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福建 高二 期中 2023-05-08 8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OpenAI研发的对话式聊天机器人模型ChatGPT发布后,两个月吸引了超过1亿用户的关注,一跃成为20年来互联网领域增长最快的消费类应用。在和ChatGPT“对话”时,人们发现它能够连续回答问题、承认错误、质疑不正确的前提,甚至拒绝不适当的请求;它还可以写文案、翻译文本、为代码纠错,甚至编写代码。比如,有网友问:“我的妻子说,5+2等于8,对吗?”ChatGPT回答:“5+2等于7;既然你妻子说5+2等于8,那就等于8吧。”比尔·盖茨高度评价这项技术,认为它的出现不亚于互联网和个人电脑的诞生。

(摘编自赵熠如《ChatGPT火了》)

材料二:

ChatGPT成为功能强大的智能应用,主要得益于其依托的大型语言模型。这个“巨无霸”式的模型具有强大的学习能力,就具体过程来说,首先,创建人类偏好数据。随机挑选部分问题,并由标注人员给出高质量回答,形成“人类表达——任务结果”的标注数据,反馈至模型,让其学习——这批数据数量仅有数万,并通过提示词(Prompt)模式进行,即模型参数不发生变化。其次,训练一个反馈模型。随机挑选部分问题,由原始模型输出答案,再由标注人员基于“人类偏好标准”(例如,相关性、信息丰富程度、答案有害、负面情感等),对原始模型的答案进行排序。最后,利用标注好的“人类偏好”数据,训练一个打分模型,这一打分模型会对原始模型的结果进行打分,告诉他什么答案分高,什么答案分低。以此为基础,整个过程通过循环式地强化学习,将反馈模型和原始模型相链接,当原始模型输出的结果在打分模型中获得较低分值时,它将受到惩罚,同时,被要求重新学习。通过不断循环,原始模型逐渐迭代升级,直至“脱胎换骨”,彻底掌握人类偏好,变成人类满意的模型,即ChatGPT

(摘编自朱光辉、王喜文《ChatGPT的运行模式、关键技术及未来图景》)

材料三:

进入2023年,微软推新,谷歌入局,“ChatGPT”热潮一路“狂飙”,国内的科技巨头也陆续涌入潮中,百度、科大讯飞、京东等多家企业纷纷公布自己在AI领域的布局。中国信通院董晓飞认为,在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大模型建设和应用层面,国内企业在技术基础和创新环境上还是存在着相对优势的。

目前,阿里达摩院的多模态大模型M6参数量已达10万亿,是全球最大的AI预训练模型;华为盘古、百度文心等大模型的参数量都超过了千亿,其中百度文心模型参数量已经达到2600亿。“国内有关企业、研究机构近几年在大模型方面已经有了技术积淀。”董晓飞说。

另外,国内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实现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等政策为人工智能提供了创新发展环境。近日,国务院国资委指出,要加大对5G、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新基建投入。近年来,我国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为人工智能核心技术攻关、产品落地应用以及探索发展新模式新路径提供支持。

不过,AI领军人才相对短缺、AI与实体经济的融合程度不深等也是我国AI企业面临的一些挑战。对此,董晓飞建议,要特别关注一些底层技术的发展,如大模型框架、算法等,还要进一步拓展AI的应用场景。

当然,随着ChatGPT的爆火而来的隐私保护、知识产权、创新能力等问题也值得关注。“目前国外出现有学生使用ChatGPT写论文作弊的情况。”进一步提升大众对AI的认知,让用户了解如何正确合法地使用该工具,“这对于AI企业的发展是有好处的。”

(摘编自贾骥业、王林《ChatGPT来了,AI企业如何应对》)

1.下列对ChatGPT语言训练过程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注人员对数万个问题预设高质量答案,将其反馈给模型进行学习并创建人类偏好数据,形成“原始模型”。
B.原始模型针对随机挑选出的问题输出答案,标注人员根据“人类偏好标准”对答案进行排序,形成“反馈模型”。
C.原始模型输出的结果要在已经训练好的“打分模型”中进行打分,当得分较低时原始模型要接受惩罚并重新学习。
D.重新学习之后的模型迭代升级成新的“原始模型”,直到完全掌握“人类偏好”,成为人类满意的模型,即ChatGPT。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ChatGPT能够通过学习和理解人类的语言来进行对话,还能根据聊天的上下文进行互动,和真人相差无几。
B.比尔·盖茨高度评价ChatGPT,认为这种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堪比当年互联网的产生和个人电脑的诞生。
C.ChatGPT的学习能力实际是“预设答案的筛选能力”,即它只是根据人们给出的答案进行回答的。
D.2023年国内的科技巨头趁着ChatGPT热潮纷纷进入AI领域,与此同时公布了自己在该领域的布局。
3.ChatGPT的出现,对我国AI企业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我国AI企业可以从哪些方面来积极应对?请结合材料概括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老爸有福

邹世奇

老爸是个有福之人,让我感触尤深的是在妹妹的婚礼上。

妹妹本来要裸婚、坚决不办婚礼的,后来在长辈劝说下妥协了,但她的底线是不要司仪。她说:“姐,你给我主持。”于是在学校主持过文艺活动的我,生平唯一一次当了婚礼司仪。

和妹妹,妹夫站在小城婚礼的红毯上,我作为主持人和家庭成员向来宾讲述这对新人在燕园相识,相知的经过时,现场起了一阵骚动,我清晰地听见,离舞台最近的人都在说着类似的话:“老邹命真好啊,有这样两个女儿。”“他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呀?”“老邹这辈子值了。”我下意识在现场找了找老爸,他坐在主桌主位上满眼含笑注视着台上,笑容那叫一个满足。轮到他致辞时,他重复说了好几次:“我觉得自己很有福。”

在小城亲友眼中,读了名校博士便是“出息”了,当然我们自己心里清楚,还差得远呢。即便这样,我们仍然觉得老爸命好,这是因为,相对于这世上大多数父母的殚精竭虑,父亲对我们的教育投入几乎是事半功倍。

我是爷爷奶奶带大的,妹妹是姥姥姥爷带大的,都是学龄前后才来到父母身边。那个年代不存在校外辅导班,父亲也从不辅导我们。我们做功课时,他在旁边看闲书。做完家庭作业,我们自觉检查一遍,确保无误后拿去给他签字,他拿过来用红笔草草写上一个“阅”,再签上日期,仅此而已。印象中他说的最多的话是:“学习是自己的事。”然后到了期中、期末考试,考好了不予置评、更不要说奖励,考得不好、名次退步了却是要打要罚的。妹妹一次也没被罚过,我几次挨罚,那滋味,至今仍不堪回首。

在父亲“无为而治”的教育方法下,妹妹一路成绩优异,不仅考上北大,还成了核物理学博士。和妹妹比起来,我的学业可就逊色很多,唯一令我在她面前保持长姐尊严的,可能就是我的一点所谓的文学特长,这也是受老爸影响。

妹妹很恋家,已经有了自己小家的人,只要有3天假期,必定携先生飞行近2000公里回小城跟父母一起过。那是一个普通的周末,妹妹回家,在家庭微信群里发了一段视频,内容是老爸在用毛笔写字。视频中,已有几颗淡淡老人斑的手握着毛笔,笔走龙蛇,随意挥洒间,笔力遒劲,布局严整,是一阕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几个字映入眼帘,我的眼角突然有点湿润,许多尘封的记忆扑面而来。

这只手,曾在纸上用钢笔工楷写下一首首古诗词,教我们认字,后来是让我们照着练字。我对诗词、继而对文学的热爱,就是那时候播下的种子。后来,父亲变“俗”了,爱上了搓麻将,那是因为他眼花了,看字会重影。但骨子里,他始终是那个爱读书、一肚子诗词文章、一手琴棋书画的爸爸。他是一个被行政工作和搓麻将耽误了的“文艺青年”,他对文艺的敏感、热忱,也许到我这里发了一点点芽。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一件一直以来被我忽视的事:也许因为他是那样的他,所以我才是这样的我。

而妹妹可能从另外一个方面受了父亲的影响。我们小时候,爸爸太爱看书了,家里的藏书多,爸爸还在源源不绝地从外面借书、租书。几乎所有的闲暇时间,爸爸都坐在椅子上静静看书。虽然看的都是些“闲书”,但在妹妹心中,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书是一件美好而重要的事,不然为什么爸爸每时每刻都在读呢?

几年前在云南木府,雪山前,耀眼的阳光下,抬头看见匾额上“天雨流芳”4个鎏金大字,导游解释说,那是纳西语的“读书去吧”,我一下子又想起爸爸和我们。

爸爸就像《种树郭橐驼传》里那个善于种树的驼子,在最合适的时候给小树苗舒展了树根、培实了土,然后就拍拍手走开,任两棵小树沐天风浴海雨,自由、茁壮地成长。爸爸用的是巧劲。

老爸的福气,何尝不是我们自己的福气呢?

(摘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4.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坐在主桌主位上满眼含笑注视着台上,笑容那叫一个满足。”这个情节说明老爸此时内心极大的满足和无尽的幸福。
B.“那个年代不存在校外辅导班,父亲也从不辅导我们。”这个情节与当今的教育方式有对比作用,目的是揭示什么是真正的教育。
C.父亲“无为而治”的教育方式,让“我”和妹妹都成了别人眼中“有出息”的孩子,说明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应该适时放手。
D.“也许因为他是那样的他,所以我才是这样的我。”这句话表现了父亲在日常生活中的言传身教对“我”产生的重要影响。
5.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爸是个有福之人”在文章中通过“我”之口、邻居之口和老爸之口反复出现,以此来串联小说情节和揭示小说主旨。
B.“我”是小说中的叙述人,既起到串联情节作用,又是小说中重要人物,“我”的所思所感,引发了读者对老爸教育方式的思考。
C.妹妹回家发的老爸在用毛笔写字的视频,此处描写细致入微,尤其是“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几个字,巧妙衔接了文章后面的回忆内容。
D.文章引用了《种树郭橐驼传》,将爸爸教育孩子与郭橐驼种树的方法进行了对比,丰富了文章内涵,突出表现了爸爸教育孩子善用巧劲。
6.小说开头描写妹妹的婚礼的情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7.小说以“老爸有福”为题目,有哪些含义?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兰亭集序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寄所托       因:随着B.得于己        暂:一时
C.感慨之矣       系:附着D.况短随化       修:美好
9.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夫人相与,俯仰一世          ②不能喻于怀
B.①当其欣于                         ②故列叙时人,录其
C.①人刀俎,我为鱼肉             ②固知一死生虚诞
D.①犹不能不之兴怀                  ②不物喜,不以己悲
10.下列语句分为四组,全能表现作者认为人生“痛”的观点的一组是(     
①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②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③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
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⑤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A.①②⑤B.③④⑥C.①②⑥D.③④⑤
11.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语段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是一篇书序。序,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为著述的前言。本文虽是书序,作者却借题发挥,从游宴活动谈到了他的生死观,并表达了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探求。
B.在生死观方面,作者感到人事在变、历史在发展,由盛到衰、由生到死都是必然的,因此要及时行乐。
C.本文语言或骈或散,骈散间行,各得其长;不尚华丽辞藻、不重典故堆砌,文笔洗练,自然有致。
D.综观全文,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行文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具有波澜起伏之美。
2023-05-04更新 | 255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臣孝廉,后刺史臣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节选自李密《陈情表》)

材料二: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陈情表》。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

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已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节选自《晋书·李密传》

[注]①改醮(jiào):改嫁。②烝(zhēng)烝:淳厚的样子。③游、夏:孔子的学生子游、子夏。④安乐公:刘备之子刘禅。⑤虫流:春秋齐桓公不听管仲的话,任用竖刁,专权乱政。桓公死,诸子争立,陈尸三月不收,尸虫流出户外。后因以“虫流”为死不得葬的典实。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B.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C.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D.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察、举,在这里指察举制,它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确立于汉武帝时间。
B.秀才,别称茂才,原指才能秀异之士,汉晋南北朝,秀才变成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
C.县,古代地方行政单位,原与“悬”为同一字,春秋时楚国最先设县,并在全国推行县制。
D.服阕,指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古礼制,父母死后服丧三年,期满除服。阕,指终了。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密曾在蜀汉任职,多次出使吴国,受到吴人称赞。后,晋武帝召他做官,他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由,辞不就任。
B.晋武帝读了李密的《陈情表》后,赞扬他是真名士,并停止征召。李密守丧期满后,晋武帝恢复了他太子洗马的职位。
C.李密认为安乐公与齐桓公的遭遇非常相似,两人都因为任用人才得当而使国家兴盛,后来又都因用人不当而遭遇不幸。
D.借皇上东堂赐宴饯别之机,李密主动赋诗一首,表达自己的不满。晋武帝为此很生气,都官从事马上奏请罢免了李密的官职。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2)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16.依据材料简要概括李密的形象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