脚尖舞,现已成为世界各国全力发展的一种艺术形式。芭蕾舞之所以被称为脚尖舞,是因为演员需要穿特制的足尖鞋立起脚尖跳舞。但是,现在已经不能单纯地用穿足尖鞋定义芭蕾舞,哪怕演员没有穿特制的足尖鞋立起脚尖跳舞,只要舞蹈符合芭蕾舞的规范和结构形式,都可算作芭蕾舞。人们将芭蕾舞的定义范畴从脚尖延伸出去。失去穿足尖鞋的规定后,舞者更能释放情感,展现个性。

以上材料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02-07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陕西省渭南市一模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9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3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30.65时评论述类文本
4-60.65时评非连续性文本
7-90.65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30.65司马光(1019-1086)  《资治通鉴》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4-150.65杜荀鹤  羁旅思乡
四、名篇名句默写
16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7-190.65辨析并修改病句  情境补写  语句(语段)表达效果  熟语(含成语)表达题组
20-210.65标点符号  情境补写选择+表达
六、作文
220.4青年成长  引语式材料  探索 创造  理性思辨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