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北省邯郸市魏县三中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语文试题
河北 高二 阶段练习 2023-07-30 1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一般文论教材中谈到典型形象时,作者都肯定典型形象既有生动鲜明的个性特征,又在个性中包含着共性。典型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有机统一,共性是典型形象的本质特征。但是作者在谈到什么是共性时却有些语焉不详。关于共性大致有两种观点:一种以巴尔扎克、别林斯基为代表,他们认为共性就是写出类的特征。巴尔扎克谈到典型形象时说:‘典型’指的是人物,在这个人物身上包括着所有那些在某种程度跟它相似的人们的最鲜明的性格特征;典型是类的样本。显然,巴尔扎克认为典型的共性就是代表性,就是写出同类人的样本。另外一种关于典型共性的观点认为共性就是写出历史本质和时代精神。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是这种观点的倡导者。

那么,共性到底是指能写出类的特征性,还是指能揭示出类的本质,写出社会规律、民族国家的发展趋势?笔者认为,典型形象的共性应包括两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写出代表性。比如,《鲁滨逊漂流记》就是借一个鲁滨逊写出了十足地道的英国人的特征,他们下起决心来又猛烈又倔强,纯粹是新教徒的感情,性格坚强、固执、有耐性,不怕劳苦,天生爱工作,能够到各个大陆上去垦荒和殖民,等等。所以我们说鲁滨逊具有鲜明生动的个性,同时通过这种个性也写出了英国人的共性。简言之,鲁滨逊具有代表性,他代表了英国人身上的许多共同的特征。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变成了普通名词,成了脱离现实、耽于幻想、主观主义的同义语。别林斯基很形象地说这样的典型是熟悉的陌生人。陌生是因为其人其事生动具体,但它们没有真正发生在我们的身边;熟悉是因为这些人和事虽没有发生在我们生活中,但就在我们身边随时随地都可以找到他们的影子,即与我们身边的人和事有类似性。这是共性的第一个层面,即代表性。

典型形象的共性的第二个层面是透过现象来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即深刻性,通过形而下的描述,写出形而上的哲理。只有揭示了社会历史的深刻内涵的人物形象才具有历史的厚重感。这个层面是典型形象更本质的内涵。巴尔扎克的伟大在于他通过对具体人物的描写揭示了,上升的资产阶级对贵族社会日甚一日的冲击,写出了封建贵族的没落衰亡史和资产阶级的罪恶发迹史,写出了金钱对人的罪恶统治,写出了比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所写的更深刻的内涵。这一层次绝不是平面化的叙写所能完成的,它需要对生活进行深思、提炼和升华。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如果不是揭示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宗法制度和等级制度在本质上都是吃人的制度这样深刻的主题,那么,他笔下的狂人无论怎样生动、具体,也只是一个胡言乱语的疯子而已,他也许能代表千千万万个疯子,具有成千上万个疯子的特点,但只能使人们一看见这个疯子就想起来身边的疯子而已。正因为这个疯子揭示了社会的本质,因而他成了一个能洞察上下几千年中国社会病态,具有坚决反帝反封建精神的独特人物形象。而反映社会生活本质规律是共性应有的深度,是典型形象的本质特征。

综上所述,典型形象的共性一方面指要写出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人物,一方面指要写出具有深刻性、表现社会生活本质规律的人物,典型形象的共性是这两个层面的有机融合与互渗。典型人物不仅要写出芸芸众生平面化的日常生活,还要写出人物的精神向度。否则,这个人物形象就会是平庸的、灰色的、暗淡无光的。只有写到历史和社会的本质规律这个层次上,人物才不仅仅为读者所熟悉,更能撼动读者的灵魂。

(摘编自陈莉《对典型形象的再认识》)

材料二:

文学典型,一般包括典型人物、典型环境、典型情节、典型景物等。文学典型的核心是典型人物。能否创造出真正的典型人物,成为艺术成就高低的主要标志。典型人物是指那些既有鲜明、独特、丰富的个性,又能反映某些生活本质规律的,具有高度概括性的人物形象。典型人物一般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及共性。凡是典型人物,总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够揭示出某些带有本质规律性的东西,这就是共性。《红楼梦》中贾宝玉有着封建社会贵族公子的许多陋习,如养尊处优、生活奢靡、不务正事、爱与女孩子厮混等,这就是所谓典型人物的共性。同时他又具有鲜明的个性,如具有朦胧的民主意识,追求个性解放、婚姻自由和厌弃功名利禄的叛逆性。这就使他从贵族纨绔子弟中脱颖而出,人物个性突出,闪耀着封建叛逆者的光彩。贾宝玉这个典型的人物形象就是这部作品的灵魂,通过他,这部作品的内涵得到了升华,这就是艺术的魅力、典型形象的力量。因此,典型人物的共性是决定人物深刻的思想价值的前提,而个性是典型人物的生命力之所在,它对于典型人物来说更为重要,可以说没有个性就没有典型形象。

典型人物的个性应当是独特的、与众不同的。这要求作家、艺术家善于抓住人物性格中最突出的特征,从而表现出同类性格人物中的细微差别。人们常常把几个个性相似的典型人物放在一起比较,在了解他们共性的基础上,识别其个性。如《红楼梦》中王熙凤与探春的性格就比较相近,都属于泼辣干练型的,但王熙凤更加阴险、狠毒、口蜜腹剑,更虚伪。而探春就显得更为单纯,好胜心较强。这就从比较差别中显示出了独特的个性。评判一部文艺作品优秀与否,一个主要因素是看其描述的人物个性是否独特和丰富,只有作者写出典型形象个性的复杂之处,其塑造的人物个性才能丰满。我们只有用比较的方法解读文艺作品中的典型形象,才能深刻而完整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把人物形象融入其所处的社会中,使自身的判断和审美能力得到加强,从而逐步提高文学和艺术修养。

(摘编自孔德馨《浅析文艺作品中的典型艺术形象》)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作品中的典型形象一般都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广泛的代表性,是个性与共性的有机统一体。
B.文学作品中,与写出代表性相比,典型形象更为本质的内涵是透过现象来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
C.因为文学典型的核心是典型人物,所以,一部作品只要塑造了典型人物,就标志着这部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D.典型人物的个性应当是独特的,要创造典型人物,作家就应抓住特征,突出其共性中的个性。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共性”是典型形象的本质特征,典型形象反映出社会生活本质规律,这样的“共性”能够体现出作品的深度与广度。
B.典型人物一般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及共性。但是,个性对于典型人物来说更为重要,没有个性就没有典型形象。
C.鲁滨逊、堂吉诃德、《狂人日记》中的狂人都是文学历史长廊中的典型形象,这些形象有着永恒的生命力。
D.《红楼梦》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它塑造了诸如贾宝玉、王熙凤、探春等众多个性独特又复杂的典型形象。
3.材料二认为“典型形象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金圣叹评说《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
B.别林斯基说:“即使在描写挑水人的时候,也不要只描写某一个挑水人,而是要借一个人写出一切挑水的人。”
C.列夫·托尔斯泰说:“假如直接根据一个什么真人来描写,结果就根本成不了典型……而我需要做的恰恰是从一个人身上撷取他的主要特点,再加上我所观察过的其他的人们的特点。那么这才是典型的东西。”
D.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中,评论对方的小说《城市姑娘》时说道:“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4.两则材料都围绕着典型形象进行论述,既有相同观点,又各有侧重,请简要分析。
5.你认为《荷花淀》中的水生嫂是不是一个典型形象,请依据材料内容加以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林曲

贾平凹

进山走十里,便是小河镇了,沿着镇东的石阶路,一级一级走下去,就到了小河边。太阳正红的时候,人们就从田埂上过来洗衣裳,一人占一块光溜溜的石头。洗呀洗的,有人就到河边那棵皂角树下去:那树好大,独独地站着,一嘟噜一嘟噜吊下皂角来;一个女孩子就坐在树下玩抓石子。来人一走近身边,她马上站起来,说:

买几个呢?

三个。来人将六分硬币丢在树下的碗里。

她在怀里一掏,掏出个精巧的小棒槌。一扬手,棒槌飞上去,便有三个弯角皂角落下来。她又自个玩起抓石子来。

这孩子叫什么名字,谁家的女儿,我们并不知道。夜里谈论起来,都说这儿水好,人好,山上如果再长出树林子来,那真叫个好地方了!就为这树林子,我们才在这儿住下来:那时节,我们搞绿化,为了保证飞机定期来撒播种籽,便在镇下的河滩上修一座飞机场。八月天里在沙土窝里干一晌,衣服就臭了,任务紧了,十天半月也顾不得换。镇上有的妇女就找上我们,出一角钱给洗一件衣。

这天中午,我拿了衣服刚走到河边,一个高颧骨的女人就迎上来要洗。

同志,一件一角五。她说。

天话!我笑了,洗一件衣服就要一角五?

才一角五呣!够便宜了。

你们工人,一挣一沓沓,在乎半包烟钱?让我洗了,也不过多吃斤把盐。

这当儿,女人的头上咚地落下一颗皂角核儿。她哎哟一声,揉了揉,再看看我的脸色,又说道:

那就一角三,你们挣钱人才叫小气!

我扭身打算自己胡乱洗洗得了,她一把拉住我:

好了,你也是为我们绿化来的,不是外人,一角二吧。

她笑着,将纸币卷了棍儿,插在发髻里,就到皂角树下买皂角。那女孩子却并不理她,只管玩抓石子。那不是石子,是一把皂角核儿磨成的,玛瑙似的。

我买一个皂角。她顺手将二分硬币递过去。

皂角涨价了,二分五。女孩子还是玩她的抓石子

这么贵呀?

你发了机场财,还嫌贵?

噢,刚才是你打我呀?那女人揉着头,快卖给我吧,二分。

二分五。

你卖别人二分,为什么卖我二分五?

女孩子唰啦一下收了手中的子儿,说:

你还问我?你钱头子这么黑,刮到工人身上了?!

女孩子站起来,一个跃身扑上去了。那女人惊呼一声,手里没了衣服,摸发髻,纸币棍儿也没了。女孩子把钱扔给我,说:

叔叔,我给你洗!

那女人很臊,要来打孩子。女孩子一下子掏出棒槌,说:

你来!看这棒槌!

女人骂了句什么,恨恨地走了。

女孩子靠在皂角树上,咯咯地笑起来了。

晚上了,我从机场工地回到房东家,正和房东的小女儿小七在院里乘凉,有人咚咚地擂打院门。小七背起书包就出去了。房东说:这是上柳儿家做作业去了。我问柳儿是谁。

就是河边卖皂角的那个呗。

半夜里,小七回来了,捧着我那件洗净晾干的衣服;她的四个兜里,却鼓囊囊地塞满了皂角。我问她怎么买这么多,她说:

柳儿送的。

送的,柳儿这么舍得!

她全摘了送人了。

机场修好跑道以后,开始建屋舍了。我负责去河里挑水,每次,都见柳儿在河边洗衣裳。看那皂角树,皂角果然全没有了。

你怎么天天都在洗呀?

你怎么天天都在担水呢?

我是在修机场。

我……也是在修机场。

这一天,我在房东家吃早饭,小七刚扒了两口,就嚷着要去洗衣服。她娘说:又是谁来勾魂了!我端了饭碗出门,看见墙角站着一个小姑娘,提了一篮子衣服,正挤眉弄眼地和小七打暗号。我认出是柳儿,就说:

你又要去洗衣服?真干净!

是没你们脏!

柳儿说着,还拿手掰了红眼羞我。我笑着说太忙了,平日在城里才叫干净,如今钻山了,还讲究什么呀?没想她变了脸,质问道:

山里咋?山里脏?!自己脏得像个猪,还嚼起山里的不是了!

她似乎要和我骂架,我赶忙向她认错。她却极快地跑了,又回头冲我一笑,那是一个很诡的笑。

吃罢饭,我进屋去换那身脏衣服,却怎么也找不见了。我匆匆赶到机场,担上桶去挑水。河边上,洗衣人很多,紧挨河岸的草坪上,石头上,晾满了五颜六色的衣服。我走过时,突然发现一件工作服极像我的那件脏衣,蹲下看看衣上号码,正是我的。我的衣服怎么会到这儿呢?一抬头,就在那皂角树下,坐着柳儿和小七,吵吵嚷嚷地在玩抓石子

我明白早饭时的那场双簧戏了。

我要捉你们贼了!我走近去说。

她们看见了我,一对视,就低头又玩抓石子,但终憋不住,咯咯地笑了,说:

你要捉哪个?满滩都是!

我朝河岸一看,那晾着的一大片衣服,绝大多数都是工作服。但河边没一个工人,除几个大人外,全是些孩子。他们全都举着棒槌,在石头上捣碎了皂角,就包在床单、枕套、脏袜里捶起来。河面上一片白泡儿,阳光下,闪出五颜六色,有光环在那儿流动。我脑子里嗡嗡轰响了,似乎才明白,这两天工人们的衣着怎么就干净了呢!

(选自 《人民文学》1979年第4期,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是一名来小河镇参加飞机场建设的工人,建机场是为了定期撒播种籽,解决当地的绿化问题。
B.柳儿是在河边卖皂角的小女孩,她帮我赶走了想发“机场财”的高颧骨女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C.“我”说的“在城里才叫干净”使柳儿不满,这一情节意在表现“我”和她因环境不同而产生的隔阂。
D.柳儿和小七等悄悄约定为工人们洗衣服,这一事件被作者写得曲折有致,传递出一种温暖人心的力量。
7.关于文中柳儿将皂角“全摘了送人”的情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一情节是在与小七的对话中交代的,但小七并未告诉“我”柳儿这么做的原因。
B.这一情节巧妙地暗示了以柳儿为代表的角色群体对工人们怀有的热情和善意。
C.柳儿不打算再靠“卖皂角”赚钱,她将皂角送人就可以有更多时间帮助工人们。
D.柳儿将皂角全部送人的举动看似突然,在小说情节发展中正起到设置悬念的作用。
8.小说设置了“小河镇”这一特定的地域环境,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9.当代著名文艺评论家雷达说,贾平凹创作模式的轴心是一个“情”字。请结合本篇小说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22-12-16更新 | 223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苏州中学、扬州中学、常州中学、盐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梁元帝尝为吾说:“昔在会稽,年始十二,便已好学。时又患疥,手不得拳,膝不得屈。闲斋张葛帏避蝇独坐,银瓯贮山阴甜酒,时复进之,以自宽痛。率意自读史书,一日二十卷,既未师受,或不识一字,或不解一语,要自重之,不知厌倦。”帝子之尊,童稚之逸,尚能如此,况其庶士,冀以自达者哉?

古人勤学,有握锥投斧,照雪聚萤,锄则带经,牧则编简,亦为勤笃。梁世彭城刘绮,交州刺史勃之孙,早孤家贫灯烛难办常买荻尺寸折之,然明夜读。孝元初出会稽,精选寮寀,绮以才华,为国常侍兼记室,殊礼遇,终于金紫光禄。义阳朱詹,世居江陵,后出扬都,好学。家贫无资,累日不爨,乃时吞纸以实腹。寒无毡被抱犬而卧,犬亦饥虚,起行盗食,呼之不至,哀声动邻,犹不废业,卒成学士,官至镇南录事参军,为孝元所礼。此乃不可为之事,亦是勤学之一人。东莞臧逄世,年二十余,欲读班固《汉书》,苦假借不久,乃就姊夫刘缓乞丐客刺书翰纸末,手写一本,军府服其志尚,卒以《汉书》闻。

齐有宦者内参田鹏鸾,本蛮人也。年十四五,初为阍寺,便知好学,怀袖握书,晓夕讽诵。所居卑末,使役苦辛,时伺间隙,周章询请。每至文林馆,气喘汗流,问书之外,不暇他语。及睹古人节义之事,未尝不感激沈吟久之。吾甚怜爱,倍加开奖。后被赏遇,赐名敬宣,位至侍中开府。后主之奔青州,遣其西出,参伺动静,为周军所获。问齐主何在,云:“已去,计当出境。”疑其不信,殴捶服之。每折一支,辞色愈厉,竟断四体而卒。蛮夷童丱③,犹能以学成忠,齐之将相,比敬宣之奴不若也。

(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第八》)

【注】①寮寀(cǎi):官舍。引申为官的代称。②客刺:名帖,相当于今天的名片,不过纸幅宽大。③童丱(guàn):指童子;童年。

10.下列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必须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的答题标号涂黑。
早A孤B家C贫D灯E烛F难G办H常I买J荻K尺L寸M折N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句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阴,是浙江绍兴古县名,得名于其南部的会稽山,王羲之曾在这里集会,流觞曲水,畅叙幽情。
B.“殊蒙礼遇”与《陈情表》中的“寻蒙国恩,除臣洗马”中的“蒙”字含义相同。
C.《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D.“绐云”中的“绐”是通假字,与《石钟山记》中的“殆与余同”的“殆”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颜氏家训·勉学》与《荀子·劝学》都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但前者更注重树立“勤笃”典范。
B.文中作者所谈及的好学者尽管家境贫寒,但都经过不懈努力从而改变了身份地位,且大有作为。
C.文章从不同侧面列举勤学的经典范例,劝勉子女要学习前人,刻苦读书,方能有所成就。
D.文中通过田鹏鸾的事例说明学习不仅能使人增长知识,还可养成忠贞的气节,使人品格高尚。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家贫无资,累日不爨,乃时吞纸以实腹。
(2)每折一支,辞色愈厉,竟断四体而卒。
14.梁元帝为帝子时在学习方面遇到了哪些困难?请简要概括。
2023-07-30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魏县三中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兰亭

陆游

兰亭绝境擅吾州,病起身闲得纵游。

曲水流觞千古胜,小山丛桂一年秋。

酒酣起舞风前袖,兴尽回桡月下舟。

江左诸贤嗟未远,感今怀昔使人愁。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题,交代了兰亭僻静偏远与世隔绝的地理位置,以及诗人得以游览的原因。
B.颔联用典,“流觞曲水”出自王羲之《兰亭集序》,写出兰亭深厚的文化底蕴。
C.颈联中“酒酣起舞”和月下归舟的场景描写,意境优美,与首联“纵游”相呼应。
D.诗人秋游兰亭陈迹,醉中起舞,兴尽而归,怀想江左诸贤,表达了深沉感慨。
16.本诗与《兰亭集序》“兴怀”的原因相同,但内容不同。请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