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15-2016学年安徽省合肥市第一六八中学高一上期末考试语文卷
安徽 高一 期末 2017-07-19 29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写作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4)
1. 下列选项中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tà)本(fán)婀玲敛(jū)(xiān)尘不染
B.移(xǐ)(qián)意识吐(bǔ)匪我(qiān)期
C.(xún)鸽(qǐ)郁(kè)死一(shāng)一咏
D.(bì)益(liáo)望(piē)见相与枕(jí)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4)
2. 下列选项中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斑驳磐石守拙相形见绌没精打彩
B.伶俜驰骋贻误吉人天相义愤填赝
C.寒喧砥砺诋毁放浪形骸坐收渔利
D.谙熟慷慨气概道义相勖再接再厉
2016-11-18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安徽省合肥市第一六八中学高一上期末考试语文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4)
3. 下列加横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中,“孝道”代代相传,不绝如缕,因此对当今的广大青年进行“孝”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B.走进来一位短小精悍,浓眉阔脸的人,身着青色短衫,步履稳健,大家都把目光转向了他。
C.长时间的雾霾天气让人们的出行都更加谨慎,很多户外景区,渐渐都无人问津了。
D.既然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绿色旅游”这种注重修正行为习惯的休闲方式,又怎能等闲视之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4)
4.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一项是( )
A.央视综艺主持人纷纷出走,多数人认为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由于央视纪律太严;二是由于主持人工资收入太少;三是由于工作压力大,发展空间小。
B.屠呦呦表示,希望诺贝尔奖的到来能激励新机制的产生,让年轻人有一个更好的科研环境,来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力,创造出更多的科研成果。
C.新修订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突出规范驾驶行为、增强安全意识为原则,对闯黄灯、故意遮挡号牌等行为加大了处罚力度。
D.另一家旅行社桂林精华一日游,同样包括4个景点,但这家的报价只有每人260元,比天鹅宾馆内旅行社的最低报价还低了近一倍!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5.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中有误的一项是( )
A.1831年,雨果完成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的创作。这部小说是他所有小说中浪漫主义色彩最浓的一部。
B.《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它集中体现了孔子在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
C.巴金先生在1931年到1940年之间,陆续写成了《家》《春》《秋》,三部长篇合称为“爱情三部曲”。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家》,它是新文学的第一部畅销小说。
D.查尔斯•狄更斯是享有世界声誉的英国小说家。他的小说《大卫•科波菲尔》是一部“半自传体”小说,里面包含了作家本人的许多生活事实。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4)
6. 下列语句的修辞中与例句相同一项( )
例句: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A.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B.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C.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D.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2016-11-18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安徽省合肥市第一六八中学高一上期末考试语文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名校
7.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一个王朝,一个英雄,都只是历史长河中瞬间即逝的漩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然唱着秦宫小曲,在西凤酒香中吼几声秦腔,依然把对生活的追求融在民间艺术中。
①曾经叱咤风云的秦穆公,如今一抔黄土掩住了风流与豪气
②而万里山河又毁于二世之手
③唯有那个时代的文化和精神穿越了时间和空间,得到永恒
④今天我们依然在这华夏故土挥汗如雨,依然同命运抗争
⑤成为被人遗忘于城郊的土丘
⑥他没有想到秦王嬴政会统一六国
A.③①④②⑤⑥B.③①⑤⑥②④
C.⑤①③②④⑥D.⑤⑥③①②④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赵惠文王卒,子孝成王立。七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赵使廉颇将攻秦。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秦数挑战,廉颇不肯。赵王信秦之间。秦之间言曰: “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赵王因以括为将,代廉颇。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赵王不听,遂将之。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 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括母因曰:“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
……
赵孝成王卒,子悼襄王立,使乐乘代廉颇。廉颇怒,攻乐乘,乐乘走。廉颇遂奔魏之大梁。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楚闻廉颇在魏,阴使人迎之。廉颇一为楚将,无功,曰:“我思用赵人。”廉颇卒死于寿春。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与赵兵相长平距:抵抗,抵御
B.奢不能难:nàn,驳难,反驳
C.身所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奉:侍奉
D.使人迎之阴:暗地里,私下里
9.9.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
B.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
C.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
D.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
10.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面对秦军屡次挑战,廉颇置之不理,于是秦就使用反间计,唆使赵王以赵括为将,赵王中计,并以赵括来代替廉颇。
B.赵王起用赵括为将时,遭到蔺相如、赵括母亲等人的极力反对,他们多次劝谏均于事无补。
C.廉颇因为生气乐乘代替了他的位置,把乐乘打跑了。廉颇也逃奔到魏国的大梁,但魏国对他不能信任重用。
D.廉颇最后做了楚国的将军,但因为年龄大了,最终没有任何军功。
11.11.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2)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4)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溪桥晚兴
郑协①
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② 。
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③ 。
【注】 ① 郑协,在南宋担任高官,南宋灭亡之后仍忠于南宋王朝,对南宋仍念念不忘。②芊芊:草木茂盛,有草盛无人赏的悲凄之意。③ 杜鹃:又称布谷鸟、子规,惯作悲啼,常引人伤感。
15.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写景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16.有人说诗中的“闲”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2016-11-18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安徽省合肥市第一六八中学高一上期末考试语文卷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无食桑葚。
(2)《离骚》中表现屈原关心百姓疾苦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
(5)____________________,依依墟里烟。
(6)《赤壁赋》中对比人世无常和宇宙永恒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叩土问土
石红许
①那一堵堵泥土筑造的高大墙壁,一扇扇镶嵌其上排列齐整的窗户,像历史老人从宋元一路走来,慈祥地注视南来北往的客人。远远望去,灰墙黛瓦,呈圆形、方形或八角形等,气势恢弘。这就是我在永定目睹的土楼,依山就势,青岫环抱,溪流淙淙,苍翠掩映。
②“土”,往往让人与落后、蛮荒联系在一起。穿行在振成楼、福裕楼、奎聚楼、如升楼、景阳楼等楼之间,我惊叹土楼的奇特造型,惊叹客家人的伟大创举,更惊叹灿烂的中华文明成为世界遗产的绝唱。对“土”也有了一个全新的认知,至少我不再对“土”抱有成见,而是感受到土的厚重、土的温暖、土的魅力。其实,土鸡蛋、土菜馆……早已扯起经幡招展“土”的宣言。
③土,原来也可以创造潮流。
④客家人逃离战乱灾荒从中原迁徙南移上溯于唐。千百年来,在闽粤赣边界筚路蓝缕,繁衍生息,他们的血脉里想必流淌着“抟土作人”基因,竟然能把土运用得如此有声有色,甚至令某个超级大国虚惊一场,令各种肤色的人纷至沓来。客家人随遇而安,以土楼的姿势站立成了主人的身份,敞开胸怀迎接八方来客。
⑤站在振成楼前,山风呼呼吹来远古的声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土楼幻化成一幅经典的画面:在诗经那个时代,坐拥北山的君王万人颂戴,身后是如同土楼一样用泥土夯得结结实实的坚固城堡,狼烟滚滚,烈焰熊熊,进可攻退可守,谁人能敌?与另一幅画面交叠重置:坐落西北边陲的楼兰古国遗存已是一片墙垣土堆,风沙万里长,成为不朽的丰碑,土在那里透露出苍凉悲壮。
⑥绕圆形土楼低头寻觅、思考,我总觉得,它最初的设计建造一定和战争有关,围起的土楼显然更安全。“防”是土楼的一大特征,它具有防御、防火、防震、防寒、防暑功能。“排”是土楼的又一特征,它具有排风、排烟、排水功能。“聚”是土楼的另一特征,它具有聚贤、聚财、聚精气的功能。
⑦土,原来可以如此壮丽。
⑧在城市,我们走的是水泥路、柏油路,皮鞋常常打理得一尘不染,曾经非常懊恼的土路如今在城里已不多见,怕是只有去农村才能沿着一条土路踏踏实实走上一走。我们总以为土可以尽情挥霍、任意消受,看来不是这样。曾读过一则以土作礼物的新闻,2005年陕西秦兵马俑博物馆向连战赠送“秦土”,真可谓“一抔古秦土,殷殷故乡情”。“入土为安”、“落叶归根”、“故土难离”、“缅怀故土”是炎黄子孙割不断的情怀、解不开的情结。当一个漂泊的游子回到阔别多年的故园,掬一捧土,跪拜大地,会情不自禁泪流满面。因此,不难理解神州大地村村设有社公庙,社公乃土地之神,对社公的祭祀,就是老百姓对乡土国土的一种深厚感情,他们用最淳朴的方式拜土、祭土、谢土。土,牵扯着每一个中国人的魂魄。
⑨很想亲历土楼破土动工的仪式,我认为,除了欢庆的场面,它一定比普通民房的奠基来得更庄严些。既然是破土,从情感上来说,我的理解是:不破不立,破裂与修复是相对的。破土是要有诚意的,是要感恩的,应该在严格甚或刻意繁复的程序下进行。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基,试想,好端端的土,人们为了自身的利益肆意去破坏它,打搅它的平静,不说点感谢之类的甜言蜜语,怎么过意得去?
⑩土是土楼的总导演,以灰黄的色泽把土楼梳妆打扮成展示地方文化的主角,将一方山水演绎得异常灵秀、耐人寻味。土是古代八音之一,难怪作家陈世旭说,土楼像埙一样,是一首凝固的土的古歌
⑾土,原来还是一首歌。
⑿我悄悄登上洪坑村的一座四层土楼,一层一层漫步,顺手摸一摸土墙、拍一拍木质扶栏,深深呼吸土楼散发的古老气息,仿佛有哪一间小土房是为我设置的、一直在那里等我斯斯文文走进去。我觉得,这样才算真正贴近了土楼,贴近了古老的文化。在土楼的回廊上,我的脚步尽量迈得很轻很轻,生怕不小心弄痛了她的肌肤,惊醒了她的梦境。我想,不晓得在土楼睡一宿是什么感觉,土楼的日常生活是什么滋味,听说“土楼的夜晚特别短”,是真的吗?
⒀我相信,至今仍然生活起居在土楼里的人,是一群幸福的人。土是辽阔的地平线,在这里,它一改常态,挺立腰杆,呵护子民。住在四面环土的屋檐下,与土为邻,与自然融于一体,接地气,通天脉,人一定觉得很踏实、舒适、安逸、清净、宁静。
⒁面对土楼,我对土的理解,如绵绵松软的土壤经过时光的过滤,在慢慢升华。
18.简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19.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
(1)土楼像埙一样,是一首凝固的土的古歌。
(2)生怕不小心弄痛了她的肌肤,惊醒了她的梦境。
20.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永定土楼的特点。
21.文章最后一段,作者面对土楼,说对“土”的理解,在“慢慢升华”。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的认识。

六、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22. 为下面的这则新闻拟标题(不超过25字)

中国新闻网11月在中国苏州太湖之滨,李克强将与中东欧16国领导人一起,举行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就进一步促进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发展深入交换意见,共同搭建起通往“1+16合作”未来的无数新通道。

此次会晤的主题是“新起点新领域新愿景”。据官方介绍,新起点是指中方首次举办领导人会晤,“1+16合作”也正处在承前启后的重要发展时期;新领域是指此次会晤旨在推出新举措,打造新亮点,开辟新领域;新愿景是指此次会晤将重在顶层设计,规划未来五年发展。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23. 下面是旅居台湾的孔子第77代嫡传孙孔德成写给在大陆的二姐的对联中的上联,请为它选填下联。 上联:风雨一杯酒; 下联:( )
A.天涯共此时B.羁危万里身C.江山万里心D.千里共婵娟
2016-11-18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安徽省合肥市第一六八中学高一上期末考试语文卷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24.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3个字。
正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日,古人又称夜为“宵”, ______________。正月十五是一年之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又值大地回春,人们欢庆佳节,既是为了赏月,______________。元宵节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性活动,______________,届时,君臣百姓都去看灯、猜谜,文人们则饮酒、赋诗、答对,异常热闹。
2016-11-18更新 | 307次组卷 | 27卷引用:2014年黑龙江哈尔滨市第三中学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七、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话题作文 | 适中(0.64)
25.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叶延滨在《灯火的温情》中说:小时候怕黑,在乡间走夜路,总觉得黑暗要将自己吞噬,直至一盏灯像流萤飞进心田,猛地点燃温暖全身的火。
请结合材料和自己的体验与感悟,以“灯火”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少于800字。
2016-11-18更新 | 178次组卷 | 4卷引用:2014-2015学年重庆市南开中学高二下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卷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写作

试卷题型(共 15题)

题型
数量
语言文字运用
10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现代文阅读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语言文字应用
1,2,3,4,6,7,22,23,24
2
阅读与鉴赏
3
名句名篇默写
4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语言文字运用
10.64字音选择题
20.64字形选择题
30.64熟语(含成语)选择题
40.64辨析并修改病句选择题
50.65文学常识综合选择题
60.64修辞手法选择题
70.85简明、连贯选择题
220.65压缩语段  拟写新闻标题、一句话新闻语言表达
230.65对联选择题
240.65情境补写  简明  连贯语言表达
二、文言文阅读
8-140.64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64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现代文阅读
18-210.4其他小说  戏剧
六、作文
250.64写作话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