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4月月考语文试题
山东 高二 阶段练习 2023-08-24 5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篇名句默写、写作、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尚书》详细记载了尧传舜、舜传禹之事。此后《史记·五帝本纪》更为详尽地描写了尧、舜、禹之间的禅让。至此,持有儒家思想的作品,谈及禅让都将贤能与禅让相联系。但想全面了解一段史实,就不能只听一家之言而杜百家之口。那么儒家之外的观点又是如何呢?

道家对于尧舜的看法集中于《庄子》。《庄子》中有一句:吾语女,大乱本之,必生于尧舜之间,其末存乎千世之后。也有尧不慈,舜不孝。这两句话与我们接受的传统儒家对于尧舜的看法不符。还有一句:尧舜有天下,子孙无置锥之地。点出尧舜后人处境窘迫。至此禅让制的标准应该值得我们深思。

《韩非子·说疑》中有言: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也。这使尧舜禅让之事更为扑朔,甚至有弑君之说。法家的观点在暗示,禅让制究竟是自愿进行的,还是在武力逼迫下才有的?对此,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禅让制的标准不是选贤任能,也非自愿进行,那么它进行的过程到底是什么样呢?

应该参考先秦史书的记载,如《竹书纪年》,这是春秋时期晋国史官和战国时期魏国史官所作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竹书纪年》记载: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显然尧被舜囚,其子丹朱也被囚禁,这符合庄子所言:子孙无立锥之地。《史记》里也提到丹朱,却载其顽凶,不用,说尧是为了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所以没有传位于丹朱。舜在尧死后曾让位于丹朱,但诸侯朝觐者,不之丹朱而之舜,所以舜在感慨一句天也之后就成为首领了。再说舜的后事,《史记》中说他南巡,死于苍梧,极有可能是被流放至此的。将以上的线索重新连接起来,大胆地假设:尧舜禹是三个不同部落的首领,几个部落又为一个联盟,而尧又是这个部落联盟的领袖。随着尧的部落衰落、舜的崛起,舜凭借强大的武力逼迫各部落同意他为联盟领袖,然后,禹的强大又使历史重演。当然,这些血腥的过程可能都披上了禅让这个合法的外衣。这个逻辑或许更为我们能接受,因为它更贴合中国历史发展、朝代更替的规律。如此,先秦禅让之事就可能是一场政权角逐,其中大有成王败寇之意。

(摘编自周新楠《禅让之下,是光明还是黑暗》)

材料二:

《五帝本纪》的真实性长期遭到质疑。如欧阳修认为:司马迁所作本纪,尧、舜、夏、商、周,皆出于黄帝,文王以十五世祖臣事十五世孙纣,何其缪哉。梁玉绳指出,按五帝世系,鲧、禹历仕颛顼至舜四朝,实在过于长寿;尧舞在位,几百五十年,亦令人难以置信。

以上不同的观点,促使我们重新思考司马迁为何如此书写。由司马迁余并论次,择其言尤雅者看,他搜集的关于五帝事迹的文献中,除有不雅驯的内容外,可能还有不一致乃至相矛盾的内容。比如《五帝本纪》所载尧舜禅让一事、《竹书纪年》云: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由此记载,可知关于尧舜更替还另有说法:舜取代尧靠的不是和平禅让,而是血腥武力。但司马迁在写作中,选择了有助于表现美善政治的和平禅让,而对武力取代的说法予以忽视,体现了以雅求美的书写原则。

如果从历史真实的角度去要求《五帝本纪》,是无法理解司马迁对《竹书纪年》这类材料的忽视的。但如果从文化记忆理论去考量,就能理解《五帝本纪》书写的合理性。事实上,《五帝本纪》承载的乃是自孔子以来人们对尽善尽美德政的美好记忆,是建立在关于五帝时代回忆的基础上的文化书写。正如德国学者扬·阿斯曼《文化记忆》所说:回忆文化则着重于履行一种社会责任。它的对象是群体,其关键问题是:‘什么是我们不可遗忘的?’在司马迁看来,不可遗忘的是五帝时代的君明臣贤、关注民生、德政文化。因此,他选择了称颂五帝德政之美的文献。正如《太史公自序》中所云:维昔黄帝,法天则地,四圣遵序,各成法度;唐尧逊位,虞舜不台;厥美帝功,万世载之。他强调的不是五帝的风教业绩,也不是帝位更迭的细节,而是黄帝开创的法天则地的政治秩序,以及颛顼等四帝遵序形成的可以万世效法的法度规范。

(摘编自龙文玲《(五帝本纪〉的书写与司马迁的古史观》)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想全面了解神让的史实真相,不能仅看儒家的一家之言,也应该注重儒家以外百家的观点,例如道家与法家。
B.《庄子》一书不仅指出尧舜时代滋生了祸乱,并言及了尧舜后人的处境,也对尧舜做了道德评价,有些观点和儒家截然相反。
C.作者引用《韩非子》的目的是要证明说让在真实的历史中可能不像儒家所说的那么美善,禅让一方可能并非出于主动。
D.《竹书纪年》有丹朱“顽凶”的记载,这是不准丹朱与其父见面的原因,相关的内容可在《史记五帝本纪》中找到印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虽然引用了道家、法家等方面的资料,对历史上真实存在的禅让制进行探究,但所得结论仍然只是可能性的结论。
B.司马迁在写作《史记》时,曾查阅过相关的文献,可能他看到过《竹书纪年》这一类的记载,但他舍弃了武力取代的说法。
C.司马迁在《史记》中,强调了法天则地的政治秩序和万事效法的法度规范,这恰恰是履行社会责任的具体表现。
D.材料一综合各种材料力求还原禅让的真相,材料二则综合各家对《史记·五帝本纪》的质疑,颠覆了《史记》的信史地位。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汉献帝无奈地禅位给魏文帝,文帝说:舜禹受禅,我今方知。
B.推位让国,有虞陶唐。吊民伐罪,周发殷汤。
C.战国时期,燕王哙崇信儒家禅让学说,禅位于国相子之,自己北面称臣。
D.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子服尧之服,诵尧之言,行尧之行,是尧而已矣。
4.范仲淹死后,欧阳修在写神道碑铭文时写道:“于是两公(指范仲淹及其政敌吕夷简)欢然相约戮力平贼”。范纯仁(范仲淹之子)看后说“无是,吾翁未尝与吕公平(和好)也,请易之”。但欧阳修不顾范家人的反对,执意把此句话写了进去。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欧阳修此举的合理性。
2023-08-24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4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诗祭

陈敏

尘土飞扬的人流中,颠簸的马车缓缓穿过坡下古战场。李清照揭开窗帘,她嗅到了风的气息。

到了,夫人。随从们说。乌江亭下的渡口上拥满了数以千计的逃难者。

金帝国的金戈铁马、强弓利箭击碎了她的浓睡闲愁,冷冷清清的李清照遁入了无数逃难者的行列。

江面上笼罩着浓厚的阴云,流水呜咽着,如泣如诉。李清照孑然一身,漫步江岸,她似乎仍在寻寻觅觅。她找到了一位在江边渡船的老艄公。李清照询问:今夜能否过江?艄公答道:不行,夜里是从来不过渡船的,只有风和日丽的白天方可过江,可这样的日子为数不多啊!很多年了,这江水好像从来没有平息过。李清照追问原因,老艄公说:唉,这都是因为楚霸王的阴灵不散,八千亡魂兴风作浪所致啊。

李清照低头倾听,她听见江水在唱着一首歌,一首飘忽在眼前这片古战场的空旷与荒凉中的挽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分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分虞兮奈若何。霸王的血在乌江翻卷、吟唱,一直吟唱了一千年。临江而立,已经没有人能体味这首英雄末路的悲凉之歌,唯有她能够听懂。

夜间,李清照来到山后一处颓败的古庙里过夜。庙的墙皮已斑驳脱落。借着灯光,李清照可辨认出门楣上的字迹霸王祠。这是个很小的庙宇,面对着江水,耸立在一块凸起的岩石上,庙的四面长满了丛生的灌木。多年战乱,小庙早已断了香火,周围布满了密密麻麻的蛛丝。借着残光,李清照看清了祠内供奉着的是一组霸王别姬的雕像。只见霸王伏案长吟,独特的双瞳炯炯闪亮,虽然穷途末路,却依然英姿勃勃。他的左边立着那匹与他出生入死的乌骓马,右边是为他且歌且舞、仗剑引颈的虞姬。

虞姬的雕像像磁石一样吸住了李清照的目光。莫非这就是传说中那个风情万种的女子?迷蒙而又凄婉的眼神,娇小的下巴,视死如归的面庞真是惟妙惟肖。这个与项王风雨同舟、形影相随的奇女子,在为自己心爱的男人殉情的最后瞬间,没有一丝的痛苦和哀愁,有的只是坦然的情怀和幸福到骨子里的微笑。人世间至情如此,真不知比帝王身下的宝座要珍贵多少倍!

李清照的眼睛湿润了。在仔细端详中,她觉得自己是那样地熟悉她,好像是千万次地见过她。她忽然发现这个虞姬是一面镜子,她从中照见了自己。大王意气尽,贱妾奈何生!李清照听到这首柔肠寸断的歌。

黑暗越来越浓,江面上的风吹奏出呜呜咽咽的凄凉,江流翻滚,发出震天的嘶鸣。

李清照的纤手滑过项王身上的每一片甲胄。黑暗中,她觉得自己是在触摸一团火——这是黑暗中陡然进发起来的一团火,就是这团火,曾经从江东一直熊熊燃烧到阿房宫。

江水悠悠,泊船无数,纵使晴空万里,也无船载得动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冲天霸气;莫说一生只有一次失败,纵然有一千次,也永远无法抹去这伟岸男子的千古雄姿。

想到此时此刻西子湖畔依然笙歌画舫、灯火明灭,临安王朝的酣梦残酒使李清照炽热的热情一下子冷却了起来,化作一股透骨的冰凉。

山河破碎如亡夫赵明诚一路飘零的金石拓片纷纷扬;生灵涂炭似金人铁蹄下乌黑的烂泥。飞鸟群袭而自毁良弓,狡兔作祟而诛杀忠臣良将,大厦将倾啊,谁人独撑?

李清照仰天一阵狂笑,尖厉的笑声划破黑幕,惊得庙宇下蛰居的蝙蝠扑棱着翅膀一阵乱撞。

李清照跪倒在项王的神台上。此时此刻,她多么渴望这位神坛上的英雄能走下来,以横扫六合、气盖八方的气势北上中原,背水一战,一举扫除强虏,救民生于水火之中。

李清照满腔的幽情别恨化作滴血的泪水连绵不断地流淌着,她伏在项王的雕像前,哭诉了整整一夜。

项王啊!你这纯钢铸成的生命,竟然伟大到毫无韧性的地步,没有一丝一毫的权宜与苟且。要么一战而灭暴秦;要么一战而弃天下。酣畅淋漓而壁立千仞,真是一种至奇至美的大活法啊!

东方开始泛白,李清照站起身来,拭干泪水,用尽全部力量,咬破玉指,在墙壁上疯狂地涂写起来,般红的血迹凝成一首千古绝句: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自从霸王祠有了这首诗后,乌江不再呜咽。

自此,乌江水浪为之平息,渡口开始日日渡人。

(有删改)

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立足垓下古战场,以难民奔逃的场景描写开篇,营造出一种混乱凄清的氛围,且由面到点,为下文李清照巧遇霸王祠做铺垫。
B.金人入侵、山河破碎的现实让李清照从“浓睡”与“闲愁”的诗情画意中清醒过来,这也反映出北宋王朝重文抑武的国策是败乱的原因之一。
C.乌江渡口夜里不好渡船,只有风和日丽的白天方可过江,老艄公认为江水似乎从来不平息是楚霸王阴灵不散,八千亡魂兴风作浪所致。
D.祠堂里霸王和虞姬的塑像触动了李清照的情怀,在她眼中,人间至情超越成败得失,慷慨赴死促成生命伟岸,她对人物评价的角度独具特色。
6.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雕像的甲胄是冰冷的,李清照却仿佛摸到了一团火,这样的触觉反差带有夸张,却显示出非同寻常的语言张力,魅力横生。
B.“虞姬是一面镜子,她从中照见了自己”,作者这样安排的目的是借虞姬对项王的忠贞表达李清照对亡夫赵明诚的彻骨思念和自己南渡的羞耻感。
C.“纵使晴空万里,也无船载得动‘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冲天霸气”,这句话化抽象为具体,极言项王气势之盛,便于和下文形成对比。
D.李清照狂笑,一个笑字蕴含丰富:金人猖狂嚣张,侵我河山;统治者醉生梦死,苟且无为:百姓流离失所,度日艰难;奸贼作祟,祸乱朝堂。
2023-08-24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4月月考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选自《离骚》     有删减

7.下列加横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謇朝而夕替     谇:谏诤。
B.固时俗之巧兮             工:仔细。
C.竞周容以为                 度:法度、准则。
D.宁死以流亡兮             溘:突然、忽然。
8.下列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长太息掩涕兮   ②又申之揽茝
B.①怨灵修浩荡兮          ②鸷鸟不群兮
C.①屈心抑志兮             ②忍尤攘诟
D.①九死其犹未悔          体解吾犹未变兮
9.下列对有关诗句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表现了诗人的极度苦闷、难以排解的心情,为下面情感的抒发奠定了基调。
B.“余虽好修姱以羁兮”至“又申之以揽茝”四句,既写了诗人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又点明其原因是自己不注重修身。
C.“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说明当时楚国混乱,人们的行为没有准则可言,朝廷上下一味投机取巧,钻营逢迎。
D.“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表明作者将古代的圣贤作为榜样,同时也透露了诗人精神力量的源泉是古代的圣贤。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2)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行香子·过七里濑

苏轼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注】①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二月,时任杭州通判的苏轼巡查富阳,途经富春江七里濑时作此词。②严陵:即严光,字子陵,东汉人。少时曾与光武帝刘秀一同游学。刘秀即位后,多次延聘严光,但他隐姓埋名,退居富春山。

1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一叶舟轻,双桨鸿惊”,“轻”字,不仅突出了七里濑水流湍急的特点,更烘托出了词人闲适轻快的心情,这也奠定了全词的情感基调。
B.“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三句,不仅写出了空间的转换,时间的流逝,更表现出了词人心绪的波动。
C.下阕“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空名”四句用典,表达了词人希望能像严陵一样退隐山间,寄情山水的情怀。
D.这首词既描写了江南水乡的唯美风光,又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在视觉和心理上,给人以美的享受和人生的启迪。
12.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情感?是如何表达的?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容易(0.94)
名校
13.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表明他对世俗中人投机取巧、违背规则的行为的不满和严厉指斥。”
(2)李白《蜀道难》中通过细节动作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
(3)杜甫《蜀相》中以乐景写哀情,写出祠堂春色无人欣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023-03-25更新 | 2346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大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检测(三)语文试题

五、文言小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名校
14. 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噫吁嚱!乎高哉 危:高大B.地崩山壮士死   摧:垮塌
C.下有冲波折之回川  逆:回流D.以手抚膺长叹  坐:因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