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广信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广东 高二 阶段练习 2023-06-10 2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如果说早期的奇幻作品还具有远古神话色彩,并在某种程度上建基在历史的原型故事与原型人物(往往是帝王)之上,那么到了约翰·罗纳德·瑞尔·托尔金,奇幻文学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故事呈现出架空历史、根于幻想的趋势,故事发生地往往为虚构的大陆。在《霍比特人》《指环王》等一系列作品中,托尔金确立下来的现代奇幻话语影响深远,直接引发了奇幻文学的高峰——以逝去的美好事物、极端的善恶对立、童真的异族精灵、极具号召力的英雄等为主要特征。在他的奇幻世界中,借助于魔法的庇护,勇敢又善良的英雄历经磨难终将战胜邪恶。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架空历史、根于幻想的奇幻话语恰恰来自对现实的关注与反思。托尔金曾说,奇幻文学旨在打造“第二世界”。但“第二世界”并不是不让人与现实发生联系,而是在架空的世界中重新编排人性的善恶,在心理层面缝合情感创伤、净化心灵。在幻想的世界中,人们可以跟随主人公游于仙境,并毫无顾忌地认同于正义的一方:他们善良、守信、道德长存。这些特质如此稳定,以至于我们大可安放人类所有的美好品质。

(摘编自林萌《西方奇幻文学:从史诗巨著到大众影视》)

材料二:

神话作为世界大众文艺的根语汇、源代码,当然不能缺少中国传统神话与当代中国作家对神话再创造。中国网络文学同样是以玄幻、修真、仙侠、奇幻、都市异能、历史言情为常见类型,如《佣兵天下》《间客》《盘龙》《神墓》《放开那个女巫》《诡秘之主》等,以及许多女性历史言情小说,在想象力和体验性上都可以与好莱坞电影相媲美。中国网络文学作品能够成批量走出国门,在欧美以及亚洲等地受到广泛欢迎,正是我们有很多由这种神话思维支撑的幻想类和历史言情类作品。

为何人类如此需要幻想类型的文艺作品?这是因为人们对现实世界知道得越多,就越希望探索未知世界,以免被现实世界的成见束缚。人类情感体验的最高形态,是在虚拟情境、超现实情境中,凭想象力而能够达成的情感活动,并由此得到高潮体验。越是聪慧的人,体验虚拟情境的动机就越强烈。当人类在超现实情境中,获得新奇、惊奇、神奇的体验,就会极大地激活人类猎奇机制,让受众在想象中靠近虚拟的超级英雄——“神我”目标,体验力量与神智得以成长的过程,给人以向上奋斗的诱导。

青少年受众偏好具有神奇效应的小说与影视剧,正是因为青少年的成长,亟须培育、发展猎奇机制。而提升生存、发展的信息处理能力是成年人的终生课题,其对神奇效应的体验需求亦是终生的。成年人是幻想小说与电影的主要创作群体,亦是主要受众群体。

在正常社会条件下,人们得到新奇、惊奇、神奇体验的情感效应越大,创造力就越丰富,所以大众文艺作品总是以超现实的神话形态为常见的作品形态,并用文艺技巧对惊奇、神奇效应加以合理化、程序化安排,以安抚不适感,这是人类精神需求的自然反应。人类知识大爆炸得益于人类变得比从前更聪明,而知识大爆炸之后的社会,需要人类个体信息处理能力变得更为强大,猎奇机制更加有效,所以对神奇世界的体验需求更为强劲。这就更加需要超现实情境的、具有神话思维的文艺作品。未来,随着科技与社会的高速变化,如果缺少对虚拟情境的想象能力、缺少把现实与超现实情境的语码相互转换能力的人,就会导致人类既不能理解超现实世界,也不能理解现实世界,这将无法发展自身。

20世纪以后世界大众文艺回归神话传统,好莱坞电影与中国网络文学为人类重新创造新神话,正是顺应了人类对神奇体验效应的需求。它们大胆吸纳全人类各种文化资源,把世界各地的神话元素、科技想象与人文关怀、伦理态度相融合,形成自己新的情感体验知识谱系。这就是它们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是长盛不衰的基础。

(摘编自王祥《不断顺应人类对情感体验的新需求——中国网络文学走向世界的启示》)

材料三:

想象世界的创造,是幻想类文艺作品的核心任务之一,包括仙侠类网络文艺。近年来,中国仙侠类网络文艺持续升温,成为文艺创作和产业发展的一大热门。如何提升想象世界的创作水平,赋予想象世界以独特的叙事价值、文化功能,是仙侠类网络文艺创新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事实上,所有的虚构写作都在建构和探讨不同的可能世界。当读者沉浸到一个虚构故事之中时,不仅角色对于他们来说是真实的,就连角色所生活的想象世界,也在他们头脑中暂时取代了真实世界的位置。

常规的叙事规则强调,环境和背景以服务于人物、故事为核心目标。离开角色的行动,环境和背景不具有独立价值。而以《指环王》《精灵宝钻》为代表的一些西方当代幻想类文艺作品,则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例如,在《精灵宝钻》中,人物、故事与想象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倒转。一系列并不连贯的角色和行动,其实是为了建构完整的中土世界史诗。想象世界之宽厚程度,超出了故事本身的需求,而发展出某种主体性、独立性。这种想象世界,不仅支撑了特定的角色和行动,也成为其他媒介产品的孵化母体,推动了高品质IP的形成。

换句话说,精彩的想象世界,提供了足够广阔的叙事篇幅,让一般性的叙事假定得以升级。它通过隐喻、象征等方式,容纳了价值、神话和世界观层面,为大众提供了关于人生和世界的积极思考。除此,想象世界还有助于推动叙事风格的多元尝试。它突破了传统叙事规则对于环境和背景的限定,刺激相关作品逐渐脱离单一主角和高度集中的单线叙事,让多角色、网状和碎片化成为新的流行风格。

(摘编自梁君健《想象世界:仙侠类网络文艺的升级策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约翰·罗纳德·瑞尔·托尔金的奇幻作品不再塑造早期奇幻作品中常有的帝王,而改为塑造极具号召力的英雄。
B.人类希望通过幻想类作品探索未知世界,摆脱现实世界的成见束缚,其中越聪慧的人表现得越强烈。
C.《指环王》等一系列优秀幻想类文艺作品都遵循以人物和故事为核心的原则,围绕核心虚构环境和背景。
D.西方当代幻想类文艺作品为了建构完整的中土世界史诗,偏离了现实世界,使角色与现实产生了疏离。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奇幻作品经过发展,保留了神话色彩,但虚构的成分更大,幻想的意味更浓,约翰·罗纳德·瑞尔·托尔金功不可没。
B.约翰·罗纳德·瑞尔·托尔金打造的“第二世界”是作者幻想的世界,作品中常表现出对美好事物和美好品质的歌颂。
C.中国网络文学中有很多传统神话的元素,因而能成批量走出国门,受到欧美以及亚洲等地大众的广泛欢迎。
D.优秀网络文艺作品对青少年不无裨益,幻想类作品有助于培育、发展他们的猎奇机制,提升他们的信息处理能力。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网络直播的领域逐渐多元化,美食、健身等新的内容不断被挖掘,‘网红’还出现虚拟化现象,虚拟人物也可能成为‘网红’,如‘一禅小和尚’等。”
B.“网络文学作品《老妈有喜》涉及二孩政策、中年妇女境遇、青春期叛逆等社会热点话题,书写了两代女性的成长与自我价值追求,颇具时代气息。”
C.“网络仙侠奇幻小说《佛本是道》以《封神演义》《西游记》等传统仙魔小说为底,作者以超乎常人的想象力一点点完善了一个真实的洪荒世界。”
D.“从1997年至今,《哈利·波特》不仅推出了图书、电影版本,还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这样的产业链,有助于作品成为新的文学经典。”
4.请分析材料二画横线段落的论证思路。
5.请依据三则材料,对网络文学创作者提出三条建议。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岐山臊子面

红柯

陕西地界,吃面必吃臊子面,西安以及各县镇到处都是岐山面馆,因此原产地岐山就有了民俗村,民俗村大多在周公庙附近。那个伟大的周王朝肯定与吃喝有点关系,周武王挥师东进、逐鹿中原,除凭借政治口号以外,臊子面、锅盔、面皮具有极大的号召力。

到秦始皇时代,关西大汉就成了让山东六国瑟瑟发抖的虎狼之师。已经是2004年了,岐山地界臊子面的最高纪录还保持在六七十碗:一个人一顿吃六七十碗,碗不是南方人吃米饭用的酒盅碗,是大老碗。你可以想象周秦汉唐那个英雄时代陕西人的饭量有多大!周武王和秦始皇的士兵肯定用的不是碗,是脸盆大的头盔,牛筋一样青橛橛的耐嚼耐咽的长面条,又辣又酸又烫,跟化开的铁水一样的汤浇到面上。汤是不喝的,回到锅里不停地轮回往返,次数绝对在六七十以上。吃了面,血就热起来,眼睛跟脸红得喷火,心跳咚咚如鼓,只等一声号令,人的原始血性刹那间就爆发出来了,这就叫气壮山河。陕西人的黑老碗绝对是古代武士头盔的变形,周人秦人从岐山出来挥师东进,汉人唐人延续这个伟大的传统,东出潼关后,又开凿西域。他们的祖先本来就是西北的游牧民族,西起周原东至潼关的八百里秦川把他们从牧人变成了农民,从牧草到庄稼,这种奇妙的转折并没有减弱他们驰骋大地的勇气和想象力。依然是巨大的青铜和铁的头盔,穿越河西走廊,穿越中亚细亚,汗血马、苜蓿、葡萄跟麦子、谷子长在一起,秦腔跟十二木卡姆【注】连在一起。张骞等孤胆英雄就没有那么多讲究了,死面饼子和羊肉往铜钵铁盔里一放,倒上水,架上火,煮烂煮透,一碗下去,肚子就圆了,拍一拍跟鼓一样嘭嘭嘭,可以撑到天黑。羊肉泡馍绝对是戈壁沙漠的产物,一天只吃一顿,人成了骆驼。

周人是比较讲究的,即使征战也不能急吼吼,一定要从容大方。臊子面汤宽,让人觉得奢侈,头盔那么大一碗汤,碗底就一筷头面条。可这一筷头面条又长又筋又烫,一沾嘴唇,人就急速吞咽,就发出哨子一样的嘘嘘声,一碗接一碗吃得快得不得了,要用盘上,大木盘里十几碗,一个女子端着,吃一碗递一碗,跟转盘机枪一样。我小时候亲眼见过十几个小伙子吃筵席,大铁锅不停地煮面煮汤,一大群女子穿梭般端面,还是跟不上,小伙子们出主人洋相,跟不上就用筷子敲碗。因此红事白事,总要提防村子里虎狼般的壮汉。这种饮食启蒙对一个乡村少年来说非常重要。臊子面的汤是用臊子肉做的。五花猪肉切碎,慢火烂一小时,跟炖东坡肘子差不多。加上辣子、醋,慢慢地让猪肉烂成糨糊状,肉有一股浓烈的酸辣香味,汤也是酸辣味的。一层辣子油,一口吹不透。四川、湖南的辣,山西的醋,在岐山面跟前是小巫见大巫。我七八岁的时候吃猪肉伤了脾胃,再也不吃猪肉了,吃臊子面只吃一两碗,几乎是婴儿的饭量。你可以想象在岐山那地方,这样有多狼狈,一个人吃不成饭,谁都瞧不起你。

我的外婆是一个乡下老太太,外孙吃不动饭她着急呀,心里急,脸上看不出来。她慢条斯理地对我讲她辉煌的过去。农村妇女所有的辉煌就是厨房,有米没米必须让烟囱冒烟,而且要冒得笔直雄壮。在她的讲述里,臊子面的面条是青色的。案板上,面被擀开,又揉到一起,再擀开,再揉,再擀,面粉的筋丝全被拉开了,营养全都出来了,煮熟后就是青的,筷子挑起可以看见对面的人影,跟玻璃一样,客人们吃到二三十碗的时候,总要站起来松松腰带,放开肚子再吃十几碗……我还记得六十多岁的外婆眼冒神光的样子,我的口水咽到咕咕叫着的肚子里,我都闻到了又浓又尖的酸辣味道,跟梦幻一样。在梦幻的后边,外婆真的到厨房去操作了。仿佛在童话世界里,我听到和面的声音,揉面的声音,我看见面被擀开了,跟被单一样一次次展开,白面变成青面,沿着擀面杖被切成细丝,酸辣汤味弥漫了屋子,弥漫了古老的周原大地,那年我十二岁,我一口气吃了三十五碗。外婆用鸡肉做的臊子。我还清楚地记得我吞吃面条的嘘嘘声

(有删改)

【注】十二木卡姆:维吾尔族一种大型传统古典音乐,汇集歌、诗、乐、舞、唱、奏于一身。
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岐山臊子面为切入点,主要从吃面用的硕大餐具,陕西人的饭量,臊子、面汤、面条的做法等几个方面展开内容。
B.作者猜想,周武王逐鹿中原,还可能利用了臊子面等特色食物对士兵的吸引作用,这样写是为了表现臊子面的巨大吸引力。
C.文章写岐山臊子面的大碗、宽汤、耐嚼耐咽,写人吃面后的气壮山河等,主要是为了表现陕西人的英雄气概和豪爽情怀。
D.文章写十几个小伙子吃筵席时出主人洋相,面跟不上就用筷子敲碗,意在表现当地人虽然“讲究”,但仍然存在一些粗陋民风。
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选择一种地方特色名吃为切入点,来表现秦地的风俗人情以及秦人的性情和精神等,在立意构思上与《秦腔》有相近之处。
B.作者的思路游走在现实和历史之间,挥洒自如,游刃有余,这种将现实与历史融合起来的写法,与《一个消逝了的山村》有相同之处。
C.作者在文中使用了比喻、夸张、排比、对偶、拟人等修辞手法,比喻句“我都闻到了又浓又尖的酸辣味道,跟梦幻一样”是以实喻虚。
D.作者介绍了陕西的特色饮食风俗和自己儿时吃面的记忆,生活气息浓厚;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叙写,使文章具有历史文化底蕴。
8.文章以画线句子结尾有何用意?请简要赏析。
9.本文语言颇具特色,请结合全文进行赏析。
2021-02-22更新 | 426次组卷 | 6卷引用:《同步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 7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秦腔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李密《陈情表》节选)

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孥。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致汝。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韩愈《祭十二郎文》节选)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臣进退/仰观宇宙
B.但刘日薄西山/斧斤时入山林
C.请归取孥/未有知修者
D.将成家致汝/渔父见问之曰
11.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古代奏章的一种,专门用于臣子向帝王上书言事,在写作风格上以议论为主,侧重于“陈情”,表达臣子对帝王的忠诚和希望。
B.古代表示官职变迁的词汇比较丰富,如“拜”“授”“封”等表示授官,“升”“拔”“擢”等表示升职,“贬”“谪”等表示降职,“罢”“免”“除”等表示罢官。
C.古代常以亲属关系的远近制定丧服的轻重。按旧制,凡为长辈如祖父母、伯叔父母、未嫁的姑母等,平辈如兄弟、姐妹、妻子等服丧,均穿期服。
D.孝廉、秀才都是汉代以来推荐人才的一种科目,“孝廉”即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秀才”即优秀人才。明清科举考试中,以生员为秀才,以举人为孝廉。
1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密先颂扬圣朝,表明自己想效忠;再叙写朝廷征召之殷,感恩新朝对自己的重用,坦言自己进退两难的处境,消除晋武帝的疑虑。
B.李密在字词的表达上不事雕琢,自然真切;在句式的运用上,连用大量练达而概括的四字句,对制造情势、渲染气氛起了很大的作用。
C.韩愈呜咽追叙自己和侄子幼年的孤苦伶仃,成年后的东奔西走聚日无多;同时流露出对自己往日追求功名富贵做法的悔恨和自责。
D.韩愈一反传统祭文以铺排郡望、历叙生平、歌功颂德为主的固定模式,全用散文句调和平易晓畅的家常生活语言,深刻地感染着读者,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13.用“/”给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断句。
吾 与 汝 俱 少 年 以 为 虽 暂 相 别 终 当 久 相 与 处 故 舍 汝 而 旅 食 京 师 以 求 斗 斛 之 禄 诚 知 其 如 此 虽 万 乘 之 公 相 吾 不 以 一 日 辍 汝 而 就 也
14.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2)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2023-06-10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广信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唐崇徽公主手痕

欧阳修

故乡飞鸟尚啁啾,何况悲笳出塞愁。

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遗迹为谁留。

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为国谋。

行路至今空叹息,岩花野草自春秋。


【注】①崇徽公主:唐代宗时与回鹘和亲,以崇徽公主嫁其可汗。②手痕:指崇徽公主手痕碑,在今山西灵石县。相传公主嫁回纥时,道经灵石,以手掌托石壁,遂留下手迹。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绘了崇徽公主远嫁时鸟儿欢快鸣叫的场景,以乐景衬哀情,表现了公主远嫁时的伤感。
B.“青冢”一句写公主出嫁后埋骨他乡,“翠崖”一句问而不答,以问为答,诗意凄婉,十分动人。
C.颈联中“玉颜”反为“身累”,“肉食”不与“国谋”,对仗工整,诘问尖锐犀利,议论深切痛快。
D.诗歌借古抒怀,借用历史事实,表达了对历史上曾有的和亲政策的深沉追问与思考。
16.本诗尾联中的“空”与《蜀相》“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的“空”用词精妙,请比较分析其寄寓情感的异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