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
黑龙江 高一 阶段练习 2023-08-16 4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文化的重要功能是文以化人,其最深层的积淀和影响是对人格的培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数千年漫长发展中不断塑造和培育的正面人格,或者说集体人格,就是被历代中华儿女广泛接受并尊崇的君子人格。

君子一词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流行,主要是贵族和执政者的代称。到了春秋末期,孔子在构思和传布自己的儒家学说时,对君子概念的内涵进行改造,赋予其许多优秀道德的意蕴。如果说,孔子在构思和传扬儒家学说时,思考的轴心问题是探求如何立身处世,即如何做人的道理,那么他苦苦追寻的结果,或者说最终给出的答案,就是做人要做君子。

孔子塑造的君子人格,伴随《论语》的流传而走入人们的心灵,可谓登高一呼,山鸣谷应。儒家学派的后继者如孟子、荀子等,对君子人格张扬申说,自不待言。君子一词,在《孟子》中出现82次、在《荀子》中出现了304次,其推波助澜,可谓不遗余力。与儒家学派颇多论争的墨家学派和法家学派,对君子人格也欣赏有加,如墨子说君子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墨子·尚贤》);韩非子说君子不蔽人之美,不言人之恶(《韩非子·内储说上》)等等,都是对君子人格的高度肯定。影响深远的道家学派,虽然诸多思想观念与儒家学派判然有别,但在如何看待君子人格这一点上,两者却颇为一致。老子说: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道德经·三十一章》);庄子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山木》)。凡此种种,无不表明道家学派对君子人格的认同和称许。至于被誉为群经之首的《周易》,更是对君子人格赞不绝口,推崇备至。其中广为人知的名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张岱年等哲学家认为,这是对君子形象的生动描绘,也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最佳概括。

由孔子孕育培养、诸子百家呵护成长的君子人格,在此后中华文化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中,受到上至历代政治家、思想家及文人士大夫,下至社会各阶层人士包括普通百姓的广泛认同和景从。

从先秦至清末,有关君子和君子文化的描述不仅在汪洋浩瀚的历代典籍中星罗棋布,数不胜数,而且在传统戏剧、民间说唱、民俗礼仪及家教家训中,俯拾即是。君子文化及君子形象还渗透和融入我们日常生活及器物之中,如中国人自古就有爱玉的传统,实缘于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礼记》),言念君子,温其如玉(《诗经》)的观念。

君子概念历久而弥新,至今仍保存着旺盛的生命力。当今社会尽管发展迅速,观念多变、文化多样,但只要是中国人,不论居庙堂之高,抑或处江湖之远,哪怕是目不识丁的山村老农,也乐于被人看作君子,而决不愿意被人视为小人。君子人格在不同阶层人群,包括社会底层老百姓中都有相当的知晓度和认同度,君子风范今天仍为绝大多数中国人奉为做人的圭臬。做人做君子,这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祖训,像血液一样涌动在每个中华儿女的内心。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君子成人之美”“君子不夺人所好”“君子动口不动手等等,这些至今活在人们口头的君子格言,已不同程度地成为中华儿女做人做事的人生信条。

君子作为中华民族千锤百炼的人格基因,是凸显中华文化精气神的典范人格模式,彰显着中华民族深沉精神追求和独特精神标识,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聚焦之点和闪光之源,是烛照中华儿女历经坎坷而跋涉向前的人格力量和心理支撑。

(摘编自钱念孙《君子:千锤百炼的人格基因》)

材料二:

如果说圣徒、绅士、骑士、牛仔是西方文化人格的表征,那么中华文化人格则体现为君子。君子文化,无疑是联系中国人的血脉之根,渗透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天子权力式微。君子不再纯粹作为政治上的统治者,而以道德修养的践行者被儒家所推崇,并赋予新的人文内涵,一举成为济世的高标。由此,君子集智慧与美德于一身,新君子群体产生。新君子群体通过推广六经,强调仁爱精神,播下了人文思想的种子。君子形象成为文学家们最为迷恋的书写对象。从《诗经》起,中国文学塑造了一系列卓尔不群的君子形象。有岳飞、关羽等忠烈君子,有赵云等勇毅君子,等等。

当然,君子毕竟是楷模、典范和高标,做个君子自然不可能没有门槛。因此,君子文化对于君子的外在和内在都有质的规定。就外在而言,君子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都有标配。如毋侧听,毋噭应,毋淫视,毋怠荒。当然,对于君子的内在要求更为恢弘、深远。修身养性是低配,齐家治国平天下才是终极目标。欲实现这样的高标,主要依凭才学。不仅需要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而且还得富有文人雅趣。当君子内外兼修,自然就剔除了权势阶层的倨傲,增加了温良恭俭让等人文内涵,从而成为一种美好的文化精神流淌在中华大地上。哪里有君子的身影,哪里就播撒了君子文化的种子。

君子文化是中华文化最具有生命力的一种文化基因。一些人因为与世俗生活完全同一,从某种意义上说,不过是半人。完成了君子人格塑型,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具有审美内涵的。或者说,不少人不过是一次性活着,只有具有君子人格的人才可能让精神传承,才可能不朽。做个君子,不但预示了人生的方向,而且确立了最具终极意义的人生价值追求。既是中华文化的普世价值,又是中华文化人格的品牌标识。

弘扬君子人格的正能量,是传播中华优秀君子文化的必由之路。培养新一代有操守、有担当、有襟怀、有胆识、有雅趣的新君子,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悲悯情怀、生命意识和人文素养。传承君子文化的优良基因,处理好义与利的关系。同时,应该正视君子文化的瑕疵,君子一度被矮化为文弱书生。所谓百无一用是书生,显然是对君子的误解。君子不等于文弱,君子文化不等于腐儒文化,不等于失去了血性和勇武。当下,君子文化的式微,源于精致的利己主义和极端的个人主义的大行其道,以及现代性焦虑和人文精神信仰的断裂。事实上,当下是推行君子文化最好的时代,因为大众受教育程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普及和提高。

(摘编自张国龙、凌丽君《中华民族的精魂:君子人格和君子文化》)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在构思和传布儒家学说的时候,改造了“君子”概念的内涵,赋予其许多优秀道德的意蕴。
B.“君子”概念的内涵经孔子的改造不断丰富,很多学派虽然与孔子的主张不同,但对君子人格也表示认同赞许。
C.春秋时期的礼崩乐坏使“君子”从政治上的统治者变为被儒家推崇的道德修养的践行者,而成为济世的高标。
D.君子并不是文弱书生,君子文化也不是腐儒文化,所谓“百无一用是书生”,显然是对君子的误解。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古往今来,君子人格对人们影响深远,它得到了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广泛认同和尊崇,形成了生生不息的君子文化。
B.君子一词历久弥新,生命力旺盛,做人做君子已成为我们的祖训,至今人们都把君子人格奉为自己做人行事的信条。
C.君子只有内外兼修,才能剔除权势阶层的倨傲,增加温良恭俭让等人文内涵,成为中华文化最具生命力的一种文化基因。
D.精致的利己主义和极端的个人主义的大行其道才使得当下的君子文化日趋衰落,所以传播中华优秀君子文化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3.结合材料,下列说法中属于“君子文化对于君子的内在有质的规定”的一项是(     
A.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B.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C.有力如虎,执辔如组。D.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内容上的异同。
5.材料二作者认为“当下是推行君子文化最好的时代”,请结合两则材料阐述理由。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黄鸡白酒(节选) 迟子建

哈尔滨实施分户供暖工程的改造,到了玉门街已是尾声了。政府规定,如果不获得所在楼的半数以上的居民通过,是不能强行改造的。红砖楼的住户,在分户供暖问题上,分成了两派,最终二十五户居民签字表决时,十二户同意,十二户反对。剩下一户没签字的,就是春婆婆。如此,她也就成了两派争夺的对象。春婆婆不识字,两派都来人找她,送她卤煮的蚕豆或是炒得浓香酥脆的黄豆,要代她签字。最终她是怎么站在同意一方的呢?

一个夏日的午后,春婆婆惯常地来黄鸡白酒小馆吃酒时,三门洞的刘蓝袍找来了。

刘蓝袍本名刘银珠,四十出头。她男人是铁路局货栈的搬运工,九年前突发脑溢血去世,撇下她和一个年幼的孩子。刘银珠虽然改嫁了,但仍念着前夫,终年穿着那男人穿过的蓝袍子,一脸哀怨的,人们就唤她刘蓝袍。刘银珠瘦弱,她死去的男人肥胖,那件蓝袍子在她身上,一副冤鬼的模样,软塌塌的,挺不起来。刘蓝袍家住一层,连着地下室。她的后夫许前,瘦骨伶仃的,在烟火街摆菜摊,患有风湿性心脏病。刘蓝袍嫁他,看中的是他的忠厚,虽说他比她小五岁。卖菜虽不用出苦力,但毕竟风里来雨里去的,刘蓝袍不想让许前吃这份辛苦,利用自家位置的优势,将两间房屋改造成小浴池,夫妻俩开起浴池。因为这一带拥有浴室的人家,少而又少。人们洗澡,还得去公共浴池。浴池开张后,生意还不错。他们在地下室安装了两台小锅炉,一台供热,一台上水。许前负责买煤,烧锅炉,刘蓝袍负责浴池的清扫,客人需要搓澡、拔火罐或是刮痧,也由她做。她备了三四十个大大小小的火罐,玉质和牛角的刮痧板各一块。春婆婆每回去那儿洗澡,都是刘蓝袍服侍着。怕春婆婆年岁大了站不稳,又怕她累着,刘蓝袍特意为她买了防滑胶垫和硬木板凳,让她坐着洗。刘蓝袍不收春婆婆的钱,说她这岁数的人去洗澡,浴池跟着沾了仙气,等于接福了。所以每年春节,春婆婆都会包上一个红包,一百两百的,给小巴夺做压岁钱,变相将钱还上。小巴夺是刘蓝袍和前夫的孩子,这小子虎头虎脑的,大嗓门,暴脾气,春婆婆说他的冲劲很像哈尔滨早年的老巴夺香烟,便叫他小巴夺。

刘蓝袍直肠子,见着春婆婆就诉苦,说是煤涨价了,水和电也涨价了,以前一张澡票四块钱还能盈利,现在一张五元,也没什么赚头了。再涨一块吧,又怕没人来洗了。最可气的是那些中年妇女,进了澡堂子,一洗就是两个钟头,恨不能把皮搓烂了才出来。她们来洗澡,费水费煤费电,不赚反赔。这样呢,她不得不打分户供暖的主意了。因为她家有小锅炉,浴池完全可以自主供热,供热公司每年送的热,白白浪费了。如果供暖分户了,她就可以顺理成章停热,省下一笔钱。刘蓝袍说完,递上一张字体缭乱的纸,又拿出一盒红色印泥,点着唯一的空格,说春婆婆要是不反对,就帮她填上“同意”二字,然后请她按个手印。

若是别人来劝说,春婆婆会置之不理,她已经到了可以不理踩万事万物的岁数。可刘蓝袍求她,她不忍拒绝。看看这女人那张皱纹累累的脸吧,看看她身上那件已被磨出洞来的蓝袍子吧。春婆婆对刘蓝袍说,我看着你长大,没见你喝过酒。你要是能陪我喝上几盅,我就给你按手印。刘蓝袍连忙掏出笔,在空格写上“同意”二字,然后画了一颗五角星,说万一自己陪醉了,春婆婆就在五角星里按手印。

刘蓝袍没喝过酒,但她前夫爱喝。酒一入口,她想起他来,无限伤感,于是借口烧酒呛着她了,狠命咳嗽着,让眼泪有个名正言顺流出的理由。活过九十而能在冰雪中自如行走的春婆婆看穿她的心思了,又给她倒了一盅。刘蓝袍一口干掉,擦了擦眼泪,哆嗦着嘴,说:“赶上喝辣椒水了。”春婆婆怕她喝醉,连忙打开印泥盒,伸出食指,轻轻一蘸,按在那颗五角星上。在满纸的黑字蓝字中,它就像一只飞舞的红蜻蜓,明媚极了。

吃豆子喝烧酒,时不时干点小坏事,春婆婆这些嗜好,玉门街一带的老住户都晓得。她说了,人生有意思的时候少,得给自己找乐子,所以从年轻的时候起,她就是个促狭鬼。

春婆婆是小姑娘的时候,哈尔滨满大街的俄国人,他们夏天喜欢躺在松花江的沙滩上晒太阳。她知道他们爱花,稍有空闲,就在草甸子采了各色野花,配上柳枝,一把把捆上,插在盛着凉水的铁桶里去卖花。每卖一束,她都要悄悄打开铁桶旁的一个小铁皮罐,摸一条捉来的毛毛虫,悄悄投到花束里。往往是拿着花的人刚走开,突然间“啊——啊——”大叫起来,将鲜花丢到地上。春婆婆这么干,也是因为听不懂叽哩咕噜的洋话,心生气闷。而洋人“啊——啊——”的惊叫声,她却听得懂。

春婆婆做这些小坏事时,心底是愉悦的。

材料二

(记者)柏琳:一部优秀的小说,你看重的品质是什么?你所钟爱的小说需要有怎样的质地?

迟子建:首先它应该跟好作家的气质一样,要朴素,而真实(生活和艺术的双重真实)是朴素的最不可或缺的条件;其次,作品要有气韵。生活是变幻莫测的,朴素的情感能使文学中的生活焕发出某种诗意,能使作家保持着一颗平常心和永不褪色的童心,而这些在我看来都是一个作家最应具备的素质。

(节选自《迟子建:在写作上,我是个不知疲惫的旅人》,载于《青年作家》)

6.下列关于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第一段先交代事由、人物,指出春婆婆在分户供暖问题上成为两派争夺的对象,结尾处提出疑问,巧妙设置悬念。
B.文章简要插叙刘蓝袍的丧夫经历,“哀怨”“冤鬼”等词语淋漓尽致地描绘出刘蓝袍的不幸遭遇与她重感情的性格特征。
C.“小巴夺”是春婆婆给刘蓝袍儿子取的名字,既交代了这孩子的性格,又幽默风趣,同时表达了和谐融洽的邻里关系。
D.“飞舞的红蜻蜓”“明媚极了”描摹出春婆婆按手印时醉眼朦胧的状态,同时表达了刘蓝袍大功告成、喜出望外的心情。
7.关于文中春婆婆捉弄洋人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婆婆捉弄哈尔滨的俄国人,是给自己找乐子,给生活增添一些欢乐的色彩。
B.春婆婆将毛毛虫投到花束里,这件“小坏事”体现了当年春婆婆人小胆大的特点。
C.这段文字补叙了春婆婆少年时的生活经历,给小说增添了沧桑感与文化内涵。
D.春婆婆听不懂俄国话,但“啊——”的惊叫声让她愉悦,这符合“促狭鬼”的特点。
8.春婆婆为什么要刘蓝袍喝酒?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9.材料二中提到优秀的小说要“朴素”,“要有气韵”。《黄鸡白酒》(节选)中的“朴素”“气韵”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汉高祖三年冬十月,韩信、张耳以兵数万东击赵。赵王及成安君陈余闻之,聚兵井陉口,号二十万。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韩信、张耳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路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野无所掠,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于麾下,否则必为二子所禽矣!”成安君尝自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曰:“韩信兵少而疲,如此避而不击,则诸侯谓吾怯,而轻来伐我矣。”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广武君策,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草山而望赵军,诫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令其裨将传餐,曰:“今日破赵会食。”诸将皆莫信,佯应曰:“诺。”信曰:“赵已先据便地为壁,且彼未见吾大将旗鼓,未肯击前行,恐吾至阻险而还也。”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将旗鼓,鼓行出井隆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于是信与张耳佯弃鼓旗走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赵果空壁争汉旗鼓,逐信、耳。信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已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见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赵军,斩成安君流水上,禽赵王歇。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井隆之战》)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信/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
B.信/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
C.信/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
D.信/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与“假舆马者”(《劝学》)两句中的“假”含义相同。
B.辎重,一般指行军时由运输部队搬运的粮草等物资,也可指行李。文中指前者。
C.麾下,本指旗下,借指将帅部属,也用于敬称将帅。文中“麾下”敬称成安君。
D.“止舍”与“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两句中的“舍”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信、张耳一方仅几万人,且久战未歇;而赵王及成安君一方号称二十万,以逸待劳:这正是成安君正面迎战的底气。
B.广武君李左车的建议确实击中了韩信、张耳一方的软肋,但是陈余没有听从;这也是韩信敢于主动引兵攻击赵军的原因。
C.韩信背水布阵,遭到敌方嘲笑;还敢主动进攻,似乎不可思议:但这些招数成功地让赵军倾巢出动,而留下空虚的后方。
D.赵军本来占据地利人和的优势,但是韩信通过巧妙地排兵布阵,先引蛇出洞,然后各个击破,最终以少胜多,打败敌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广武君策,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
(2)于是信与张耳佯弃鼓旗走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
14.有人说,如果广武君的进言被采纳,历史可能会被改写。试梳理广安君精妙的战术设计。
2023-08-17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①陆游:号放翁,此诗写于晚年幽居山阴时。②箨龙:竹笋的异名。③木笔:又名辛夷花,其花未开时,苞有毛,尖长如笔,因以名之。

15.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写乡间小路横斜,周围绿荫环绕,放翁有屋于此,有“绕屋数扶疏”的初夏景象。
B.颔联写白鹭不时自蓝天缓缓下翔,悠闲安详,草丛中蛙鸣处处,一片热闹喧腾,画面纵横开阔。
C.颈联写山地风光,静止的“箨龙”“木笔”却也能展现自然界的蓬勃生意,细针密线,不露痕迹。
D.前三联极写景色之美,怡然自得之乐溢于言表,由此可知诗人已然完全寄情物外,安于终老是乡了。
1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湖山”二字总领全篇,勾勒环境,笔力开张,巧妙地从山光水色中引出“幽居”。
B.颔联上句“观”字,明写所见,下句用“蛙鸣”暗写所闻,明、暗、见、闻,参差变化。
C.首句概言“湖山胜处”,颔联写湖,是近处的景色,颈联写庭院周围,是远处的风光。
D.这首诗的前三联写景,尾联结情,景情相衬,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2023-08-16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名校
17. 默写名句名篇。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写宫女头发浓密而乌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杜牧通过“________________”两句提出了秦国如果爱惜六国的人才,就能世代为君,安享天下这一观点。
(3)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一句直接点明阿房宫占地广阔,而“________”则指出阿房宫是依着山势走向修建的。
2023-08-13更新 | 83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

五、文言小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名校
1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吾见难为                 还也
B.吾闻庖丁             使天下人,不敢言而敢怒
C.之以饥馑                 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D.盘盘,囷囷焉          用亡郑以陪邻
2023-08-16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名校
19. 下列各项中特殊句式类型与“浴乎沂,风乎舞雩”相同的一项是(       
A.夫晋,何厌之有B.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C.戍卒叫,函谷举D.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2023-08-16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名校
20.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六七十,五六十          如:或者。
B.乎技矣                           进:超过。
C.庖月更刀                       族:家族。
D.朝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
2023-08-16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