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四川省成都市城厢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四川 高一 期中 2023-08-09 5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中医药学提倡“三因制宜”“辨证论治”,体现了中华民族因地制宜、立象尽意的特有思维方式;倡导“大医精诚”“仁心仁术”,体现了中华民族生命至重、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这些哲学思想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标识。在实践层面,中医药学强调养生“治未病”,并在长期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养生理念和方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健康养生文化,深深融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比如,强调生活方式与健康密切相关,讲究“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强调养德养生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讲,发展中医药就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发展中医药。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提出: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事实上,科学并非只有一种表现形式,中国的科学并不等同于西方的科学,西方科学采用的方法也不是获取科学知识的唯一方法,不能把西方科学当作衡量科学的唯一标准。中国有自己的科学传统,中医药就是中国传统科学最具代表性的门类之一。与其他中国本土科学一样,中医药学在发展过程中逐步融汇道、气、阴阳、五行等中国哲学思想,逐渐构建了阴阳五行、五运六气、辨证论治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实现了独具特色的医学与哲学、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融合和统一,在几千年实践中形成了全球范围独树一帜、疗效确切、覆盖人生命全周期的医学科学。

从历史上看,中华民族屡经天灾、战乱和瘟疫,却能一次次转危为安,人口不断增加,文明得以传承,中医药作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在与疫病斗争中产生《伤寒杂病论》《温病条辨》《温疫论》等经典著作,形成了系统的、独特的防病治病的理、法、方、药。屠呦呦研究员从葛洪《肘后备急方》中汲取灵感,发现了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并因此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近年来,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病频发流行,中医药在治疗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甲型H1N1流感等方面也取得明显成效,为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积累了丰富经验、独特理论、技术体系和经典方药。

而发祥于中华大地的中医药,在不断丰富发展自己的同时,也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早在秦汉时期,中医药就传播到周边国家,并对这些国家的传统医药产生重大影响。预防天花的种痘技术,在明清时代就传遍世界;《本草纲目》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广为流传,达尔文称之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对于人类健康面临的诸多问题和困境,中医药越来越显示出独特价值和先进性。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把握天时、地利、人和的历史性机遇,切实把中医药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世界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摘编自王国强《以高度文化自信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

材料二:

疟疾威胁人类健康长达数千年。20世纪50年代,由于疟原虫抗药性的出现,疟疾重新开始肆虐,消灭疟疾的国际努力遭受重挫。1967年,中国政府启动“523”项目来抗击疟疾。1969年,中医研究院任命我领导抗疟药研究工作。我带领由植物化学和药理学专业研究者组成的团队开始从中草药中寻找并提取可能具有抗疟疗效的成分。

在第一阶段,我收集了2000个方药,挑选出可能具有抗疟作用的640个,从其中的200个方药中提取了380余种提取物,在小白鼠身上测试抗疟效果,然而进展甚微。

研究的转折点出现在青蒿上,其提取物显示有一定的抗疟效果,然而,实验结果很难重复,而且似乎与文献记录相悖。

为了寻求答案,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文献。最早提到青蒿治疗疟疾的记录,出现在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书中有这样的话:

又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这句话让我深受启发:我们使用通常的加热提取方式,也许恰恰破坏了青蒿的活性成分。因此考虑改为低温提取,以保存其抗疟有效成分。改变提取方式后,抗疟效果果然大幅度提升!

我们随后将青蒿提取物分为酸性和中性两大部分。在1971104日,我们成功得到了安全性高的中性提取物,并获得对感染疟疾的小白鼠和猴子百分之百的抗疟药效!我们终于找到了发现青蒿素抗疟疗效的突破口!

青蒿素是中医药学给予人类的一份珍贵礼物。然而,这绝不是中医药智慧的唯一果实。中国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还发现,具有悠久应用历史的中药砒霜,用于治疗白血病颇具疗效,已经成为治疗白血病的重要选择。对治疗失忆有效的石杉碱甲,也是从中草药千层塔中提取的,是我国用于治疗老年性精神障碍的一种临床用药。

这里所举中医药对人类健康的贡献,不过沧海一粟。我的梦想是:在同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疾病的斗争中,中医药学将进一步发挥威力,为维护世界人民的健康与福祉作出新贡献!

(摘编自屠呦呦《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医药学凝聚着中国哲学思想和中华民族健康养生实践经验,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来讲,只有大力发展中医药学,才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B.中医药学拥有完整的理论体系,融合统一了医学与哲学、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形成了全球范围内独树一帜的医学科学。
C.在疟疾重新开始肆虐的背景下,1969年,屠呦呦开始带领团队,从青蒿素中寻找并提取可能具有抗疟疗效的成分。
D.《肘后备急方》让屠呦呦研究团队意识到,使用通常的加热提取方式破坏了青蒿的活性成分。因此他们考虑改为低温提取。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医药学具有特色的健康养生文化,不仅将健康与人们的饮食起居相关联,还点明了培养自身良好品行和身体健康的直接联系。
B.中医药在历史发展中产生的经典著作,形成的系统、独特的防病治病的方法,为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提供灵感和方法指导。
C.居呦呦及其团队通过大量实验,成功获得了安全性高的中性青蒿提取物,找到了发现青蒿素抗疟疗效的突破口。
D.中医药的智慧果实显示出了独特的价值和先进性,在应对病毒性传染病、白血病及老年性精神障碍等方面都有明显成效。
3.下列各项中,不能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在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各地根据病情、当地气候特点以及不同患者的体质而施以不同的治方。
B.广西巴马长寿村的形成与村民热爱生活、甘于平淡、乐于付出的人生境界有密切关系。
C.在中医整体观和辨证施治原则指导下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是我国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最大亮点之一。
D.近年来,通过共建“一带一路”,我国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中医药海外中心。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在2022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张其成继续提出建设“国家中医药博物馆”提案。中医药博物馆不纯粹是一个文化设施,请结合上述两则材料谈谈建设国家中医药博物馆的意义。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街香羊肉馆

聂鑫森

夕阳西下,风清气凉。

五十岁出头的阳欣,走出了他下榻的朔方宾馆。他的鼻翼有力地翕动了几下,分明嗅到有饭菜的芬香自西边的一条小街飘来,心中一喜:那儿该有个好吃处!

阳欣是个著名的文物鉴定家,供职于南方的一家省级博物馆。他的强项是古瓷鉴定,什么东西拿到他手里,扫几眼,抚一抚,掂一掂,就能断定出自哪个年代哪个窑口,是官窑还是民窑。

他之所以来到这西北的小县,是该县博物馆的老同学,邀请他来看一看该馆库存的一批古瓷器,帮忙掌掌眼后,向公众开放展览。

阳欣还是个美食家,不但会吃,而且会做,在家没事时喜欢琢磨各种菜品的制作。家中小院种着许多花草,芙蓉花、晚香玉、马齿苋、荠菜、小青竹……他随手采来便可成为菜肴的原料。比如用芙蓉花和豆腐做成雪霁羹,洁白的豆腐上飘着淡红的花瓣,真如雪后飞霞;小笋子出土时,拔几根洗净去皮,切成细段,下油烹炒后,再打两个鸡蛋,煎出黄中泛翠的金镶玉。至于各种禽畜之肉,他都有妙法烹饪。朋友称他是儒厨

他七弯八拐走进了这条小街,从油烟味中知道这些小饭馆,多以牛羊肉为主要菜料。他喜欢清静,便走进了街尾的一家门脸很小厅堂很小且没有一个客人的习均羊肉馆。刚到门前,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迎了上来,殷勤地说:先生,里面请。

阳欣看了看小伙子,眉清目秀,上下也穿得干干净净,就点了点头,跟着走进厅堂,拣一张桌子,坐下来。小伙子手脚麻利地泡上荼,然后递上单薄的菜单。

阳欣猜测,这小饭馆的名字应该是小伙子的名字,这冷清劲儿说明生意不好,只好老板、厨师、跑堂一肩担。

阳欣扫了一眼菜单,说:我先点个焦酥羊肉,来二两酒,好吗?

习均喊声好咧,进厨房去了,声音很甜很脆,响堂亮灶,有份儿。随即,厨房里的刀、砧、锅、勺也响了起来。

过了一阵,一大盘焦酥羊肉端了上来,还有一把小酒壶和一只小酒盅。

阳欣斟上酒,不忙着喝,先举筷夹了一块焦酥羊肉放进口里,细细品嚼。嚼着嚼着,眉头皱起来了,然后把筷子重重一搁,叫道:小习,你来!

小习慌忙跑过来,毕恭毕敬地站着。

这不行。焦过头了,有煳味;却又不酥,咬着粘牙。你得重炒!

小习和气地说:先生,对不起,我重炒,您稍候。

焦酥羊肉再次端上来时,阳欣又尝了尝,依旧说:难以下咽!谁教你的活?

一个乡下厨师。还花了二千元的拜师钱哩。先生,我再炒一次试试。

阳欣叹了口气,说:你是个老实厚道人,就别浪费材料了。你到街上去买几个小秋梨来。今儿我反正没事,教你几招。

习均飞快地去买了梨来。

阳欣系上围腰,走进了厨房。厨房很洁净,各种菜料、配料、调料摆放得井井有条,这让他有了一种技痒的感觉。

先炒焦酥羊肉。阳欣取一块肋条羊肉,去骨,烙去残存的毛后用温水浸泡一阵,再刮洗一净,升起猛火,放入冷水锅烹煮。

习均,你看着!我取平底盘,抹上油,放入鸡蛋糊,把切成条的羊肉皮,要皮朝下均匀摊上,将羊肉馅放在羊皮上按平。然后在铁锅中烧沸花生油,用铁铲把羊肉推下去,边炸边按薄,炸到表面凝结了,再翻过去炸,现出浅黄色就可以了。上桌前,切成条摆放入盘,淋花椒香油,也就酥香松脆,是一道下酒的好菜。你记住了吗?

记住了。

阳欣接着做梨丝爆羊肉。习均记住了,切条的羊肉爆炒到快出锅时,才将洗净切好的粗梨丝放入,铁铲搅拌几番,赶快入盘,又香又脆,这条街上没有这道菜。

习均特意寻出一瓶好酒,一老一少,坐在小厅堂里边吃边聊。

临走时,阳欣搁下五百元钱,说:你不要推辞,先收下。庖厨虽小艺,却不可不读书明理。你先把这两道菜推出去,准火!明天傍晚我再来,再教你做两道菜。

四天过去了。第五天的傍晚,阳欣没有来!

习均想:只知道这个人叫阳欣,住在朔方宾馆,是那里的大厨师吧,明天上午一定去找找他。

朔方宾馆没有叫阳欣的厨师!习均却从住房登记册上,看到订房间的单位是县博物馆,便又赶快去了那里。

馆长听了原委,哈哈大笑。

习均,你遇到高人了。他是我的老同学,文物鉴定专家,还会鉴人,说你是个可以造就的厨师,要帮帮你。

习均愣了,然后问:阳先生呢?

这位‘儒厨’,家里有事,匆匆回南方了。他用宣纸写了个匾额,又用小楷字写了一叠菜谱,托我交给你,还嘱咐我们,如上馆子就到你那里去。制匾的钱,他也留下了。

习均展开一张四尺宣纸,上写六个隶字:一街香羊肉馆。落款是:湘人阳欣。

习均的手抖动起来,泪花哗哗地涌出了眼眶。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著名文物鉴定家阳欣到西北小县鉴定古瓷器,黄昏时分进入街尾的“习均羊肉馆”,发现这里没有一个客人,生意冷清。
B.习均一连炒了两次焦酥羊肉,阳欣都很不满意,认为“难以下咽”,拒绝了“再炒一次”的请求,否定了习均的厨艺。
C.阳欣亲自动手,手把手地教会习均做焦酥羊肉、梨丝爆羊肉两道菜,叮嘱习均先把这两道菜推出去,占领小街的市场。
D.县博物馆馆长告诉习均阳欣已离开小城,回到南方,留下宣纸写就的匾额,用小楷字写的菜谱,并且留下了制匾的钱。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景物描写开头,语言简洁,意象清丽,意境优美,为下文写阳欣走出宾馆,嗅到饭菜的芬香的喜悦心情张本。
B.小说写阳欣制作的“雪霁羹”“金镶玉”等菜肴,描写细致,物象精美,能够引发读者丰富的遐想与愉悦的审美体验。
C.小说从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不同角度来描写习均,表现了其待人和气,遇事不急不恼,学艺谦虚认真的特点。
D.小说的结尾,阳欣没有出现,情节出现波澜,既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也从正面直接表现了阳欣的高品懿行。
8.小说中为什么称阳欣为“儒厨”?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9.叙述视角,是指小说创作者在创作中所选取的叙述角度和观察点。请赏析本文从多个不同视角叙述故事的技巧。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丁丑,秦王世民遣右武卫将军王君廓攻轘辕,拔之。王世充遣其将魏隐等击君廓,君廓伪遁,设伏,大破之,遂东徇地,至管城而还。先是,王世充将郭士衡、许罗汉掠唐境,君廓以策击却之,诏劳之曰:“卿以十三人破贼一万,自古以少制众,未之有也。”世充尉州刺史时德睿帅所部杞、夏等七州来降。秦王世民以便宜命州县官并依世充所署,无所变易。于是河南州县相继来降。刘武周降将寻相等多叛去。诸将疑尉迟敬德,囚之军中。行台左仆射屈突通、尚书殷开山言于世民曰:“敬德骁勇绝伦,今既囚之,心必怨望,留之恐为后患,不如遂杀之。”世民曰:“不然。敬德若叛,岂在寻相之后邪?”遽命释之,引入卧内,赐之金,曰:“丈夫意气相期勿以小嫌介意吾终不信谗言以害忠良公宜体之必欲去者以此金相资表一时共事之情也。”辛巳,世民以五百骑行战地,登魏宣武陵。王世充帅步骑万余猝至,围之。单雄信引直趋世民,敬德跃马大呼,横刺雄信坠马,世充兵稍却,敬德翼世民出围。世民、敬德更帅骑兵还战,出入世充阵,往返无所碍。屈突通引大兵继至,世充兵大败,仅以身免。擒其冠军大将军陈智略,斩首千余级,获排槊兵六千。世民谓敬德曰:“公何相报之速也!”赐敬德金银一筐,自是宠遇日隆。敬德善避槊,每单骑入敌阵中,敌丛槊刺之,终莫能伤,又能夺敌槊返刺之。齐王元吉以善槊自负,闻敬德之能,请各去刃相与校胜负。敬德曰:“敬德谨当去之,王勿去也。”既而元吉刺之,终不能中。秦王世民问敬德曰:“避槊与夺槊,孰难?”敬德曰:“夺槊难。”乃命敬德夺元吉槊。元吉操槊跃马,志在刺之,敬德须臾三夺其槊;元吉虽面相叹异,内甚耻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四》,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丈夫意气/相期勿以小嫌/介意吾终不信谗言/以害忠良公宜体之必欲去者/以此金相资/表一时共事之情也
B.丈夫意气相期/勿以小嫌介意/吾终不信谗言以害忠良/公宜体之必欲去者/以此金相资/表一时共事之情也
C.丈夫意气相期/勿以小嫌/介意吾终不信谗言/以害忠良公/宜体之必欲去者/以此金相资/表一时共事之情也
D.丈夫意气相期/勿以小嫌介意/吾终不信谗言以害忠良/公宜体之/必欲去者/以此金相资/表一时共事之情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丑,干支历六十甲子中的一个,此处不是纪年,而是和后文的“辛巳”一样都用来纪日。
B.行台,指尚书台(省)临时在外设置的分支机构。行台左仆射,官职名,在唐初位同宰相。
C.槊,古代冷兵器,用上好的金属锻造而成,属攻击性武器。主要种类有马槊、步槊、杂槊。
D.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其体例跟《左传》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君廓屡次设计击退王世充部下将领,得到高祖的充分肯定,认为自古以来还没有率领区区十三人打败一万人的以少胜多的先例。
B.当诸将怀疑尉迟敬德有叛离之心将其囚禁起来后,李世民力排众议,认为他并无反叛之心,下令将其释放,并请入内室,赐其黄金。
C.当李世民带五百骑兵行视战区地形之时,王世充仓猝率军而至包围了他,尉迟敬德掩护李世民突围时单骑避槊,如入无人之境。
D.尉迟敬德与齐王李元吉比试长矛,顷刻间三夺李元吉手中长矛。李元吉虽然脸上一副惊叹诧异的样子,内心却深深地感到耻辱。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齐王元吉以善槊自负,闻敬德之能,请各去刃相与校胜负。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4.请简要分析屈突通、殷开山主张斩杀尉迟敬德的原因。
2023-08-09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城厢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15.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咏梅

王安石

颇怪梅花不肯开,岂知有意待春来。

灯前玉面披香出,雪后春容取胜回。

触拨清诗成走笔,淋漓红袖趣传杯。

望尘俗眼那知此,只买夭桃艳杏栽。

梅花

张道洽

行尽荒林一径苔,竹梢深处数枝开。

绝知南雪羞相并,欲嫁东风耻自媒。

无主野桥随月管,有根寒谷也春回。

醉余不睡庭前地,只恐忽吹花落来。


注释:①玉面:美人       ②欲嫁东风:出自张先《一丛花令》“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诗首联借世俗之人对梅花的不解,突显梅花不争名利的品质;后诗写苦苦寻觅梅花的过程,点出了梅花的生长环境。
B.前诗颔联用拟人手法写梅花像美人一样,突出其高洁幽香和不畏严寒、傲雪独放;后诗写梅花羞于与向阳之雪为伍,想要委身于东风,凸显梅花的洁白和害羞之态。
C.王安石因梅触发诗兴,笔走龙蛇、唤酒畅饮;张道洽醉酒之后,唯恐玷污风吹落的花瓣而不愿睡到梅树下。
D.两诗对梅的写法不落俗套,别有新意,综合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托物言志,意味深远。
(2)结合两首诗梅各自的特点,试比较两诗主旨的异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