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江苏 高一 期中 2023-07-06 4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以媒介为载体的信息交互网络正联结起越来越多的社会关系。阅读文本的生产、传播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平面纸质阅读到手机阅读、社交阅读等网络阅读,阅读媒介多样化趋势不可阻挡,这一发展趋势给传统的以纸质文本为中心的阅读教学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为更好地应对这一机遇与挑战,《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加入学习任务群,使之正式成为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

媒介一般指传播介质,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既包括静态的纸质文本、图片,也包括动态的声音、动画、视频等电子文本。由于文本内容呈现形式的多样性,阅读的内涵不再局限于对书面文字的识记、理解、鉴赏、评价,而是进一步拓展到对图片、表格、声音、视频等多元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应用。与传统的纸质阅读相比,跨媒介阅读具有参与度高、自主性强、多样、快捷、便利等特点,人人都可以成为生活事件的发现者、记录者、写作者、传播者和接受者。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既强调跨越,更注重整合,不同的媒介形式特点各异,求同存异,将之有机整合并应用到语文课堂上来,可以丰富语文学习内容,加强语文学习与时代、与生活的联系。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应围绕言语活动开展。阅读以不同媒介为载体的信息,首先应基于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引导学生理解多种媒介运用对语言的影响,将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手段,而非目的。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活动应整合丰富的语料,锻炼学生在多样的信息来源中去伪存真、辨识媒体立场的能力,在言语实践中形成价值判断和文化心理。从本质上看,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实际上是要求学生具备信息时代的媒介素养,但这里所说的媒介素养不是新闻传播学范畴的,而是语文学科范畴的媒介素养,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引导学生反思并适应媒介技术对母语习得的影响,在不断接触、分析、判断、评价的过程中实现媒介素养与语文核心素养的融合。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聚焦时代发展的前沿,彰显语文学科的自我成长,意义重大,但在当下的教育情境中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活动的开展,仍面临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如何抵御多元媒体对教学的干扰问题。新媒介的引入可以增加信息容量,提高信息传播速度,拓宽学生的阅读与交流空间,但集文字、音频、图片、动画、视频等于一体的超文本,也容易使学生注意力分散,游离于阅读内容之外。如果一味追求媒介的丰富,追求声、光、电的交响,而忽略了阅读的主体内容,则得不偿失。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在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目前虽然还面临很多挑战,但只要广大师生能积极面对时代发展给语文的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努力拓宽跨媒介视野,创造性地开展的实践,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摘编自任明满、郑国民、王彤彦《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内涵、实施策略与挑战》)

材料二

2018年的世界读书日,国家图书馆“VR诵经典古诗词虚拟现实体验等数字阅读的多媒介互动展示上线,而引人入胜的沉浸式体验让读者了解了全新的阅读方式。像这样的“VR+的跨媒介阅读场景正逐渐泛化,并改变了我们的阅读姿势

首先发生改变的是阅读习惯。读者开始习惯于多种媒介同时呈现在一个页面上,与阅读传统文字印刷的文本相比,阅读时读者眼球的转动速度是不一样的。另外,阅读形式也越来越协同化。所谓协同化,实质上就是个体阅读逐步发展成为社交型阅读。过去我们说阅读是很个体化的,一个人拿一本书,安安静静地在一个地方读。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我们在阅读之前,总会先上网翻看网友的评价。那么如果某一个平台不推送某本书的相关信息,你还会不会关注它?这是不是影响了你的阅读习惯?当阅读入口开始发生改变,只要你愿意开放自己的书架,别人就可以看到你对这本书的批注,同理,你也可以看到很多不同人的批注、圈阅,这会不会影响你的阅读认知呢?

跨媒介阅读背后实质是思维的表达,一个成功的、良性的跨媒介阅读活动,植根于一种思维模式的构建。跨媒介阅读不能仅仅是一种表面上的形态改变。要想读懂思维之美,首先要读懂不同媒介语言之间是如何转化的。在跨媒介阅读中,比较容易形成的形态是文学阅读与影视阅读相结合,因为很多影视作品是由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这种天然的血缘关系,使得影视阅读成为跨媒介阅读的首选。然而,之后如何成功地阅读才是关键,要知道,语文课中基于影视作品的跨媒介阅读和一些地区开展的影视教育活动是截然不同的。

思维之美的另一种体现是要注重阅读元素的分拆和关联,形成图谱化的个人阅读知识体系。跨媒介里面有很多元素,戏剧有戏剧表现语言,绘画有绘画表现元素,数字艺术更是元素众多,这恰恰是我们应该时时刻刻注意的。这种分拆和关联背后,实际上是分类思想,先分类再建立关联,然后重新将关联以后的知识结构化,形成一种思想,让阅读成为一个体系。跨媒介阅读不止于阅读浏览不同媒介信息,更要聚合思维和思想,形成新的跨媒介阅读知识图谱。

(摘编自吴钟铭《跨媒介阅读改变了什么》)

材料三:

经典名著具有多重教育价值,应列为课堂教学的重点之一。面对新媒介技术越来越大的影响力,以及我们被逐渐改变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想要继续发掘经典名著的多重教育价值,就应该借助互联网、新媒介和新技术的力量。传统媒介下的经典名著通常以印刷文字为载体,印刷文字有一定优势,如阅读印刷文字能够赋予人们想象力,能够养成缜密的逻辑思维。但在自媒体和互联网+的时代,经典名著想要经久不衰就要不断寻求新的理解媒介。我们应该了解新媒介的出现并没有完全取代传统媒介。20世纪原创媒介理论家麦克卢汉认为,新媒介的出现并不意味着传统媒介的消亡,而是会将传统媒介纳入自己的内容体系。传统媒介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所以经典阅读在新时代下寻求新的理解媒介并不是要完全抛开传统媒介。另一方面,要用跨媒介激活经典名著的新生命。经典名著因其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被演绎成不同形式的作品,方便师生通过不同的媒介获取到不同形式的经典名著。将经典名著的阅读与跨媒介结合起来,可以有效发挥两者优势。以《水浒传》为例,随着广播、影视、网络等电子媒介的兴起,《水浒传》打破了原有的传播范围,拓宽了受众范围,增添了经典名著的表现形式。借助无线广播,《水浒传》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传播达到鼎盛状态。随之而来的是影视媒介对《水浒传》的影响,自从电视普及后,电视剧就超越了无线广播对《水浒传》的影响,随着拍摄技术的提高和对《水浒传》的解读越来越深刻,1998年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了自制剧《水浒传》,在全国掀起了一股观看《水浒传》电视剧的热潮。而在网络方面,有专以讨论《水浒传》及其相关作品为主要内容的贴吧,将解读的权力真正放到了大众手中。各类媒介对《水浒传》的解读与《水浒传》原著文本之间达到了互文互读,跨媒介阅读给经典名著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摘编自张砚妮《经典名著的跨媒介阅读与交流》)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跨媒介阅读通过跨越不同传播介质,加强语文学习与时代、生活的联系。
B.多元媒介对教学造成了许多干扰,可见开展跨媒介阅读实践活动面临严峻挑战。
C.在跨媒介阅读中,读懂不同媒介语言间的转化过程,就能读懂思维之美。
D.麦克卢汉强调新媒介兴起背景下传统媒介会逐渐全部融入新媒介的内容体系,从而激活经典名著的新生命。
2.根据相关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能够正式成为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是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实现的。
B.跨媒介阅读应培养学生辨别信息真伪及媒体立场的能力,在言语实践中形成价值判断和文化心理。
C.在跨媒介阅读中文学阅读与影视阅读结合是常态,影视作品对于理解文学作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D.不同媒介语言之间的有效转化,阅读元素的分拆和关联,个人阅读知识体系图谱化都以一种思维模式的构建为基础。
3.下列做法中,不属于跨媒介学习的一项是(     
A.观看完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全班同学分组讨论后给剧中人物写一段颁奖词。
B.教师用多媒体展示齐白石的名作《虾》,学生用诗歌的形式描绘自己看到的虾。
C.看电视剧《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片段,学生按事件发展顺序写剧本大纲。
D.在学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后,学生将这首词用散文化的语言表述出来。
4.请简要概括材料一的论述思路。
5.振华中学高一(1)班在举行“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交流会,邀请你围绕“应该规避哪些问题”进行发言。请你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写出你的发言要点。
2023-07-06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四凤端过药碗来。]

鲁四凤  您喝吧。

周繁漪 (喝一口)苦得很。谁煎的?

鲁四凤  我。

周繁漪  太不好喝,倒了它吧!

鲁四凤  倒了它?

周繁漪  嗯?好,(想起朴园严厉的面)要不,你先把它放在那儿。不,(厌恶)你还是倒了它。

鲁四凤 (犹豫)嗯。

周繁漪  这些年喝这种苦药,我大概是喝够了。

……

[周冲由中门进,穿一套白西装上身。]

周冲   妈,我现在喜欢一个人

周繁漪  哦!(证实了她的疑惧)哦!……这个女孩子是谁?

周冲   她是世界上最……(看一看繁漪)不,妈,您看您又要笑话我。反正她是我认为最满意的女孩子。她心地单纯,她懂得活着的快乐,她知道同情,她明白劳动有意义,不是小姐堆里娇生惯养出来的人。

周繁漪  可是你不是喜欢受过教育的人么?她念过书么?

周冲   自然没念过书。这是她,也可说是她唯一的缺点,然而这并不怪她。……但是我仍然是尊重她,帮助她的,我希望她现在受教育,我希望父亲允许我把我的教育费分给她一半上学。

周繁漪  你真是个孩子。

周冲  (不高兴地)我不是孩子。我不是孩子。

周繁漪  你父亲一句话就把你所有的梦打破了。

……

[四凤由饭厅门入,端了碗普洱茶。]

周冲   我现在想跟爸爸商量一件很重要的事。

周朴园  什么?

周冲  (低下头)我想把我的学费的一部分分出来。

周朴园  哦

周冲  (鼓起勇气)把我的学费拿出一部分送给——

[四凤端茶,放朴园前。]

周朴园  四凤——(向周冲)你先等一等。——(向四凤)叫你给太太煎的药呢?

鲁四凤  煎好了。

周朴园  为什么不拿来?

鲁四凤 (看繁漪,不说话)

周繁漪 (觉出四周的征兆有些恶相)她刚才给我倒来了,我没有喝。

周朴园  为什么?(停,向四凤)药呢?

周繁漪 (快说)倒了。我叫四凤倒了

周朴园 (慢)倒了?哦?(更慢)倒了!——(向四凤)药还有么?

鲁四凤  药罐里还有一点。

周朴园  (低而缓地)倒了来。

周繁漪  (反抗地)我不愿意喝这种苦东西。

周朴园  (向四凤,高声)倒了来。

[四凤走到左面倒药。]

周冲    爸,妈不愿意,您何必这样强迫呢?

周朴园   你同你母亲都不知道自己的病在哪儿。(向繁漪低声)你喝了,就会完全好的。(见四凤犹豫,指药)送到太太那里去。

周繁漪  (顺忍地)好,先放在这儿。

周朴园  (不高兴地)不。你最好现在喝了它吧。

周繁漪  (忽然)四凤,你把它拿走。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喝了它,不要任性,当着这么大的孩子。

周繁漪  (声颤)我不想喝。

周朴园  冲儿,你把药端到母亲面前去。

周冲   (反抗地)爸!

周朴园  (怒视)去!

[周冲只好把药端到蘩漪面前。]

周朴园   说,请母亲喝。

周冲   (拿着药碗,手发颤,回头,高声)爸,您不要这样。

周朴园  (高声地)我要你说。

周萍   (低头,至周冲前,低声)听父亲的话吧,父亲的脾气你是知道的。

周冲   (无法,含着泪,向着母亲)您喝吧,为我喝一点吧,要不然,父亲的气是不会消的。

周繁漪  (恳求地)哦,留着我晚上喝不成么?

周朴园  (冷峻地)哦,当了母亲的人,处处应当替孩子着想,就是自己不保重身体,也应当替孩子做个服从的榜样。

周繁漪  (四面看一看,望望朴园,又望望周萍。拿起药,落下眼泪,忽而又放下)哦,不!我喝不下!

周朴园   萍儿,劝你母亲喝下去。

周萍             爸!我……

周朴园          去,走到母亲面前!跪下,劝你的母亲。

[周萍走至繁漪面前。]

周萍          (含怒地)哦,爸爸!

周朴园       (高声)跪下!

[周萍望繁漪和周冲;繁漪泪痕满面,周冲身体发抖。]

周朴园        叫你跪下!

[周萍正向下跪。]

周繁漪     (望着周萍,不等周萍跪下,急促地)我喝,我现在喝!(拿碗,喝了两口,气得眼泪又涌出来,她望一望朴园的峻厉的眼和苦恼着的周萍,咽下愤恨,一气喝下)哦……(哭着,由右边饭厅跑下)

[半晌。]

周朴园     (看表)还有三分钟。(向周冲)你刚才说的事呢?

周萍        (抬头,慢慢地)什么?

周朴园       你说把你的学费分出一部分?——嗯,是怎么样?

周萍  (低声)我现在没有什么事情啦。

周朴园   真没有什么新鲜的问题啦么?

周萍   (哭声)没有什么,没有什么,——妈的话是对的。(跑向饭厅)

节选自曹禺《雷雨》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倒了?哦?倒了!药还有么?”这一句连用三个问号一个感叹号表明了周朴园内心的不满,暗示了激烈的矛盾冲突将要爆发。
B.“爸,妈不愿意,您何必这样强迫呢”一句,周冲抢断话语,为繁漪说情,表现了他打抱不平、敢于反抗的形象。
C.周朴园强逼繁漪喝药,一方面是他对家庭内的叛逆者进行压制和教化,另一方面也是对结婚数十年的妻子的关爱。
D.“喝药”原本是一件很普通的生活小事,但在周家却最终演变成全面的矛盾冲突,由此可以看出周家家庭关系的扭曲。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喝药”这一情节中,四凤是一个功能性的角色,她没有鲜明的面目、典型的个性,但在情节发展中却起到重要作用。
B.周朴园向周冲询问“刚才说的事呢”是“喝药”事件的余波,既照应了前文的情节,又暗示了“喝药”事件带来的影响。
C.“不高兴地”“忽然严厉地”“怒视”等舞台说明主要是为了刻画出周朴园的性格特点,对推动剧情的发展作用不大。
D.“周萍望繁漪和周冲;繁漪泪痕满面,周冲身体发抖”这一舞台提示,既展现了人物的各有所思,又引出了下文戏剧高潮部分
8.戏剧中的人物语言常常有“言外之意”,也就是“潜台词”,请联系上下文分析文本中画线语句的潜台词。
(1)你同你母亲都不知道自己的病在哪儿。
(2)我现在没有什么事情啦。
9.在周朴园逼迫繁漪喝药这一情节中,繁漪的内心经历了苦苦挣扎,请简要概括繁漪的心理变化过程。
2023-07-06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晋侯、秦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节选自《烛之武退秦师》)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

(节选自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
B.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
C.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
D.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伯,春秋时期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之一,今天欧洲仍有这样的称谓。
B.寡人,指寡德之人。古代讲究“以德配天”,君主、诸侯王就谦称自己是“寡人”。
C.执事,指做事情,主持工作,也指办事的官吏,后来也用于表示对对方的敬称。
D.秦穆,即秦穆公,春秋时期政治家,秦国第九位国君。“穆”是他的年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烛之武顾全大局。面对郑国危亡的局面,他放下不被重用的个人恩怨,毅然担负起出使秦国的重任。
B.烛之武反客为主。他对秦穆公说,灭亡郑国是让秦赔上自己的邻国来增加晋国的势力并削弱自己。
C.烛之武富于谋略。他一面向秦穆公许诺,愿为秦国提供好处;一面利用秦、晋矛盾,施行离间之计。
D.烛之武不辱使命。他在国家危亡之时出使,不卑不亢,从容辞令,说服秦国退兵护郑,不失本国尊严。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2)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14.请结合乙文中的观点分析秦穆公退兵的原因。
2023-07-06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各题。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李 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注]

[注]谢玄晖:即谢朓,南朝齐著名诗人,才华很高,后被诬陷,下狱致死。“澄江静如练”是他的诗句。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主要写作者夜登金陵城西楼的所见所感。首联呼应题目,“凉风发”与第三句形成照应。
B.颔联重视视角的转换,先仰观后俯视,突出了白云摇曳、露珠晶莹的特点。
C.本诗重视炼字,如“摇”“滴”两个动词使静止的画面有飞动之感。
D.此诗在词语、韵律、色彩、声调、韵味等方面协调一致,显示出苍茫、悲凉、沉郁的氛围。
16.本诗蕴含的情感较为丰富,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2023-07-06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