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广东省汕尾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广东 高一 期末 2023-03-01 64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人口不流动的社会中,自足自给的乡土社会的人口是不需要流动的,家族这社群包含着地域的涵义。村落这个概念可以说是多余的。儿谣里摇摇摇,摇到外婆家,在我们自己的经验中,外婆家充满着地域的意义。血缘和地缘的合一是社区的原始状态。

但是人还是要流动的。乡土社会中无法避免的是细胞分裂的过程,一个人口在繁殖中的血缘社群,繁殖到一定程度,他们不能在一定地域上集居了,那是因为这社群所需的土地面积,因人口繁殖,也得不断地扩大。扩大到一个程度,住的地和工作的地距离太远,阻碍着效率时,这社群不能不在区位上分裂。这还是以土地可以无限扩张时说的。事实上,每个家族可以向外开垦的机会很有限,人口繁殖所引起的常是向内的精耕,精耕受着土地报酬递减律的限制,逼着这社群分裂,分出来的部分另外到别的地方去找耕地。

如果分出去的细胞能在荒地上开垦,另外繁殖成个村落,它和原来的乡村还是保持着血缘的联系,甚至把原来地名来称这新地方,那是说否定了空间的分离。以我们自己来说罢,血缘性的地缘更是显著。我十岁就离开了家乡——吴江,但是我一直在各种文件的籍贯项下填着江苏吴江。抗战时期在云南住了八年,籍贯毫无改变,甚至生在云南的我的孩子,也继承着我的籍贯。我们的祖宗在吴江已有二十多代,但是在我们的灯笼上却贴着江夏费的大红宇。江夏是在湖北,从地缘上说我有什么理由和江夏攀关系?真和我的孩子一般,凭什么可以和她从来没有到过的吴江发生地缘呢?在这里很显然在我们乡土社会里地缘还没有独立成为一种构成团结力的关系。我们的籍贯是取自我们的父亲的,并不是根据自己所生或所住的地方,而是和姓一般继承的,那是血缘,所以我们可以说籍贯只是血缘的空间投影

很多离开老家漂流到别地方去的并不能像种子落入土中一般长成新村落,他们只能在其他已经形成的社区中设法插进去。如果这些没有血缘关系的人能结成一个地方社群,他们之间的联系可以是纯粹的地缘,而不是血缘了。这样血缘和地缘才能分离。但是事实上在中国乡土社会中却相当困难。我常在各地的村子里看到被称为客边”“新客”“外村人等的人物,许多村子里已有几代历史的人还是被称为新客客边的。

这些寄居于社区边缘上的人物并不能说已插入了这村落社群中,因为他们常常得不到一个普通公民的权利,他们不被视作自己人,不被人所信托。可是就在这个特性上却找到了他们在乡土社会中的特殊职业。

从街集贸易发展到店面贸易的过程中,客边的地位有了特殊的方便了。寄籍在血缘性社区边缘上的外边人成了商业活动的媒介。依我所知道的村子里开店面的,除了穷苦的老年人摆个摊子,等于是乞丐性质外,大多是外边来的新客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血缘和地缘》)

材料二:

地缘关系以土地或地理位置为连接纽带,是指因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共同生活而产生的关系,如邻居、同乡、街坊。早在人类社会形成之初,人们就已经有了一定的地缘关系,但游牧狩猎的生产方式使这时的地缘关系往往仅限于族群之内,因此,血缘和地缘的合一是社区的原始状态

人类社会实现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之后,农业与畜牧业的分离带来了以土地为基础的农业生产方式的发展,人们定居下来,以土地为纽带的人们形成了比较稳定牢固的封闭式的地缘关系。在乡土社会中,地缘关系像血缘关系一样也具有先赋性,其在个人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也仅次于血缘关系。边界明确的有限的地理范围为生活于其中的所有人提供了共同活动的场景,涉及地点、人物、事件以及风俗习惯。这种场景是日常生活的全部,是信息的重要来源。地缘关系的优势还在于在社会生活的突发事件中能够给予关系人最及时的帮助和支持。工业革命之后,机器大生产和工业城市的形成使人们摆脱了土地的束缚,涌入城市,区域流动和职业流动不断形成新的开放型的地缘关系。

(摘编自李汉宗《血缘、地缘、业缘:新市民的社会关系转型》)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我们自己的经验中,“外婆家”充满着地域的意义,这说明了自足自给的乡土社会社区的原始状态是血缘与地缘的合一。
B.在乡土社会里,当人口增殖与土地报酬减少的矛盾不可调和的时候,就会倒逼社群里所有的人口到其他的地方去寻找耕地。
C.一定的地理范围能为区域内的所有人提供包括地点、人物、事件等信息在内的共同活动场景,这种场景是信息的重要来源。
D.随着社会的发展,地缘关系呈现出由封闭向开放转变的特点,在地缘关系转变的过程中,人们与土地的关系也越来越疏松。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血缘和地缘的合一,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
B.籍贯和姓氏一样,都是继承父辈的,与出生地有关,是“血缘的空间投影”。
C.人们很早就有了一定的地缘关系,但那时候的地缘关系往往不限于族群之内。
D.在乡土社会中,地缘关系具有先赋性的特点,它的重要性仅次于血缘关系。
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观点的一项是(     
A.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B.四野犹闻严战垒。飘摇不定频迁徙。虽可生存何足喜。
C.在汕尾某地陈氏宗祠挂有“颍川世泽长;妫水家声远”的对联。
D.今年以来,深圳、广州新冠疫情此起彼伏,汕尾市组织医疗队火速驰援。
4.材料一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
5.在自足自给的乡土社会,假如刘十三在祖祖辈辈生活的“老家”生活不下去了,被迫离开老家“漂流到别的地方去”,成为一名“新客”,请结合材料一,说说你认为刘十三这个“新客”可能的人生经历会有哪些,试从离开老家的原因、背井离乡的遭遇、异地谋生的职业三个方面进行合理推测。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里程

茹志鹃

王三娘卸下排门板,烧滚了一大壶水,天才刚刚透亮。昨晚下了一夜的暴雨。

以前,阿贞老是说母亲不关心集体。近两年,三娘确实关心了,特别是对阿贞领导的这个四大队。对此,阿贞也曾对三娘说过:大家都在向前走,妈,你也在走。

现在她一听女儿队里的黄瓜,能卖很高的价钱,心里十分高兴,她急着要把这个消息告诉住在丰桥的阿贞。

先进门的是阿贞队里的陈老茂,接着进来的是前村一大队的老刘头,他今天好像有些疲乏。

三娘照例冲了一壶红茶,放到老刘头面前,招呼道:你们队里的麦子登场了吧!没想到一提到麦子,老刘头大声叹了口气说:不提了,昨天那场雷暴雨,起码,十股当中要损失一股。

损失一股!三娘吃惊了,损失一股你还来坐茶馆呀!

老刘头一偏头说道:哼!昨天晚上我车水出大汗的时候,你还在做梦呢!今天早上不是别人赶我回来休息,我才不来呢!

我说人的思想呀,就像开公共汽车似的,一站一站往前进。三娘说着,就走到门口,朝丰桥那边望。三娘又急了。外面太阳已经升起了,知了在树上烦人地叫着,一定是阿贞还不晓得牌价呢!我得去走一趟。

我到了哪一站了呢……绝不是先进站。三娘望着丰桥,在心里肯定了这一点。

在旧社会那十多年独力挣扎的生活里,三娘学会了一些钻营的本领。

那一年冬天,公路局来修公路,连带着把那座破石桥也拆了重建。这一修桥,三娘就想到了一个赚钱的好主意。她弄来了一块大石头搭脚,搭起了一条便桥,弄好以后,三娘就在桥边,一边做生意,一边向过桥的人收一分钱的过桥费。

如今三娘走上桥,不自禁地偷偷朝桥下看了一眼那里,那块搭脚的大石头,仍歪在那里。

三娘站在桥上,汗珠从额上直滚下来,要是没有这块石头,三娘会不相信自己曾走过这样一条剥削过人的道路。

……

从丰桥到三娘的店里,只不过三里路,可是三娘觉得累极了,她好像整整走了半辈子的路。

做人,像走路一样,一站一站地过来,一站是一站的想法,我现在到了哪一站了呢?……三娘刚刚坐在树荫下歇歇脚,她发现旁边的小路上、田坎上,都是一队一队的人。三娘认识,这都是阿贞那个四大队里的。

三娘急急地问道:你们到哪里去?

到一大队去!他们小麦倒了,我们整个大队都去支援。

店堂里,陈老茂、老刘头这些人仍在谈论雷暴雨以及一大队的麦子,一见三娘回来,都欢喜地说道:啊!先进站回来了!

我要是先进,那大家都变成先先进了。

三娘一进门就径直走到老茂面前,郑重地说:

老茂,今天你们队里的黄瓜不上市了。

怎么啦?!老茂惊讶地问。

你们四大队的人,全去支援一大队割麦了!老茂听完后,半天才慢吞吞地说:支援就支援吧!一队的麦子倒在水里也是要命的事。

三娘说道:原是我多事,多多少少,都是你们队里的。我才不管这种闲事。三娘下决心再不问这事了。可是越想越觉得可惜,心里又痛惜又懊恼,便大声地说道:我是看不惯,大方得忒过头了……三娘的一股气正没个出处,忽然一眼看见老刘头在瞅着自己笑,便大声说道:

我要管!老刘头你不要开心,人家支援你们,你也可以支援支援人家……”“对,我们这屋里的十几个人也来个支援队。自己就背起一个空箩筐,对大家说道:

走,我带头,去帮四队摘黄瓜。今天四队支援一队,我们也应该帮四队想一想。

这事来得那么突然,那么意外,大家都呆住了。一会儿,有一个人站起来说:三娘,我,我,我今天有点事……

不要我我我,我知道今天你轮休。三娘接着又对大家说道:今天我们大家都要向四大队学习,思想上都要向前走一站,一个都不许请假。说完,自己先朝门口一站,要带大家走了。

出发了,一直走到黄瓜地里。

大家正摘得起劲的时候,忽然远处传来一阵长长的哨声,这不知是哪个大队在地里展开竞赛了。三娘一抬头,见河对面正是一片黄透了的小麦。听见声音从那里传来,却看不到人影。

现在阿贞大概也在田里搞竞赛吧!她一定不会想到,有人在帮她摘黄瓜吧?本来,三娘带了这些人来帮她摘黄瓜,自己心里也很满意,可是一想到阿贞,事情好像立即变得又不够好了。就像前几年那一次丰河涨水,围堤发生危险。三娘把所有用得上的东西都拿来做了防汛用具,三娘觉得尽了自己的责任,很愉快。可是这时候,她看见在倾盆大雨中,阿贞戴了一顶笠帽,上下衣服都淋得贴在身上,提了一盏风灯,在堤上走,一直到深夜。

不知怎的,这灯破坏了三娘愉悦平静的心情,心里又惴惴不安起来,一直等到天亮,她也打起了雨伞,到堤上去巡视。

现在情况又是那样,三娘的心又被搞乱了。

还是跟阿贞在一起收麦吧!三娘从过去的事情里得出一条经验:和阿贞在一起做事情,自己就比较安心。但她又不甘心承认自己不如女儿,心里又想道:

我这可不是跟了她走,她算什么,到底还是我的女儿,我这是跟共产党走,跟党走不会错。

事情真的不大对头。三娘想着,走到老茂身边,悄悄地说道:老茂,我看,我们还得往前走一站吧!

老茂眨着眼说道:这不是黄瓜地吗,还往哪里走?

不是,我是说党现在要我们去的不是黄瓜地,是那边的麦田,我们思想上还得往前走一走。接着,她就对大家说道,好钢用在刀刃上,我们应该帮一队割麦去!说着,就干脆掮起箩筐要走了。

这一下,大家纷纷说道:党指到哪里,我们干到哪里。三娘这句话总算说对了,真正上了大路了。

对,我们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麦子,为了……为了社会主义。三娘理直气壮地说道。她带着大家走过丰桥,这一次,她泰然地看着桥下的大石头,也泰然地看着大家的眼睛。三娘走上公路回头看看,自己整整齐齐的小队伍,每个人都精神抖擞。三娘笑了。这时候,太阳升得更高了,大概正是上午九点钟的光景。

一九五九年九月十四日夜

(选自《百合花》,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小说的内容分析,这篇小说所讲的故事发生的时代应该在《百合花》与《哦,香雪》所讲的故事发生的时代之间。
B.“知了在树上烦人地叫着”,是人物当时心境的真实写照,形象地表现了三娘急于要把黄瓜能卖高价的消息告诉阿贞。
C.“三娘站在桥上,汗珠从额上直滚下来”这一细节描写,表明三娘现在很后悔自己曾经做过收过桥费剥削他人的事情。
D.三娘“心里又惴惴不安起来”,一方面是因为自己没有像阿贞一样在大堤上,另一方面是因为不满意自己带人摘黄瓜。
7.下列对文中人物形象的分析,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阿贞热心集体。她一直对三娘不关心集体心存不满,这也让三娘耿耿于怀。
B.陈老茂思想不够进步。他只想为自己队里摘黄瓜,却不肯支援一队抢收麦子。
C.老刘头忘我无私。为了抢收队里倒在水里的麦子,他牺牲休息忙碌整个晚上。
D.社员们乐于助人。四大队支援割麦子,店里的人受影响都主动帮忙摘黄瓜。
8.标题“里程”含义丰富,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
9.茅盾曾说:“《百合花》可以说是在结构上最细致严密。”其实这篇小说在线索、前后照应、物象重复运用上也很好地体现了《百合花》式的“在结构上最细致严密”的特点,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谈谈你的理解。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七世祖茂,有功于后魏,封安定王。父仲卿,为武昌令,有美政,既去,县人刻石颂德。终秘书郎。愈生三岁而,随伯兄会贬官岭表。会卒嫂郑鞠之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华阴令柳涧有罪,前刺史劾奏之,未报而刺史罢。涧讽百姓遮索军顿役直,后刺史恶之,按其,贬涧房州司马。愈过华,以为刺史阴相党,上疏治之。既御史覆问,得涧赃。愈坐是复为博士。既才高数黜,乃作《进学解》以自谕。执政览之,奇其才,转考功,进中书舍人。宪宗遣使者往凤翔迎佛骨入禁中。王公士人奔走膜拜,至为夷法灼体肤,委珍贝,腾沓系路。愈闻恶之,乃上表。表入,帝大怒,持示宰相,将抵以死。裴度、崔群曰:“愈言讦牾,罪之诚宜。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帝曰:“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剌邪?愈,狂妄敢尔,固不可赦!”虽戚里诸贵,亦为愈言,乃贬潮州刺史。长庆四年卒,赠礼部尚书,谥曰文。愈性明锐,不诡随。与人交,始终不少变。成就后进士,往往知名。经愈指授,皆称“韩门弟子”。凡内外亲若交友无后者,为嫁遣孤女而恤其家。嫂郑丧,为服期以报。每言文章自汉司马相如、司马迁、刘向、扬雄后,作者不世出,故愈深探本元,卓然树立,成一家言。其文造端置辞,不袭蹈前人者。至其徒李翱、李汉、皇甫湜从而效之,遽不及远甚。

(选自《新唐书·列传一百一》,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卒/嫂郑鞠之/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
B.会卒/嫂郑鞠之/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
C.会卒/嫂郑鞠之/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
D.会卒/嫂郑鞠之/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文中是指幼年丧父,与“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中的“孤”词意相同。
B.“按其狱”中的“狱”是案件的意思,与“小大之狱,虽不能察”中的“狱”词意相同。
C.文中的“博士”与“有司业、博士为之师”中的“博士”词意相同,与今天的“博士”不同。
D.“长庆四年”中的“长庆”是用于纪年的帝王年号,“壬戌之秋”中的“壬戌”也是年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任武昌县令时,韩愈采取适宜的政治措施,使县域政治美善。离任后,他的政德被县里的人称颂,官位终于秘书郎,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
B.韩愈才学出众,却屡遭贬谪,于是创作《进学解》感叹不遇、抒发愤懑之情。而宰相读《进学解》,不仅没有批评,反而还给他晋升官职。
C.韩愈抚恤孤弱,重视教育。对于亡故的没有后代的内外亲友,他就去帮助他们的家人;他指导教授学子学业,这些学子都被称为“韩门弟子”。
D.韩愈推崇汉代先贤,自成一家。他认为后世再也没有像司马迁他们那样的人;他写文章善于创新,顺其自然,游刃有余,他的学生难以超越。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愈过华,以为刺史阴相党,上疏治之。
(2)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剌邪?
14.佛骨被迎接到宫中后,引起了王公士人怎样的反应?韩愈的态度如何,并做了什么事情?请简要概括(照抄原文不得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插秧歌

南宋·周紫芝

田中水满风凄凄,青秧没垄村路迷。

家家趁水秧稻畦,共唱俚歌声调齐。

树头幽鸟声剥啄,半雨半晴云漠漠。

土白草斑谁敢闲,农夫饷田翁自作。

去年两经群盗来,妇儿垂泣翁更哀。

蚕丛烧尽不成茧,陵陂宿麦无根荄。

今年插秧忧夏旱,旱得雨时兵复乱。

官军捕贼何时平,处处村村闻鼓声。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与杨万里的《插秧歌》都是古体诗,前者质朴浅白,后者典雅含蓄。
B.诗人在诗中不同的位置灵活地使用叠字,极大地提高了诗歌语言的表现力。
C.诗人以议论人诗,兼及抒情,能够做到情由境生,全诗衔接毫无生硬之感。
D.诗歌七、八句与“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一样都表现了插秧的忙碌。
16.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