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香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广东 高二 期中 2023-06-06 3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本一:

荷花淀(节选)

孙犁

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过了两天,四个青年妇女集在水生家里来,大家商量。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的女人说。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于是这几个女人偷偷坐在一只小船上,划到对面马庄去了。

到了马庄,他们不敢到街上去找,来到村头一个亲戚家里。亲戚说:“你们来的不巧。昨天晚上他们还在这里,半夜里走了,谁也不知开到那里去。你们不用惦记他们,听说水生一来就当了副排长,大家都是欢天喜地的……”

几个女人羞红着脸告辞出来,摇开靠在岸边上的小船。现在已经快到晌午了,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风。这风从南面吹过来,从稻秧上苇尖吹过来。水里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

几个女人有点失望,也有些伤心,各人在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可是青年人永远朝着愉快的事情想,女人们尤其容易忘记那些不愉快。不久,她们就又说笑起来了。

“你看说走就走了。”

“可慌哩,比什么也慌,比过新年,娶新——也没见他这么慌过!”

“拴马桩也不顶事了。”

“不行了,脱了缰了!”

“一到军队里,他一准得忘了家里的人。”

“那是真的,我们家里住过一些年轻的队伍,一天到晚仰着脖子,出来唱,进去唱,我们一辈子也没那么乐过。等他们闲下来没有事了,我就傻想:该低下头了吧。你猜人家干什么?用白粉子在我家映壁上画上许多圆圈圈,一个一个蹲在院子里,托着枪瞄那个,又唱起来了!”

她们轻轻划着船,船两边的水,哗,哗,哗。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来,菱角还很嫩很小,乳白色,顺手又丢到水里去。那棵菱角就又安安稳稳浮在水面上生长去了。

“现在你知道他们到了哪里?”

“管他哩!也许跑到天边上去了。”

她们都抬起头往远处看了看。

“唉呀!那边过来一只船。”

“唉呀!日本,你看那衣裳!”

“快摇!”

小船拼命往前摇。她们心里也许有些后悔,不该这么冒冒失失走来,也许有些怨恨那些走远了的人。但是立刻就想,什么也别想了,快摇,大船紧紧追过来。

大船追得很紧。

幸亏是这些青年妇女,白洋淀长大的,她们摇的小船飞快。小船活象离开了水波的一条打跳的梭鱼。她们从小跟这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象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

假如敌人追上了,就跳到水里去死吧!

后面大船来的飞快。那明明白白是鬼子!这几个青年妇女咬紧牙,制止住心跳,摇橹的手并没有慌,水在两旁大声地哗哗,哗哗,哗哗哗!

“往荷花淀里摇!那里水浅,大船过不去。”

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无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象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的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注]①方言,兴奋。②指荷花的花苞,像箭头一样顶在花梗上。

文本二:

写小说应该是因人设事(情节),反过来,又可以见景生情(新的情节),这样循环往复,就成布局、就成结构。

《红楼梦》写了一些大排场,比如秦可卿之死,这是为了表现王熙凤的才干而设;写了元春归省,则借此机会表现很多人物的身分、地位、性格。这些大排场,我们也可以叫它中心事件。《红楼梦》里这些大事件都不孤立,前因后果都很清楚,而且潜伏很长,波及很远。比如元春归省,这不只是繁华场面,它牵动着全书的布局。最明显的是归省修造了大观园,使姐妹们都住进去,作为故事的中心场地。它又包括着许多小情节,比如:归省买来了小戏子,这就是芳官等人的出处,归省要用尼姑,这就是妙玉的出处。而这些人在书中,并非十分次要的人物。在这里,大的情节又起纲的作用,它牵动着很多小的情节。

曹雪芹在处理大情节时,总是像观览大江大河一样,先找它的发源,细察它的汇流,看好它的来龙去脉。比如第三十三回“不肖种种大受笞挞”,先是用“把他耳上带的坠子一拨”这样一个小动作,极其生动地写宝玉和金钏之调情。然后,出乎意外的王夫人一巴掌,已经使事件严重,但作者暂把这个危机放下,接着写“划蔷”,写“撕扇子”,写“麒麟”,写“诉肺腑”,这就是写贾宝玉自己仍在随波逐流地浮在爱情的无边孽海之上;而林、薛、史、花等人,却以他为中原之鹿,正在进行殊死的情场大角逐。直到宝玉迷离恍惚、六神无主,才写“老爷叫他”,接着又是忠顺王府来要人,又是贾环告状,这才是“不肖种种”,步步紧逼、气上加气,使得“大受笞挞”有声有色。打过了,接着又是贾母训子,林黛玉抹眼泪,这样情节相连,还容易揣想。而因此引起宝黛交讽,甚至薛蟠耍无赖,玉钏调羹这一系列的小情节,都写得这样合情合理、自然生动。

他写一个中心事件,总是像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一大石,不只附近的水面动荡,摇动荷花,惊动游鱼,也使过往的小艇颠簸,潜藏的水鸟惊起,浪环相逐,一直波及四岸;投石的地方已经平息,而它的四周仍动荡拍击不已。

这就叫做精心结构。

(摘自孙犁《如何写长篇小说》)

1.下列对文本一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的节选部分写白洋淀的“这些青年妇女们”在探望丈夫的归途中遇到敌人,这是小说情节的发展阶段。
B.亲戚说“大家都是欢天喜地的”,女人们也谈到“我们一辈子也没那么乐过”,展示了战士们的精神风貌。
C.丈夫参军才“过了两天”,女人们就商量着去找他们,虽然理由各不相同,但是她们的心思却是很一致的。
D.归途中突然望到日本人后,女人们立刻感到了巨大的危险,同时,也对此次探望丈夫的行为感到十分后悔。
2.下列对文本一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里无云”,“水里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这些景物描写清新自如,既富有诗情画意,又反衬出人物的内心情感。
B.“打跳的梭鱼”是船的飞快;“织布穿梭、缝衣透针”,是人物动作的飞快、熟练。这些比喻既切合当时的情景,也切合妇女的身份。
C.“水在两旁大声地哗哗,哗哗,哗哗哗!”用这样的拟声词写划船声音,十分生动,同时也表现出这些青年妇女的沉着、勇敢、能干。
D.“浮在水面上生长”的“乳白色”的菱角和“像哨兵一样高高地挺立”的“粉色荷花箭”相映成趣,构成了白洋淀上一道秀丽的风景。
3.依据文本一,分析“这些青年妇女”的人物形象。
4.虽然是短篇小说,但《荷花淀》仍体现孙犁“精心结构”的创作思想,请结合文本二,分析文本一“精心结构”的设计及其表现效果。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说着,晴雯拿了一个竹雕的签筒来,里面装着象牙花名签子,摇了一摇,放在当中。又取过骰子来,盛在盒内,摇了一摇,揭开一看,里面是五点,数至宝钗。宝钗笑道:我先抓,不知抓出个什么来。说着,将筒摇了一摇,伸手掣出一根,大家一看,只见签上画着一支牡丹,题着艳冠群芳四字,下面又有锥的小字一句唐诗,道是:

任是无情也动人。

又注着:在席共贺一杯,此为群芳之冠,随意命人,不拘诗词雅诚,道一则以值酒。众人看了,都笑说:巧的很,你也原配牡丹花。说着,大家共贺了一杯。宝钗吃过,便笑说:芳官唱一支我们听罢。芳官道:既这样,大家吃门杯好听的。于是大家吃酒。芳官便唱:寿筵开处风光好。众人都道:快打回去。这会子很不用你来上寿,拣你极好的唱来。芳官只得细细的唱了一支《赏花时》才罢。宝玉却只管拿着那签,口内颠来倒去念任是无情也动人,听了这曲子,眼看着芳官不语。湘云忙一手夺了,掷与宝钗。宝钗又掷了一个十六点,数到探春,探春笑道:我还不知得个什么呢。伸手掣了一根出来,自己一瞧,便掷在地下,红了脸,笑道:这东西不好,不该行这令。这原是外头男人们行的令,许多混话在上头。众人不解,袭人等忙拾了起来,众人看上面是一枝杏花,那红字写着瑶池仙品四字,诗云:

日边红杏倚云栽。

注云:得此签者,必得贵婿,大家恭贺一杯,共同饮一杯。众人笑道:我说是什么呢。这签原是闺阁中取戏的,除了这两三根有这话的,并无杂话,这有何妨。我们家已有了个王妃,难道你也是王妃不成。大喜,大喜。说着,大家来敬。探春那里肯饮,却被史湘云,香菱,李幼等三四个人强死强活灌了下去。探春只命竭了这个,再行别的,众人断不肯依。湘云拿着他的手强掷了个十九点出来,便该李氏掣。李氏摇了一摇,掣出一根来一看,笑道:好极。你们瞧瞧,这劳什子竟有些意思。众人瞧那签上,画着一枝老梅,是写着霜晓寒姿四字,那一面旧诗是:

竹篱茅舍自甘心。

注云:自饮一杯,下家掷殿。李统笑道:真有趣,你们掷去罢。我只自吃一杯,不问你们的废与兴。说着,便吃酒,将过与黛玉。黛玉一掷,是个十八点,便该湘云掣。湘云笑着,揎拳掳袖的伸手掣了一根出来。大家看时,一面画着一枝海棠,题着香梦沉酣四字,那面诗道是:

只恐夜深花睡去。

黛玉笑道:夜深,两个字,改‘石凉’两个字。众人 便知他趣白日问湘云醉卧的事,都笑了。湘云笑指那自行船与黛玉看,又说快坐上那船家去罢,别多话了。众人都笑了。因看注云:既云香梦沉酣,掣此签者不便饮酒,只今上下二家各饮一杯。湘云拍手笑道:阿弥陀佛,真真好签!恰好黛玉是上家,宝玉是下家。二人斟了两杯只得要饮。宝玉先饮了半杯,人不见,递与芳官,端起来便一扬脖。黛玉只管和人说话,将酒全折在漱盂内了。湘云便绰起骰子来一个掷个九点,数去该麝月。麝月便掣了一根出来。大家看时,这面上一枝茶蘼花,题着韶华胜极四字,那边写着一句旧诗,道是:

开到茶蘼花事了。

注云:在席各饮三杯送春。蘼月问怎么讲,宝玉愁眉忙将签藏了说:咱们且喝酒。说着大家吃了三口。以充三杯之数。蘼月一掷个十九点,该香菱。香菱便掣了一根并蒂花,题着联春绕瑞,那面写着一句诗,道是:

连理枝头花正开。

注云:共贺掣者三杯,大家陪饮一杯。香菱便又掷了个六点,该黛玉掣。黛玉默默的想道:不知还有什么好的被我掣着方好。一面伸手取了一根,只见上面画着一枝芙蓉,题着风露清愁四字,那面一句旧诗,道是;

莫怨东风当自嗟。

注云:自饮一杯,牡丹陪饮一杯。众人笑说:这个好极。除了他,别人不配作芙蓉。黛玉也自笑了。于是饮了酒,便掷了个二十点,该着袭人。袭人便伸手取了一支出来,却是一枝桃花,题着武陵别景四字,那一面旧诗写着道是:

桃红又是一年春。

注云:杏花陪一盏,坐中同庚者陪一盏,同辰者陪一盏,同姓者陪一盏。众人笑道:这一回热闹有趣。大家算来,香菱,晴雯,宝钗三人皆与他同庚,黛玉与他同辰,只无同姓者。芳官忙道:我也姓花,我也陪他一钟。于是大家斟了酒,黛玉因向探春笑道:命中该着招贵婿的,你是杏花,快喝了,我们好喝。探春笑道:这是个什么,大嫂子顺手给他一下子。李纨笑道:人家不得贵婿反挨打,我也不忍的。说的众人都笑了。

(六十三回节选)

5.选出下列选项中错误的一项(     
A.袭人抽到的“桃红又见一年春”,暗示了袭人以后会迎来她生命的“第二春”,最后会放弃侍妾身份,离开宝玉,再嫁蒋玉菡。
B.李纨抽到的“竹篱茅舍自甘心”,是对李纨亡夫后寂寞寡居生活的写照。槁木死灰般地度过一生,到老临死时才挣得一顶“珠冠”,一件“凤袄”,也够可怜了。
C.史湘云抽到的“只恐夜深花睡去”,进一步品味,还有更深的意咪:湘云开朗活泼,陶醉于青春的欢乐之中,对未来的厄运毫无思想准备,因此“香梦沉酣”又是对她的惋叹。
D.大观园原是为元春晋封贵妃后省亲而修建的别墅花园。元春省亲后,为了不使“佳人落魄,花柳无颜”,特下谕令妹妹们进园入住,因而大观园是一个纯粹的“女儿国”。
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中,以花喻人是常见的手法,如“三春去后诸芳尽”指众女儿风流云散的结局。特别是《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一回,用各种花卉暗示几个人的命运。行酒令时,宝钗抽到的花名签子是“牡丹一艳冠群芳”,背面题的是“任是无情也动人”牡丹从来是与时好联系在一起的,亦称富贵花,与兰、荷、菊、梅相比,不免有俗艳之讥,不过这也符合宝钗皇商之女的身分。
B.探春是雪芹所喜爱的人物之一,群芳谱中她拟为杏花,花名签子是“杏花——瑶池仙品”,诗曰“日边红杏倚云栽”,注中还有“必得贵婿”诸语。(此句诗出自唐人高糖的《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全诗是: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这首诗是高檐落第后所作,自比芙蓉,对既得沐皇家雨露的碧桃和居日边的红杏表示羡慕。“日边”,“倚云”都有离乡远嫁外邦皇室之意,与判词中“千里东风一梦遥”·相呼应。曲中的“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也是这个意思。
C.《红楼梦》中,薛宝钗稳重大方,八面玲珑。她对不同的人自有一套“社交”方式:对贾母、王夫人这样的“权威人物”,她尊重顺从;对大观园中的其他姐妹,她表现出的是“宝姐姐”的稳重与宽容:对下人,她又显得平易近人,不端架子。
D.黛玉从宝玉那里得到《牡丹亭》,读后被深深打动;但这种描写自由爱情的作品当时被认为是不正经的杂书,因此黛玉被发现读过此书后羞得满脸飞红。
7.《红楼梦》第六十三回,众人为宝玉过寿开夜宴,占花名为戏,所抽中的花签均与抽签人十分契合。宝钗为牡丹,配诗“任是无情也动人”;黛玉为芙蓉,配诗“莫怨东风当自嗟”。李纨为老梅,配诗“竹篱茅舍自甘心”。请从中任选一人及其代表花朵,结合原著对其配诗进行解读。
2023-06-09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香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项脊轩志(节选)

(明)归有光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B.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C.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D.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去,以手阖门             比:等到
B.天下集响应             云:云朵
C.梁君臣之首             匣:用匣子装
D.诏书特下,臣郎中             拜:授官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又杂植兰桂竹木             家有老妪,尝居
B.久之,能足音辨人             险衅,夙遭闵凶
C.信见疑,忠而被谤             汝姊在吾怀,呱呱
D.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       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
11.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迨诸父异爨”,“诸父”,伯父、叔父的统称。“异爨”,分灶做饭,意思是分家。
B.“妪,先大母婢也”,“先大母”是对死去的祖母的敬称,“先妣”则是对死去的母亲的敬称。
C.《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D.汉代设置了荐举人才的一种科目,推举优秀的人才为秀才。晋时仍保留这种制度。这与科举考试的“秀才”相同。
1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脊轩志》追忆了作者昔日的读书生活和家庭日常琐事,寄托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情怀念,情真意切,以“亭亭如盖”的枇杷树作结,含蓄隽永。
B.《项脊轩志》写作者闭门苦读和项脊轩遭火未焚一节,文字简约,寥寥几语,却接续前文,深化了前文的悲情,也表现出了作者对项脊轩的一片深情。
C.《项脊轩志》作者善于把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引到古文中来,“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风格朴实,感情真挚,被誉为“明文第二”,当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
D.《项脊轩志》以回忆为基础,围绕一个特定的建筑,记述和建筑有关的人和事,以此表现人物,寄寓情感,语言质朴自然。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2)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2023-06-13更新 | 20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香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西河·和王潜斋韵

曹豳

今日事,何人弄得如此!漫漫白骨蔽川原,恨何日已!关河万里寂无烟,月明空照芦苇。

谩哀痛,无及矣。无情莫问江水。西风落日惨新亭,几人堕泪!战和何者是良筹,扶危但看天意。

只今寂寞薮泽里,岂无人、高卧闾里,试问安危谁寄?定相将有诏催公起。须信前书言犹未?


【注】①王潜斋,南宋爱国词人,遭劾无奈隐居乡间。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下片词人生发感慨,在寂寞乡野之中,已经没有高洁、有才能的士人,也没有人再关心国家安危。
B.“谩哀痛”,空哀痛,与《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谩嗟荣辱”的“谩”相同,都包含着作者无尽的感慨。
C.“漫漫白骨蔽川原”,形容白骨遍布川野,无边无际,与曹操“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有异曲同工之妙。
D.“今日事,何人弄得如此!”,词一开篇,便慷慨激昂,直截了当地严厉责问,矛头所指,不言自明。
15.请分析本词与姜夔的《扬州慢》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