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七十三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黑龙江 高三 阶段练习 2023-08-25 2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语言文字应用、名句名篇默写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①“科学家与艺术家经常生活在不可捉摸的境地。这两种人必须经常把新的和已经知道的东西协调起来,并且为在混乱当中建立新的秩序而奋斗。在工作和生活中他们应互相帮助并帮助一切人。他们能铺平沟通艺术与科学的道路,并且用多种多样、变化多端、极为宝贵的全世界共同的纽带把艺术和科学同整个广阔的世界联系起来。”“争取做到这些,不是轻而易举的。我们面临的时刻是严峻的,但我们应该保持我们美好的感情和创造美好感情的才能,并在那遥远的不可理解的陌生地方找到这个美好的感情。”

②奥本海默震撼人心的话语,表达了科学家和艺术家最为崇高庄严的理想、情感和智慧,也体现了人类对真、善、美最伟大的追求和信仰。

③在小小的蓝色地球上,当人类面对自己文明的历程思考时,不安地发现辉煌中有一片又一片人类理想与热情的废墟并列。特别是大工业时代机器历史留下的缺陷,给人类的心灵留下了层层凄凉和忧患。

④人总想神有所归,心有所寄,虑有所定。“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这是为什么”和“为什么想知道为什么”已成为科学与艺术永无终结的追问。消除忧患,净化人性,建造人类精神家园已历史地交给“艺术与科学”来承担。不同的是科学家以博大的人性情怀拥抱自然之理,把认识抽象为自然定律,艺术家则以宇宙之理倾述人性之情,把生命精神的思考谱写为人性和宇宙和谐的自律。正如李政道先生说:“科学的目标是准确的回答和求解。但是,科学家不可能找到所有答案,也没有最终答案,只能增加答案,而增加答案和了解客观世界的动力是美好的情感,没有情感就没有创造力。什么是生命的意义,什么是社会的意义,最重要的是美好的情感,这和创造艺术的动力完全相同。”所以石鲁先生说:“艺术家就是科学家,艺术的规律都是科学的。”

⑤与科学相比,艺术是通向宇宙的另一条路。大凡有所贡献的艺术家,其心灵无不上通天宇,下达人性;为高扬自然生命精神和人性生命精神的和谐而努力;为建造人类真、善、美的精神家园而献身。他们共同以崇高的人性精神爱抚自然,又以博大的宇宙精神爱抚人性,他们在造化的恩宠中,与天同乐于动,与地同悲于失。

⑥天,在科学家和艺术家的心目中,大概是孕育智慧的最终本源。人的心灵一旦就入浩渺无垠的宇宙时空中,一切理性的美,情感的美,力量的美,即会荡起无限的波澜。人类在冥思中静悟,在直觉的非逻辑的感悟中发现,在诚实的实验中证实,在生命过程中感受善恶和美丑。天意与人意相连,催人至理,引人幻想,若将渺小融于宏大必给人意志;将人情化为天地之情,必给人大美和壮美,大可腾至天宇,小则入乎精微。艺术与天合气、与地合理,与人合情,艺术乐仁乐静自在心通天宇。故贝多芬讲:“打进心坎的艺术来自天。”《乐记》云:“圣人作乐以应天。”石涛说:“天能授人以画,大知而大授,小知而小授也。”艺术的真谛在自然,“师法自然”注定是艺术与科学的永恒课题。

⑦自然内在的秩序严密神奇,大无外,小无内。人类已知越多,未知越大,激起人们探索的欲望也就愈强烈。这正如科学家兼艺术家和哲学家的爱因斯坦所说:“人们总想以最适当的方式画一幅简化易领悟的世界图像。”“这就是画家、诗人、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所做的,他们都按自己的方式去做。”于是,这个世界由方程、函数、形、色、观念、文字、音符等组成。“这个世界可以由音乐的音符组成,也可以由数学公式组成,我们试图创造合理的图像,使我们在那里就像感到在家里一样,并且可以获得我们日常生活中不能达到的安定。”爱因斯坦令人深思的话语不仅告诉世人科学、哲学、艺术的共同基础和目标,也说明惟科学、哲学、艺术的人造世界是人类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

(摘编自刘巨德《心通天宇的艺术与科学》)

材料二:

与这些区别一样,艺术与科学也有许多共同点,这在19世纪即已为思想者们所注意。19 世纪的伟大哲人、科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认为艺术和科学都是自然在人头脑中的反映,艺术是通过想象得出的反映,科学是通过理性能力得出的反映;美学家克罗齐说:“直觉知识与理性知识的最崇高的焕发,光辉远照的最高峰,像我们所知道的,叫做艺术与科学。艺术与科学既不同而又互相关联;他们在审美方面交会,每个科学作品同时也是艺术作品。”进入20世纪,科学家和艺术家在对自然界的对称、和谐和美的规律加以探讨、认识和表现后发现,艺术与科学是密切相关而不可分割的。著名科学家李政道先生曾将艺术与科学形象地比作一枚硬币的两面,认为“他们的关系是与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关联的。伟大艺术的美学鉴赏和伟大科学观念的理解都需要智慧。但是随后的感受升华和情感又是分不开的。……艺术和科学事实上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它们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总之,科学和艺术的共同点表现在诸多层面上,可以从不同角度加以认识和表述,根本的一点在于认识艺术与科学的关系不是对立的而是互补的。科学技术在一定意义上影响和促进了艺术的生成和发展,艺术的发展和成果同样也推动着、影响着科学的进步与发展。作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建设世界的两个最有力的手段和臂膀,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缺一不可。

(摘编自李砚祖《大趋势:艺术与科学的整合》)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奥本海默认为科学家和艺术家都为在混乱中建立新秩序而奋斗,两者应该各有侧重,用自己的方式建立好联系世界的纽带。
B.科学家致力于把认识抽象为自然定律,而艺术家需要借助科学道理尽力表现人性之情,谱写为生命精神的思考。
C.李政道先生认为科学、艺术创造的根源和动力完全相同,二者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矛盾对立而又形成互补。
D.爱因斯坦认为科学家、艺术家、哲学家都按照自己最适当的方式去探索,最终创造人类共同的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明进程中总会留下忧患,科学与艺术的本质特征使它们有能力担起建造人类精神家园的历史责任。
B.中外艺术家、科学家对于科学与艺术关系的认识,常常殊途而同归,石鲁与克罗齐就有相似的观点。
C.大凡有所贡献的艺术家,其艺术创作无不打通宇宙与人性,从而使艺术作品成为超越科学认识的存在。
D.艺术与科学密切相关而不可分割,这种认识是建立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究之上的。
3.根据材料内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如达•芬奇的人体和动物解剖及植物素描的精确性所表现出的那样,他的油画作品也展示出了他利用化学颜料所产生的奇特效果。
B.数字敦煌是包括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交互呈现的敦煌保护虚拟工程,使敦煌瑰宝数字化,实现敦煌壁画的科学技术“穿越”。
C.印象派的诞生与光学色彩理论的突破联系密切,当代印刷技术的“网点叠印”法也可以看做点彩派艺术的一种实际应用。
D.汉墓出土的朱雀灯,朱雀展翅欲飞的体态极具美感,其设计正好与灯盘的空心槽处置相统一,添加燃料时灯仍能保持重心平稳。
4.论述类文章经常运用“引用”的方法进行写作,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分析其具体运用及效果。
5.请结合材料概括艺术与科学的差别和共同点。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铜墙铁壁(节选)

柳青

“飞机!”吴忠猛叫了一声。

霎时间,人们全不嚷了。仔细一听,耳边确实有一种嗡嗡的声音。原来当老葛和民工们拉谈的时候,吴忠只注意着防空。老葛知道他不管受甚么批评,也不能让他跟随的首长出了岔子。老葛看见前后沟的人不安地仰起头,用手遮住日光朝天望;只是天空给几面的山头隔住,除非到头顶上空,人是不容易看见飞机的。

嗡嗡的声音越来越清楚,越来越带着威胁的劲气。民工的队伍里呈现出不稳,前前后后挑担的和赶驴的都停下来了。吴忠紧紧地扽住骡骡的笼头,一眼盯着路旁一个山水冲成的窄沟渠渠,低声告诉老葛,紧急时往那里钻。可是老葛却像没听见,他神色不动,镇静地叫民工们不要慌乱,一边察看附近有没有适合大家隐蔽的地场。他们这时正走在一道砭上,上头是山崖,下边是石岩,光秃秃的没一点遮拦。再走几十步,下一节坡,就是宽敞平坦的河滩。河滩上有树,河坪地里还有庄稼。地畔上站一个背枪的民兵,正在给停在河滩里的民工讲话:“只要戴伪装,飞机过来千万不要动。人一乱跑开就坏了,正好成了扫射的目标。”

老葛问他身边的民工:“那民兵是跟你们一块上前线的吗?”

“不是哇,”好几个人眼看天空,心不在焉地说,“好像不多时才过去的一个走路的……”老葛一听说是走路的,就非常赏识那民兵,他对众人说:“你们看,他一定有经验,人多了更不能乱!……”众人噫噫啊啊承认着,却无心听老葛的话,只管歪起头看飞机朝哪个方向过。突然间,有人嚷开了:“小飞机!小飞机!”

三架美国造飞机在西面的山头上空,由南向北箭一般穿过去了。老葛估计敌机大约又是在无定河川的公路上袭扰,这里不过是飞机绕圈飞行经过的地区。民工们见飞机过去了,都松了口气。后边的“担担手”开始整理扁担绳子,预备重新挑起走。前头赶驴的也喊着河滩里停的民工:“走哇!还等甚么哩?”

“等一等再走啊!”那民兵热心地在地畔上吼叫道,“老乡们听我说啊……”

只见那民兵又像在群众大会上演说一般,可着嗓子给大家讲解:飞机撂弹也好,扫射也好,都要先旋一个圈圈。头一回过去,总是没事。你以为他们走了,不当心,万一回过来,就来不及防了。

“就算咱们这块没露了目标,谁晓得咱们前头的人怎着哩?飞机端端从他们头顶上过的呀!咱们还是防着点好啊!”那民兵说着就伸出一只胳膊,命令老葛,“那个穿灰制服的同志,你指拨砭上的老乡都下河滩里来吧!这里有树好隐身!快动静啊,不要卖呆了!”

“好好好!”老葛痛快地服从着,就执行起那民兵的“命令”,叫所有在石砭上的民工,包括他的通信员和牲口,统统赶紧下河滩里去隐蔽。

吴忠早已显出鄙弃那民兵的“自高自大”:呼!竟然“命令”起他的首长。他简直忍耐不住那股神气,走着还用白眼珠子瞟着那民兵,嘀咕说:“不看看是谁,只管自己当司令!”

“不可啰嗦!”老葛服从命令,说,“老乡们,听民兵的指挥,走紧点啊!”

不一阵,砭上的人都到河滩里的树荫底下了。没出了那民兵的预料,三架小飞机转回来了。现在正盘旋着圈子。猛然间,好像塌崖一般,传来一阵轰隆隆扫射的响声。众人都往树底下挤。“担担手”撇下扁担,抢着往地畔上吊的南瓜丛里钻。有人还把南瓜蔓拉来披在自己身上。而那民兵却早跳下了地畔,用枪托帮民工们赶驴。紧张!满沟隐蔽的人静悄悄的,几乎可以听见心嘣嘣跳。

盘旋了一个圈子以后,那三架飞机分散开十字交叉飞:这一架过去,那一架过来,有一架绕弯时正从这里隐蔽的人们头顶上过。它们几乎在西边同一地点的上空——这里所有愤恨的眼睛都透过庄稼和树枝盯着它们——斜起膀子,屁股上冒出黑烟来,轰隆隆地扫射!隐蔽的民工开始出现了不稳。恐怕那架掠过头顶的飞机朝这里扫射起来,有人想换个地势。吴忠死劲扽着骡子的笼头,紧张地朝他的首长招手,指着他身后的一个水山坑坑,要求首长挪一挪地点。老葛不听他,只一眼盯着那民兵,欣赏他在另一边呐喊:“拿稳!不准乱跑!老乡们沉住点气,一阵阵就没事了。”

想换地势的人给他喝住了。说话中,另一架飞机穿梭般飞了过来,人们又缩着脖子不动了。

过了一阵,三架小飞机扫射罢都朝北飞去了。可是人们还不动,全望着那民兵,等待他的吩咐。那民兵停了很一阵,才宣布现在可以走了。人们从隐身处出来,拍打着身上的土,互相庆幸地看看,都说这回沾了这个民兵的大光。“担担手”去寻找自己的扁担,赶驴的扶正一时混乱弄歪了的粮驮子,又按原来的次序走开了。

老葛让通信员牵着骡子跟着走,他自己径直到那民兵跟前去拉话。他想问问这个生龙活虎的人物姓甚名谁,哪区哪乡,现在到哪里去,怎么会有这防空的实地经验。没想到那民兵看见他,三跷两步就赶过来,喜欢地大声嚷着:“葛专员!你也上前线去啦?”

葛专员看那民兵时,只见他年约二十四五,不高不低,不胖不瘦,是一条壮实汉子。太阳晒得他脸有点紫红。他满身庄户人衣裳,腰里扎一根皮带,背一支步枪,却不知子弹在甚么地方。“你怎么认得我?”老葛奇怪地问。

那民兵说:“阴历四月间,我随军搬运担架,在绥德集中出发下南路,你给我们讲过话嘛!”

“噢噢!”葛专员恍然明白了,“怪不得你对防空这么老练。好,我们一块走。”……

“你叫甚么名字?”葛专员走在路上问。

那民兵说:“石得富。”

“石得富。”葛专员重复了一遍,要用心记住这个名字。

他们继续拉谈着,奔沙家店去了。

(有删改)


【注】①《铜墙铁壁》描写的是解放战争中陕北人民保粮支前英勇斗争的故事。小说以沙家店粮站的工作为中心,生动表现了人民群众在解放战争中的伟大历史功绩。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吴忠两次提醒老葛躲藏,老葛都没有理睬他,而是查看附近有无可以适合大家躲藏的地方,这说明老葛是一个不顾个人安危保护百姓的人。
B.小说从老葛的视角详细描写了砭的上头和下边以及河滩、河坪的情况,表现了陕北独特的地域风光,突出了民工们躲避敌机轰炸的难度。
C.“这里所有愤恨的眼睛都透过庄稼和树枝盯着它们”,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既表现出大家全神贯注观察飞机的情态,又包含着对敌人的痛恨。
D.从石得福和老葛的对话中得知,石得福之所以认识老葛,且有丰富的防空经验,是因为他在绥德集中出发下南路时,曾听过老葛的讲话。
7.关于河滩躲飞机的场面描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次敌机直接飞过未轰炸,民工们比较冷静,毫不慌张;第二次敌机扫射凶猛,民工们比较慌乱。
B.“几乎可以听见心嘣嘣跳”一句以动衬静,渲染了场面的寂静,烘托出大家躲避轰炸时的紧张心理。
C.小说通过这样的场面描写反映了百姓在长期的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反轰炸经验,暗示战争的残酷。
D.有对民工队伍群体的描写,也有对“担担手”和赶驴子的民工等个体的描写,节奏有缓有急,画面感强。
8.小说是如何塑造石得富这个形象的?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9.本文标题“铜墙铁壁”具有多重含义,请结合选文加以分析。

二、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名校
10. 下列对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虽下             下愚:极愚昧无知的人,这里用作谦辞。
B.                    某:草稿中用以代指本人名字。
C.钩心斗角             斗角:指宫女们相互忌妒,明争暗斗。
D.思厥先祖父          祖父:泛指祖辈、父辈。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名校
11. 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载舟覆舟,所宜深慎B.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C.长桥卧波,未云何龙D.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难(0.4)
名校
12. 下列加点字意义及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盘庚迁,胥怨者民也                      苟以天下
B.江南金锡不                                秦人积威之所劫
C.因其固                                          今取人则不
D.为易量                                          曰:六国互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