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湖北省襄阳市四中2022-2023学年高三5月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
湖北 高三 模拟预测 2023-06-10 63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类社会发展进程曲折起伏,各国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程充满艰辛。当今世界,多重挑战和危机交织叠加,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发展鸿沟不断拉大,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冷战思维阴魂不散,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又一次来到历史的十字路口。

两极分化还是共同富裕?物质至上还是物质精神协调发展?竭泽而渔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零和博弈还是合作共赢?照抄照搬别国模式还是立足自身国情自主发展?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才能实现现代化?面对这一系列的现代化之问,政党作为引领和推动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有责任作出回答。在这里,我愿谈几点看法。

我们要坚守人民至上的理念,突出现代化方向的人民性。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进现代化最坚实的根基、最深厚的力量。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现代化道路最终能否走得通、行得稳,关键要看是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现代化不仅要看纸面上的指标数据,更要看人民的幸福安康。政党要锚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顺应人民对文明进步的渴望,努力实现物质富裕、政治清明、精神富足、社会安定、生态宜人,让现代化更好回应人民各方面诉求和多层次需要,既增进当代人福祉,又保障子孙后代权益,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我们要秉持独立自主原则,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现代化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品”,也不是非此即彼的“单选题”,不能搞简单的千篇一律、“复制粘贴”。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的一般规律,更要立足本国国情,具有本国特色。什么样的现代化最适合自己,本国人民最有发言权。发展中国家有权利也有能力基于自身国情自主探索各具特色的现代化之路。要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国家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尊重和支持各国人民对发展道路的自主选择,共同绘就百花齐放的人类社会现代化新图景。

(摘自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

材料二: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指明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与方向,破解了现代化等于西方现代化的唯一性幻觉。

任何话语体系的形成与发展都离不开物质世界的实践。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生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之中,是实践在思想理论层面上的外化表征形式。它以系统化、理论化、科学化的话语阐释伟大实践进程中取得的成就、遇到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将其外化呈现在大众日常生活中,从而为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成果提供理论层面的话语保障。

社会成员不会天然对某个政治思想具有认同感与信任感,共识合法性的建构必须在成员中进行话语的输出与沟通,只有“社会成员基于某种价值信仰而对政治统治正当性所表示的认可”,才能动员起最广泛的群众力量。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必须通过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汇聚全社会的奋斗共识,引导个体认知国家的奋斗目标。如果社会个体无法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形成清晰而全面的认知,就很容易对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产生怀疑甚至持否定态度。

长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在物质生产资料方面的支配权,控制着国际舆论传播的主导权。“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已经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实质性影响,但在话语权意识、话语体系建构上并未取得可与现代化建设成就等量齐观的成果和地位,”如果国际社会无法全面客观理性地了解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抹黑、歪曲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片面甚至失实的论调就极易得到传播。国际舆论斗争变得越来越复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因此,必须加快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并加以传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很大程度上仍是‘他塑’而非‘自塑’,我们在国际上有时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传播遭遇着虚假舆论和话语陷阱的挑战,他们不相信“中国式现代化”是一条不靠掠夺与战争的和平发展道路。因此,话语体系的建构就具有了迫切必要性。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不是自说自话,而是用中国实践建构中国话语,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

(摘编自艾四林、陈钿莹《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的三重维度》)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都充满艰辛,在现代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政党,必须直面一系列现代化之问。
B.发展中国家从自身的国情出发而选择的适合本国特色的现代化之路是否走得通,关键是要看人民的中心地位是否得到坚持。
C.中国式现代化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外化表征,也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体现了当今世界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D.当今中国依然面临国际舆论挑战,因为西方发达国家在国际舆论传播上有主导权,而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还未形成强影响力。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化不仅关注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还涉及了人与自然关系、社会公平问题等内容。
B.把让人成为自由的人作为最终目标的人类社会现代化不仅具有普遍性,也具有特殊性。
C.最广泛的群众力量的动员必定需要建立在社会成员对政治统治正当性所表示的认可上。
D.国际社会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了解和认识来自中国形象的“他塑”和“自塑”。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我们要坚守人民至上理念”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B.毛泽东曾提出:“我们希望有外援,但是我们不能依赖它,我们依靠自己的努力……”
C.习近平主席在二零二二年新年贺词中指出:“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
D.习近平说:“各国关系和利益只能以制度和规则加以协调,不能谁的拳头大就听谁的。”
4.2022年5月19日举行的中巴建交25周年招待会上,中国驻巴哈马大使戴庆利代表中国驻巴大使馆向巴外交部部长赠送了精美的洛阳牡丹瓷。瓷盘中鲜艳的中国名花牡丹和巴哈马名花黄钟花,交相辉映。请结合材料对这一事件加以分析。
5.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的意义体现在哪里?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费孝通

1936年的初夏,在一座介于苏州和杭州之间的小镇上,一间丝厂开张了。大运河从这座新建工厂前面流过,河上航船满载茧袋。工人们在码头卸下茧袋,将其存放在仓库里。茧袋不断流进工厂,好似自己在运动。

突然,茧袋平顺的流动中断了。张婶的闯入,扰乱了茧袋的运输秩序。张婶不知所措,她没意识到自己已经扰乱了工厂的运转。她忘了自己此时并不在村里,平常在自己的村子里,和劳作中的邻里打招呼是常事,她眼睁睁地看着面前的茧袋越堆越高,没有反应过来,也没有躲开。转过头去,这才看到有名年轻男子正盯着她,张婶越加困窘。她知道可能是出了什么事,而年轻人正等着她解释。但她舌头打结,不知怎么称呼他。在老家,她可以叫他小叔子,可她意识到,此时此地这么称呼他是不妥的。她突然想到可以叫他先生先生她说,我来找我的儿媳的,她在哪儿呢?

儿媳是个多么令人愉悦的鲜活词语啊,工人们听见了张婶说的,笑着,起哄着。去那里问问,这儿可没人知道你儿媳在哪儿。张婶不太相信自己问错了地方。这不就是工厂吗,不就是儿媳来上班的地方吗。没错啊。她之前已经问过好几个人,他们都说镇上没有其他工厂。但是,有什么看不见的东西阻碍她进厂子,可她说不清。她站着,笑话起自己:我个戆度,宝珠在这个洋工厂里上班,肯定忙得很,不像乡下的女人,缫丝的时候随时都能停下来搭话。自责了一番,她冷静了下来。

呜——”“呜——,航船驶入了村庄,宝珠站在船头。这是她第一次从工厂回家。她离开村子时还是初夏,那时荷花开得正盛,而现在转眼已是隆冬,时光飞逝,宝珠似乎已经忘记了乡村的生活。

张婶已等了宝珠许久。宝珠下了船,提着行李,跃向张婶。张婶想帮她提行李,被宝珠拽住了,她只好叨叨:好,好,你可回来了。随后她们一起往家的方向走去。

宝珠走进屋里,妈,您猜我挣了多少钱?宝珠从她的口袋里拿出一个信封,在婆婆面前打开,这是她六个月的工作所得。张婶四周张望了下,门如往常一样开着,但没人在那里。她转身背对着门。嘘嘘——,小声点。别让人看到——这么一大沓崭新的钞票,张婶都看花了眼。妈,我还给您做了一件新的棉毛线外套,您正月就穿上它吧。宝珠音调很高,就像长辈从集市回来给孩子们发糖果一般。

宝珠让婆婆坐在凳子上,拿出衣服来,妈,这料子人家叫羊毛,又结实又舒服。这是宝珠第一次能够送礼物给婆婆。以前,她能做的就是取悦婆婆,而现在可以议论好坏了。她变了,这变化使张婶感到害怕。这时,她注意到宝珠还穿着旧裙子,这令她感动,哦不,不要给我这么好的料子,会浪费的,拿去给自己做件裙子吧。”“妈,我不需要新裙子,我们穿制服。”“——看,我给妈织了一条围巾,您戴上,让我看看怎么样。她拿出围巾,给张婶围上。您觉得暖和不?您再也不会害神经痛了。我还给三福买了件毛衣。

宝珠折好衣服,做了个鬼脸。妈,我还当选了自治会的主席呢。您晓得的,主席的意思是头儿,自治意思是我们自己管理自己。张婶吃了一惊。什么?主席,头儿——我这么信任你,是因为你少言少语,只管自己的事情。为什么你要当头儿?宝珠,不要干那事,枪打出头鸟,还有,自己管理自己是什么意思?你还年轻,从人家那里挣钱,一定要顺人家的意。我不明白女孩子怎么管理自己。不要开玩笑了。她换了副声调,因为她发现宝珠有些失望。宝珠,好孩子,你也不想我担心你吧。跟我保证,回厂子后就辞了。当头儿什么好处都没有,就只有惹麻烦,这是千真万确的,老话就是这么说的。宝珠完全没料到婆婆会有这种反应,她原以为婆婆得知此事会为她骄傲。婆婆却又唠叨说:做个好姑娘,不要出头,年末回来和我待在家里。

宝珠还记得自己如何走向讲台、当选主席的情景,千百双眼睛追随着她。这是一种荣耀。当选那刻,她为自己的丈夫三福和婆婆不在现场而遗憾。若是他们在,那就更是意义非凡了。她真心热爱这一切,但此刻似乎有一股强大的力量正在将她往外推。她的短发,她麻利的动作,充满活力的清亮噪音,都与周遭格格不入。在她和这个家之间有什么正暗自滋长。别工作,别说话,顺从,接受一切,做命运的奴隶,重演婆婆的人生轨迹——她做不到。一切已无法逆转。她记得经理李义浦的声音,他说:你有你的责任,通过你,村里人将会实现现代化。

桑蚕吐丝作茧,蚕蛹破茧成蝶,蚕茧本身有何用呢?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婶初到小镇有些不知所措,这是因为她习惯了乡里的生活,对现代化的生产环境不熟悉。
B.宝珠给家人购置了新衣,而自己穿的还是旧裙子,这说明宝珠是一个孝顺、爱家的人。
C.张婶说“做个好姑娘,不要出头”,这说明在乡里人张婶的眼里,循规蹈矩是常态。
D.宝珠觉得“一股强大的力量正在将她往外推”,这说明当下的环境不接受宝珠的行为。
7.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对工厂环境的描写,可以让读者充分感受到这个江南小镇的忙碌与生机。
B.小说中穿插的人物对话,既暗示了人物之间隐藏的矛盾,也让情节更加紧凑集中。
C.文末插入了一段宝珠当选主席的回忆,将宝珠内心的犹豫不决刻画得十分传神。
D.本篇小说与《包身工》题材上有相似之处,但两者所表达的主题却有所不同。
8.文中的宝珠与《祝福》中的祥林嫂都是旧社会的劳动妇女,但两人却最终走向了不同的命运,请简要分析其原因。
9.费孝通认为“变革的力量蕴藏在农民自身的转变中”。请具体谈谈本文是如何体现这一观点的。
2023-06-07更新 | 22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四中2022-2023学年高三5月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宓子贱治亶父,恐鲁君之听谗人,而令己不得行其术也,将辞而行,请近吏二人于鲁君与之俱。至于亶父,邑吏皆朝。宓子贱令吏二人书。吏方将书,宓子贱从旁时掣摇其肘,吏书之不善则宓子贱为之怒吏甚患之辞而请归。宓子贱曰:子之书甚不善,子勉归矣!二吏归报于君,曰:宓子不可为书。君曰:何故?吏对曰:宓子使臣书,而时掣摇臣之肘,书恶而又甚怒,吏皆笑宓子。此臣所以辞而去也。鲁君太息而叹曰:宓子以此谏寡人之不肖也。寡人之乱宓子,而令宓子不得行其术,必数有之矣。二人,寡人几过。遂发所爱而令之亶父,告宓子曰:自今以来,亶父非寡人之有也,子之有也。有便于亶父者,子决为之矣。五岁而言其要。宓子敬诺,乃得行其术于亶父。三年,巫马旗短褐衣弊裘而往观化于亶父,见夜渔者,得则舍之。巫马旗问焉,曰:渔为得也,今子得而舍之,何也?对曰:宓子不欲人之取小鱼也。所舍者小鱼也。巫马旗归,告孔子曰:宓子之德至矣,使民暗行若有严刑于旁。敢问宓子何以至于此?孔子曰:丘尝与之言曰:‘诚乎此者形乎彼。’宓子必行此术于亶父也。夫宓子之得行此术也,鲁君后得之也。鲁君后得之者,宓子先有其备也。先有其备,岂必哉?此鲁君之贤也。三月婴儿,轩冕在前,弗知欲也;斧钺在后,弗知恶也;慈母之爱,谕焉。诚也。故诚有诚乃合于情,精有精乃通于天。乃通于天,水木石之性,皆可动也,又况于有血气者乎?故凡说与治之务莫若诚。听言哀者,不若见其哭也;听言怒者,不若见其斗也。说与治不诚,其动人心不神。

(节选白《吕氏春秋·具备篇》)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正确的答案写在答题卡的横线处。
吏A书B之C不D善E则F宓子贱G为H之I怒J吏K甚L患M之N辞O而P请Q归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文中意思是“假如没有”,与《陈情表》中“猥以微贱”的“微”含义不同。
B.遽,文中意思是“迅速,急忙”,与《促织》中“遽扑之,入石穴中”的“遽”含义相同。
C.轩冕,古时大夫以上官员的车乘和冕服,常借指国君或显贵,文中借指官爵。
D.斧钺,泛指刑罚、杀戮,与《苏武传》中“虽蒙斧钺汤镬”的“斧钺”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听完两个官吏的汇报后,鲁君就明白了宓子贱的意图并意识到自己之前对他干扰太多,可以看出鲁君也很有智慧。
B.鲁君与宓子贱约定,要他五年后报告施政的关键,但宓子贱只用三年德政就达到很高境界,这表明宓子贱确有才能。
C.巫马旗来到亶父,得知亶父的渔者在严酷刑罚的震慑下放掉小鱼,于是他认为宓子贱已经把亶父这个地方治理好了。
D.文末从三个月的婴儿能懂得母爱切入,探讨了怎样才能感化人心的问题,为宓子贱成功治理亶父做了理论上的总结。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宓子使臣书,而时掣摇臣之肘,书恶而又甚怒,吏皆笑宓子。
(2)巫马旗短褐衣弊裘而往观化于亶父,见夜渔者,得则舍之。
14.本文选自《吕氏春秋·具备篇》,“具备”的本意是“做好准备”。宓子贱为治理好亶父做了哪些准备?请说明。
2023-06-10更新 | 22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四中2022-2023学年高三5月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殿中杨监见示张旭草书图

杜甫

斯人已云亡,草圣秘难得。

及兹烦见示,满目一凄恻。

悲风生微绡,万里起古色。

锵锵鸣玉动,落落群松直。

连山蟠其间,溟涨与笔力。

有练实先书,临池真尽墨

俊拔为之主,暮年思转极。

未知张王后,谁并百代则?

呜呼东吴精,逸气感清识。

杨公拂箧笥,舒卷忘寝食。

念昔挥毫端,不独观酒德

【注释】①大历元年(766),杜甫居留夔州,看到了殿中监杨炎出示的张旭草书,有感而发,遂成此诗。张旭:唐代书法家,被誉为“草圣”,系杜甫旧友,因其为苏州人,故作者称之为“东吴精”。②南朝《采古来能书人名》记载,东汉草书家张芝“善草书,精劲绝伦。家之衣帛,必先书而后练(把丝麻或布帛煮得柔软洁白),临池学书,池水尽墨”。③张王:指东汉书法家张芝与东晋书法家王羲之。④据《国史补》记载,张旭饮酒辄草书,醒后自视,以为神异。

1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篇既表达对张旭的怀念,又直接点出其书作难以得见,情深意浓。
B.“有练”两句,借张芝之事写张旭草书功力来自于孜孜不倦的练习。
C.诗歌中有对张旭草书的形象再现,也有对“张王”成就无人可及的感慨。
D.结尾两句收束全诗,“不独”表达了对张旭艺术旨趣及境界的看法。
16.“悲风生微绡”至“溟涨与笔力”这六句,是如何生动地写出张旭草书的气象的?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