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广东省深圳市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广东 高一 阶段练习 2023-03-04 237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文言小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1.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又称《诗三百》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按内容可以划分为风、雅、颂三类,其名篇《静女》就选自“小雅”。
B.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大量诗歌创作的诗人,代表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
C.词又称长短句,是两宋时期颇具代表性的文学体裁,整体可为豪放派和婉约派两大类。苏轼和辛弃疾都是豪放派代表人物。
D.《登高》是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代表作,充分体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被誉为“古今七律第一”。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2. 下列句子中,没有出现通假字的一项是(     
A.君子生非异也
B.蚓无爪牙之利
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2023-03-04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3.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中“习”字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授之书而其句读者
A.假舆马者,非足也B.吾从而
C.幽壑之潜蛟D.吾未见其
2023-03-04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4. 下列加点词语古今异义相同的一项是(     
A.古之学者必有师B.今之众人C.白露横江,水光接天D.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2023-03-04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5. 下列语句从句式角度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③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④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⑤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⑥不拘于时 ⑦徘徊于斗牛之间 ⑧而耻学于师 ⑨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A.①④ /②⑦⑧ /③ /⑤⑨ /⑥B.①⑤ /②③⑧ /⑥ /④⑦ /⑨
C.①④ /②③⑧ /⑥ /⑤⑦ /⑨D.①⑤ /②⑦⑧ /③ /④⑨ /⑥
2023-03-01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二、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6.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句读不知                                   不如登高博见也
B.吾尝终日思矣                            顺风
C.青,取之于蓝,而青               其身也,则耻师焉
D.皆出于此乎                                可怪也欤

三、文言小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7.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声非加也 疾:劲疾 ②草枯鹰眼 疾:敏捷
舟楫者 假:借助 ④是以人多以书余 假:送给
⑤吾道也 师:从师 ⑥吾从而之 师:以……为师
⑦纵一苇之所 如:往 ⑧浩浩乎冯虚御风 如:符合
A.①③⑤⑦B.①③⑥⑦C.②④⑥⑧D.②④⑤⑧
2023-03-04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四、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辩才禅师

沈祖棻

树林稀疏的地方,露出了一角红墙,那正是巍峨的永欣寺。红的墙在落日的光辉里闪着眩目的色彩,当它映入骑在马上的辩才禅师眼帘的时候,他的心立刻跳动起来。

他像一个从战场上回来的兵士,在一种没有生还之望的心情中意外地回到了故乡。他想到立刻就可以回到他住惯了的寺院,看见他心爱的东西——那维系着他全部生命的一卷《兰亭》,他欢喜得要发狂了。

他想起,皇帝三次敕令他入内庭,千方百计想骗取他的《兰亭》,自己如何的不为威势所屈,排斥了一切奇珍异宝的诱惑,始终不曾将《兰亭》献出来。

秋渐渐地深了,萧条的气象笼罩了大地。辩才禅师近来总感到生活中还缺少了一些什么东西,可以说,是缺少一个人——一个能够了解《兰亭》、同时也就是能够了解他珍爱《兰亭》的心情的人。他的弟子中,却没有一个能够了解《兰亭》的,这一点,辩才禅师不能不认为是他生活中的遗憾。

有一天,那是一个寂静的黄昏,辩才禅师刚临摹过一通《兰亭》,慢慢地踱出禅室,远远地望见有一个生客在院子前面徘徊着,似乎是来庙中观览的。

是什么地方的施主光降寒寺?辩才禅师殷勤地问。

客人慢慢地走了进来,是一个三十几岁书生模样的人,高高的身材,穿一件宽大的黄袍,头上戴着巾,巾下覆着一个略瘦而苍白的脸,他非常合礼地作了一个揖,用清朗而沉着的声音回答辩才禅师的问话。

弟子姓萧,是北方人,带了一些蚕种到南方做买卖;偶尔经过宝刹,一些生动的壁画吸引了我,这伟大的艺术给了我最高的启示,使我留住了。

辩才禅师很高兴地邀请来客进了禅室。他们下棋,弹琴,谈论文史,立刻非常相得了。有一天,姓萧的客人带来了一幅梁元帝《自画职贡图》给辩才禅师看,画是那样精巧;辩才禅师一见,就深深地赞叹起来。于是姓萧的客人说:

弟子最好书画,的确,好的画像好的字一样值得人称赞。

好的字吗?那不用说是二王了!辩才禅师得意地叫起来。

不瞒禅师说,弟子先世都传二王的楷书法,弟子也是从幼年就爱好二王书法,用心揣摩过的;现在出门还随身带着几通王帖哩。

整个下午,他们在详细欣赏和互相赞叹来客所携带的二王法帖中度过。最后,辩才禅师看不过对方的过分夸张和骄傲,终于笑着说:

这几通固然不错,但是还不能算怎样好;老僧有一幅真迹,倒很异乎寻常呢!

是什么帖呢?对方似乎不信地问。

《兰亭》!用轻快的调子毫不费力地说出这两个字,口角上挂着得意的微笑。

经过了多少离乱,哪会有真迹存在;不过是响拓本罢了。对方轻蔑地笑了。

什么话!智永禅师在世的时候,一直珍藏着,临死的时候,亲手交付给我,哪会有错呢?

辩才禅师亲自从屋梁上取出《兰亭》,小心地打开了放在客人面前,得意地说:

请看吧!如何?

客人取在手中,细细地看了一会儿,指了几处地方说:

你看!这笔不得势,那笔也不得神!果然是响拓本呢!

辩才禅师不答话,挥手将《兰亭》夺过来,感到从未受过的侮辱,脸涨得通红,气呼呼地叫道:

你不懂!你完全不懂!你不许再和我提‘兰亭’两个字。

对方并不生气,轻松地笑了!

何必生气呢?弟子和禅师取笑的。弟子揣摩了二十年王帖,难道连真伪都辨不出吗?这的确是稀见的神品,快取过来让我细细赏鉴一下吧!人间的乐事,还有更胜于此的吗?

请原谅我的粗鲁吧!你可以细细地欣赏,要知道这机会并不是容易的哩!辩才禅师立刻转怒为喜,温和地说;同时又将《兰亭》笑嘻嘻地递过去。

客人郑重地接了过来,细细地赏玩着,一面笑着对辩才禅师说:

看到这样的神品,就像见了天人一样,真是神光四射,令人目眩神迷;它将我们从这污浊的尘世带到了另一个美的世界,使我们忘记了一切!

你才是真正能懂得《兰亭》价值的人啊,同时也是最能了解我心情的人啊!辩才禅师快活得叫了起来,紧紧握着客人的手,他的眼中流出欢喜的泪了!

从此以后,禅师和客人每天在一起鉴赏《兰亭》,也不再藏在梁上。客人每天到永欣寺来,辩才禅师将他奉为上客,徒弟们也都和他相熟。每逢禅师外出做佛事的时候,就留客人独自欣赏《兰亭》;等到禅师回寺之后,两个人又兴高采烈地讨论起来。

那一天,辩才禅师正在灵记桥南严迁家里做佛事,忽然都督派人传唤他,他不知道什么事,奇怪极了!后来又有差役来催促他,说是御史要见他,叫他赶快就去。辩才禅师感到更糊涂了,就匆匆忙忙随着来人去见御史。

辩才禅师一抬头,看见那御史就是他的姓萧的客人,不由得怔住了。御史庄严地说:我是奉旨来取《兰亭》的,现在《兰亭》已经取得,所以请你来……

辩才禅师没有听完他的话,立刻觉得有一个魔鬼伸出钢铁一般的指爪,将他的心拉了出来,眼前一黑,天地立刻旋转起来,他一切都不知道了!

写于一九三五年(有删改)

8.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辩才禅师渴望有人能够了解《兰亭》,渴望遇到“知音”,这是他最终被客人欺骗的重要原因。
B.辩才禅师与客人初次相遇时,客人的答话看似随意,实则巧妙,目的是引起辩才禅师的兴趣。
C.客人被辩才禅师骂后却并不生气,反而“轻松地笑了”,是因为他得以认定了《兰亭》确属真迹。
D.结尾处御史欲言又止,表明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他对骗取《兰亭》一事心怀愧疚。
9.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注重铺垫手法的运用。如对客人外貌的描写,表明他与众不同,使后文其真实身份的揭晓不显突兀。
B.本文擅长用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如客人初见《兰亭》后“轻蔑地笑了”,表现了他对得到《兰亭》真迹稳操胜券的心理。
C.本文用大量笔墨写辩才禅师的“欢喜”,只在结尾处简略交代他的悲痛,繁笔和简笔的运用更显出人物受伤之深。
D.本文取材历史故事,通过曲折的情节来表现主题,暗含对统治者为一己私利巧取豪夺行径的冷峻批判。
10.本文依唐代何延之《兰亭记》改编,《兰亭记》结尾记载:唐太宗临终下令,将王羲之的《兰亭》真迹陪葬。本文删去这一结尾,这样的改写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谈谈你的理解。
2023-03-04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五、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秦攻宜阳,周君谓赵累曰:子以为何如?对曰:宜阳必拔也。君曰:宜阳城方八里,材士十万,粟支数年,公仲之军二十万,景翠以楚之众,临山而救之,秦必无功。对曰:甘茂,羁旅也,攻宜阳而有功,则周公旦也;无功,则削迹于秦。秦王不听群臣父兄之议而攻宜阳。宜阳不拔,秦王耻之。臣故曰拔。君曰:子为寡人谋,且奈何?对曰:君谓景翠曰:‘公爵为执圭,官为柱国,战而胜,则无加焉矣;不胜,则死,不如背秦援宜阳。公进兵,秦恐公之乘其弊也,必以宝事公;公仲慕公之为已乘秦也,亦必尽其宝。秦拔宜阳,景翠果进兵。秦惧,遽效煮枣,韩氏果亦效重宝。景翠得城于秦,受宝于韩,而德东周。

(节选自《战国策·东周策一》)

材料二:

秦伐宜阳。楚王谓陈轸曰:寡人闻韩侈巧士也,习诸侯事,殆能自免也。为其必免,吾欲先据之以加德焉。

陈轸对曰:舍之,王勿据也。以韩侈之知,于此困矣。今山泽之兽无黠于麋麋知猎者张罔前而驱己也因还走而冒人至数猎者知其诈伪举罔而进之麋因得矣今诸侯明知此多诈,伪举罔而进者必众矣。舍之,王勿据也。韩侈之知,于此困矣。楚王听之,宜阳果拔,陈轸先知之也。

(节选自《战国策·楚策三》)

材料三:

甘茂攻宜阳,三鼓之而卒不上。秦之右将有尉对曰:公不论兵,必大困。甘茂曰:我羁旅而得相秦者,我以宜阳饵王。今攻宜阳而不拔,公孙衍挫我于内,而公仲以韩穷我于外,是无茂之日已!请明日鼓之,而不可下,因以宜阳之郭为墓。于是出私金以益公赏。明日鼓之,宜阳拔。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二》)


【注】①公仲:韩国相国,又称公仲侈、韩公仲。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山泽之兽/无黠于麋/麋知猎者张罔/前而驱己也/因还走而冒人/至数/猎者知其诈/伪举罔而进之/麋因得矣
B.今山泽之兽/无黠于麋/麋知猎者张罔前/而驱己也/因还走而冒人/至数/猎者知其诈伪/举罔而进之/麋因得矣
C.今山泽之兽/无黠于麋/麋知猎者张罔前/而驱己也/因还走而冒人/至数猎者知其诈伪/举罔而进之/麋因得矣
D.今山泽之兽/无黠于麋/麋知猎者张罔/前而驱己也/因还走而冒人/至数/猎者知其诈伪/举罔而进之/麋因得矣
1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圭,古代贵族在举行朝聘祭祀等典礼时拿的玉器,依其大小,以别尊卑。
B.三鼓,文中“三鼓之”与《曹刿论战》中“齐人三鼓”都是“击三次鼓”之意。
C.周公旦,即姬旦,周文王之子,“三王”之一,留下“周公吐哺”的佳话。
D.郭,古代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即外城。后来城郭多指城邑和城市。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国攻打韩国的宜阳,东周国君认为宜阳内有英勇的士兵、充足的粮草,外有依山扎寨相机援救的楚军,秦国一定会无功而返。
B.秦韩宜阳之战,楚王意欲先为韩据守宜阳以施恩于韩,陈轸却劝说楚王放弃这一打算。
C.甘茂作为宜阳之役的秦军主帅,面对困境,相信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于是拿出自己的钱财加在公家的赏金里。
D.赵累劝说楚国大将景翠从自身利益出发,选择恰当时机出兵宜阳,既令秦国害怕,又得韩国感激,最终从两国获利。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寡人闻韩侈巧士也,习诸侯事,殆能自免也。
(2)今攻宜阳而不拔,公孙衍挫我于内,而公仲以韩穷我于外。
2023-03-01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六、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雪后黄楼寄负山居士

陈师道

林庐烟不起,城郭岁将穷。

云日明松雪,溪山进晚风。

人行图画里,鸟度醉吟中。

不尽山阴兴,天留忆戴公


注:①黄楼:楼阁名。负山居士:作者友人张仲连的别号。②戴公:指戴逵。王徽之居住在山阴时,一日忆及戴逵,就冒雪连夜前往,到了之后却不登门拜访,而是返舟回去,并说:“本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访戴?”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登上黄楼,看到林中房舍没有缭绕的炊烟,表达了自己岁暮途穷的悲伤无奈之情。
B.雪后,日光透过薄薄的云层,映照着松枝上的积雪,描绘了一幅清白交映的松雪图。
C.“山”为“溪山”,“风”是“晚风”,“进”字联结,画面富有动感,令人如闻风声。
D.尾联用典,表达自己对友人的长久思念之情,既照应雪后的环境,又切合寄友的诗题。
16.“情景交融”是这首诗的主要艺术特点,请就此赏析“人行图画里,鸟度醉吟中”。

七、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与蚯蚓的专一形成对比,从反面强调专心学习的重要性。
(2)《赤壁赋》中苏子劝客时,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非己勿贪,对万物不要强求强取的豁达态度。
(3)《静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并不是茅草本身美,而是因为姑娘送的才美,很好地诠释了“爱屋及乌”的内涵。
(4)曹操在《短歌行》中引用《诗经》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将女子对情人的深情相思化成自己对贤才的无比渴望。
(5)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谢灵运住过的地方一片清幽寂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望中原仍记得“__________________”,而当年拓跋焘行宫外却是“__________________”的场景,强烈的反差传达出词人收复中原的忧虑。
(7)景因情而异。同样写到秋天里的动物,毛泽东眼中的动物充满生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杜甫笔下的动物令人心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3-01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八、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今天河南的开封府,也就是当年包拯审案办公的地方,有一块大石头引人入胜,上面镌刻着16个字:“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这是宋朝留下来的“官箴”,竖立在全国各府、州、县衙门里,时时告诫地方官要克己奉公,上对得起苍天、皇帝,下对得起黎民百姓。因为刻在石头上,所以也叫“戒石铭”。

这16字铭文最初出自谁的手里呢?学者考证应是孟昶。这位后蜀国君认为,吏治乃是治国根本,在位前期他曾下大力气整顿吏治。(     ),并将之颁行全国。这段“官箴”诏书总共有24句话,其中就包括以上四句。

后蜀被北宋灭亡后,一些文献资料也同时被搜罗到了北宋都城开封。在宋代的第二任皇帝宋太宗查阅到孟昶的这份“官箴”诏书时,很受感动,故而觉得十分可取。所以,他特意摘出其中这四句话,作为宋朝的“官箴”。从此以后,它成了宋朝的“戒石铭”。

18.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加点的两个四字成语在文段中的使用都很得当。
B.首段中第一处引号后的句号应该放在后引号内。
C.首段中的“竖立”一词改换为“树立”也正确。
D.文中“学者”与“古之学者必有师”中“学者”同义。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孟昶特意写了一道特殊的“官箴”诏书,以诫勉地方官
B.孟昶特意写了一道特殊的“官箴”诏书,是为了诫勉地方官
C.为了诫勉地方官,一道特殊的“官箴”诏书由孟昶特意而写
D.为了诫勉地方官,孟昶特意写了一道特殊的“官箴”诏书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宋代的第二任皇帝宋太宗查阅到孟昶的这份“官箴”诏书时,觉得十分可取,而且很受感动。
B.宋代的第二任皇帝宋太宗在查阅到孟昶的这份“官箴”诏书时,觉得十分可取,因而很受感动。
C.在宋代的第二任皇帝宋太宗查阅到孟昶的这份“官箴”诏书时,很受感动,而且觉得十分可取。
D.宋代的第二任皇帝宋太宗在查阅到孟昶的这份“官箴”诏书时,很受感动,也觉得十分可取。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较易(0.85)
21. 这是某报“庆祝改革开放40年·数说”系列报道的开栏语,在字形、数字规范使用、语言得体等方面存在六处问题,请找出并作修改。

时间是最真实的记录者,也是最伟大的书写者。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中国人以敢闯敢干的勇气和自我革新的担当,闯出了一条新路、好路,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中国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现行联合国标准下的7亿多贫困人口成功脱贫,这说明“改革开放为世界造就了一个‘中国奇迹’。”敝报从今天起推出“数说”系列报道,通过数据和图表,全面反应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在各个领域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激励广大干部群众以逢山开路、遇水驾桥的开拓精神,将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务必关注。

九、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名校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年来,有的青年人把影视明星、网红人物作为自己的偶像,《觉醒年代》播出后,更多的青年人把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爱国者作为自己的偶像。这引发了人们对“追星”的思考。


作为时代青年,你对“追星”现象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材料写一篇议论文,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14题)

题型
数量
文言小题
6
语言文字运用
3
现代文阅读
1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文言小题
10.85文学常识综合选择类
20.85通假字选择类
30.65词类活用选择类
40.65古今异义选择类
50.65被动句  倒装句  省略句选择类
70.85一般文言实词选择类
二、语言文字运用
60.94一般文言虚词选择题
18-200.65一般词语  辨析并修改病句  熟语(含成语)选择题组
210.85字形  一般词语  得体  谦敬误用语言表达
三、现代文阅读
8-100.65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四、文言文阅读
11-140.65刘向(约前77-前6)  《新序》(《战国策》整理)  史传文
五、古代诗歌阅读
15-160.65写景抒情
六、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七、作文
220.4青年成长  任务驱动型作文  时代榜样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