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3届云南省昆明市高三“三诊一模“(3月)语文检测
云南 高三 一模 2023-03-21 86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建筑为东方最显著的独立系统,渊源深远,而演进程序单纯,历代继承,线索不紊,而基本结构上又绝未因受外来影响致激起复杂变化者。不止在东方三大系建筑之中,较其它特广,而艺术又独臻于最高成熟点。即在世界东西各建筑派系中,相较起来,也是个极特殊的直贯系统。

外表上一座中国式建筑物,可明显地分作三大部:屋顶部分,柱梁部分,台基部分。屋顶本是建筑上最实际必需的部分,中国则自古,不殚烦难地,使之尽善尽美,使切合于实际需求之外,又特具一种美术风格。屋顶最初即不止为屋之顶,因雨水和日光的切要实题,早就扩张出檐的部分。使檐突出并非难事,但是檐深则低,低则阻碍光线,且雨水顺势急流,檐下溅水问题因之发生。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发明飞檐,用双层瓦椽,使檐沿稍翻上去,微成曲线。又因美观关系,使屋角之檐加甚其仰翻曲度。这种前边成曲线,四角翘起的“飞檐”,在结构上有极自然又合理的布置。

“飞檐”的曲线在结构上几乎不可信地简单和自然,而同时在美观方面不知增加多少神韵。飞檐的美,绝用不着考据家来指点的。不过注意那过当和极端的倾向常将本来自然合理的结构变成取巧与复杂。这过当的倾向,外表上自然也呈出脆弱、虚张的弱点,不为审美者所取,但一般人常以为愈巧愈繁必是愈美,无形中多鼓励这种倾向。南方手艺灵活的地方,过甚的飞檐便是这种证例。外观上虽是浪漫的姿态,容易引诱赞美,但到底不及北方的庄重恰当,合于审美的最真纯条件。屋顶曲线不止限于挑檐,即瓦坡的全部也不是一片直坡倾斜下来,屋顶坡的斜度是越往上越增加。这斜度之由表是依着梁架叠层的加高,这制度称做‘举架法’。这举架的原则极其明显,举架的定例也极其简单,只是叠次将梁架上瓜柱增高,尤其是要脊瓜柱特别高。使檐沿作仰翻曲度的方法,在增加第二层檐椽,这层檐甚短,只驮在头檐椽上面,再出挑一节,这样则檐的出挑虽加远,而不低下阻蔽光线。

既讲到屋顶,还应注意到屋瓦上的种种装饰物。既然雕饰必是设施于结构部分才有价值,那么我们屋瓦上的脊瓦吻兽又是如何?脊瓦可以说是两坡相联处的脊缝上一种镶边的办法,当然也有过当复杂的,但是诚实地来装饰一个结构部分,而不肯勉强地来掩饰一个结构枢纽或关节,是中国建筑最长之处。瓦上的脊吻和走兽,无疑地,本来也是结构上的部分。现时的龙头形“正吻”古称“鸱尾”,最初必是总管“扶脊木”和脊桁等部分的一块木质关键,这木质关键突出脊上,略作鸟形,后来略加点缀竟然刻成鸱鸟之尾,也是很自然的变化。其所以为鸱尾者还带有一点象征意义,因有传说鸱鸟能吐水,拿它放在瓦脊上可制火灾

南方屋瓦上多加增极复杂的花样,完全脱离结构上任务纯粹的显示技巧,甚属无聊,不足称扬。外国人因为中国人屋顶之特殊形式,迥异于欧西各派,早多注意及之。论说纷纷,妙想天开。有说中国屋顶乃根据游牧时代帐幕者,有说象形蔽天之松枝者,有目中国飞檐为怪诞者,有谓中国建筑类儿戏者、有的全由走兽龙头方,无谓的探讨意义,几乎不值得在此费时反证。总之,这种曲线屋顶已经从结构上分析了,又从雕饰设施原则上审察了,而其美观实用方面又显着明晰,不容否认。我们结论实可以简单地承认它艺术上的大成功。

中国建筑的另一个显著特征,并且与屋顶有密切关系的,便是“斗拱”部分。最初檐承于椽,椽承于檐桁,桁则架于梁墙。此梁端既是由梁架延长,伸出柱的外边。但高大的建筑物出檐既深,单指梁端支持,势必不胜,结果必产生重叠木“翘”支于梁端之下。但单借木翘不够担全檐沿的重量,尤其是建筑物愈大,两柱间之距离也愈远,所以又生左右岔出的横“拱”来接受“檐桁”这前后的木翘,左右的横拱,结合而成的“斗拱”全部(在拱或翘昂的两端和相交处,介于上下两层拱或翘之间的斗形木块称“料”)。“昂”最初为又一种之翘,后部斜伸出斗拱后用以支“金桁”。斗拱是柱与屋顶的过渡部分。伸支出的房檐的重量渐次集中下来直到柱的上面。斗拱的演化,每是技巧上的进步,但是后代斗拱(约略从宋元以后),便变化到非常复杂,在结构上已有过当的部分,部位上也有改变。本来斗拱只限于柱的上面(今称柱头斗),后来为外观关系,又增加一攒所谓“平身科”者,在柱与柱之间。明清建筑上平身科加增到六七攒,排成一列,完全成为装饰品,失去本来功用。“昂”之后部功用变废除,只馀前部形式而已。

因为木料不能经久的原始缘故,中国建筑又发生了色彩的特征。彩绘的设施在中国建筑上,非常之慎重,部位多限于檐下结构部分,在阴影掩映之中。主要彩色亦为“冷色”,如青蓝碧绿,有时略加金点。其他檐以下的大部分颜色则纯为赤红,与檐下彩绘正成反照。中国人的操纵色彩可谓轻重得当。设使滥用彩色于建筑全部,使上下耀目辉煌,必成野蛮现象,失掉所有庄严和调谐,别系建筑颇有犯此忌者,更可见中国人有超等美术见解。至彩色琉璃瓦产生之后,连黯淡无光的青瓦,都成为片片堂皇的黄金碧玉,这又是中国建筑的大光荣,不过滥用杂色瓦,也是一种危险,幸免这种引诱,也是我们可骄傲之处。

(摘编自林徽因《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飞檐”的“飞”是指屋檐稍翻上去,微成曲线,四角翘起的形态。
B.“举架法”是指依着梁架叠层加高,让屋顶坡的斜度依次叠加的做法。
C.“脊瓦”作为雕饰,除了具有装饰功能,还有设施于结构部分的价值。
D.“鸱尾”是指总管“扶脊木”等部分、形如鸱鸟之尾的一块木质关键。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建筑的基本结构没有因外来影响而产生复杂变化,屋顶即是其演进程序单纯的代表。
B.最初的屋顶因檐深则低,阻碍了光线照进,导致雨水顺势急流、檐下溅水等一系列问题。
C.中国建筑屋顶设计与西方大相径庭,也有显示技巧的做法,但总的来说兼具实用与美观。
D.中国建筑的彩绘以青蓝等冷色为主,位置相对固定,这体现了中国建筑彩绘使用的慎重。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建筑的发展演进历代继承,成为极特殊的直贯系统,当下的很多建筑依然在某些方面承继了它的传统。
B.南方过甚的飞檐符合愈巧愈繁必是愈美的大众审美倾向,所以外观上浪漫的姿态彰显出一种真纯的美术风格。
C.中国建筑中的曲线屋顶在结构、雕饰原则、实用等方面自成独立的系统,这说明我国的建筑达到最高成熟点。
D.斗拱是柱与屋顶的过渡部分,然而一旦过于强调其装饰价值,导致结构上有过当之处,就失去了本来功用。
4.行文中作者反复强调中国建筑具有得当、调谐的特点,请结合材料分析。
5.作为科学论文,本文的语言有哪些优点?请结合材料分析。
2023-03-18更新 | 3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云南省昆明市高三“三诊一模“(3月)语文检测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骆驼祥子(节选)

老舍

祥子,在与“骆驼”这个外号发生关系以前,是个比较有自由的洋车夫,这就是说,他是属于年轻力壮,而且自己有车的那一类:自己的车,自己的生活,都在自己手里,高等车夫。

这可绝不是件容易的事。一年,二年,至少有三四年;一滴汗,两滴汗,不知道多少万滴汗,才挣出那辆车。从风里雨里的咬牙,从饭里菜里的自苦,才赚出那辆车。那辆车是他像身经百战的武士的一颗徽章。

他不怕吃苦,生长在乡间,失去了父母与几亩薄田,十八岁的时候便跑到城里来。不久他就看出来,拉车是件更容易挣钱的事;作别的苦工,收入是有限的;拉车多着一些变化与机会,看着那高等的车夫,他计划着怎样杀进他的腰去,好更显出他的铁扇面似的胸,与直硬的背;扭头看看自己的肩,多么宽,多么威严!他不甚注意他的模样,他爱自己的脸正如同他爱自己的身体,都那么结实硬棒;到城里以后,他还能头朝下,倒着立半天。这样立着,他觉得,他就很像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

他决定去拉车,就拉车去了。赁了辆破车,他先练练腿。第一天没拉着什么钱。第二天的生意不错,可是躺了两天,他的脚脖子肿得像两条瓠子似的,再也抬不起来。他忍受着,不管是怎样的疼痛。他知道这是不可避免的事,这是拉车必须经过的一关。

两三个星期的工夫,他把腿溜出来了。那撇着脚,像一对蒲扇在地上扇忽的,无疑是刚由乡间上来的新手。那头低得很深,双脚蹭地,跑和走的速度差不多,是那些五十岁以上的老者们。那经验十足而没什么力气的,胸向内含,度数很深,腿抬得很高,一走一探头,这样,他们就带出跑得很用力的样子,而在事实上一点也不比别人快;他们仗着“作派”去维持自己的尊严。祥子当然决不采取这几种姿态。他的腿长步大,腰里非常的稳,说站住,不论在跑得多么快的时候,大脚在地上轻蹭两蹭,就站住了;他利落,准确。

他打听明白了,弓子软,铜活地道,雨布大帘,双灯,细脖大铜喇叭的车——值一百出头;若是漆工与铜活含忽一点呢,一百元便可以打住。猛然一想,一天要是能剩一角的话,一百元就是一千天,一千天!把一千天堆到一块,他几乎算不过来这该有多么远。但是,他下了决心,一千天,一万天也好,他得买车!

整整的三年,他凑足了一百块钱!

他不能再等了,万一出点什么事呢!不能再等。恰巧有辆刚打好的车,本来值一百多,可是因为定主放弃了,车铺愿意少要一点。祥子的脸通红,手哆嗦着,拍出九十六块钱来:“我要这辆车!”铺主打算挤到个整数,说了不知多少话,“听听声儿吧,铃铛似的!拉去吧,你就是把车拉碎了,要是钢条软了一根,你拿回来!一百块,少一分咱们吹!”祥子把钱又数了一遍;“我要这辆车,九十六!”铺主知道是遇见了一个心眼的人,看看钱,看看祥子,叹了口气:“交个朋友,车算你的了,保单,拿着!”

祥子的手嗦哆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他看着车把上的发亮的黄铜喇叭,忽然想起来,今年是二十二岁。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自从到城里来,他没过一次生日。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车的,好记。

怎样过这个“双寿”呢?祥子有主意:头一个买卖必须拉个穿得体面的人,最好是拉到前门。拉到了,他应当在最好的饭摊上吃顿饭,如热烧饼夹爆羊肉之类的东西。吃完,有好买卖呢就再拉一两个;没有呢,就收车;这是生日!

(有删改)

文本二:

虎妞出门把洗锅水倒到院子的墙角去,正在这时,祥子走入。祥子有二十七、八岁,个子高大,筋肉坚实,肩膀宽阔,显得非常硬棒挺脱,像一棵松树,带着农民的忠厚与质朴。但今天他精神显然有些颓丧,慢吞吞地走进来,坐在八仙桌旁。

祥子     四爷。

刘四爷   (朝窗外望了望)怎么空着手来的?车呢?你那辆新车呢?

祥子     车!甭提了。(望了望刘四爷,从腰里解下个包儿来,慢慢打开,里面是三十块钱,递给刘四爷。)

虎妞     (急问)你把车卖啦?

祥子     (愤慨地)车就是我的命,我苦苦奔了三年,省吃俭用才买上的,我舍得卖?……叫大兵抢去了!连车带人!我心疼我那辆车!

刘四爷       是啊!多好的一辆车,弓子软,漆水新,雨布大帘,铜活锃亮,九十六块,当初我卖给你的便宜。你呀,真是穷命!

祥子     这三年就是盼着拉上自己的车……可是刚拉上没两月……(眼圈红了,哽咽。)

虎妞     呦,瞧你个大男子汉,还要抹鼻子呢!车丢了,人回来就是万幸。甭难受!

祥子     (擦干了眼泪)我非得再买上一辆不可。一个拉车的,拉不上自己的车简直是白活。

刘四爷说了半天,这钱是打哪儿来的?

祥子   我跟他们混了半个月,他们拿我当牲口,我天天想跑,临了他们往山上撤,丢下一群抢来的骆驼,我就顺手牵了三匹,他们抢了我的车,我就牵他们的骆驼,反正我不能空着手回来,横竖一条命。

刘四爷     骆驼呢?

祥子       卖了。半道卖给一个养主儿。

刘四爷     三匹骆驼就卖三十块呀?

祥子       嗯。

刘四爷     傻旦!拉到城里来卖给汤锅里起码值六十。

祥子       我活了,不是让骆驼到汤锅去挨刀。叫他们到口外放青去多好。

刘四爷   祥子,这钱怎么办?

祥子       先存在这儿,等我“攒”够了数儿……

虎妞     再买辆新车。

祥子     非买不可!

(摘编自话剧《骆驼祥子》,老舍原著,梅阡改编)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祥子到城里后也没有动摇一贯的自信,“铁扇面似的胸”“宽且威严的肩”“很像一棵树”,都表现出他对自己身体满心的骄傲。
B.文本一那些乡间上来的新手、五十岁以上的老者、没什么力气却装出快跑架势的车夫都是祥子看不起的对象,因为他们的拉车姿态不漂亮。
C.文本二祥子连车带人被抢,刘四爷说他是“穷命”,这暗示了在混乱动荡的年代里祥子很难通过拼命吃苦来改变自身的命运。
D.文本二中在祥子失去新车回来后,虎妞的话既有对他的可怜与嘲讽,也有对他的安慰与鼓励,言语不多却可见其复杂心理。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描写祥子脚肿用“瓠子”,描写新手车夫双脚用“蒲扇”,这些用语形象生动,能让读者产生画面感。
B.文本一画线段精妙地运用副词,借助反复的修辞手法,使用有力量的短句,凸显了祥子赚钱买车的艰难。
C.两个文本中刘四爷的形象有一定差异,痛快卖车给祥子时很仗义,主张把骆驼卖给汤锅里时比较现实。
D.文本二的舞台说明交代了祥子的出场场景,介绍他的年龄,简洁地勾勒了其外貌、动作、精神面貌。
8.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塑造祥子形象的。
9.两个文本都讲了祥子与车的故事,但呈现方式不同,请结合文本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骊姬谮申生于晋献公,公将杀之。公子重耳谓之曰:“子盖言子之志于公乎?”世子曰:“不可,君安骊姬,是我伤公之心也。”曰:“然则行乎?”世子曰:“不可!君谓我欲弑君也,天下岂有无父之国哉!吾何行如之?”使人辞于狐突曰:“申生有罪,不念伯氏之言也,以至于死,申生不敢其死;虽然,吾君老矣,子少,国家多难,伯氏不出而图吾君。伯氏苟出而图吾君,申生受赐而死。”再拜稽首,乃卒。是以为“恭世子”也。

(节选自《礼记·檀弓上》)

材料二:

楚有申鸣者,在家而养其父,孝闻于楚国。王欲授之相,申鸣辞不受。其父曰:“王欲相汝,汝何不受乎?”申鸣对曰:“舍父之孝子而为王之忠臣,何也?”其父曰:“使有禄于国,立义于庭,汝乐吾无忧矣。吾欲汝之相也。”申鸣曰:“诺。”遂入朝,楚王因授之相。居三年,白公胜为乱,杀司马子期,申鸣将往死之。父止之曰:“弃父而死,其可乎?”申鸣曰:“闻夫仕者身归于君,而禄归于亲。今既去父事君,得无死其难乎?”遂辞而往,因此兵围之。白公胜谓石乞曰:“申鸣者,天下之勇士也,今以兵围我,吾为之奈何?”石乞曰:“申鸣者,天下之孝子也,往其父以兵,申鸣闻之必来,因与之语。”白公胜曰:“善。”则往取其父,持之以兵,告申鸣曰:“子与吾吾与子分楚国子不与吾子父则死矣”申鸣流涕而应之曰:“始吾父之孝子也,今吾君之忠臣也。吾闻之也,食其食者死其事,受其禄者毕其能。今吾已不得为父之孝子矣,乃君之忠臣也,吾何得以全身?”援桴鼓之,遂杀白公胜,其父亦死,王赏之金百斤。申鸣曰:“食君之食,避君之难,非忠臣也。定君之国,杀臣之父,非孝子也。名不可两立,行不可两全也,如是而生,何面目立于天下?”遂自杀也。

(节选自《说苑·立节》)

10.文中画波浪线的地方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打“√”。
子A与B吾C吾D与E子F分G楚H国I子J不K与L吾M子N父O则P死Q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盖,文中通“盍”,指何不,与《庖丁解牛》中“技盖至此乎”的“盖”意思不同。
B.爱,文中指吝惜,与《齐桓晋文之事》中“百姓皆以王为爱也”的“爱”意思不同。
C.士,文中指品德好、有学识的人,与《过秦论》中“六国之士”的“士”意思不同。
D.劫,文中指劫持,与《苏武传》中“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的“劫”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骊姬僭越,晋献公想要杀了她。公子重耳劝申生向父亲说明情况,申生认为晋献公会伤心,坚持不这样做。
B.申生觉得晋献公年事已高,儿子的年龄尚小,国家正处于多事之秋,于是恳求狐突出山为晋献公出谋划策。
C.申鸣认为做官的人,身体属于君王,而俸禄归于亲人。既然选择了在朝为官,侍奉君王,就应该以身殉国。
D.白公胜被申鸣派兵包围,他忌惮申鸣是名冠天下的勇猛之士,不知道该如何应对更好,向石乞寻求突围之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谓我欲弑君也,天下岂有无父之国哉!吾何行如之?
(2)援桴鼓之,遂杀白公胜,其父亦死,王赏之金百斤。
14.申生与申鸣在尽孝上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请谈谈你的看法。
2023-03-18更新 | 38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云南省昆明市高三“三诊一模“(3月)语文检测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日和韩魏公

苏洵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注】①韩魏公:北宋宰相韩琦。②东阁:汉代公孙弘“起客馆,开东阁以延贤人”。③曲台:太常寺,主管礼仪制度。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题中“九日”与“佳节”相呼应,“和”字交代了写作的缘由。
B.首联“晚岁”与“华发”相互映衬,其中“不才”颇具自嘲之感。
C.颔联以公孙弘比韩琦,既感谢他的知遇之恩,又表达了辞谢之意。
D.尾联“寒无睡”“百遍开”刻画出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的诗人形象。
16.叶梦得《避暑录话》评价此诗“哀而不伤”,结合诗歌谈谈你的理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