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云南省昭通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毕业生诊断性监测语文试题
云南 高三 期末 2023-03-23 27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中国文学史上,散文是一种早熟的文体。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最早的散文,大约可追溯到甲骨卜辞、《周易》卦爻辞、钟鼎铭文等。而真正具备了较完备的散文形态的,应是从产生于殷周时代的《尚书》开始。《尚书》之后,就是中国散文的第一个黄金时期——先秦的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

先秦散文的基本文体形态:一是以论说为主,如《春秋》《老子》《庄子》《孟子》等含哲学、政论文在内的文章;二是以记叙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主,如《左传》《国语》等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文章。这两种文体形态交相辉映,不仅成就了一个大时代里散文的辉煌,而且还开创了中国的杂文学传统。而其文体特征则是具有广泛的包容性,即是说,先秦时期的散文文史哲没有分家,实用文章和非实用文章混杂,文学与非文学交织,其时也没有专门从事散文创作的散文家。可见,先秦时代的散文概念和内涵是模糊的,文体是自然朴素的,同时也是极其包容的。正是这种模糊、自然朴素和包容性奠定了中国古代散文宽阔、宏大坚实的基础。

先秦之后的两汉以历史散文为主要文体形态,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是这一文体的代表作,它将散文推到了一个顶峰。唐代的古文运动,一方面瓦解了魏晋南北朝的时文--骈文;一方面又融合叙事的历史、说理议论的哲学、抒情的文学于一炉,从而形成了叙事、议论与抒情三位一体的古典散文格局。当然,古典散文只是唐宋的一种主流散文文体形态,在唐代古文运动的推动下,散文的品类多样,写法也多姿多彩,既有大量的山水游记、寓言、传记等有很强文学性的散文,也有车载斗量的诸如书信、奏议、诏令、论辩、传状、碑记、箴铭、颂赞、哀祭、序跋、书说、赠序等偏于应用和议论的文章。明代以后,先是以拟古为主七子的散文创作成为时流,继而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主张一切作品皆从胸中流出的小品笔记成为主要散文文体形态。而清代以桐城派为代表的散文,既强调义理、考据,又注重词章,即将应用性与文学性融合在一起。从以上对古代散文的历史回顾中,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中国的古代散文,从文体的角度讲,是一个相当庞杂的概念,或者说是一个杂文学的系统。中国古代散文的文体形态呈现出两个特征:其一,是它一方面具有极强的包容性,一方面每个时代都有一种主流文体;其二,中国的古代散文,先奏时期是应用性与文学性并重,魏晋之后总体看文学性文体占据主导地位,但应用性文体也有自己独立的地位。

总结、回顾中国古代散文文体演变的历程,我们还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值得注意的文学现象,中国古代散文家从魏晋南北朝起便有着比较自觉的文体意识。虽然,章学诚所言至战国而后世之文体备的说法可能有夸大其辞的成分,但鲁迅认为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文学主要是诗文已进入到文体的自觉时代应属不虚。关于这一点,我们还可拿西方的文学作比较。西方的文学以戏剧、小说和诗为主,散文从古代到现代都没有独立成体,所以不论是长篇论著或是短篇小品,其文体基础都十分脆弱;即使五四时期热闹一时的英美絮语散文,其实真正上佳的作家和作品并不是很多。而能够像中国散文那样融记叙、抒情、议论于一炉的优秀之作更少。与中国散文相比,西方的散文随笔重笔路,重纪事、说理、个人性和科学精神,但在文章,即抒情性、音乐性、语言韵味,乃至文气等更能体现文体意识的各个方面,则远远逊色于中国古代散文。

(摘编自陈剑晖、杨汤琛《中国散文文体的近现代嬗变》,有删改)

材料二:

《谏逐客书》是客卿李斯在秦始皇十年,为讽谏秦王政取消逐客今而上的一个奏议。就文体说,《谏逐客书》是一篇议论文,阐述了人才对国家富利、强大、安全和发展的重要意义,是一篇透辟、精到的人才论。

《谏逐客书》之所以至今还脍炙人口,固然是其思想内容仍能启迪后人,但也还因为它有绵远隽永的艺术魅力滋润着后世。

说《谏逐客书》是策士之文的典范,还在于它有既铺张扬厉,又委婉善讽的艺术风格。李斯在分条剖析逐客的过错时,所用的道理其实并不深奥和复杂,如用概括的语言来表述,三句话就说清了全部论据。但李斯对此却有意加以铺叙,以造成深刻而强烈的印象,收到更强更好的说服效果。当然《谏逐客书》也并非仅由气势服人,它委婉善讽,委折入情,使人内心折服,更是其显著的特色。通篇用对比论证法正反相较,如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利害得失,烛人眼目,这是委婉善讽的表现。总之,文章将阐述的道理既用铺张扬厉的手法增强读者的印象,造成气势,又用曲折入情的手法,使读者觉得周详恳切,于心折服,而两者又如此巧妙地臻于一体,真不愧为策士文辞的典范。

在语言上重用排比、对偶,注意语言的色彩和音节的和谐,也是《谏逐客书》鲜明的艺术特色。语言形式为表达的内容服务,表达效果要抉择语言形式,这是文学创作的一条规律。大凡想铺陈事理,往往就重用排比和对偶。大概一个意思用对句或用几个句子来表述,除事理得以铺陈外,还能造成充畅的气势、典雅丽辩的文采、和谐铿锵的音节,从而收到更好的表达效果。所以,铺张扬厉、复本加奇、踵事增华的策士文辞往往重用对偶和排比。惟其如此,《谏逐客书》才显得气势充足,色彩绚丽,音节铿锵而和谐。

(摘编自邵碧华《策士之文,骈体之祖——李斯《谏逐客书〉赏析》,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我国的文学史上,散文发源很早,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辞、《周易》卦爻辞、钟鼎铭文等,但直到先秦才迎来第一个黄金时期。
B.先秦散文以磅礴的底蕴成就了自身辉煌,开创了一个具有广泛包容性的文学传统,也为中国古代散文奠定了宽阔、宏大的基础。
C.在西方文学发展中上,散文长期势弱未成主流,文体基础薄弱,直正上佳的作家和作品不多,不似中国古代散文具有文体意识。
D.策士文辞往往运用对偶和排比表意,因其可以让气势、文采、音节、事理等方面得到更好展现,《谏逐客书》也因此成为了典范。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以散文的起源开端,着重论述了中国古代散文的文体形态和文体意识。
B.材料二分析了《谏逐客书》的策士文辞特点,侧重对其艺术风格方面进行探究。
C.材料一借西方文学散文发展演变历程,论证中国古代散文家文体意识自觉的重要性。
D.材料二运用诗句说明《谏逐客书》妙用对比论证手法,委折人情、委婉善讽。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用来证明材料中各时代散文文体形态特征的一项是(     
A.先秦散文开创了我国散文的最基本形式,即议论文和叙事文。后世散文尽管有许多发展变化,但与这两种形式都有密切关系。
B.《史记》在综合前代史书各种体制的基础上,创立了纪传体编史方法,其中的“纪”“传”部分就是以人物为中心的历史散文。
C.建安时期是文学的自觉时代,建安七子一扫汉末文人的颓唐,语言疏朗明白,不尚雕琢,具有清新刚健的风格,世称“建安风骨”
D.韩愈、柳宗元等人尖锐批判六朝以来的骈俪文,提倡更为实用的上继先秦两汉文体的散文,并称之为“古文”,与骈俪文对立。
4.材料一论证手法多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5.先秦时期的散文体现了“应用性与文学性”并重的特征,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最后的阵地

石钟山

咣当一声,先是一颗炮弹落在阵地上,接二连三,铺天盖地的炮弹便雨点似的落下,阵地上硝烟弥漫,战火冲天。张守望从硝烟里走出来,身穿军装,提着冲锋枪,指着李满田的鼻子大声吼道:你的援兵为什么不来?

②每次梦到这里,李满田都会从梦里醒来。他先是摸一把早就湿了的脸,抖抖地坐起来,把腿放到床沿下,披了件衣服。李满田觉得胸闷,还有很多委屈,他要找人叙说,连同满腔的委屈。

③一大早,李满田扯了老邢,又拉了老徐,三人坐在干休所凉凉的石凳上。李满田委屈地搓着手说:张守望在汉江丢了阵地,你们说这事怪我吗?

④汉江阻击战那会儿,老邢是团长,老徐是团政委,李满田和张守望都是营长。说那是一场阻击战,还不如说是场遭遇战。整整十几天时间,美军用几倍于我军的飞机、坦克、火炮,轮番向我阻击阵地发起进攻。美军明白,攻下汉江等于断了志愿军后路,将不战而胜。阻击敌人的志愿军也明白,汉江守不住,之前付出的所有牺牲都白费了。全军将士分布在汉江外围的几十座山头上,面对美军疯狂的进攻,以血肉之躯捍卫着阵地。

张守望的一营,是进入阵地的第一拨阻击兵力。阵地不大,他先是把一个连派上了阵地,可结果,还不到一个白天,一个连队几乎全连覆没:连干部牺牲了,排长上:排长牺牲了,班长接替……

仗再打下去,连护送伤兵撤下阵地的人都没有了。先是上一个连,然后一个排,到最后一个班一个班地上了。阵地就如同一台绞肉机,张着血盆大口,有多少肉都能生吞下去。张守望最后上阵地时,是带着炊事员、警卫员、卫生员一起上去的,总共也不过十来个人。他知道最后的时刻到了,他挺了挺轻机枪,红着眼睛,哑着声音冲仅有的十几个士兵喊:阵地就是我们的坟墓!他喊完,挥了下手臂。十几个人跟着他,跃上了阵地。

阵地早就焦煳一片,弥漫着一股血腥味,让人作呕。山下几辆坦克并排地向山上攻来,坦克身后是密密麻麻的美军。炮弹在焦土上炸开,细碎的粉尘遮天蔽日,犹如黑夜。在这之前,他向团部求过援,那会儿电话线路还是畅通的,当初团里安排阵地时,他知道李满田的三营是预备队。他还剩下一个连时,就恳求过邢团长增援,邢团长在电话里冲他咆哮道,预备队已经没人了!没有预备队,你也要把阵地给我守住!

⑧再后来,他只剩下一个排了。电话线早就炸飞了,他用电台向团里求救,邢团长回话:你们营只剩下一个人也得把阵地守住。

⑨再后来,电台都被敌人的炮弹炸飞了,团部和他们彻底失去了联系。张守望抱着最后一战的必死之心。上了阵地,那会儿什么炮弹、坦克、美军,在他眼里都成了皮影戏。声音没了,一切都安静了,他的耳朵已被炮弹炸聋了,他一遍遍地喊:打!射击!往死里打!他的机枪口都打红了,冒着缕缕青烟。那会儿,张守望觉得自己已经飞起来了,身子似乎不存在了,轻飘飘的,他把打坏的机枪扔到一边,又端起另外一支枪向外射击……就在这时,他的后方升起两颗信号弹,就是两颗,这是邢团长之前规定的。两颗信号弹升起,就是他们撤出阵地的约定。

⑩军命如山,他又射光了枪里最后一粒子弹。在这之前,美军已经潮水似的撤下去了,他知道不用多时,阵地上将迎来一拨更猛烈的炮火。他冲身边吼:撤,撤离阵地!

⑪直到和大部队会合,他才知道,他们营已经在阵地上坚守十三天了。在暗无天日的阵地,他早已失去了时间的概念。最后一个军撤出战斗,稀稀拉拉的队伍从队首都能看到队尾,可他们上阵地时,足足有几万人呢。为了汉江,为了志愿军的大后方,他们几乎把一个军拼光了。

从那时开始,张守望不仅耳朵聋了,还留下了一个爱做梦的毛病。每次的梦境都千篇一律:他不停地摇着电话,一遍遍向电话里请求团部增援;他得到的答复是增援的部队在路上;他一次次张望,却不见一兵一卒来增援。

现实生活中,他就把恨记在李满田的身上,他分明记得李满田是预备营长,他们上阵地前,团长老邢政委老徐就是这么分工的。可直到他们营打光了,却不见李满田派出一兵一卒。

⑭他在撤下来时就知道,他们奔上阵地不久,李满田的预备营就拉上了阵地,团里从战斗打响那一刻就没有了预备队。可张守望还是说:满田,为啥不来增援我们呢?哪怕来一兵一卒也好哇。

李满田哽咽着声音说:守望,我还指望你给我派一兵一卒呢。张守望还知道,作为团长的老邢和政委老徐,也已经带着团部的警卫排上了阵地,据说他们军长都做好了棺材,带着警卫兵上了阵地。

这个理张守望懂,作为一名身经百战的老军人,这一切他能不懂吗?可梦依旧做,每次的梦境都是雷同的:他坚守的阵地变成了一座孤岛,每次他求援,团部的答复都是千篇一律——援军就在路上;可阵地都丢了,援军却仍不见一个人影。

有时喝多酒,他还和李满田磨叽。他拉着李满田的手——眼前李满田已经是三头六臂了——然后一遍遍地说:满田,你咋才来呀?阵地都丢了。

张守望就抱着李满田哀哀地哭,像一个被遗弃的孩子。

(选自《最后的阵地》,有删改)

文本二:

背景是 1951 年的汉江阻击战,英勇的 50 军战士们创造多项中国军战史中的奇迹。作家石钟山擅长写军旅生活题材的作品,种种被历史忽略的细节,在石钟山的小说里被精雕细琢。这篇小说是向志愿军致敬之作,充分诠释了 50 军的战士坚守阵地的大无畏精神,展现保家卫国战争中的壮烈与英勇,在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中凝聚升华。

(选自《最后的阵地》导读)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炮弹在焦土上炸开,细碎的粉尘遮天蔽日,犹如黑夜。”作者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将血淋淋的战场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
B.“机枪口都打红了,冒着缕缕青烟”,颜色词的运用非常传神,一“红”一“青”给暗无天日的战场增添了一丝悲情的色彩。
C.以张守望为代表的战十坚守阵地,展现了战十们大无畏的战斗精神和在保家卫国战争中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
D.小说中交织着梦境、现实和回忆,叙事节奏张弛有度,作者用倒叙手法展现了志愿军在汉江保卫战中的壮烈与英勇。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李满田梦见张守望把阵地失守的责任归咎干他,使他心生愧疚并难以人眠,只能找来两位老战友一叶心中的委屈。
B.最后上阵地时,炊事员、卫生品、警卫员这些人都上了阵地,主要展现了汉江阵地的重要和敌我力最的悬殊。
C.文中“整整十几天时间,美军用几倍于我军的飞机、坦克、火炮,轮番向我阻击阵地发起进攻”暗示阵地的失守。
D.张守望之前就知道李满田是预备营长,所以他满心希望李满田派兵支援,这个信念支撑着他坚守阵地长达十三天。
8.请求增援的过程中,张守望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战争的目的必须是为了和平”(亚里十多德),但自古以来,战争的过程往往是惨烈的。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描写战争惨烈的?
2023-03-23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毕业生诊断性监测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唯翼平连率田况果敢,发民年十八以上四万余人,授以库兵,与刻石为约。樊崇等闻之,不敢入界。况自劾奏,莽让况:未赐虎符而擅发兵,此弄兵也,厥罪乏兴。以况自诡必禽灭贼,故且勿治。后况自请出界击贼,所向皆破。莽以玺书令况领青、徐二州牧事。况上言:盗贼始发其原甚微部吏伍人所能禽也咎在长吏不为意县欺其郡郡欺朝廷实百言十实千言百。朝廷忽略,不辄督责,遂至延蔓连州,乃遣将帅,多使者,转相监促。郡县力事上官,应塞诘对,共酒食,具资用,以救断斩,不暇复忧盗贼、治官事。将帅又不能躬率吏士,战则为贼所破,吏气浸伤,徒费百姓。前幸蒙赦令,贼欲解散,或反遮击,恐入山谷,转相告语,故郡县降贼皆更惊骇,恐见诈灭,因饥馑易动,旬日之间更十余万人,此盗贼所以多之故也。今洛阳以东,米石二千。窃见诏书欲遣太师、更始将军,二人爪牙重臣,多从人众,道上空竭,少则亡以威示远方。宜急选牧、尹以下,明其赏罚。收合离乡,小国无城郭者,徙其老弱置大城中,积臧谷食,并力固守。贼来攻城,则不能下,所过无食,势不得群聚。如此,招之必降,击之则灭。今空复多出将帅,郡县苦之,反甚于贼。宜尽征还乘传诸使者以休息郡县。委任臣况以二州盗贼,必平定之。莽畏恶况,为发代,遣使者赐况玺书。使者至,见况,因令代监其兵。遣况西诣长安,拜为师尉大夫。况去,齐地遂败。

三年春,正月,九庙成,纳神主。莽谒见,大驾乘六马,以五采毛为龙文衣,著角,长三尺。又造华盖九重,高八丈一尺,载以四轮车,挽者皆呼登仙。莽出,令在前。百官窃言:此似[注]车,非仙物也。二月,樊崇等杀景尚。关东人相食。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二十九》)

【注】古代运棺材的车。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盗贼始发/其原甚微/部吏/伍人所能禽也/咎在长吏/不为意县/欺其郡/郡欺朝廷/实百言十/实千言百
B.盗贼始/发其原甚微/部吏/伍人所能禽也/咎在长吏/不为意县/欺其郡/郡欺朝廷/实百言十/实千言百
C.盗贼始发/其原甚微/部吏/伍人所能禽也/咎在长吏不为意/县欺其郡/郡欺朝廷/实百言十/实千言百
D.盗贼始/发其原甚微/部吏/伍人所能禽也/咎在长吏不为意/县欺其郡/郡欺朝廷/实百言十/实千言百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连率”为“连帅”“十国以为连,连有帅。”后世当用以称地方长官,职如太守。
B.“田况素果敢”与“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两句中的“素”字含义相同。
C.“一人爪牙重臣”与“蚓无爪牙之利”(《劝学》)两句中的“爪牙”含义不同。
D.“阴为发代”与“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兰亭集序》)两句中的“阴”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况弹劾检举自己之后,被王莽责备,王莽认为他的罪名应该跟贻误军机一样处理,最终贬去他的官职,不让他治理此地。
B.田况认为,朝廷不立即进行督察责罚,再加上郡县应付搪塞,只为开脱自己的死罪,没有工夫去考虑盗贼和办理公事。
C.田况认为盗贼突然增多,是因为要投降的盗贼又遭截击,他们互相传告,已降的更加惊骇,加之饥荒期间,人心容易动摇。
D.九庙工程竣工,王莽去朝拜,车队按照极高规格组成,拉车之人都呼喊“登仙”,官吏们却认为像灵车,不是神仙的用物。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帅又不能躬率吏土,战则为贼所破,吏气浸伤,徒费百姓。
(2)小国无城郭者,徙其老弱置大城中,积臧谷食,并力固守。
14.两州盗贼四起,田况上书陈述平盗之策,条理清晰,布局缜密,并保证交由自己一定能平定。但为什么王莽没有采纳?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桃花

唐·吴融

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

何当结作千年实,将示人间造化工?

桃花

唐·罗隐

暖触衣襟漠漠香,间梅遮柳不胜芳。

数枝艳拂文君酒,半里红欹宋玉墙。

尽日无人疑怅望,有时经雨乍凄凉。

旧山山下还如此,回首东风一断肠。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常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诗中,为了写出桃花的娇美,吴诗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罗诗则用了衬托和用典。
B.吴诗开篇就直写桃花的繁盛娇艳,罗诗却先写桃花触碰人的衣襟而散发出袅袅香气。
C.吴诗用“灼”“融”二字写出桃花的美,与罗诗中的“间”“遮”有异曲同工之妙。
D.吴诗中的三四句,表达了诗人对桃花的美好愿望,这与罗诗中三四句的内容一致。
16.这两首诗都以桃花为吟咏对象,但两诗中的桃花形象同中有异,请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根据“_______________”,引出怎样对待礼和乐的思考;而曾子用双重否定句说“_______________”,因为士人的责任重大,路途遥远。
(2)苏轼在《赤壁赋》中认为明月清风会成为造物者没有穷尽的大宝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舟是一种交通工具,与出行、离别、漂泊等息息相关。“舟”作为一个意象,在古典诗词中频频出现,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23-03-19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毕业生诊断性监测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春节凝结着赓续相传的文化基因,承载着刻骨铭心的情感记忆。在很多人心中,虎年春节特别而又温馨。就地过年的奉献、文明过节的担当、默默无闻的坚守、温暖实在的保障,让虎年春节有着一样的安心、放心、舒心,更彰显出家国一体、家国同心的深厚力量。

在传统文化里,春节本身就是一个连接家与国的时间节点,人们在 之中守护共同记忆和共同价值。对于中国人而言,家国一体、家国同心,不仅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战胜困难的文明逻辑,更是每个人内心不变的家国情怀,还是流淌于骨子里的文化基因。过去两年,中国能够妥善应对疫情冲击,能够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正是因为国家命运与个人前途同频共振,无数普通人、义无反顾,生死较量不畏惧、千难万险不退缩,汇聚成一个泱泱大国战胜风险挑战的强大合力。进入十四五时期,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样一种家国一体、家国同心的力量,仍将是中国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的重要依托,推动中国在复兴之路上行稳致远。

跨越时间的长河,家国情怀绵绵不断。回看旧岁,个人冷暖、集体荣辱、国家安危融为一体,铸就起团结一心、   的强大精神防线。谋划新年,我们更坚信:春暖花开,相聚可待:山河无羔,未来可期。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引用和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2023-03-23更新 | 17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毕业生诊断性监测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啤酒,是一种颇受人们欢迎的饮料,,饮用适量的啤酒可以消暑解热。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所饮用的啤酒都是经由谷物发酵而成的,那么你听说过无需加工、天然而成的啤酒吗?而且,据说这种啤酒还有驱邪治病的神奇功效呢!这种神奇的啤酒出自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上的阿尔善圣泉,当地人将之称为阿尔善宝力格”。这眼圣泉中喷出来的泉水清澈冰凉,是橙黄色的,并伴有大量的气泡,看起来特别像啤酒,泉水虽然闻起来没有任何特殊气味,可喝在口中却甘甜清爽,等到下咽时又稍稍有一点苦味,还有一丝难以说清楚的酸味,简直可以与鲜啤酒相媲美。颇为神奇的是,泉水只在涌泉处喝着有啤酒味, ,啤酒味就会消失。

锡林郭勒盟蒙医研究所科研小组对阿尔善圣泉进行了三年的考察研究后认为,泉水对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关节炎、皮肤病、高血压、过敏性疾病及神经系统疾病确实有着不同程度的疗效。其中,对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皮肤病、高血压病的疗效最为显著。同时,还有专家对泉水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发现其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多种微量元素,

21.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画波浪线处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学会享受生活,你才能发现生活的精彩。
B.他诚心诚意地邀请你,你就不要推辞了。
C.如果按我说的做,你就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D.大伙你一言,我一语,都在谈论这件事。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3个字。
2023-03-23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毕业生诊断性监测语文试题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轻为阴、重为阳。”“是中国传统书法美的重要标准。把笔向上轻提,笔画会变细;向下按,笔画会变粗。适当地提、按,会使笔画产生粗细变化,借此产生轻、重对比,加强动感。轻则淡雅、飘逸而秀丽,但易浮滑轻薄;重则稳健、凝重,但也容易痴呆僵硬。轻重看似对立,实则互补。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03-19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毕业生诊断性监测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作文主题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写作
6
作文主题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4学术论文非连续性文本
6-90.4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双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65司马光(1019-1086)  《资治通鉴》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65咏物言志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200.65修辞手法  辨析并修改病句  熟语(含成语)表达题组
21-220.65情境补写  文章的叙述人称选择+表达
六、作文
230.4引语式材料  理性思辨  批判精神  成功面面观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