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3届湖北省咸宁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湖北 高三 二模 2023-05-22 39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句式参差中取其气势,取其与情感波折相对应、相共鸣的功能,是李白的古体诗或乐府诗的显著特征。比如那首《蜀道难》,把三言、四言、五言、七言、八言、九言种种句式杂置于一篇之中,恣意驱遣,如急风迅雷般出入于神话与自然、人生感慨与政治预言之间,大有包举群山、扪心问天的巨人气概。

其实,句式的运动感不仅体现于外在形式的长短参差之间,而且体现于内在组合的正反虚实之中。一些带假设性或转折性的连词的使用,使诗行略显散文化的同时,出现诗情的波折和跌宕。《清平调》(其二)从正面落墨,描写后苑牡丹红艳凝香、新鲜带露,隐喻着贵妃的国色天香。随之以一个字,使语气逆转,比起这种国色天香的牡丹美人,楚王梦遇巫山神女的云雨幻境只不过是枉然断肠一回罢了。由幻境进入历史,诗人陡然发问:汉宫美人谁个可以相仿佛?汉成帝时的赵飞燕娇美动人,却可怜还得倚仗新妆,缺少自然神韵了。此诗妙在善于转折,以情调状语转,以借问语气转,以情感动词转,转折形式多样而不落痕迹,如行云流水的语言背后蕴含着委婉曲折的弹性。

诗艺的特征在于精练,在于脱俗越轨,在于富有跳跃感。而关联转折的虚词和行云流水的句式的使用,却节制着这种精练、脱俗越轨和跳跃感,以便于疏通诗的内在脉络,形成浑然一体的有机性。这便产生了语言的弹性。李白诗重复一些较为特殊、多少有点模式化的句式。比如朝……暮……句式往往把时间的连续转换为空间的连续:《流夜郎·永华寺寄浔阳群官》中朝别凌烟楼……暝投永华寺是李白在晚间投宿永华寺的时候,在回忆中折叠时间、地点,以流放夜郎的悲苦心境,思念早上在凌烟楼与浔阳群官告别时贤豪满行舟宾散予独醉的情景,感叹自己的命运而愿结九江流,添成万行泪。也就是说,表面上朝……暮……的自然时间,经过回忆性的折叠,已变成富有审美弹性的心理时间了。

有时,朝与暮作为特定的时间刻度,在普泛化的过程中包含着诗人瞬息感的时间体验和幻觉性的时间感觉。比如《古风》(其十八):朝为断肠花,暮逐东流水。这里的朝……暮……,以桃李花的鲜艳易凋,隐喻着对人世歌舞繁华的瞬息烟云的感觉。《猛虎行》两用朝……暮……句式各有特殊功能。朝作猛虎行,暮作猛虎吟。肠断非关陇头水,泪下不为雍门琴。——这里的朝暮意思是整日里。由于安史之乱使生灵涂炭,诗人整日里塞满忧患情绪,从早到晚都沉浸在《猛虎行》的悲切情景中。"颇似楚汉时,翻覆无定止。朝过博浪沙,暮入淮阴市。张良未遇韩信贫,刘项存亡在两臣。这里的朝暮,当然在交代诗人于安史之乱向南逃亡的路程。但是,路程是与幻觉混在一起的,他感到当时的情形颇似楚汉相争的乱世,而他走过的地方都是张良、韩信的故地,从对张、韩的幻觉中对自己未能施展的雄才抱有信心。这些朝暮句式,充满着心灵内省的情绪力度,凭借着特定时间刻度弹射出来。

李白句式,无论是外在形式还是内在构成,也无论是采用虚词使散文化之诗化达到精深程度,还是在多少模式化的形态中开发其潜能,都使其诗行带有飞泻而下,奔流而去,或连环推进,婉曲多姿的运动感和弹性感。他以特殊的天才创造告诉人们,在短短的诗句中,到底能够容纳中国语文的多少活性。

(摘编自杨义《李白诗歌句式的语言哲学》)

材料二:

李白的一生有两大矢志不渝的人生追求:在政治上建立一鸣惊人的伟绩,在精神上获得彻底的自由。两股潮流在李白身上一齐汇聚碰撞,必然在他的心灵深处掀起巨大的情感波澜,所以,毫不奇怪,跃动在李白诗中的往往是一种对抗的情感,并因此而形成强大的情感狂潮和同样强大的情感张力。

我们不妨再看一看诗人代表作《将进酒》。这首诗之所以给人以震撼人心的巨大的情感力量,全在于诗中高度的自信与彻底的自卑同在,无边的欢乐与无边的忧伤并存,鄙弃富责与猎取功名对峙,旷达放纵与坚定执著关联。无论是欢乐还是忧伤,是自信还是失望,不同性质的情绪双方都非常强烈而又毫无节制,像一匹脱缰的烈马从情感的一极跳到情感的另一极,二者之间没有明显的联系,只有一目了然的龉龃对立,两种矛盾的情感激流相互冲撞,激起铺天盖地的巨澜,给人以头晕目眩的情感震撼力,这就是它给人的感受不是消沉而是无穷力量的秘密所在。

过去有些李白研究者不能理解李白诗中情感的急遽变化,清代不少评论家仅从章法技巧上解释李白的诗情。然而,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苦差事是他所不乐和不屑的,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才是他的创作方式。张力存在于李白大多数代表作中,如《梁甫吟》《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行路难》之二和之三、《玉壶吟》《江上吟》《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襄阳歌》、《蜀道难》《鸣皋歌送岑征君》等作。如果把李白所有诗歌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看,不同性质的情感的矛盾冲突就更加明显。

张力是进入李白诗歌情感大门的钥匙,而他那悖论式的追求又是产生这种张力的深刻根源。这种追求造成了他情感的左冲右突相互抵撞,使他的个体生命得以充分激扬,并因此将我们民族处于封建鼎盛时期所爆发出来的伟大民族活力推向顶峰——这就是李白的意义与力量之所在。

(摘编自戴建业《生命的激扬与民族的活力——论李白的意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使诗行略显散文化,李白使用了一些带假设性、转折性的连词。
B.时间心理化、时间感觉的幻觉性等,均能体现李白天才创造的活力。
C.戴建业认为,李白诗歌的情感张力、震撼力根源于个人追求的张力。
D.“龉龃对立”“头晕目眩”等字眼却描述出一种非常独特的阅读享受。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清平调》一例,仅能论证句式的运动感亦体现在组合的正反虚实中。
B.从模式化句式的使用可见,天才如李白,也无法摆脱创作的历史局限。
C.矛盾冲突、对立统一的辩证法,是杨义、戴建业共同实践的学术理念。
D.杨义认为,李白在诗歌艺术上有天才的创造,戴建业也同意这一观点。
3.结合材料内容,不能支持材料观点的一项是(     
A.“宛溪霜夜听猿愁,去国长如不系舟。独怜一雁飞南海,却羡双溪解北流。”(李白《寄崔侍御》)
B.“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进酒》)
C.“怀经济之才,抗巢由之节,文可以变风俗,学可以究天人。”(李白《为宋中丞自荐表》
D.“少好学仙,然又慕功名,总欲有所建立,垂名于世,然后拂衣还山,学仙以求长生。(赵翼《瓯北诗话》)
4.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材料二的论证特点。
5.请你以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一诗为例,分析李白诗歌艺术中的“运动感和弹性”。
2023-05-21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湖北省咸宁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乔厂长上任记(节选)

蒋子龙

第二天,乔光朴开始动手了。

他首先把九千多名职工一下子推上了大考核、大评议的比赛场。通过考核评议,不管是干部还是工人,在业务上稀松二五眼的,出工不出力、出力不出汗的,占着茅坑不屙屎的,溜奸滑蹭的,全成了编余人员。留下的都一个萝卜顶一个坑,兵是精兵,将是强将。这样,整顿一个车间就上来一个车间,电机厂劳动生产率立刻提高了一大截。

工人们觉得乔光朴那双很有神采的眼睛里装满了经验,现在已经习惯于服从他,甚至他一开口就服从。因为大伙相信他,他的确一次也没有辜负大伙的信任。他说一不二,敢拍板也敢负责,许了愿必还。他说扩建幼儿园,一座别致的幼儿园小楼已经竣工。他说全面完成任务就实行物质奖励,八月份电机厂工人第一次接到了奖金。凡是那些技术上有一套,生产上肯卖劲,总之是正儿八经的工人,都说乔光朴是再好没有的厂长了。可是被编余的人呢,却恨死了他。因为谁也没想到,乔光朴竟想起了那么一个绝主意——把编余的组成了一个服务大队。

谁找道路,谁就会发现道路。乔光朴泼辣大胆,勇于实验和另辟蹊径。他把厂里从农村招用来搞基建和运输的一千多长期临时工全部辞掉,代之以服务大队。他派得力的财务科长李干去当大队长,从辞掉临时工省下的钱里拿出一部分作为给服务大队的奖励。

编余的人在经济收入上并没有减少,可是有一些小青年却认为栽了跟头,没脸见人。特别是八车间的鬼怪式车工杜兵,被编余后女朋友跟他散了伙,他对乔光朴真有动刀子的心了。在这条道路上乔光朴为自己树立的仇敌何止几个杜兵,一批被群众评下来成了编余的中层干部恼了。他们找到厂部,要求对厂长也进行考核。谁知乔光朴高兴得很,当即带着几个副厂长来到了大礼堂。一听说考厂长,下班的工人都来看新鲜,把大礼堂挤满了。任何人都可以提问题,从厂长的职责到现代化工厂的管理,乔光朴滔滔不绝,始终没有被问住。倒是副厂长冀申完全被考垮了,甚至对工厂的一些基本常识都搞不清,当场就被工人们称为编余厂长。这下可把冀申气炸了,他虽然控制着在考场上没有发作出来,可是心里认为这一切全是乔光朴安排好了来捉弄他的。

当生产副厂长,冀申本来就不胜任,而他对这种助手的地位却又很不习惯,简直不能忍受乔光朴对他的发号施令,尤其是在车间里当着工人的面。现在,经过考核,嫉妒和怨恨使他真地站到了反对乔光朴的那些被编余的人一边,由助手变为敌手了。生产上一出事准和他有关,但又抓不住他大的把柄。乔光朴得从四面八方防备他,还得在四面八方给他堵漏洞。这怎么受得了?

乔光朴决定不叫冀申负责生产了,调他去搞基建。搞基建的服务大队像个火药桶,冀申一去非爆炸不可。乔光朴没有从政治角度考虑,党委书记石敢替他想到了。可是,乔光朴不仅没有听从石敢的劝告,反而又出人意料地调郗望北上来顶替冀申。郗望北是憋着一股劲下到二车间的,正是这股劲头赢得了乔光朴的好感。谁干得好让谁干,乔光朴毫无犹疑地跨过个人恩怨的障碍,使自己过去的冤家成了今天的助手。但是,正像石敢所预料的,冀申抓基建没有几天,服务大队里对乔光朴不满的那些人,开始活跃起来,甚至放出风,要把乔光朴再次打倒。

千奇百怪的矛盾,五花八门的问题,把乔光朴团团困在中间。他处理问题时拳打脚踢,这些矛盾回敬他时,也免不了会拳打脚踢。但眼下使他最焦心的并不是服务大队要把他打倒,而是明年的生产准备。明年他想把电机厂的产量数字搞到二百万千瓦,而电力部门并不欢迎他这个计划,倒满心希望能从国外多进口一些。还有燃料、材料、锻件的协作等等都不落实,因此乔光朴决定亲自出马去打一场外交战。

如果说乔光朴在自己的厂内还从来没有打过大败仗,这回出去搞外交,却是大败而归。他没有料到他的新里程上还有这么多的雪山草地。厂内的仇敌他不在乎,可是厂外的战友不跟他合作却使他束手无策。他要求协作厂及早提供大的转子锻件,而且越多越好,但人家不受他指挥,不买他的账。他这次出去总算长了一条见识:现在当一个厂长重要的不是懂不懂金属学、材料力学,而是看他是不是精通关系学。乔光朴恰恰这门学问成绩最差。他一向认为会处关系的人,大都成就不大。他这次出差的成果,恰好为自己的理论得了反证。

而他还不知道,当他十天后扫兴回来的时候,在他的工厂里,又有什么窝火的事在等着他呢!

(《人民文学》       1979年第7期)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乔光朴让工人们“习惯于服从他,甚至他一开口就服从”,由此可见乔光朴是一个较为专制的人。
B.乔光朴同意群众考核厂长,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捉弄和搞垮副厂长冀申。
C.乔光朴不听从石敢的劝告,反而调了郗望北上来顶替冀申,是因为他压根看不起这个凡事从政治角度考虑的党委书记。
D.“当他十天后扫兴回来的时候,在他的工厂里,又有什么窝火的事在等着他呢”,说明改革过程中乔厂长还会遇到许多困难。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乔光朴开始动手了”中“动手”一词生动形象,交代了乔光朴厂长上任后要进行大刀阔斧的企业改革。
B.“仇敌”“编余”“编余厂长”等词语加了引号,表明作者对这些人的讽刺和否定,也表明了乔光朴改革的决心和意志。
C.“谁找道路,谁就会发现道路”,这句话既有过渡作用,也富有哲理,包含着对乔光朴另辟蹊径、大胆改革的赞许。
D.选文的倒数第二段大量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乔光朴在与协作厂沟通协商过程中遭遇的挫折与失败写得生动形象。
8.作家冯牧说,《乔厂长上任记》成功塑造了一个改革者形象。请简要分析本文塑造了乔光朴怎样的改革者形象。
9.报纸杂志的编辑选用稿件时不仅重视主旨思想、内容情节,对语言文采也有较高的要求。请结合选文,谈谈这篇小说在语言文采方面被《人民文学》杂志编辑选中的理由。
2023-05-21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湖北省咸宁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五年①,帝饬百官及诸监司毋得请托。诏京西、湖北商人以牛马负茶出境者罪死,诏翰林学士、谏议大夫等各举堪御史者二人。奉国军节度使、殿前都指挥使王友直以募兵扰民,降为武宁军承宣使,罢军职。军民哗呶者,执送大理寺鞫之;军民喧哄者,并从军法。

帝著论数百言,深原用人之弊,因及诛赏之法,命宰执示从臣于都堂。刘崞以平李接功,擢集英殿修撰。初置广南烟瘴诸州医官,复置皇太子宫小学教授,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再蠲临安府民身丁钱三年,诸州招补军籍之阙,自今岁以为常。

八年十二月,以徽、饶二州民流者众,罢守臣,官出南库钱三十万缗,付新浙东提举常平朱熹振粜。雨雹,以度僧牒②募闽、广民入米。诏县令有能举荒政者,监司、郡守以名闻。是岁,江浙、两淮、夔州等水旱相继,发廪蠲租,遣使按视,民有流入江北者,命所在振业之

十五年袝高宗神主于太庙,诏曰:朕比下令欲衰绖三年故以布素视事内殿稽诸典礼心实未安行之终制乃为近古宜体至意勿复有请十六年二月传位皇太子,六月崩于重华殿,年六十有八。谥曰哲文神武成孝皇帝,庙号孝宗。

赞曰:孝宗之贤,聪明英毅,卓然为南渡诸帝之称首,可谓难矣哉。即位之初,锐志恢复,然值金世宗之立,金国平治,无衅可乘,然易表称书,改臣称侄,减去岁币,以定邻好,金人易宋之心,至是亦寝异于前矣。自古人君能尽宫庭之孝,未有若帝。其间父子怡愉,同享高寿,亦无有及之者。终丧三年,又能却群臣之请而力行之。宋之庙号,若孝宗之为,其无愧焉!

节选自《宋史·三十五卷·孝宗纪》

[注]①五年,指宋孝宗淳熙年。②度僧牒:古代僧尼持有度牒,可以证明出家人的身份,得到政府的保障,同时可以免除地税、徭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朕比下令欲衰绖三年/故以布素/视事内殿/稽诸典礼/心实未安行之/终制乃为近古/宜体至意/勿复有请
B.朕比下令/欲衰绖三年/故以布素/视事内殿/稽诸典礼/心实未安行之/终制乃为近古/宜体至意/勿复有请
C.朕比下令/欲衰绖三年/故以布素视事内殿/稽诸典礼/心实未安/行之终制/乃为近古/宜体至意/勿复有请
D.朕比下令/欲衰绖三年/故以布素视事内殿/稽诸典礼/心实未安/行之终制/乃为近古宜体/至意勿复有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御史,宋时御史选任采用回避法。宰执的亲属,不论关系亲疏,皆不能充任御史,这是为了更好地保障御史的决策权。
B.宰执,是宰相与执政官的简称。在宋朝时,宰执在朝廷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宋朝以后,金、元基本沿用这一官制。
C.路,古代中国的行政区划。宋太宗置十五路,各设转运使掌路之权,使之逐渐成为高级行政区,开后代省制先河。
D.太庙,中国古代皇帝的宗庙。在夏朝时称为“世室”,殷商时称为“重屋”,周称为“明堂”,秦汉时起称为“太庙”。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孝宗对官员要求严格,淳熙五年,严肃整治百官和各监司,不允许官员徇私请托,如王友直因募兵扰民而被降职。
B.遇到荒年时,宋孝宗能用国库的钱救济百姓,让监司、郡守把救荒有能的县令的姓名上报朝廷,命令各地赈济流民。
C.因为要对长辈尽孝,宋孝宗因此不顾大臣反对,遵照古制坚持为父皇守丧三年,孝心可嘉,但对朝政有所荒疏。
D.宋孝宗虽然没能收复失地,但史书还是肯定了他的功绩:提升宋的地位,睦邻友好,改变金人轻视宋人的思想。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再蠲临安府民身丁钱三年,诸州招补军籍之阙,自今岁以为常。
(2)遣使按视,民有流入江北者,命所在振业之。
14.史称宋孝宗为“南渡诸帝之称首”,请分析宋孝宗的“贤”体现在哪里?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南中荣橘柚

柳宗元

橘柚怀贞质,受命此炎方

密林耀朱绿,晚岁有余芳。

殊风限清汉,飞雪滞故乡。

攀条何所叹,北望熊与湘

【注】①整联典出屈原《橘颂》“后皇嘉树,橘来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徒,更壹志兮”;炎方,南方,此谓永州,为柳宗元贬谪之地。②殊风,指江南、江北风俗各异;汉,银河,借指淮河,传说橘至淮北则为枳。③熊,熊耳山,在今河南省;湘,湘山,在今湖南省。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怀着美好品质的橘柚接受命运的安排,生长在炎热的南方,适应了这里的水土。
B.橘柚在林中红绿相映,色彩斑斓,又经冬不衰,一年将尽之时还能散发出香味。
C.颈联将橘与雪进行对比,橘生淮南而难以北上,飞雪只能滞留北方而难以南下。
D.本诗与陆游《书愤》皆“北望”,陆诗是因诗人渴望收复中原,本诗则与之不同。
16.沈德潜评价柳宗元诗“得《骚》之余意”,请结合全诗对此予以简析。
2022-02-23更新 | 1319次组卷 | 17卷引用:2022届山东省临沂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一条“淇水”贯穿全诗,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女主人公送别时的依依不舍。
(2)宋初道士陈抟,字图南,号扶摇子,其名、字、号都出自《庄子·逍遥游》。其名与号出自“__________________”,其字出自“__________________”。
(3)燕属候鸟,为古人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等,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5-19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湖北省咸宁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较易(0.8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西方绘画的“再现”理念,强调艺术家对世界需认真观察并加以逼真模仿。早期的中国绘画同样要求画家必须身临其境地_________自然,写实主义成为画家们_________的目标,客观描述的画法也获得长足发展。到了北宋,中国山水画在达成客观再现自然的高峰之后,画家开始以注重表达内在旨趣为中心。

明代,西方的写实画法随着传教士进入中国。当时中国不注重空间营造的绘画,被西方画家评价为“不像是活的”;而在中国主流画家眼里,西方绘画的笔法怪异而繁琐,只是一种_________。然而,主流画坛之外的画家却对西洋画法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受到西洋透视法的启发,从中发现描绘空间的新方式,并_________宋画的写实传统,尝试着在创作中将两者结合起来。例如,明代园林绘画具有一种特殊风格,这种风格既非复古,亦非西化。它由两种画法融合而成:一是宋画的写实传统,一是西方的再现技法。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体悟       孜孜以求       奇技淫巧       回溯B.体验       孜孜以求       旁门左道       回顾
C.体验       梦寐以求       奇技淫巧       回顾D.体悟       梦寐以求       旁门左道       回溯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山水画在达到客观再现自然的高峰之后,画家开始注重表达内在旨趣。
B.中国山水画达到客观再现自然的高峰,之后,画家开始注重表达内在旨趣。
C.在中国山水画完成客观再现自然的高峰之后,画家开始以表达内在旨趣为中心。
D.中国山水画登上客观再现自然的高峰,之后,画家开始表达内在旨趣这一中心。
20.将文中画横线的部分重组为一个单句,可适当增删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材料,完成文后小题。

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开始,缅怀时刻(Moment of Remembrance)成为闭幕式固定环节。昨晚,北京冬奥会落下帷幕。  ①  365名演出人员手捧柳枝,汇聚在场地中央、代表一年365天的思念,将“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舞台随后变化成一片唯美的绿地,转而大地回春,一片生机盎然。在悠扬的《送别》音乐中,闭幕式主创团队用诗意的表达送别国际友人。

柳枝是柳树的枝条。  ②  ,蕴含着在离别时刻挽留对方的含义。在中国古代,朋友分离之时,远走的一方常常会被赠予柳条作为离别礼物。柳色返青,就意味着折柳惜别时,所以李白在《劳劳亭》中写道:“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如何呈现“缅怀”的概念,  ③  ,不同于以往奥运会上韩国、日本等国运用葬礼、“物哀文化”等方式缅怀逝者,中国冬奥会闭幕式上,张艺谋导演选择了“折柳”这一极具中国特色的意象表达中国人独有的浪漫。

21.下列各项中,和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B.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
C.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D.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为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建团100周年,学校团委制作并发布了一张宣传画。

   

宣传画图文并茂、意蕴丰富,不仅给人精神上的鼓舞,还引人深思,请你结合宣传画的内容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附图片中文字:

1)只要路是对的,就不怕路远。

2)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3)我们面临的时代,既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代,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代。广大青年既拥有广阔发展空间,也承载着伟大时代使命。

2023-05-23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湖北省咸宁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4学术论文非连续性文本
6-90.4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65脱脱等  《宋史》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65柳宗元(773-819)  咏物言志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200.85变换句式  辨析并修改病句  熟语(含成语)选择+表达
21-220.65修辞手法  连贯选择+表达
六、作文
230.4青春 使命  责任 担当  任务驱动型作文  国家情愫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