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北省定州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
河北 高一 阶段练习 2023-03-22 16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社会变革日渐深化以及城市节奏不断加快的背景下,乡土社会受到了冲击,但是遍布全国各地的乡土文化在经历时代冲刷和洗礼后仍然具有独特的魅力与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乡愁密不可分,而留住乡愁不仅能够维护传统乡土社会的风貌,也能够增加人们的文化自信。

乡愁文化心理蕴涵着主体对地理故乡的精神归依。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有情感需求,而且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比如友谊、群体归属、情感认同等。就乡愁文化而言,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其深层次含义。

首先,个人能够通过这种文化载体流露自身在思想和情感层面上对家乡的怀念。人的情感诉求会贯穿生命的各个时期,而久别家乡的怀念会促使人们不断回忆与家乡有关的故事,在思想的波动中跨越距离的限制,并且不会受到当前思想观念的束缚,使人们保持对家乡纯洁、本真的情感诉求。

其次,不论是家乡的自然景观抑或人文气息,都可以成为乡愁文化产生和发展的载体。同时,乡愁文化依靠个人精神层面的载体不断深化,而载体的存在使得个体从情感层面将家乡与文化相互关联。乡愁文化在历史长河的延续与变更中不断获取着新的载体,在时间的流转与跨越中不断呈现出新的内涵与价值。

最后,乡愁文化富有时代意义。文化存在以及延续的根本在于通过价值的实现来影响一代代人,而乡愁文化作为寄托情感诉求的文化形式之一,能够有效且长足地激发社会大众的情感。

(摘编自聂永乐《留住乡愁是文化自信之根》)

材料二:

在中国,虽然乡愁有独特的意义,但它并不是中华民族或者中华文明独有的现象。可以说,每一个民族、每一个个体,只要有历史、有记忆,都有乡愁。比如我们读古希腊文学,读到《荷马史诗》中的《奥德赛》,其中的奥德修斯返乡,其实就是回归他的故乡或者说解决他的乡愁问题。这也铸成了西方文学艺术从古希腊延续数千年的主题,即返乡主题。在今天,它依然是西方文艺电影和乡村民谣重点表现的对象。

这是说,乡愁是一种跨文化现象,甚至是人类文明的普遍现象,并不为传统中国所独有。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中国传统文明赋予这种情感经验的独特性。就中国上古文明的连续性来讲,自距今60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开始,乡愁已经有了一个明晰的开端,这一开端就是农耕。这种文明建构的基本关系是人和土地的关系,或者叫人地关系。在这样一种关系里,土地是人赖以生存的最重要财富,它是不可移动的。与此比较,游牧或商业民族的财富,马驼牛羊或金银细软,要么是可移动的,要么是便携式的,均不会对人的居处形成恒久的制约。人们常说商人没有故乡,游牧民族的故乡观念也相对薄弱,原因就在于他们的生存没有受到来自土地的巨大约束。相反,农耕民族是受土地约束的。过去,社会学家费孝通说传统中国是乡土中国,就是看到了农耕生产方式以及由此孕育的乡土观念,对中国人形成了强大而持久的约束。也就是说,中国式乡愁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土地的坚固和不可动摇,赋予了乡愁同样坚固和不可动摇的性质。

(摘编自刘成纪《中国文化艺术中的乡愁》)

材料三: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乡村意象是旅游者对乡村的记忆,是促成旅游者怀旧情怀的情感记忆与生活经验,是对过去的生活方式等事物的情感意向。这些情感意向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演变成了乡愁情感。乡村旅游的目的是通过一种怀旧的情怀来缓解城市化和工业时代的各种焦虑,本质上是一种怀旧。乡村旅游是“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理念的典型代表,乡村旅游将乡村性和现代性有效结合的特点,使其成为慰藉中国人乡愁的最佳途径。一般我们谈到乡村性,主要指乡村的田园风光、村落景观和乡土文化。与乡村性相对应,乡愁文化载体则具有传统村落、乡村记忆、文化传承几个元素。

传统村落是乡愁文化的重要载体。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一部分村落的消失是不可避免的,但不意味着村落要彻底消失。一些村落经历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具有深厚的家族历史、祖训族约、民间风俗,延续了中国悠久的文化底蕴和根源流脉,代表着几辈人浓浓的乡愁,“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就体现了对这种传统“乡愁”文化的保护。

传统村落中的乡愁元素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自然景观映像方面,如地形地貌(山、水、气候、植被),这是乡愁文化元素孕育和发展的根脉;二是建筑风貌格局上,如建筑材质、建筑风格、民居形式、营造技艺等。如荻浦村保存着典型民居、古井、古戏台、古树群、古造纸遗址和猪栏、牛棚,以及祠堂庙庵、族谱牌匾、孝子牌坊和生活用具、农耕器具等,正是记录和延续乡愁的好方式。近年来,全国各乡村旅游地的政府和村民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在不断增强,对古建筑进行保护,对老物件进行修复和收藏,这些措施恢复了多处文化古迹。

乡村记忆是乡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旅游中体验和活化的主要对象。乡村记忆主要寄存于生活方式、实景收藏和实物遗存上。生活方式主要包括方言、饮食习惯、劳作方式、童年回忆;实景收藏是所有保存下来的乡村生活、农耕文化、劳作和乡间习俗等;实物遗存则指将农耕生产中使用的犁、耙、锄等农具老物件记录下来,配以图片,还原先人们的生活场景。

乡村文化传承主要体现在对乡村文学和民俗风情的传承中。乡村文学主要是由当地乡绅、乡贤撰写的反映时代变迁的散文诗歌等。除此之外,还包括由乡人用大量文字记载抑或是流传于乡人口中的乡愁信息。这些内容既广泛又丰富,有散文、诗歌、传说、方言、俗语、音乐、故事等,为人们喜闻乐见并散传于民间。

(摘编自顾雅青、郭聪《乡愁文化:乡村旅游之魂》)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愁文化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断获取着新的载体,呈现新的内涵与价值。
B.乡愁不是中华文明独有的,而是一种跨文化现象,但中国式乡愁具有独特性。
C.乡村意象随着时间的流逝,最后演变成了承载着怀旧情怀的乡愁情感。
D.中国式乡愁与土地关系密切,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它比土地更坚固和不可动摇。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采取了总一分的论证结构,从三个层面来阐释乡愁文化的深层含义。
B.材料二为了阐释乡愁不是中华民族独有的现象,从古今中外的角度加以论证。
C.对于“传统村落中的乡愁元素”,材料三一分为二地进行了阐释。
D.三则材料从不同的方面阐释了乡愁文化的相关信息,内容充实,条理清晰。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乡愁文化的一项是(       
A.参观少数民族的寨子,穿戴他们的特色服饰,品尝他们当地的美食。
B.“闯关东”的老人回到阔别几十年的故乡寻找祖屋、族人。
C.在国外出生、长大的华裔跟随父亲回国,第一次看到祖辈们使用过的农具。
D.文艺爱好者自发组织成一个团体,积极参加各种民俗文化活动。
4.材料二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5.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给“乡愁”下一个定义,不超过45个字。
2023-03-22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定州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借球鞋

司健安

这大概是四十多年前的事了吧。那一年,在小学运动会上,郭送得了第一名。老师说,要让他代表学校去乡里参加比赛。这下,郭送可犯了愁——他没有合适的球鞋。他平时穿的,是娘做的没有鞋带的布鞋。

郭送喜欢的那种天蓝色帆布系带的球鞋,镇上的商店里就有卖。他去问过好几次了,一双要八块多钱。一个鸡蛋才八分钱,要卖一百多个鸡蛋才能凑够呢!就是娘舍得,郭送自己也舍不得。一百多个鸡蛋,他割草的竹篮,怕是也装不下。他知道,他们家和别人家不一样。人家都是有爹有娘,可他爹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了很远的地方,一直也没有回来过。家里家外,都靠娘一个人忙活,而且娘的一条腿受过伤,不但走路不方便,也干不了重活儿。

放学回家的一路上,郭送都在想,这么好的一个机会,要是就这样放弃的话,实在不甘心。郭送到了家,写完作业,正趴在桌上发愁呢,同村的三喜过来找他了:“郭送,出来玩儿!”

三喜学习不是很好,写作业不会时,总是跑过来问郭送,俩人的关系很铁。只是这会儿,郭送哪有心情去玩,他隔着院墙对三喜摇摇头。三喜看郭送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就索性推门进来,问他遇上啥事了。正在低头想心事的郭送,突然眼前一亮,抬起头来对三喜说:“三喜,跟你商量个事儿……”

原来三喜走进来时,郭送一眼就看到他脚上穿了一双球鞋。不过不是蓝色的,是白色的。三喜的爹在煤矿上班,过年回来时给他带回了这双球鞋。三喜穿得很爱惜,他总拿老师用剩下的粉笔头往球鞋上擦,好遮掉蹭上去的黑点。

郭送是打算到比赛的那天,借三喜的球鞋穿一天。三喜听说后,面露难色:“我怕俺娘要是知道了,会打我……”郭送见状,连忙跑回屋,拿出了一本《千里走单骑》的连环画,他对三喜说:“就穿一天,比赛回来就还给你。这本连环画是我考了全乡第一,娘给我买的奖品,你要是答应的话,我就把这个送给你。”看着那本连环画,三喜想了半天,终于点了头。

几天后,郭送就去乡里比赛了。山里的孩子,走惯了山路,尤其是郭送,每天上学、放学,都是一溜小跑、体力好得很。这不,他有惊无险地得了冠军。

回到村口、他大老远地就看到了站在那里等他回来换鞋的三喜。郭送飞奔过去,举着手里的笔记本奖品、给三喜看。三喜看着那个带着塑料皮、印着大红章的笔记本,羡慕得不得了。俩人开心地嬉闹着,笑着笑着,突然,三喜停了下来,瞪大了眼睛盯着郭送的脚发愣。郭送低头一看,也傻眼了:球鞋右边大脚趾的位置,不知啥时竟然破了个小窟窿!

俩人坐在村口,看着鞋子上的窟窿,不知所措。最后,郭送把手里的笔记本递给三喜,说道:“三喜,对不起,我也不是故意的。我把这个笔记本赔给你,你看中不中?”

不中还能有啥办法呢?三喜想了想,接过笔记本,忍着眼泪答应了。

天刚黑时,郭送和娘在村口看到三喜鬼哭狼嚎般地在前面跑,三喜娘手里握着一根拇指粗细的树枝,在后面追。郭送娘一看,忙上前把三喜护在身后,问三喜娘咋回事。三喜娘气喘吁吁,咬牙切齿地指着儿子骂道:“这鳖羔子,好好的一双球鞋,清早起来穿的时候还囫囵着呢,一转眼儿,给我戳了恁大个窟窿!你说说,该打不该打?”郭送低头一看,可不是嘛!三喜的大脚趾已经能从那个窟窿里伸出头来!

不过,三喜也真够意思,尽管挨了打,关于郭送借鞋的事,一个字都没有说。他这样,倒是让郭送心里很愧疚。郭送躺在被窝里想了半夜,决定给爹写信,让爹给他买一双球鞋,赔给三喜。娘曾经给过郭送爹的地址,对他说,实在有必要了,可以给爹写信,写完了,娘会帮他寄出去。

郭送写了信后,没过多久,爹真的就让人给郭送捎回来一双新球鞋。不过,是蓝色的。爹让人转告他,他们那里只有蓝色的球鞋,没有买到白色的。

收到球鞋后,郭送把怎么借三喜的鞋子、又怎么在比赛时被自己穿烂的经过,一五一十地给娘说了,还说打算把这双新球鞋赔给三喜。娘没说话,摸了摸郭送的后脑勺,点了点头。

谁知道郭送捧着鞋,把事情的经过给三喜娘说了后,三喜娘说啥也不要。她让郭送穿上新球鞋,去县里参加比赛。而且,比赛的前一天晚上,三喜娘还专门送来了几个煮鸡蛋,让他去比赛的路上吃。

那次比赛,郭送得了全县第三名,奖品恰恰是一双雪白的运动鞋。郭送和娘一起把那双球鞋赔给了三喜,娘俩心里这才踏实。

回家后,郭送帮着娘把这次获得的奖状贴在了堂屋的墙上。上学以来,郭送每年都能得到奖状,不过,县里运动会的奖状,倒还是第一张。

郭送娘看着那张奖状,眼泪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一边哭,一边摩挲着郭送的头。

郭送抱着娘的胳膊,问:“娘,那双球鞋,不是我爹让人捎回来的,是您买的,对吗?”

郭送娘没吭声,郭送接着说:“第二天,我专门去看了,镇上商店柜台里的那双蓝色球鞋,不见了。”

郭送娘抹了抹眼泪,说道:“镇子里那么多孩子,不定是谁买去了呢?”

郭送看着娘的眼睛,又问:“那咱们家那只羊羔去哪里了?你本来说不打算卖,可在我收到球鞋的前几天,羊羔没了……”

郭送娘一下子泪如泉涌,她捧着郭送的小脸蛋,说:“孩子,你出生的那一年,咱们这里摊上了百年不遇的洪水。你爹把我安置到山坡上后,冒险去村里救人,却被洪水冲走,连个尸体都没有留下。当时你还小,这些年一直没有给你说。本来娘想等你大几岁了,再把实际情况告诉你,但从你赔球鞋这事上,娘看得出来,我儿已经是个肩膀能扛事的男子汉了。娘,真的很高兴!”

郭送把脸贴在娘的胸前,流着泪说:“娘,我已经长大了,会像爹那样,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

“嗯,娘相信你。”

郭送娘流着眼泪,笑了,她用滚烫而哆嗦的嘴唇,在儿子的额头上留下了一个长长的、暖暖的吻……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送家里穷,买不起一双球鞋,郭送幼时父亲遇难,家里家外全靠母亲一人支撑。母亲的一条腿受过伤,走路不方便,也干不了重活儿。
B.郭送向三喜借球鞋,三喜感到为难。郭送以连环画为谢礼与三喜商量,三喜想了半天,终于点头答应。这一情节体现了孩童纯真的一面。
C.郭送去赔新鞋,三喜娘知道事情的真相后,说啥也不要。比赛的前一天晚上,三喜娘还送来了几个煮鸡蛋,这些都体现了乡邻的纯朴与善良。
D.郭送收到球鞋的第二天,发现镇上商店柜台里那双蓝色球鞋不见了,而收到球鞋的前几天,家里的羊羔没了。他由此推断出球鞋是娘买的。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球鞋”为线索,将故事情节串联起来,结构清晰,情节集中。
B.娘为郭送买连环画,为买球鞋而卖掉了羊羔,突出了娘大方的形象。
C.小说后文写郭送爹为救人而牺牲,与前文爹“去了很远的地方”相照应。
D.小说运用语言、神态、心理、动作等描写,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
8.小说关于球鞋的故事写得很有层次感。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
9.小说主人公郭送形象鲜明,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2023-03-22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定州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故槐里。徙成纪。广家世世受射。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为人长,援臂,其善射亦天性也,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专以射为戏,竟死。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用此,其将兵数困辱,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
B.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
C.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
D.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古代称西方和北方的少数民族,文中指匈奴。
B.中郎,官名,秦代始设,是皇帝的近侍武官,汉代沿设。
C.“度不中不发”与“度我至军中”(《鸿门宴》)两句中“度”字的含义不同。
D.“及死之日”与“今恩足以及禽兽”(《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及”字的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广家世代学习骑射,李广也因为擅长骑马射箭、表现优异而受到文帝的称赞。
B.李广根据中贵人的口述和当时的伤情,准确判断出那三个匈奴人一定是射雕手。
C.李广总是把得到的赏赐分给下属,吃喝跟士兵在一起,对待士兵宽厚和缓而不苛刻。
D.太史公给了李广很高的评价,认为他品行端正,这话虽浅近,但可用来说明大道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
②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4.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李广将军的性格特点。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闺思

张仲素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春闺怨

杜荀鹤

朝喜花艳春,暮悲花委尘。

不悲花落早,悲妾似花身。

[注]①“渔阳”在古代多指征戍之地。②杜荀鹤,出身寒微,勤学苦读,却屡屡落第,苦斗三十年左右。

15.下列对这两首唐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人闺怨诗,多写从军戍边的征人之妻的怨情,张诗却以独辟蹊径著称。
B.张诗结尾止笔“梦渔阳”,对昨夜的梦境和此刻的心情一概不提。
C.杜诗中一“喜”一“悲”,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一位多愁善感、烂漫多情的闺阁女子形象。
D.杜诗四句却三句含“悲”字,突出悲情,一悲花谢早,二悲青春逝,三悲诗人自己。
16.这两首唐诗都以女性视角抒情,但各自抒发的主要情感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