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16届江苏省苏州中学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
江苏 高三 阶段练习 2017-07-19 6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作家作品、写作、名著阅读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4)
1.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对历史细节,普通人往往采取 ,大而化之,甚至是玩笑戏谑的态度。比如中国戏曲,台上摆一张桌子,旁边放两把椅子,服装道具, ,善恶忠奸,美丑妍媸,全靠脸谱区别,什么朝代,都是这一套。它和文人艺术真是 ,另有自己的欣赏规矩。即使贵为天下母仪,如慈禧太后,人称国学大师,像陈寅恪,只要是进戏园子听戏,都得遵守这套规矩,根本没有谁跟历史较真儿。
A.漫不经心 千篇一律大异其趣
B.漠不关心千人一面大异其趣
C.漠不关心千篇一律各异其趣
D.漫不经心千人一面各异其趣
2016-11-18更新 | 93次组卷 | 3卷引用:2015届江苏省南京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2. 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A.为引导广大市民自觉养成文明排队、有序乘车、遵守公共交通的习惯,现长期面向社会招募站台引导志愿者。
B.国际民航组织处提议设立一个信息共享平台,以便民航客机及时回避并了解在飞越交战地区时可能遇到的危险。
C.在这部农村题材的小说中,温馨的乡村人际关系难见踪影,传统的乡村文化几乎毁坏殆尽,令人不禁感慨系之。
D.消费者通过网络交易平台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或者服务者要求赔偿。
2015-06-18更新 | 400次组卷 | 8卷引用:2015届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3. 依次在下面三处横线上填入诗句,其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1)“ ▲      ”,抗战时期的梅兰芳生活在日寇占领的北平,面对物质上的困顿和日伪的时时骚扰,他坚决拒绝日本人所谓纯商业性质的“邀请演出”。

(2)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的夫人去世后,总有人让老先生续弦,启功先生引用“ ▲     ”的诗句婉言谢绝,他宁肯孤独终老,也不愿续娶。

(3)词人辛弃疾从小舞枪弄棒,何尝有什么身体疾病?金瓯缺,山河碎,国家破败成了他最大的心病,“”的诗句传达出他深沉的忧伤。

A.时穷节乃见          天长地久有时尽       已是黄昏独自愁
B.时穷节乃见          曾经沧海难为水       西北望长安
C.居高声自远          天长地久有时尽       西北望长安
D.居高声自远          曾经沧海难为水       已是黄昏独自愁
2016-11-18更新 | 139次组卷 | 7卷引用:2015届江苏省盐城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名校
4. 对下列材料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清代著名戏曲理论家李渔对写作有形象的比喻:“基址初平,间架未定,先筹何处建厅,何处开户,栋需何木,梁用何材,必俟成局了然,始可挥斤运斧。”
A.写文章先结构,选材料。B.写文章必须注意衔接,前后勾连。
C.写文章打好基础,注重积累。D.写文章围绕中心,收放自如。
2016-11-18更新 | 149次组卷 | 7卷引用:2015届江苏省南通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5. 下列各组句子中,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好容易总算把他哄下了。②好不容易总算把他哄下了。
B.①这一切都不是证据。②这一切不都是证据。
C.①雨后路滑,我好几次都差点摔倒。②雨后路滑,我好几次都差点没摔倒。
D.①我几乎忘了寒风中抱团取暖的往事。②我几乎没忘寒风中抱团取暖的往事。
2016-11-18更新 | 82次组卷 | 3卷引用:2015届江苏省无锡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南山集》目录序
(清)戴钧衡
呜呼!文章之事,岂不难哉!司马子长生汉武之朝,以天授之才,承累世之学,通古今书史之秘,穷天下山水奇迹,其所遭,极人世万不可堪之境,侘傺抑郁,感愤悲伤,以其所,发为文章,遂以雄天下,传于后世。自后世言文章称大家者,所造虽各有不同,要莫不深得乎子长之义旨。
国朝作者间出,海内翕然推为正宗,莫如吾乡望溪方氏。方氏生平极所叹服者,则惟先生。先生与望溪生为同里,又自少志意相得,迨老不衰。其学之浅深,文章之得失,知之深而信之者,莫如望溪。顾望溪生为显官,身后著作在天下,而先生摧折困抑,垂老构祸以死,著作脱轶,莫为之收,而一二藏书家有其稿者,又秘弗敢出。四方学者,徒耳先生之名,求读其书不可得。文章之遭际,幸不幸固如是耶!
余读先生之文,见其境象如太空之浮云,变化无迹;又如飞仙御风,莫窥行止。私尝拟之古人,以为庄周之文、李白之诗,庶几相似。而其气之逸韵之远,则直入司马子长之室而得其神。云鹗氏尝谓子长文章之逸气,欧阳永叔后,惟先生得之,非虚语也。余又观先生文中自叙,及望溪先生所作序文,知先生生平每子长自命,其胸中藏有数百卷书,滔滔欲出。向令克成,必有不同于班固、范蔚宗、陈寿诸人者,岂仅区区文字足见其得子长之神哉?惜乎有子长之才,不能有子长之志,仅此区区,而犹厄抑使不得彰行于世,良可悲也。
先生文集名不一,少时著有《困学集》《芦中集》,皆不可复见。今世所仅存者,惟门人尤云鹗刊本,所谓《南山集》是也。里中吴氏藏有写本,较尤本文多且半,余而抄之。复许君处见先生手稿十数首。又尤本、吴本未加编次,亦无意例,余乃共取编。呜呼!余所见三本,同异如此,此外不可见者,其零散知几何也?
道光辛丑十二月,宗后学钧衡谨
(选自《戴南山先生全集》,有删改)
【注】①《南山集》:戴名世文集名。戴名世,号南山,清代“桐城派”奠基人、文学家,因“文字狱”被杀。②司马子长: 司马迁,字子长。③望溪:清文学家方苞,晚号望溪。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其所,发为文章畜:积聚
B.知之深而信之者笃:厚道
C.余而抄之假:借
D.宗后学钧衡谨识:记
7.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穷天下山水奇迹余乃共取编
B.方氏生平极所叹服者一二藏书家有其稿者
C.遂以雄天下复许君处见先生手稿十数首
D.知先生生平每子长自命余所见三本,同异如此
8.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四方学者,徒耳先生之名,求读其书不可得。
(2)私尝拟之古人,以为庄周之文、李白之诗,庶几相似。
(3)仅此区区,而犹厄抑使不得彰行于世,良可悲也。
9.作者认为戴名世的文章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意简要概括。
2015-06-11更新 | 76次组卷 | 7卷引用:2015届江苏省南通、扬州、淮安、泰州四市高三第三次调研语文卷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12.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下题。
自兴国往筠宿石田驿南二十五里野人舍
苏轼
溪上青山三百叠,快马轻衫来一抹。
倚山修竹有人家,横道清泉知我渴。
芒鞋竹杖自轻软,蒲荐松床亦香滑。
夜深风露满中庭,惟见孤萤自开阖。
(1)简析首联运用的修辞手法及表达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是“野人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尾联,赏析“孤萤”这一形象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5-05-04更新 | 174次组卷 | 5卷引用:2015届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