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高二上期末(名校)-全国卷考区-古代诗歌阅读
全国 高二 专题练习 2023-05-28 1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

一、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①《梅花落》:是古代横笛名曲。梅花:多种植在江南,塞上无梅。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诗的一、二句描绘了一幅胡天北地,冰雪消融,傍晚战士们牧马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的画面。
B.李诗的一、二句描写:登城四望,黄沙在月光下像雪一样洁白,远远近近的月色就如满地的秋霜。
C.高诗虽写到了冰雪消融,但画面整体给人以凄凉和寒冷的感觉;李诗则借月光营造了温暖而静谧的气氛。
D.李诗一、二句写色,第三句写声,末句抒心中所感,前三句都在为末句的抒情烘托、铺垫。
2.两首诗都传达了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但传达感情的方式却不相同,请你结合两首诗的第三、四句,简要分析传达感情的方式有何不同。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雪中陆务观数来问讯,用其韵奉赠

曾 几

江湖迥不见飞禽,陆子殷勤有使临。

问我居家谁暖眼,为言忧国只寒心。

官军渡口战复战,贼垒淮堧深又深。

坐看天威扫除了,一壶相贺小丛林

[注]①用其韵:即步韵,用他人诗作韵脚的原字及其先后次第来写诗唱和。曾几是陆游的父辈,又是忘年交,这是作者回复陆游的一首和诗。②堧:城郭旁、宫殿庙宇外或河边的空地。③小丛林:陆游的庵号。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扣题,“不见飞禽”暗合“雪中”,“有使临”紧扣“用其韵奉赠”。
B.颔联一问一答,一个亲切感人、心忧国事的爱国老人形象就展现在眼前。
C.颈联的对比,把“忧国”“寒心”写得更为具体形象,感情也愈见深沉。
D.全诗不用典故,含蓄蕴藉,显示了曾几诗歌“工夫深处却平夷”的特色。
4.同是表现爱国之情,本诗的尾联和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的末句“铁马冰河入梦来”有何不同?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生查子·独游西岩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③生,唤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③生:语助词,无义。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偃蹇谁怜汝?”这一问,写出词人的自怜怜山,自伤伤山,感情合二为一。
B.“岁晚太寒生”表面上写冬天寒气四起,实则是暗示词人悲凉的人生境遇。
C.词人在溪中月影的陪伴下,夜夜诵读《离骚》,流露出内心自在自得的情怀。
D.这首词把词人的心境投射到自然景物中去,情景交融,可称词中妙品。
6.本词刻画了怎样的词人形象?请概括回答并结合词意加以分析。
2023-05-03更新 | 121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平遥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别中都明府

     

吾兄诗酒继陶君,试宰中都天下闻。

东楼喜奉连枝会,南陌愁为落叶分。

城隅渌水明秋日,海上青山隔暮云。

取醉不辞留夜月,雁行中断惜离群。


[注]①中都,唐县名,属兖州;明府,县令。②连枝,这里指兄弟。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人,说中都明府和陶渊明一样淡泊名利,远离官场。
B.颔联叙事,写刚“东楼”兄弟聚会,却又要面临“南陌”分别。
C.颈联写景,一个“明”字,展现了渌水荡漾、秋日明媚的景象。
D.“取醉不辞留夜月”,诗人今夜将在明媚的月光下大醉一场。
8.这首诗在抒发情感时,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以“西风烈”指出了战斗的时间、景候,营造出壮烈的抒情氛围,慷慨高亢。
B.以表现事物形态的“碎”来形容马蹄声的急,以“咽”来描绘喇叭声的低,准确而精彩。
C.下片起句豪迈,写出了娄山关的坚不可摧,红军战士固守雄关的英勇,豪气激昂。
D.“从头越”这三个字表现了词人踏平险阻的坚强决心、无畏勇气以及对获胜的信心。
10.本词以“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作结,有何好处?请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