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广东省深圳市东北师大附中深圳分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广东 高二 期中 2023-06-12 18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古典文学是中华文化的上游,而古典文学的载体——文言文,是根底,是骨架。不读文言文,几千年的中华文化,包括文学,我们很难吸收,很难理解。先秦时代是中国文言文形成并逐渐成型的重要时期。那个时代的文言文虽然离所谓“今古文”还较有距离,但已经为后来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汉代华丽的赋体、魏晋风骨、唐诗宋词做了铺垫。应该说,从先秦开始,中华绚烂的文化便和文言文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所以说,不熟读古文,就不会见识到中文能美到什么程度,也不会领悟古人的造诣能抵达怎样的深度和高度。学习古文可以提高一个人的人格修养。文以载道,经典古文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最好的载体。处世为人的哲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都蕴含其中。背诵和学习这些经典古文,对我们的眼界、志气、品格修养的提高大有帮助。

有很多人对学习古诗文有误解,认为学了这些诗文也不能吃,也不能喝,甚至想到是不是还要回到古代那样的生活。我必须告诉各位,其实这是一种功利思想在作怪。当然,读了古诗文,的确可能不能马上看到什么成效,获得什么收益。但是,学习古诗文一个最大的好处在于能涵养一个人的心性并为之奠定坚实的文化底蕴。而最重要的是,这样一种文化熏陶正是我们作为一个现代人与自己的先人进行对话的基本途径。现代著名文史学家顾随先生曾经说过:“学古诗文的目的是为了做一个现代人。”一个人学习了古诗文,能够爱生活、有情趣、平等待人、学会宽容,而且可以获得阅读体验和精神感悟,这无疑是最大的收获。一个现代中国人,没有对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从严格意义上讲,尤其从文化意义上来说,不能算作一个真正的现代人。

(摘编自张胜强《古诗文学习的现代意义》)

材料二:

古人说“仓廪实而知礼节”,当人们吃饱穿暖,自然就会有更高的精神追求。古典诗词以短小的形态、精准的表达、高度的思想性、动情的内涵回应了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最近,抖音发布的《古诗词数据报告》显示:过去一年,古诗词短视频在抖音上累计播放量达178亿,同比增长168%。无独有偶,来自图书销售市场的数据显示,近几年古诗词图书销量猛增。这些充分说明,在精神文化产品极度丰富的今天,古诗词依旧热度不减。

古诗词中,唐诗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体裁之一。经过一千多年的流传,人们依然能在唐诗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喜怒哀乐,找到与古人强烈共鸣的情感瞬间。那些经过时间洗礼的经典诗句,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之所以大家喜欢唐诗,一方面是因为诗歌本身的节奏韵律十分便于朗诵记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唐诗兴盛的时代极具魅力。历史上的唐朝,风气开放、兼收并蓄,出现了许多英雄和天才人物,涌现出大量诗人、艺术家。现存的5万多首唐诗,基本涵盖了一个中国人所能想象到的生活和情感的全部。再加上高超的艺术水准、高深的思想境界,因此唐诗成为中国古典诗歌领域最为璀璨的明珠,让后来历代人充满敬仰。也因此,有一种说法认为,“唐诗是中国人情感的最大公约数”。

以唐诗为例,许多经典篇目都是诗人在困境中的有感而发,今天我们回顾这些诗句时,不仅要读出诗人们曾经遭遇的困难和挫折,更要读出他们展现的乐观心态。比如,《行路难》,李白在诗中感慨“将登太行雪满山,欲渡黄河冰塞川”,显示出他对前途困难的清醒认识。面对艰难险阻,“诗仙”李白也会有迷茫,但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那种豪迈自信之力跃然纸上,令人动容。

我们的诗人没有回避人生面对的困难、遇到的阻力,但是最终释放出来的是希望、理想和前景。当然,这并不是说大家一读古诗词就能百病皆消。只是希望大家遇到困难时,能够学习诗人的自信、乐观:我遇到了困难,我承认这个困难,我也敢于面对这个困难,并最终找到解决困难的方法。诗里有悲伤、有泪水、有痛苦,还有挫折和烦恼,但最终传递给人们的是希望,是未来,是阳光,这也是许多古诗词能够经久不衰的原因。

总之,人们对于古诗词的热爱,就在于它能够变成自己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当你读一首绝句或者律诗时,文字背后的诗意、韵律也被深深印入脑海,使我们看月不仅是月,还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思乡之情;看水也不仅是水,还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豪情。时代在发展,但古诗词所蕴含的诗意与文化,仍与我们当下的生活息息相关,滋养着我们的精神。我想这正是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摘编自康震《古诗词在今天为何热度依旧》)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秦时代的文言文为后来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汉代华丽的赋体、魏晋风骨、唐诗宋词做了铺垫。
B.功利思想造成很多人对学习古诗文有误解,但作为一个现代中国人,须继承和发扬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
C.现存的唐诗,基本涵盖了一个中国人所能想象到的生活和情感的全部,这是唐诗受人敬仰的原因之一。
D.阅读古人面对困境之作,不是为了体会其遭遇的困难和挫折,而是要学习其展现出来的自信、乐观的心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古诗文(词)在当今社会的作用,但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
B.阅读古诗词,我们往往能从中学习到诗人的自信,乐观,能够感受到希望,未来以及阳光。
C.材料一中引用顾随先生的观点,意在分析人们对学习古诗文产生误解的原因。
D.中国古典诗词依然热度不减,所蕴含的诗意与文化,依然可以为当代人提供精神动力。
3.下列选项,与材料一观点最为接近的一项是(     
A.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B.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D.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4.文中引用著名文史学家顾随先生的话,“学古诗文的目的是为了做一个现代人”,请结合材料一谈谈学习古诗文对一个现代人的意义。
5.请简述材料二的行文脉络。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理 水(节选)

鲁迅

当两位大员回到京都的时候,别的考察员也大抵陆续回来了,只有禹还在外。他们在家里休息了几天,水利局的同事们就在局里大排筵宴,替他们接风。这一天真是车水马龙,不到黄昏时候,主客就全都到齐了,院子里却已经点起庭燎来,鼎中的牛肉香,一直透到门外虎贲的鼻子跟前,大家就一齐咽口水。酒过三巡,大员们就讲了一些水乡沿途的风景,芦花似雪,泥水如金,黄鳝膏腴,青苔滑溜等等。微醺之后,才取出大家采集了来的民食来,都装着细巧的木匣子,盖上写着文字,有的是伏羲八卦体,有的是仓颉鬼哭体,大家就先来赏鉴这些字,争论得几乎打架之后,才决定以写着“国泰民安”的一块为第一,因为不但文字质朴难识,有上古淳厚之风,而且立言也很得体,可以宣付史馆的。

局外面也起了一阵喧嚷。一群乞丐似的大汉,面目黧黑,衣服破旧,竟冲破了断绝交通的界线,闯到局里来了。卫兵们大喝一声,连忙左右交叉了明晃晃的戈,挡住他们的去路。

“什么?——看明白!”当头是一条瘦长的莽汉,粗手粗脚的,怔了一下,大声说。

卫兵们在昏黄中定睛一看,就恭恭敬敬的立正,举戈,放他们进去了。

局里的大厅上发生了扰乱。大家一望见一群莽汉们奔来,纷纷都想躲避,但看不见耀眼的兵器,就又硬着头皮,定睛去看。头一个虽然面貌黑瘦,但从神情上,也就认识他正是禹;其余的自然是他的随员。

这一吓,把大家的酒意都吓退了,沙沙的一阵衣裳声,立刻都退在下面。禹便一径跨到席上,并不屈膝而坐,却伸开了两脚,把大脚底对着大员们,又不穿袜子,满脚底都是栗子一般的老茧。随员们就分坐在他的左右。

“大人是今天回京的?”一位大胆的属员,膝行而前了一点,恭敬的问。

“你们坐近一点来!”禹不答他的询问,只对大家说。“查的怎么样?”

大员们一面膝行而前,一面面面相觑,列坐在残筵的下面,看见咬过的松皮饼和啃光的牛骨头。非常不自在——却又不敢叫膳夫来收去。

“禀大人,”一位大员终于说。“倒还像个样子——印象甚佳。松皮水草,出产不少;饮料呢,那可丰富得很。百姓都很老实,他们是过惯了的。”

“卑职可是已经拟好了募捐的计划,”又一位大员说。“准备开一个奇异食品展览会,另请女隗小姐来做时装表演,来看的可以多一点。”

“这很好。”禹说着,向他弯一弯腰。

“不过第一要紧的是赶快派一批大木筏去,把学者们接上高原来。”第三位大员说,“学者们有一个公呈在这里,他们以为文化是一国的命脉,学者是文化的灵魂,只要文化存在,华夏也就存在,别的一切,倒还在其次……”

“他们以为华夏的人口太多了,”第一位大员道,“减少一些倒也是致太平之道。况且那些不过是愚民,那喜怒哀乐,也决没有智者所推想的那么精微的。……”

“放他妈的屁!”禹心里想,但嘴上却大声的说道:“我经过查考,知道先前的方法:‘湮’,确是错误了。以后应该用‘导’!不知道诸位的意见怎么样?”

静得好像坟山;大员们的脸上也显出死色,许多人还觉得自己生了病,明天恐怕要请病假了。

“这是蚩尤的法子!”一个勇敢的青年官员悄悄的愤激着。

“卑职的愚见,窃以为大人是似乎应该收回成命的。”一位白须白发的大员,这时觉得天下兴亡,系在他的嘴上了,便把心一横,置死生于度外,坚决的抗议道:“湮是老大人的成法。‘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老大人升天还不到三年。”

禹一声也不响。

“况且老大人化过多少心力呢。借了上帝的息壤,来湮洪水,虽然触了上帝的恼怒,洪水的深度可也浅了一点了。这似乎还是照例的治下去。”另一位花白须发的大员说,他是禹的母舅的干儿子。

禹一声也不响。

“我看大人还不如‘干父之蛊’,”一位胖大官员看得禹不作声,以为他就要折服了,便带些轻薄的大声说,不过脸上还流出着一层油汗。“照着家法,挽回家声。大人大约未必知道人们在怎么讲说老大人罢……”

“要而言之,‘湮’是世界上已有定评的好法子,”白须发的老官恐怕胖子闹出岔子来,就抢着说道。“别的种种,所谓‘摩登’者也,昔者蚩尤氏就坏在这一点上。”

禹微微一笑:“我知道的。有人说我的爸爸变了黄熊,也有人说他变了三足鳖,也有人说我在求名,图利。说就是了。我要说的是我查了山泽的情形,征了百姓的意见,已经看透实情,打定主意,无论如何,非‘导’不可!这些同事,也都和我同意的。”

他举手向两旁一指。白须发的,花须发的,小白脸的,胖而流着油汗的,胖而不流油汗的官员们,跟着他的指头看过去,只见一排黑瘦的乞丐似的东西,不动,不言,不笑,像铁铸的一样。

(有删改)

注释:①“湮”:鲧用的治水方法。《尚书·洪范》:“我闻在昔,鲧陻洪水。”陻(湮),填塞。“导”,是禹用的治水方法,《国语·周语》:“伯禹念前之非度,釐改制量,……高高下下,疏川导滞。”导,疏通。②“干父之蛊”:语见《周易·蛊》初六:“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三国时魏国王弼注:“干父之事,能承先轨,堪其任者也。”后称儿子能完成父亲所未竟的事业,因而掩盖了父亲的过错为“干蛊”。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中,筵宴上大啖酒肉的大员们侃侃而谈“水乡沿途的风景”,这不仅是讽刺,也从侧面反映了大禹治水的成效。
B.第三位大员说“文化是一国的命脉,学者是文化的灵魂”,这里暗含了新文化运动全面吸纳西方文化的背景下,鲁迅对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视。
C.针对禹提出的“导”的治水方法,众大员软硬兼施,口口声声“老大人”,是以所谓“孝”给禹施压,实质上还是反对禹的变革。
D.小说结尾“一排黑瘦的乞丐似的东西,不动,不言,不笑,像铁铸的一样”,生动地刻画了禹这些同事们的麻木不仁。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鞭挞反面人物时,鲁迅更多的是有着“油滑”的笔致——以犀利如剑的文字抽打形形色色的现代人的灵魂的一种艺术手法,带有明显的政治倾向。
B.鲁迅善以细节传神,文中写胖大官员脸上“流出着一层油汗”,与写祥林嫂“眼珠间或一轮”一样,都是以外在细节刻画人物内在特征。
C.小说触及时事,但反面人物出现的意义,并不在于专指某人,而是“砭锢弊常取类型”概括出了一种典型——“几乎成为某一形象的全体”。
D.文中有意使用“水利局”“时装表演”“摩登”等现代词语,以游戏笔墨颠覆了“大禹治水”的严肃性与真实性,从而传达出历史的虚无感。
8.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塑造“禹”这样一个“中国脊梁”的形象的。
9.《理水》是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一篇,“旧瓶装新酒”是《故事新编》的创作特点,请以本文为例,从“旧”与“新”的角度分析这一创作特点。
2023-06-12更新 | 45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东北师大附中深圳分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冯唐者,其大父赵人。父徙代。汉兴徙安陵。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文帝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钜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钜鹿也。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曰:“何以?”唐曰:“臣大父在赵时,为官率将,李牧。臣父故为代相,善赵将李齐,知其为人也。”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而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那,杀北地都尉卬。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当是之时,赵几霸。其后会赵王迁立。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

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

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

(节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材料二:

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节选自《五石之瓠》)

10.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
B.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
C.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
D.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善”意思是友善、交好,与《鸿门宴》“素善留侯张良”的“善”字含义相同。
B.“搏髀”指拍打大腿,与《谏逐客书》“弹筝搏髀”的“搏髀”含义相同。
C.“让”指责备,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辞让之心,礼之端也”的“让”含义不同。
D.“以为”意思是认为,与《五石之瓠》 “剖之以为瓢”的“以为”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帝向冯唐询问李齐的情况,冯唐认为李齐不如廉颇、李牧,直言文帝即使得到像廉、李那样的大将,也不会任用。文帝大怒。
B.冯唐告诉文帝,古代帝王派遣将帅,礼节隆重。朝廷内大事由帝王决断,因功赏赐之事由将军在外裁定,归来再奏报朝廷,朝廷不干预。
C.魏尚厚待军吏,威慑匈奴,因没有上报战况而被削去爵位。冯唐直言文帝法律严苛,赏轻罚重,文帝采纳了他的劝谏,赦免魏尚。
D.汉景帝即位,任命冯唐为楚相,不久被免职;汉武帝即位时,征召贤良之士,大家举荐冯唐,但冯唐已九十多岁,不能再做官了。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
(2)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14.冯唐认为能够充分任用贤才的君主应该具备哪些条件?请简要概括说明。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蓟中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

[注]①蓟中:指蓟城。在今北京大兴西南。②安边书:安定边疆的策略。③孙吴事:指孙武、吴起用兵之事。孙武,春秋齐国人,古代著名军事家。吴起,战国时卫国人,曾任魏国将军,大败秦兵。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以“沙漠” “塞垣”等意象,勾勒出一幅浩瀚壮阔的边塞图画。“策马”“长驱”和“登”,勾画出一个勇赴国难的英雄形象。
B.三、四句“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由远及近地描绘了诗人登上塞垣时所见的“萧条”景象。一个“何”字,突出了主人公的感慨之深。
C.五、六句“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深刻揭露了前文“边城何萧条”的根源,一个“翻”字表现了胡人侵犯次数之多,战事之频。
D.最后两句“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化用孙武、吴起战功卓著的典故,和自己此刻“归闭门”的境遇形成鲜明的对比。
16.全诗最后一联写道了“惆怅”,那么诗人“惆怅”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无衣》中“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战士休整甲胄和兵器,然后又以“___________________ ”表明战士们奔赴前线共同杀敌的英雄主义气概。
(2)《大学之道》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家庭经营有序与国家治理上轨道的重要性。
(3)《论语·卫灵公》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揭示了处理人际关系的一项重要原则——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同时体现出更强的自我责任感和道德约束力。
(4)在《老子》第三十三章中关于有志和长久的精彩论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6-08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东北师大附中深圳分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短视频时代,微短剧作为一种情节冲突密集、制作周期短、体量较轻的内容形式,既       了观众碎片化的观看需求,也吸引了平台的关注。而它的题材灵活、适合反转与互动等特点,也搭建优秀的宣传载体,它开始在各大主流媒体的日常宣传中运用

“宣传产品”式的微短剧有如下特点:微短剧以单元剧为主,风格多元,主题正能量,从而       地实现宣传目的。国家反诈中心推出的“反诈武侠微短剧”系列,分别用武侠风和动画风揭露诈骗分子的种种“套路”,增强观众的防骗意识,视频在B站平台播放量超280万。国家反诈中心还借助视频号、微博等多渠道转发,充分利用观众的分享欲将其二次传播。除了宣传作用,“微短剧+”在融媒IP创新领域的潜力也不可小觑。融媒体微短剧《韩愈来了》,开展美食文旅节目与“微短剧+”的       。该系列微短剧以唐代名家韩愈为主角,以穿越古今的背景设计、       的剧情将美食美景、风土人情娓娓道来。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契合       潜移默化       融合       匠心独运
B.符合       耳濡目染       和谐       匠心独运
C.契合       耳濡目染       和谐       独出机杼
D.符合       潜移默化       融合       独出机杼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而它题材灵活、适合反转与互动等特点,也成为优秀的宣传载体,开始运用在各大主流媒体的日常宣传中。
B.而题材灵活、适合反转与互动等特点,也成为优秀的宣传载体,它开始在各大主流媒体的日常宣传中运用。
C.而题材灵活、适合反转与互动等特点,也使其成为优秀的宣传载体,开始被各大主流媒体运用在日常宣传中。
D.而它题材灵活、适合反转与互动等特点,也搭建优秀的宣传载体,开始被各大主流媒体运用在日常宣传中。
2023-06-12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东北师大附中深圳分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20. 有些深圳人不爱吃辣椒。        因此,有些爱喝凉茶的人不爱吃辣椒。填入以下哪一项能保证推论成立?(     
A.有些深圳人爱吃辣椒。B.所有的深圳人都爱喝凉茶。
C.所有爱喝凉茶的人不爱吃辣椒。D.所有爱喝凉茶的人都是深圳人。
2023-06-08更新 | 94次组卷 | 3卷引用: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检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21. 下面哪项推断是正确的(     
A.化学老师是理科老师,刘老师是化学老师,所以刘老师是理科老师。
B.共产党领导一切,他是共产党员,所以他领导一切。
C.同学们做核酸的时候教室里就没人了,现在教室里没人了,所以同学们去做核酸了。
D.鸟是会飞的,苍蝇也会飞,所以苍蝇也是鸟。
2023-06-08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东北师大附中深圳分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这句话大家常挂在嘴边。“百步”只是一种比较虚的说法。饭后适当散散步,对于大多数健康的人来说,有助放松心情,还能促进胃肠蠕动,所以一直被视为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不过,①_________________。正确的做法是,饭后不要马上散步,最好饭后休息二三十分钟,再开始散步较为适宜。②_________________,血液需运送到全身其他部位,胃肠的血液供应就相应减少,食物得不到充分消化,对于一些体质较差甚至是多病的人来说,最容易诱发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疾病。

在北方的冬季,③_________________,有些人在餐厅进餐时吃得红光满面,大汗淋漓,如果饭后匆忙离开,在外面瑟瑟的寒风刺激下行走,汗腺及皮下组织中的毛细血管骤然收缩,容易引起风寒头痛,甚至可能加大心脏的供血负担。这种情况下,我们更不建议“饭后百步走”。

2023-06-08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东北师大附中深圳分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1年11月29日,著名学者易中天在其新书出版之际,特地刊文“特别感谢一位批评我的人”。文中写道:“李蓬勃先生的文章,指出我(书中)对历史文献的十处误解或误译。拜读以后,觉得句句在理。首先,他不是来挑衅搞事的;其二,他非常尊重学术,而且说得很客观。谢谢像李蓬勃这样批评我的人,兔子是因为有狼才跑得快,我谢谢那些批评我的人,让我至今没有倒下。”并表示会在书中加注,注明原文有误,还注明是由谁指正的。

事后,易中天主动找到李蓬勃先生致谢,两人因“批评”结缘而成为好友。李蓬勃在与易中天往来的邮件中写道:“近年我也关注到学术纠错流弊甚多,纠人者假以自炫,被纠者百般狡辩,均背离了学术正途。”对于这一说法,易中天表示:“对此,我深以为然,对李蓬勃先生也更增敬意。”

无论是“被纠者”易中天,还是“纠人者”李蓬勃,他们对待“批评”的求真态度能给当下的我们以做人的启示,请结合上述材料,立足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06-12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东北师大附中深圳分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10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4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4学术论文非连续性文本
6-90.4鲁迅(1881-1936)  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65司马迁(前145-前90)  《史记》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4高适(700-765)  边塞 征戍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190.65辨析并修改病句  熟语(含成语)选择题组
200.65逻辑推理选择题
210.65逻辑推理选择题
220.65情境补写  连贯语言表达
六、作文
230.4人生感悟  任务驱动型作文  理性思辨  反思 反省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