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二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河北 高一 期末 2023-07-31 2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知识付费目前主要指知识的接收者为所阅览知识付出资金的现象。知识付费让知识的获得者简接向知识的传播者与筛选者给子报酬,而不是让参与知识传播链条的人通过流量或广告等其它方式获得收益。知识付费的本质,就是把知识变成产品或服务,以实现商业价值。知识付费有利于人们高效筛选信息,付费的同时也激励优质内容的生产。某种意义上,正是糟糕的免费内容太多、太杂乱,反而增强了人们对精品内容付费的意愿。

知识付费让知识的接收者为所获得的知识付出金钱,有利于补偿知识传播与筛选的成本,并给予知识产生——筛选——传播链条的参与者以经济报偿,利于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知识的传播过程中。选择太多,用户自己选择的时间成本增加,愿意通过付费来代替个人搜寻选择,这使知识付费成为可能。你没看过《欢乐颂》,但是看过几篇有关《欢乐颂》的文章,你就有了和别人聊天谈话的话语权;你没读过《必然》,但是你买了,遇到这个话题你就可以插嘴聊两句;你没看过《大鱼海棠》,但是看了别人的影评,你就敢像看过一样说这是一部好片。用户愿意为内容买单,内容实际有效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马云、柳传志、雷军推荐了,你看了就会有成功人士的感觉,你和别人聊天就会有话题。

材料二:

大数据分析报告指出,超过五成的网民有过不同形式的知识付费行为。一些人在报刊上撰文疾呼,“不管你是否接受,知识付费时代已经到来。”

实际上,知识付费时代的到来是一个伪命题。将为获得知识而付出费用视为一种新的现象,显然是经不起考量的。人们为获得知识而付出费用,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传统。《论语·述而》曾这样记载:“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如果有主动送给孔子十条干肉的,他就愿意收做学生。这里的干肉就可以视为弟子为获得知识而向孔子支付的费用。至于在现实生活中,为了获得知识而上学,参加培训、课程、讲座,以及购买图书、报刊资料、音像制品等等,无不属于知识付费的范畴。因此,付费下载论文、付费参加线下和线上培训,只不过是现实生活中的知识消费的网络延续而已。忽视了这一基本事实,将现实生活中长期存在的知识付费实践当作新媒体兴起之后的新事物,显然有悖于历史真相与现实经验。

在新媒体崭露头角的时代,它们为了在眼球经济时代分一杯羹,往往不惜为了获得关注而制造噱头、迎合受众,甚至不惜为了吸引注意力而制造新闻。新媒体新闻的报道者、信息的提供者如只为付费受众提供正确的资讯,显然是违背新闻专业主义这一媒体从业人员最基本的职业规范,是对新闻媒体所承担的报道与传播信息责任的背弃。一旦这样,那么媒体的职业伦理与公众的知情权将轰然崩塌。在这股对于知识付费现象讨论中,最为卖力、最有热情的是新媒体这一群体,它们对于话题的炒作与持续推动有着更为内在的利益诉求。

新媒体技术背后的媒介公司有着自身的经济和社会利益,它们善于利用自身的辐射力影响民众的感知与思考方式,并通过发现或打造各类现象、话题引导公众接受媒介代表的观念。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媒介的裹挟力与诱导力也逐渐引起有识之士的警惕。媒介通过制造“社会需要什么”、“公众在想什么”的幻觉,引导公众在这一假设的背景下步入其设置后的营销景观。一旦人们缺乏辨析地一味相信媒介充当我们的大脑,实质上公众就将自己的思考、理性与政治、经济权利无偿交付给媒介,而这一点正是值得社会深刻警惕与反思的。

材料三:

获得知识,从不付费到付费是一个历史性进步。但从知识付费到知识产品免费,又代表着更高阶段发展的必然。中国的特殊性在于,这两个历史阶段在时间上叠合在一起,造成了收费与不收费的两难。

首先,知识付费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知识收费兴起,反映了人们收入结构改变的现实。这个过程刚刚开始,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识付费的空间还会不断增加。

其次,免费经济兴起,知识服务化正成为潮流。知识免费作为一种商业模式,不是不收费,而是知识不按产品来收费,而按服务使用来收费。本质上,是将知识的业态从产品业态升级到服务业态。这说明,知识产品收费只是初级业态,相当于知识制造业;知识产品不收费而知识服务收费是更高级的业态,相当于知识服务业。在我国,知识的产品业态还没发育好,又迎来了服务升级。这就是当前知识付费面临的实际情况。更特殊之处在于,知识产品不收费是初级业态之前的不发达状态形成的习惯。因落后而不收费与因先进而不收费,叠合在一起。

在两次浪潮合成一股的特殊国情条件下,知识付费会向哪个方向发展?

一方面,知识产品业还要大发展。知识的“制造”业要从以自我为中心转向以用户为中心,要更有针对性地提供用户所需的知识。

另一方面,知识服务业后浪推前浪,不断以创新业态帮助用户解决问题。举例来说,下载商业研究报告,不付费是不对的。但只靠版权收费,收的是小钱。如果通过服务附加价值,比如以用户要解决的问题为主线,根据用户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持续地提供每一步的研究线索和信息,甚至与咨询服务结合起来,可以收到比版权费更多的服务费。从续订产品升级为续订服务,要做的事情很多。完善知识服务平台功能,让在线支付手段更便捷,通过自媒体与社交网络增加交互,开发针对效果付费的打赏制度等,都可以使知识服务发展得更好。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当前知识付费和知识免费同时存在,但最终将会趋向知识完全免费,这是由其本质特点决定的。
B.早在孔子时代,获取知识就必须付出费用,因此,今天说“知识付费时代到来”是一个伪命题。
C.民众面对新媒体营造的舆论环境,逐渐失去感知与思考的理性,最终沦为媒介公司的赚钱工具。
D.知识付费指知识的接收者为阅览知识和接受服务付出资金的现象,它客观上有利于知识的传播。
2.根据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识付费现象的出现,部分原因是当下互联网免费内容多而杂乱,人们更愿意为精品内容付费。
B.如果公众付费购买的信息真的更加可靠,那么媒体从业人员就有可能违背了最基本的职业规范。
C.有些新媒体混淆概念,将知识付费实践当作新事物来宣传,可见他们没有历史知识和现实经验。
D.“靠软件卖钱,赚的钱越来越少;软件免费靠服务收钱,赚的钱越来越多”可作材料三的论据。
3.知识付费时代,个人怎样做才能健康、良性地发展?请综合上面三则材料,简要回答。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司马迁发愤

郭沫若

那是汉武帝天汉四年的正月。有一天司马迁正在书房里席地而坐,埋着头写着他的《史记》最后一篇《自叙传》的时候,外孙杨恽,一个十三四岁的童子,进来匐着向他报告:“任少卿先生来了。”

司马迁把头抬了起来,脸色寡白而微胖,很像中年妇人,他回答了一句:“你把他引进来罢。”连声音也和妇人的相仿佛。

杨恽引了一位中等身材的胖子来,有几根稀疏的胡须在嘴边画成八字,肚子挺得很高。这胖子便是做着益州刺史的任少卿了。

司马迁立起身来迎接着他,两人拱手对揖。

“少卿你几时进京的? ”

“刚到,还没息脚就跑来看你。”

“你从前是一位有长胡子的瘦子,如今你长得这样白皙而肥胖起来了,你们过着宫廷生活的人真好。”

一见面便一味唠叨着的这位任少卿,说的话句句都打中了司马迁的伤痕,司马迁对于这位本来不大喜欢的官气十足的朋友,增加了新的厌恨。

“你请坐罢,坐下之后再慢慢讲啦。”

原来司马迁在天汉二年的夏天,因为替李陵辩解,因此便触犯了皇帝的怒气,连把他也投在了天牢里。在牢里关了半年,在第二年的正月,终于受了宫刑。

但在那年的三月,汉武帝要到泰山去封禅,需要有长于文笔的人做自己的宣传工具,受了宫刑的司马迁却特别被皇帝看中了,便被超拔了起来,拜为“中书令”,这在当时是“领赞尚书,出入奏事,秩千石”的很荣耀的职分。

司马迁就这样因受了宫刑而得到了大官。在他下了狱而受刑的当时深怕受了连累,就像忌避瘟病一样把他一家人也忌避了起来的一些亲戚故旧,等他一得了大官,都跑来加倍地巴结起来。

司马迁的感触却和寻常不同。得官的重大原因是由于受宫刑已使他感觉着双重的侮辱。那些反掌炎凉的亲戚故旧的态度又使他愤慨着不可救药的人性的卑鄙。这些侮辱,这些愤慨,他是很想努力把它们忘记的,然而总有些东西要时常向他把它们提起来。

任少卿一和司马迁对坐着,又好像突然想起了一样,向司马迁叩了一个头。

“我们的中书令大人,我诚心诚意地向你恭贺。去年正月我进京的时候,老兄还受着委屈,我们无从见面。仅仅相隔一年,老兄竟成了天上人了。”

司马迁的愤慨这时候又被任少卿激发了起来。去年少卿进京的时候自己在狱里,诚然没有缘分见面,然而家中的儿女是没有得到他的照顾的。

“少卿,”司马迁说着,“你假如和我还有点友谊,希望你莫提起那以往的事情。我受了皇上的知遇,是因为我受了宫刑,你明白吗?”

少卿听着司马迁的这般愤愤的语句,他惊愕了起来。连忙摇着头说:“老兄,老兄,我看,你,你这样的话……唉,‘君子无易犹言,耳属于垣’啦!”

“哼哼,”司马迁笑着说,“少卿,你用不着那样害怕。我这两年来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了。只是我有一件挂心的事,便是我所写的这一部史书。我这部书寓《春秋》的褒贬之意,而比《春秋》详明。这儿是自有中国以来的政教礼乐、学术道义的结晶。我这是永远不朽的书。有权势的人能够在我的肉体上施以腐刑,他不能够腐化我的精神上的产品。地上的权势,我笑杀它。哼哼,我笑杀它。哼,我就是专意为要完成我这部书啦,在我这部书未完成之前,我是什么耻辱都可以忍受的。因为你是我的朋友,我才敢告诉你啦,少卿。”

“是,是,是。”少卿被司马迁的气焰压倒了,连连地点着头,但在那头的上下动中分明有些左右动。最后又听到司马迁仍称他自己为“朋友”,这才略略地放了心,他于是乎也就加意地呈出了一番“朋友”样的面孔。

“子长,”少卿两手按着自己的挺出着的肚子说,很像要把自己一肚子的真诚按出来的一样。“你真是永远不朽的,你真是我们当今的孔子。现今正流行着一种游戏叫着‘秋迁’,我相信这一定是你和孔子并称的先兆:因为‘秋’不就是孔丘的‘丘’,‘迁’不就是司马迁的‘迁’吗?”

任少卿的这一段胡诌,不知道是有心还是无心,但把兴奋着的司马迁却说得破颜一笑了。少卿由这一笑得到了不少的力气,又接着说:“不过呢,朋友,有一件事情你是应该提防的,便是秦始皇的焚书啦。”

“多谢你的关心,”司马迁回答他。“这层我是早已预防着的。我的书每写定了一卷便要抄成副本,我的正稿都已经装进了石匣,另外埋藏在别处的。假如我的书将来一传播了出去,那天下的人都是我的副本,就有一千个秦始皇出来也不能把我怎样啦。”

司马迁到这时候把兴奋消解了好些,含笑着说:“你在益州是很幸福的,益州的风物是天下之冠啦。”

少卿觉得非客气一下不可。他说:“总不过是穷乡僻境。其实照我自己的兴趣说来,我与其在益州做皇帝,我宁在首都做宦官啦。”

一突口说出了这“宦官”两个字,他才好像突然记起了司马迁是受了宫刑的人,赶快把两手搓着,向司马迁陪起罪来。

“呵,老兄,我说失了口,你千万不要多心。老兄是我们当今的天官家宰,要请你特抬举一下。”

司马迁老不高兴了,率性下起了逐客令来。

“少卿,假如你另外没有什么要紧话,我要请你原谅,我现在是要赶着做文章的啦。”“是,是,是,”少卿连忙把手撑在席上回答着,“现刻我也还要去拜望贰师将军。”不一会司马迁又回到了自己的书房来。兴奋还未十分解除,颊上还潮着微红。

他赶快把笔提了起来,趁着自己的愤慨的余势,写出了下面的几句: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

写到这里觉得很得意,不免把左手伸到嘴上去,向下抹了一抹。这是他往年有胡子时的习惯,文章做到得意处,总不知不觉要理理胡子。然而左手往下一抹,却是抹了一个空。

“哼!”他愤愤地从鼻孔里吐了一口气,又提起精神,一口气,便把他那篇《自叙传》写到了底。

1936426

(有删改)

[注]①君子无易犹言,耳属于垣:君子不要轻易说话,小人的耳朵紧贴着墙,叫他们听去,则会招来灾祸。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对司马迁外貌和声音的描写,既表现了他受刑后的痛苦,也寄寓了作者的同情和感慨。
B.“稀疏的胡须在嘴边画成八字,肚子挺得很高”,传神地表现了任少卿的趾高气昂,官气十足。
C.“仅仅相隔一年,老兄竟成了天上人了”,表现的是任少卿对司马迁的羡慕和对权力的渴望。
D.司马迁反复强调任少卿是自己的朋友,是为了表达对任少卿没有施以援手的讽刺和愤慨。
5.关于文中司马迁升官中书令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迁受到辱罚,又因文采出众做了中书令的高官,表现了世事变化的无常。
B.亲戚故旧的态度变化既表现当时人们的势利,也增加了司马迁得官后的愤慨。
C.晋升中书令给司马迁的内心带来了羞辱和愤慨,为后文坚持创作《史记》实现人生价值作了铺垫。
D.司马迁的突然升官,与上文因言获罪,在荒谬中表达出本文抨击权势的主题。
6.在与任少卿会面的过程中,司马迁的情感发生了起伏变化。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
7.在汉书《司马迁传》中司马迁是一个隐忍著书的史官形象,本文则将其改写成性格鲜明、敢爱敢恨的形象,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谈谈你的理解。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粟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长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8.对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觉时之枕席       惟:独、只。
B.云霞明灭可睹                    或:有的人。
C.恍惊起长嗟       而:表顺承。
D.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安:怎么。
9.《梦游天姥吟留别》开篇两句“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能不能删掉,并改为开门见山的方式,如用“越有名山曰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开头?
10.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11.这段梦境描写与全诗最后两句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关系?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书湖阴先生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注】①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退居金陵时的邻居,也是作者元丰年间(1078—1086)闲居江宁(今江苏南京)时的一位邻里好友。②排闼(tá):推门,撞开门。闼,小门。
12.下面对诗歌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歌前两句写庭前优美的景色,突出了湖阴先生居住环境干净、香雅、清幽的特点,侧面烘托了主人湖阴先生的高洁形象。
B.诗歌后两句用“护田”和“排闼”两词,表达了对湖阴先生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还体现了诗人在退居时期仍有对高洁清雅品格的喜爱和向往之心。
C.诗歌赞美了庭院的清幽,表达了对湖阴先生生活方式、生活情趣的肯定,也流露了诗人对这种渴望而不可得的生活的无奈和苦痛。
D.诗歌景物描写极具层次,从院内写到了院外,多角度观察,由远及近,既是对主人的赞叹,又写出了山水的情态。
E.诗中虽然没有正面写人,但写山水就是写人,景与人处处照应,句句关合,既奇崛又自然,既经锤炼又无斧凿之痕,韵味深长。
13.诗的后两句采用了哪些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