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陕西 高二 期末 2023-02-15 6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宋代文人多从俭以养德的角度出发倡导节俭、反对奢侈。罗大经指出节俭之益非止一端,并从节俭养德”“养寿”“养神”“养气等几个方面进行阐发,特别强调俭则不贪不淫,是可以养德也,大力倡导戒奢从简的生活理念。以俭立名,以奢自败,节俭是立德之根本,也作为评判个人德行的重要标准逐渐深入人心。南宋大臣李纲功勋卓著,但私藏颇丰,饮食生活奢靡,每飨客,肴馔必至百品;遇出,则厨传数十担,因此受到人们的批评,世人认为他奢侈浪费过度,有德不配位之嫌。

为了达到劝诫和警示效果,以文人为代表的有识之士往往渲染因果报应,纵观宋代文人诗词及文集,记载因饮食奢侈浪费而遭受报应者比比皆是。洪迈在《夷坚志》一书中多处叙述因饮食奢侈浪费而遭受报应的事例,用过度奢费必遭天谴来警诫世人。如绍兴年间,镇江有一酒官,沉湎于饮宴会客,务以豪侈胜人,数年之后落魄潦倒,乞讨为生。面对前后际遇的巨大反差,他痛悔不已,承认天实折磨,何所追悔

随着对节俭理念、戒奢意识的逐渐认同,宋代士大夫不仅将其视为建立个人良好品德形象的要求,而且强调家风节俭朴素是子孙后代福泽不衰的重要保障。名相寇准作风奢侈,子孙后代习其家风,今多穷困,被作为奢侈败家的典型,成为士大夫自我反思和规劝教育后人的案例。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中列举了诸多奢侈浪费而导致家道衰落的事例,明确提出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意在劝诫后人谨守节俭之道,避免沉湎于奢侈浪费的生活风尚,这句话逐渐传播开来并成为后世宣扬节俭理念的警句名言。不仅如此,他在生活中也厉行节俭,以身作则,讲学期间亦只一杯、一饭、一面、一肉、一菜而已(《江行杂录·说纂七》),饮食相当简朴。陆游在《放翁家训》中谆谆教导后世子孙,凡饮食但当取饱而已,彼多珍异夸眩世俗者,此童心儿态,切不可为其所移,戒之戒之!

个人和家庭之外,乡里地方在树立乡约规范时,同样将节俭作为重要内容广为宣传,教化乡里。乡贤吕大钧在《吕氏乡约》中明确提出所谓德行不修之过,其中即有日常用度毫无节制、过于侈费以致不能安贫而非道营求,具有潜在的损身败家风险。再如时人舒岳祥所谓粗茶淡饭是家风(《阆风集》卷2)等安贫乐道理念都成为规劝乡民谨守节俭生活作风、稳定社会秩序的箴言。

总体来看,面对饮食奢侈浪费现象,宋代士大夫从个人、家庭、乡里社会乃至国家兴亡的角度进行阐释,宣扬戒奢从简的生活理念,努力营造俭以养德的社会氛围。经过不断的宣扬与倡导,广大民众逐渐接受节俭为美的德行规范。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子治家格言》)等成为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信服遵循的至理名言,时至今日依然发人深省。

(摘编自纪昌兰《戒奢从简:宋代饮食风气与节俭观念的提倡》)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节俭是评判个人德行的重要标准,因而宋人多从“俭以养德”的角度倡导节俭。
B.节俭是立德的根本,而奢侈浪费过度则反映出德行不佳,基于此,世人认为李纲奢侈浪费过度,有德不配位之嫌。
C.宋代文人诗词和文集都会宣扬因饮食奢侈浪费而遭受报应的事例,以达到劝诫和警示效果。
D.节俭能保证子孙后代福泽绵延,而不能安贫乐道则必然会遭致败家亡国。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几次引用事例,目的是论证宋人对节俭这一立德之本的重视与弘扬、对奢侈浪费的批判与否定。
B.文章论证思路清晰,逐层列举了宋代士大夫的事例或言论来论证节俭对个人、家庭、乡里地方的重要性。
C.文章举名相寇准作风奢侈的例子,是为了说明生活方式不仅事关个人德行修养,而且与国家治乱兴衰有关。
D.文章运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等论证方式,充分阐释了宋代士大夫对营造“俭以养德”社会氛围的努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代士大夫普遍认同“戒奢从简”的生活理念,他们对“戒奢从简”的宣传往往是自发自愿自觉的。
B.“戒奢从简”劝诫的对象是广大民众,劝诫的方式有反面典型案例,有规劝的个人言语,有乡约规范等。
C.对“节俭为美”德行规范的倡议从约束自身到家庭再到乡里社会,体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
D.广大民众逐渐接受节俭的德行规范,这离不开宋代士大夫的努力宣扬,离不开“俭以养德”社会氛围的营造。
2023-02-15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春秋左传正义》),所谓华夏,就是衣冠礼仪之国的意思。在历史上,中国占据世界纺织品生产和贸易的龙头地位长达两千年之久,直到工业革命启动数十年后,英国对华出口的机织棉制品金额才首次超过同年从中国进口的本色布金额,然而此时英国机织棉制品的价格、牢度仍不能与中国本色布匹敌。今天,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已经连续数十年位居世界第一,即使在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大幅上涨使得部分服装加工环节外流的压力下,2020年上半年中国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额仍同比增长27.8%之多,达到了741.033亿美元。

作为世界第一纺织品服装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中国既是全球最大的棉花生产国,又是最大的棉花进口国。从1949年全国产量44.4万吨起步,中国棉花产量于2007年攀上了759.71万吨的最高峰,其后虽有所减少,2019年产量仍高达588.9万吨,远远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从全球疫情和当前国际政治形势来看,要保障国内棉花需求和世界棉花市场稳定,我国要比前几年更立足于国内供应,而不能过度依赖进口。尽管中国不会改变努力发展进口贸易的政策取向,但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只有确保国内棉花生产稳定,才能确保国内下游产业免遭来自印度、美国的棉花断供威胁。

(摘编自梅新育《中国棉花产业面临多重挑战》)

材料二:

我国有三大棉花产地,分别是新疆棉区、黄河流域棉区、长江流域棉区。新疆棉区主要包括新疆和甘肃地区,2020年新疆棉花产量约占我国棉花总产量的87.3%。新疆棉花拥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这里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昼夜温差大,降水少,空气干燥,虫害轻。在每年的4月到9月棉花主要生长季,当地日照时数可达1460~1980小时,日照百分率达60%~80%,高于长江、黄河流域棉区10%~20%,特别是秋季以晴好天气为主,有利于棉花进行光合作用。尤其在南疆,热量条件更好,棉花种植面积比北疆大,品质最好的长绒棉就产于南疆。近年来,中国棉花生产重心都在向西北方向转移,新疆棉区生产在全国的主导地位日益增强。

(摘编自冯玮《我国棉花播种即将全面开启一图看懂棉花产地在哪里》)

材料三:

如今,一个产量大、效益好、底气足的新疆棉花产业已在全球棉花产业链中站稳了脚跟,代表中国棉花高品质的新疆棉花,呈现出高质量发展的新景象。2020年,新疆棉花总产量达516.1万吨,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87.3%,新疆棉花面积、单产、总产、商品量、调出量连续二十多年居全国首位。同年,新疆棉花种植面积在调减200万亩的情况下仍实现了增产,品质和效益已经成为新疆棉花在产量之后形成的新的竞争力。

2020年,新疆棉花耕作、播种环节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棉花机采率达到75.5%,采棉机总数超5800台。合作社实现了对棉花生产的全过程管理。棉花由合作社实行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后,亩均生产成本可降低380元,实现增产120公斤,亩均收益增加1100元以上,效益提升明显。机械化的推广提升了棉花生产综合效益,为机械化推广创造条件的则是土地的流转与整合。目前,新疆高标准农田建设(含高效节水)面积已超600万亩,北斗导航精量播种、无人机植保、植物生长智能监测等现代化农业技术因为土地的集约化、规模化经营而得到广泛应用。正是得益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水平的提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一批批普通农户参与到棉花产业转型升级进程中,分享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新疆已形成了较为坚实的产业发展基础,占据我国棉花产业技术、装备、人才的发展高地,成为全国最重要乃至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棉花基地。

(摘编自刘毅《中国棉花看新疆》)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棉纺织业历史悠久、实力强大,在世界纺织品生产和贸易的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工业革命后才被英国超越。
B.即使受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大幅上涨使得部分服装加工环节外流影响,2020年上半年中国“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额仍大幅增长。
C.新疆棉区是我国三大棉区之一,其棉花产量和品质在不断提升,新疆棉花产业已经在全球棉花产业链中占据一定地位。
D.目前,新疆棉花生产已经广泛应用现代化农业技术,如耕种阶段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有的还引入了植物生长智能监测等。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棉花生产国,虽然与前几年相比近几年我国棉花产量有所下降,但依然远远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
B.我国作为最大的棉花进口国,会受到当前不稳定的国际政治形势的影响,因此必须确保国内棉花生产稳定,立足于国内供应。
C.新疆棉区气候条件得天独厚,在棉花主要生长季,日照百分率高于长江、黄河流域棉区,因此我国棉花生产重心在向西北方向转移。
D.2020年新疆棉花种植面积调减了200万亩,但是产量并没有下降,这是因为合作社对棉花生产进行了全过程管理。
6.为什么说“中国棉花看新疆”?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照相机皮套

【保加利亚】登·伏拉迪米罗米

让人开心的可爱天气,我和好友一起去郊游拍照。当我们畅快地把自然界的植物们、动物们请进镜头之后,却不慎划坏了我的照相机皮套,我唯一的照相机皮套。

是的,我的照相机皮套坏了,我决定去配个新的。在当时,我并不认为这是一件值得讲出来的事情。我以为这件事,简单得像去客厅喝一杯白开水,简单得像打开冰箱取出一片面包。

我走进了一家店铺。它的招牌上写着:便民服务联合公司——皮革制作修理店,便民两个字的字号明显比别的字的字号放大了一倍。

我能在您这儿定做一个相机皮套吗?我问一位师傅。脸上尽可能地保持着谦和的微笑,虽然我觉得这件事易如反掌。

不行。那位师傅说,制作相机皮套的全年任务我们已经完成了。但是其他种类的皮件任务,我们到现在还差一些。如果您同意的话,我们为您定做一个狗项圈怎么样?

为什么要定做狗项圈呢?

因为制作项圈的定额我们还差得很多。我们可以为您制作一个优质的皮项圈。我们保证质量您会非常满意。

可是我没有狗啊,要皮项圈干什么?我只有一部照相机。

您真是死不开窍!那位师傅有些着急了,我们是给您做相机皮套,但在订单上要写上皮项圈。我同意了,填写了订单。我不认为这有什么,甚至我为自己的善于变通而沾沾自喜。我决定找机会和朋友们分享,如果他们也需要买皮制品,或许会用得上。第二天,忽然有人按我的门铃。

我是本区家狗防疫检查员。一个头戴大壳帽、身穿制服的人站在我面前,您的狗在哪儿?

我没有狗啊。

昨天,您在便民服务联合公司做了一个狗项圈。检查员很明确地说出了上面的话。他眼皮不眨地盯着我,刺人的目光似乎洞察到我的内心活动,似乎用这种方法,他可以获得所需要的一切信息。只有这样办,我们检查站才能准确无误地查出没有登记过的狗。您给什么狗定做的皮项圈?

相机。我老实地承认。

‘相机’?我还从来没有碰到过叫这个名字的狗。不过,每一个主人都有权根据自己的愿望给狗取名。您的‘相机’是什么品种的?

雷依卡。

您可能是说拉依卡吧?

不,不是!是雷依卡。我已经对您说过,我并没有狗,只有一部相机。

家狗防疫检查员做了个带有讽刺意味的鬼脸。

您没有狗?这倒有趣了⋯⋯那么您家里的哪一位需要皮项圈呢?您,还是您的家人?

我对您说了,只是相机需要。我无可奈何地回答。

相机戴狗项圈!检查员恼怒地皱了皱眉头,这像话吗?不要再胡搅蛮缠了!请您还是把狗找来,把罚款付了吧,因为您没有按时登记。

我把照相机放在了桌子上。

您还是这么固执!检查员高声说,这样的话,有您好受的!

感觉自己的权威遭到了挑战,他怒气冲冲地走了。我随后也马上跑到了订货的店铺。

请您把我的订单撤掉吧。我向那位师傅请求道,我也不要您退钱了,但请您通知本区家狗防疫检查站我没有狗。

行。师傅说,这样吧,我们给您修改一下订单,把狗项圈改成马嘴兜。在这方面我们的计划也完成得不太好。

第二天,在我的门前又出现了另外一个戴相同式样大壳帽的人。

我是本区骡马防疫检查员。他自我介绍说,昨天,您订做了一副马嘴兜,但关于您养的马的情况我们还不太清楚。

我根本就没有马。我无可奈何地摇着头。

检查员的目光在房间里环顾了一遍。

问题很清楚,他不慌不忙地说,谁也不会在卧室里养马。我想知道马厩在哪儿。

我没有马厩。

那就是说您在大街上养马。这是违章的。

我对您说过了,我没有马。

马死了?检查员平静地说,您为什么不通知我们?死因是什么?马鼻疽,鼠疫,流感?或者是您把它杀死了,还是把病马赶到街上去了?不论是出于什么原因,您知道这是违法的。您想象不出等待您的将是什么后果……

就在那一刻,一种潜意识在我的身上发生了作用。就像有人把我身后拉的车卸了下来,把网住我的嘴的兜拿掉了。我靠近检查员,我不能在他管理的范围内被诬陷,受到无辜的指责,我斩钉截铁地说道:尊敬的先生,我已经回答几遍了,我根本没有马,没有狗,也没有任何一只没登记过的动物。马嘴兜和狗项圈是我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才订做的。那个店在这两种产品上没有完成任务。我出于好心,决定帮助这些同志们。你们为什么要对我罚款呢?就因为我有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吗?

这太荒唐了!骡马防疫检查员高声说。然后,他悄悄溜出了房门。

几天以后,我接到了皮革制作修理店让我去取货的通知单。他们递给我一个崭新的照相机皮套。请您签字。那位师傅把收据放在我面前。

我签了字,确认收到了一个狗项圈和一副马嘴兜……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一个普通人物“我”为故事主角,选取了生活中的一件普通小事来写,以小见大,折射社会弊病的普遍性。
B.“我”本来想定做一个照相机皮套,但经历一系列麻烦,最后却收到了一个狗项圈和一副马嘴兜,故事情节荒诞可笑。
C.小说采用双线结构叙事,“我”购买照相机皮套为明线,主人公的心理变化为暗线,两条线索相互呼应,推动情节发展。
D.文中的家狗防疫检查员虽然一直称呼“您”,但在与“我”的对话中却语含讽刺,没有心平气和地与“我”交流,甚至流露出恐吓之意。
8.“我”在配照相机皮套的过程中心理状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的变化?请简要说明。
9.本篇小说巧妙地运用讽刺艺术揭示了社会弊病,请结合小说具体情节举例说明。
2023-02-15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谢庄字希逸,陈郡阳夏人,太常弘微子也。年七岁,能属文,通《论语》。及长,韶令美容仪,太祖见而异之。制木方丈,图山川土地,各有分理,离之则州别郡殊,合之则宇内为一。元嘉二十七年,索虏寇彭城,索虏遣尚书李孝伯来使,与镇军长史张畅共语,孝伯访问庄及王徽,其名声远布如此。二十九年,除太子中庶子。时南平王铄献赤鹦鹉,普诏群臣为赋。太子左卫率袁淑文冠当时,作赋毕,赍以示庄,庄赋亦竟。淑见而叹曰:江东无我,卿当独秀。我若无卿,亦一时之杰也。遂隐其赋。

五年,又为侍中,领前军将军。于时世祖出行,夜还,敕开门,庄居守,以棨信或虚,执不奉旨,须墨诏乃开。上后因酒宴从容曰:卿欲效郅君章邪?对曰:臣闻蒐巡有度郊祀有节盘于游田著之前诫陛下今蒙犯尘露晨往宵归容恐不逞之徒妄生矫诈臣是以伏须神笔乃敢开门耳。

前废帝即位,以为金紫光禄大夫。初,世祖宠姬殷贵妃薨,庄为云:赞轨尧门。引汉昭帝母赵婕妤尧母门事,废帝在东宫,衔之。至是遣人诘责庄曰:卿昔作殷贵妃诔,颇知有东宫不?将诛之。或说帝曰:死是人之所同,政复一往之苦,不足为深困。庄少长富贵,今且系之尚方,使知天下苦剧,然后杀之未晚也。帝然其言,系于左尚方。太宗定乱,得出。泰始二年,卒,时年四十六,追赠右光禄大夫,常侍如故,谥曰宪子。所著文章四百余首,行于世。

(节选自《宋书·谢庄传》)

【注】赵婕妤,汉武帝妃,号钩弋夫人,怀昭帝时孕期长达十四个月。据说,昭帝和尧帝一样都是怀胎十四月而生,于是称赵婕妤生昭帝的房间门为尧母门。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闻蒐巡有度/郊祀有节/盘于游田/著之前诫陛下/今蒙犯尘露/晨往宵归/容恐不逞之徒/妄生矫诈/臣是以伏须神笔/乃敢开门耳
B.臣闻蒐巡有度/郊祀有节/盘于游田/著之前诫/陛下今蒙犯尘露/晨往宵归/容恐不逞之徒/妄生矫诈/臣是以伏须神笔/乃敢开门耳
C.臣闻蒐巡/有度郊祀/有节盘于游田/著之前诫/陛下今蒙犯尘露/晨往宵归/容恐不逞之徒/妄生矫诈/臣是以伏须神笔/乃敢开门耳
D.臣闻蒐巡/有度郊祀/有节盘于游田/著之前诫陛下/今蒙犯尘露/晨往宵归/容恐不逞之徒/妄生矫诈/臣是以伏须神笔/乃敢开门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皇帝庙号,多用以称开国君主,文中的太祖指的是宋太祖赵匡胤。
B.棨信,传信的符证。棨,古代用木头做的一种凭证,略似戟形。
C.诔,指古人用以叙述去世者生前的行事以示哀悼的文章,也称“诔辞”。
D.尚方,官署名,掌管制造帝王所用器物,官吏犯罪往往被发配尚方做苦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庄自幼聪敏,深谙地理。七岁时他就精通《论语》,并且制作了一块一丈见方的木板,画上山河地形,分开则州郡各不相同,合并则天下一体。
B.谢庄声名远播,闻名遐迩。索虏侵犯彭城,派遣尚书李孝伯出使彭城,与镇军长史张畅对话,在对话期间,李孝伯询问了宋朝两个人,其中一个就是谢庄。
C.谢庄文笔非凡,让人佩服。南平王刘铄进献红色鹦鹉,皇上令群臣写赋,袁淑的文章为当时第一,他阅读了谢庄的赋后感叹一番,把自己的赋收了起来。
D.谢庄小心谨慎,尽职尽责。有一次世祖外出巡行,到夜晚才回来,命令开门。谢庄认为传信的符证有可能有假,执意不奉旨意,必须要有皇上的手迹才开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子左卫率袁淑文冠当时,作赋毕,赍以示庄,庄赋亦竟。
(2)废帝在东宫,衔之。至是遣人诘责庄曰:“卿昔作殷贵妃诔,颇知有东宫不?”
2023-02-12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读书

皮日休

家资是何物,积帙列梁梠。

高斋晓开卷,独共圣人语。

英贤虽异世,自古心相许。

案头见蠹鱼,犹胜凡俦侣。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以问句发端,明确点出堆满房屋的书籍就是家里宝贵的财物。
B.诗人独坐高雅的书斋之中,迎着朝阳翻开书卷,与圣贤进行心灵对话。
C.诗人为没能和德才兼备的圣贤处在同一时代、只能神交而感到遗憾悲伤。
D.“蠹鱼”又称书虫,借指书籍,诗人认为每日见到案头上书籍的欣喜胜过普通朋友相见。
15.皮日休对读书作用的理解与朱熹《观书有感(其一)》中“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对读书作用的理解相比,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