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田家炳实验中学/平远县平远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广东 高三 期末 2023-04-19 9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戏曲的独到之处,是它的虚拟性。西方戏剧基本上是不承认这一点的。他们的演出,是现在进行式,十分重视舞台上的真实感。他们的道具、布景等等,总是面面俱到,力求真实。但是,这种做法其实是吃力不讨好的。花钱多不说,也未必有效果。因为道具布景做得再像,也是假的,而且其真实性也总是有限的。中国的戏曲艺术家就高明得多。他们干脆公开承认是在演戏,一切都是假的,不过是以歌舞演故事,即中国戏曲的演出是过去叙述式的。咱们姑妄言之,你们也姑妄听之,对付着看好了。

尊重观众,是中国戏曲的一贯作风。比方说,《坐楼杀惜》中刘唐的自报家门就是。刘唐一上场,就对观众说:某,赤发鬼刘唐是也。这原本是不应该的事,因为宋代的刘唐不可能和我们说话。而且,既然是和隔了上千年的我们说话,就不该害怕当时官府的差人听见,然而当刘唐说到奉了梁山几个字时,却突然捂嘴,看看四周有没有人,然后才压低了声音接着说奉了梁山晁大哥之命等等。可见,中国戏曲虽有虚拟之事,却无欺人之心,能真实的,还是尽量真实。更何况,在中国艺术看来,一切都可虚拟,唯独心理和情感不可作伪。

正因为中国戏曲的艺术构成是虚拟的,因此它的舞台表演是写意的。中国艺术的造型观,不是力求形似的具象造型观,而是只求意似的意象造型观意象造型观的要义,是立象尽意,得意忘象。象,不过是传情表意的手段,是可以不必斤斤计较甚至可有可无的东西。西方戏剧的无实物动作(面对假想物空着手进行的形体表演)虽然也有虚拟性,但仍要求形似;而中国戏曲的虚拟程式,却只要求意似。从喝酒、吃饭、睡觉、起床,到跋山、涉水、跑马、行舟,都只是意思意思,只要在意思上相似就可以了,和国画写意中的意到笔不到逸笔草草差不多。既然所求不过意似,则旦角上马如骑狗,或者揩眼泪时袖子和眼睛隔着几寸远,也就没有什么奇怪的了。

(摘编自易中天《中国戏曲艺术的美学特征》)

材料二:

相对于西方的写实戏剧,中国戏曲的写意性即舞台演出形式,倾向于与生活原型拉开距离,以一种经过虚拟、象征或艺术夸张变形的程式来表现现实生活。

与西方戏剧比较,中国戏曲最大的特色在于表演的虚拟性。它运用演员的虚拟动作,调动观众的想象,形成特定的戏剧情境和舞台形象。如开门没有门,双手作开门状表示;骑马没有马,用一根马鞭表示;跑一个圆场,就表示越过了千山万水等等。虚拟表演可以形成一种虚拟的舞台时空。从根本上说,这种舞台时空不是实际生活的时间和空间的反映,它们是一种心理时间心理空间,存在于创作者和欣赏者的想象之中。虚拟表演还可以为观众创造一种虚拟的动作对象。如人物上楼梯,只做出提衣抬腿上楼的动作,楼梯是没有的,但观众却能理解那是上楼梯而不是别的,因为演员通过表演已使楼梯存在于观众的心目中。

中国戏曲舞台还常采用一系列的象征性符号。一桌二椅是中国传统戏曲舞台上一个常见的象征性符号。它可以指现实中的桌和椅,但更多时候则象征皇宫、官府、帅帐等其他地方。如桌上摆一官印则象征着舞台环境是官府;桌椅旁立一竿绣旗,则象征帅帐等等。戏曲中的脸谱、服饰也是一种象征性符号。脸谱艺术不是忠实地描绘和再现人的五官的本来面目,而是用大胆的想象和联想,加以改造和创新,将角色的形象虚化成了象征性的脸谱符号,象征人物不同的身份、地位、性格特征。服饰的颜色和样式也具有象征性:黄象征皇帝,白(甲衣)象征儒雅英俊的武将,等等。

中国戏曲经常要借助夸张的表演,突出、强调生活中的某些部分,改变生活的原型。如以花脸表现的张飞,嗓音宽阔洪亮,性格粗犷豪爽,动作节奏鲜明大方,恼怒时即大喊哇呀呀……;而以小生表现的王金龙,说话要用小嗓,走路要迈方步,举止文雅,风度潇洒,高兴时的笑是啊!啊!啊哈哈哈……这些表现形式,用的是夸张手法,它要比生活中的原型更强烈,更典型,更具观赏性。

在漫长的戏曲发展过程中,这种写意性是如何形成的呢?

有无相生”“虚实结合的哲学思想影响着艺术境界的追求。中国戏曲通过演员的虚拟、象征的动作和夸张的艺术手法去营造一种空灵变换、似与不似的戏剧情境,观众的想象力被最大程度地激活,戏曲艺术的写意特征也就形成了。

中国戏曲的产生及发展受其所处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中国戏曲是在民间产生的,民间艺人没有足够的财力购置大量的布景和道具。此外,民间戏曲班子的流动特点也要求戏班必须轻装上路,过多的布景和道具不适应戏班的流动状态。因此,戏班在表演时就不可能过多地依赖布景和道具。民间戏班撂地作场的演出方式,不允许他们有更充分的时间和足够的条件去搭建复杂的布景。久而久之,中国戏曲就形成了写意性特征。

(摘编自刘筠梅《中国戏曲的艺术特征及其成因》)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戏剧注重虚拟性,西方戏剧注重写实性,因此中国戏剧的表演是“过去叙述式”,而西方戏剧的表演是“现在进行式”。
B.中国艺术认为一切都可虚拟,唯独心理和情感不可作伪。中国戏曲虽有虚拟之事,却无欺人之心,正体现了这一思想。
C.虚拟的表演给演员和观众创造了艺术联想和想象的“心理时间”“心理空间”以及虚拟的动作对象,这是外国戏剧所没有的。
D.中国戏曲舞台上没有过多的布景和道具,其根本原因是民间戏曲班子具有流动的特点,要求戏班必须轻装上路。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诗歌中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国画中的“意到笔不到”“逸笔草草”均体现了中国艺术不力求形似而只求意似的“意象造型观”。
B.戏曲谚语“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体现了中国戏曲的写意性,它是借助虚拟性的表演,调动观众想象,形成特定的戏剧情境和舞台形象。
C.中国戏曲舞台常采用桌椅、脸谱、服饰等一系列象征性符号,为的是很好地体现中国戏曲艺术“有无相生、虚实结合、虚中写实”的写意性特征。
D.中国戏曲中把曹操化妆成白脸,而且眉眼细小、皱纹粗大、嘴上部还有两颗大黑痣,是用夸张手法突出其多疑、奸诈、阴险的性格特征。
3.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中国戏曲的“写意性”特征的一项是(     
A.梅兰芳的琴师徐兰沅曾跟梅兰芳说过这样一副对子:“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
B.戏曲有时用一段长达二十分钟的“慢板”曲调来抒发人物的内心情感;有时大将在战胜敌人后,用一大段“枪花”或“刀花”表演来抒发获胜后的喜悦。
C.中国戏曲服饰主要以明清戏服为主,不太关注季节、时代、地域等服装特点,只考虑戏曲服装是否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年龄等方面。
D.关汉卿《窦娥冤》中,女主人公窦娥在含冤临刑前发出了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三桩誓愿,借异常的现象向人间发出强有力的警示。
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5.明代戏曲理论家王骥德在《曲律》中指出:“戏剧之道,出之贵实,而用之贵虚。”请结合材料一、二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牵风记(节选)

徐怀中

“野政文工团”派出一个小分队,来九团慰问演出。思想内容没得说,可是出来进去总是那么几个熟悉面孔,太乏味了!台下开始发难:“不看!不看!不看!”

最初只有少数人起哄,像是受到恶性传染,到处尖声刺耳地打起了口哨。

报幕人从大幕中缝处钻出来,他每次出现,观众都以为演出将会做出重新调整。台下又狂呼乱嘁起来:“出来一个坤角儿!出来一个坤角儿!”

宣传队队长亲自到大幕前讲话,面目严肃到不可能更加严肃:“我可以负责地向你们声明,我们这里没有什么坤角儿,绝对没有!”

“有!”“有!”台下齐声揭露。

小分队里确实有两位女演员,可是今晚排定的节目单里没有女角,分派她们俩反串鬼子兵。

团长齐竞接到报告,风风火火地赶来了。

有人认出了团长,彼此提醒:“一号!”“一号!”

前面几排观众端端正正坐好了,远处的人似乎觉察出有什么不对头,也都不敢再出声了。齐竞这才开始队前训话:“丢人现眼!给八路军丢人现眼!给‘虎团’全团将士丢人现眼!”

全场空气像是凝结在一处,紧张极了,大家都听到自己的心咚咚地跳。齐竞转身向当值的现场总指挥挥手说:“解散!各单位带回!”

老乡们叹息说,可惜一台好节目,就这样吹灯拔蜡了。

“请等一下!请等一下!”传来一个女孩子的呼喊声。

“虎团”团长齐竞远远看到,那个女孩子站在场地最后,一只手抱着长长的个什么物件。她很有自信的样子,脸上总挂着那么一丝天然的微笑。

女孩仰起脸,向高居于舞台台口的齐竞提出交涉:“首长同志,你好!碰巧我带着古琴,就由我为大家弹奏一支曲子可以吗?”

一个花季少女怀抱古琴,突然出现在队列前,齐竞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陪同女孩子的地方干部上前说明,她是从北平来的女学生,名叫汪可逾。路经此地,正好赶上“虎团”在开晚会。

齐竞脸上顿时感觉热辣辣的,这一下,让沦陷区来的女学生看笑话了!应该欣然接受,还是婉言谢绝呢?他心想,作为现场的最高指挥员,决不可冷冰冰地板起面孔,对着如此天真烂漫的一种想法,劈头一瓢冷水浇下来。

“欢迎欢迎!请到台上来!请到台上来!”齐竞正式发出邀请。

汪可逾登上舞台,她已经高兴得迫不及待解开琴囊,取出了古琴。

“啊哟!这不是一张宋代古琴吗?”齐竞随口吟诵出了白居易《废琴》诗句:“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声。古声淡无味,不称今人情。”女学生也来了兴致,以白居易的另一首诗做回应:“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

老乡们也都重新围拢上来,等待恢复演出。自然是由齐竞担任了报幕员:“安静!安静!现在请小汪同学为大家演奏一支古琴曲,好不好啊?”

“好!”

只见汪姑娘缓缓抬起右臂腕,纤纤素手弹出了一个散音——空弦音。她的这张宋琴共鸣极佳,洪亮一如铜钟。

离开舞台一段距离,便可以隐约听到远处接连不断的炮声。台下观众早把战火纷飞隆隆炮声抛诸脑后了,一支古琴曲营造出了超乎音响感受的一种空幻氛围,清风明月,万籁俱寂,令全场军民泰然心悦,陶醉不已。

二十世纪末,军事科学院一个战史编写小组重访太行山根据地。抗战初期许多著名战例,便发生在这一带,日军发起规模空前的一九四二年五月“大扫荡”,此地也正是遭受祸害的中心地区。当地七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全都作为亲历者接受了采访。

让来访者大失所望,老人们对当年战斗中许多生动感人的细节记忆很模糊,掏不出他们几句话了。而要成年未成年的一个北平女学生,以她尚不娴熟的技艺弹奏了几支古琴曲,老人们却至今难以忘怀,连种种细节都能讲得出来。那位汪姑娘怎样席地而坐,怎样将古琴架在双腿上,又怎样缓缓抬起右腕,以右手中指尖弹拨出一个空弦音。

那天独立第九旅举办的军民同乐晩会,远远超出了娱乐的涵义,令战史编写组各位将校难以置信。

而事实上,那个夜晚军情正是十万火急。日军已经完成隐蔽合围部署,并组成了“挺进杀入支队”,企图对太行区领导机关来一个迅雷不及掩耳的向心奔袭。我军则采取“敌进我退”战术,适时向日军后方交通线和据点发起猛烈攻击敌回援,变被动为主动。敌我双方作战指挥的电报讯号往返交错,在茫茫夜空织成了一张无形的网。汪姑娘的古琴曲,悠悠然穿过那张炽热的电讯网,随疾风流云远远传向四方。

齐竞接到指挥部加急电报,来不及先向汪姑娘打一声招呼,让她终止演奏,而是直接向全场宣布:“全体起立!出发!”

转眼之间,台上已经空空的了,幕布一收,再看不出这里有过什么舞台的痕迹。“一号”和他的两名警卫员已经上马了,团民运科科长跑来报告,说那个北平女学生向他报名参军,非跟着部队走不可。齐竞一听就急了:“你有脑子没有?她拿着边区政府的介绍信,要去太行二中,你半路把人给拐跑了,怎么交代?”远远看见小汪深一脚浅一脚向这边跟跑过来,他指头戳着民运科科长的鼻子尖喝令:“甩掉她!听清楚了,甩掉她!”

齐竞一抖缰绳飞奔而去,两名骑兵通信员紧随其后,消失在黑暗中。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慰问演出的演员人数少,都是老面孔,加上没有女角,导致战士对节目失去兴致,在台下起哄乱喊。
B.团长齐竞的出场让慰问现场乱糟糟的局面迅速发生了改变,由此可见齐竞在战士中的巨大影响力。
C.老人们对汪可逾的演奏记忆犹新,而对当年战斗中的细节记忆模糊,说明他们当时对战事习以为常。
D.齐竞对民运科科长的喝令简短而有力,果断拒绝汪可逾参军,显示了其军人气质,也暗示出军情紧急。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战士的发难,团长的训斥,老乡们的感叹,都为后面女主人公汪可逾的出场及演奏蓄势,情节上跌宕起伏。
B.小说善于塑造性格复杂的人物形象,如汪可逾毛遂自荐表演,但她的技艺其实“尚不娴熟”,个性积极主动但缺少自知之明。
C.文中描写汪可逾的音乐演奏很有艺术特色,如“洪亮一如铜钟”等句,运用正面描写,表现她演奏的精彩。
D.画横线的句子一方面交代小说的故事背景,另一方面开启下文,由军民同乐的晚会转到讲述严峻的战争局势。
8.小说节选部分可看出齐竞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9.作者说:“我们的战争文学,当然要写金戈铁马,要写血与火的考验,但不能味局限于此沦为套路。”据此,你认为《牵风记》为何要写一次差点夭折的慰问演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楚襄王为太子之时,于齐。怀王薨,太子辞于齐王而归,齐王隘之:“予我东地五百里,乃归子。”太子曰:“臣有傅,请追而问傅。”傅慎子曰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便太子入,致命齐王曰:“敬献地五百里。”齐王归楚太子。太子归,即位为王。齐使车五十乘,来取东地于楚。上柱国子良入见。王曰:“寡人之得来反王坟墓、复群臣、归社稷也,以东地五百里许齐。齐今使来求地,为之奈何?”子良曰:“王不可不与也。王身出玉声,许强万乘之齐而不与,则不信。后不可以约结诸侯。请与而复攻之。”子良出,昭常入见。昭常曰:“不可与也。万乘者,以地大为万乘。今东地五百里,是去战国之半也,有万乘之号,而无千乘之用也,不可。常请守之。”昭常出,景鲤入见。景鲤曰:“不可与也。虽然,楚不能独守。臣请西索救于秦。”景鲤出,慎子入。王以三大夫计告慎子曰:“寡人谁用于三子之计?”慎子对曰:“王皆用之!”王曰:“善。”乃遣子良北献地于齐。遣子良之明日,立昭常为大司马,使守东地。又遣景鲤西索救于秦。子良至齐,齐使人以甲受东地。昭常应齐使曰:“我典主东地,且与死生。悉五尺至六十,三十余万,弊钝兵,愿承下尘。”齐王谓子良曰:“大夫来献地,今常守之,何如?”子良曰:“臣身受命弊邑之王,是常矫也。王攻之。”齐王大兴兵,攻东地,伐昭常。未涉疆,秦以五十万临齐右壤。曰:“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又欲夺之东地五百里,不义。其缩则可,不然,则愿待战。”齐王恐焉,乃请子良南道楚,西使秦,解齐患。士卒不用,东地复全。

(节选自《战国策·楚策二》)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傅慎子曰/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便/
B.傅慎子曰/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便/
C.傅慎子曰/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便/
D.傅慎子曰/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便/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质”,即做人质。古时被派往别国做人质的,多为王室或诸侯的子弟。
B.“去”,文中有放弃之意,与《归去来兮辞•并序》“彭泽去家百里”的“去”不同。
C.“致命”,文中是回复、复命的意思。今多指“捐躯”或“使丧命”等意思。
D.“甲”,文中加点处指铠甲,与下文的“其缩甲则可”的“甲”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怀王去世后,太子需从齐回国继位。面对齐王索地的威胁,太子听从慎子的建议,答应了齐王的要求。
B.楚国群臣所献三策,让楚襄王陷入两难境地。在慎子的建议下,楚襄王三策并用,最终化解了危机。
C.面对齐国军队,昭常毫不畏惧,誓与东地共存亡,虽年近六十不惜以五尺之身与齐国奉陪到底。
D.齐国兴师进攻楚国东地,讨伐昭常,后迫于秦国的军事威慑,只得向秦、楚寻求和解,东地得以保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子辞于齐王而归,齐王隘之:“予我东地五百里,乃归子。”
(2)臣身受命弊邑之王,是常矫也。王攻之。
14.针对齐国索取东地的难题,楚国大臣子良、昭常、景鲤提出了三种对策,请结合文本简要阐述三人的对策及弊端。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依韵和并州郑宣徽见寄

范仲淹

西湖载客恣游从,湖上参差半佛宫。

回顾隙驹曾不息,沉思樽酒可教空。

层台累榭皆清旷,万户千门尽郁葱。

向此行春无限乐,却惭何道继文翁


[注]①北宋皇祐二年,吴中发生饥荒。此时范仲淹任杭州知府,他发动各地整修寺院,翻修官仓,借工程雇佣大批饥民。因措施得力,百姓平安度过灾荒。②从:同“纵”,放任。③文翁:名党,字仲翁,西汉循吏,曾任蜀郡守,政绩卓著。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从乘船游赏西湖写起,确定全诗的立足点,下文中的所见所感均由此生发。
B.次句写西湖周边景象,从湖上放眼望去,建筑大半是佛宫,参差不一,高低错落。
C.颔联写出诗人此时的状态十分忙碌,连静下来想喝一杯酒都让他觉得是虚度光阴。
D.颈联互文见义,亭台楼榭与房舍院落层层叠叠,使人感到清新旷远、葱郁繁盛。
16.“先忧后乐”精神贯穿范仲淹的一生,在其诗词中也常有体现,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这首诗中的“忧”与“乐”体现在何处?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名校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 。”
(2)《书愤》中“____________”两句,陆游在今昔对比中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的悲愤。
(3)《陈情表》用“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自己的孤单和缺少心灵的安慰。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她宛如一条舒展的巨龙。江河交织成了密集的血管;山脉构成了坚毅的骨骼;森林生成了丰盈的肉身与苍翠的鳞片;文明则锻造了勇于拓新的灵魂。她是大兴安岭,中国北方的起点。她是松嫩平原和呼伦贝尔大草原的天然缘色屏障;她让太行山和雪峰山连成一线;黑龙江,松花江等河流在此凝聚一心;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在其两侧碰撞与融合。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基建事业                  ,亟需大量工业材料。大兴安岭林区第一批林业工人,拿着弯把锯和斧头,在莽莽大森林里昼夜奋战,把栋梁之材                  地运往祖国各地,有力支援了国家经济建设。上世纪60年代开始,大兴安岭林区提倡坚持一手砍树,一手栽树的工作方法,让过伐区和荒坡披上新绿。进入新世纪,林区坚决执行国家天保政策,山林重归自然。如今,林区以生态旅游为主线,带动林下经济、碳汇等绿色产业的全新转型,而相关收益又促进了林业的生态维护。由此看来,保护生态和经济发展                  

大兴安岭不愧为共和国林业长子,始终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目标,用深深的家国情怀,在祖国北疆书写绿色传奇。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写成句式整齐、语意连贯的语句,不得改变原意。
20.请指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修辞手法,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家中无人、电器全关,却仍收到用电缴费提醒,究竟是谁在偷吃电?电器在关机或不行使其原始功能时,只要不断开电源,                  。与电器在使用中产生的有效能耗不同,待机能耗不易被察觉,很多人甚至还不知道。                  ,因为即便按照每户日待机能耗0.2度电计算,一个500万人口的城市一年就会被走近1.39亿度电。据中国节能中心统计,全国一年电器待机能耗总量高达2000亿度,相当于三个三峡水电站一年的发电量。

有关调查显示,对于电费刺客的存在,多数用户表示不太清楚”“应该没多少从来没有关注过。而在日常生活中,家电多开不用、开着空调盖被子、频繁开关冰箱门、屏幕亮度过高等现象广泛存在。早在2000年,国际能源署就提出了用10年时间将全球所有电器产品待机能耗降到1瓦的“1瓦计划,计划落地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拔下偷电的电器插头,遏制待机能耗,消除隐藏的浪费,除了改变电器使用习惯,加快节能方面的技术开发和推广外,当务之急是                  ,让电费刺客无处藏身。

21.下列各项中的双引号,与文中“电费刺客”的双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也许因为他说一口漂亮的北京话,姑娘们私下里都叫他“北京话”。
B.导师钟扬的“暖”是有目共睹的,这更体现在他对学生的关爱上。
C.开几个乡村学校和使乡下人多识几个字,也许并不能使乡下人“聪明”起来。
D.宝玉因知她本姓花,又曾见旧人诗句上有“花气袭人”之句,遂更名袭人。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名校
23.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今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仪式上,寄语广大青年要勤掸“思想尘”,守住内心,正心明道,怀德自重。

②苏格拉底认为,种庄稼是除去田间杂草的最好办法。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以上材料带给你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4学术论文非连续性文本
6-90.4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65《新序》(《战国策》整理)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65近体诗(律诗和绝句)  即事感怀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200.65修辞手法  变换句式  熟语(含成语)表达题组
21-220.65标点符号  情境补写选择+表达
六、作文
230.4生活体验  人生感悟  价值理念  引语式材料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