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南省信阳市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二)语文试题
河南 高二 阶段练习 2023-08-29 7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新时代中国正在进行的伟大实践,赋予我们自信与底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我们充分、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贵州草海护鸟员、甘肃沙漠护林员,在帮助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自身脱贫;北京冬奥会国家速滑馆8500吨的钢结构,通过智慧制造完成精准设计和装配;菌草技术不断走出国门,在很多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得到推广……一个个鲜活的故事,生动展现今日中国的卓越成绩和造福世界的壮美画卷。今天,越来越多来自中国的好故事正在被国际社会熟识,开放而自信的中国在世界舞台绽放出别样光彩。

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是一种责任。匠心独运的场馆“冰丝带”“雪如意”,活泼敦厚的“冰墩墩”和喜庆祥和的“雪容融”,开闭幕式上的二十四节气、黄河之水、中国结……每一处充满“中国味”的细节,都彰显了2022年北京冬奥的人文之美。这背后,凝结着无数人的智慧与汗水。中国形象体现在每个中华儿女的日常言行中,人人都是国家形象的代言人。我们应当增强志气、骨气、底气,争做精彩中国故事的主人公和讲述者。

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是一种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有本事做好中国的事情,还没有本事讲好中国的故事?我们应该有这个信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我们应当进一步增强国际传播能力,在构建对外传播话语体系上下功夫,在乐于接受和易于理解上下功夫,让世界了解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积极主动发声,将真实信息、真实故事源源不断地注入国际信息库,让正确的声音响亮起来。

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是一种情感。展现国家形象,是爱国主义情感的真情流露。“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方志敏曾如此憧憬一个可爱的中国,如今已然化为灿烂的现实。对于祖国,身处这样伟大时代的每个中华儿女,没有理由不去用心礼赞和讴歌,没有理由不去用情告白和展现。

“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充满自信和底气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让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走向世界,深入人心。

(摘编自徐文秀《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材料二:

“可信”展示的是中国的公信力,“可爱”展示的是中国的温润度,“可敬”展示的是中国的责任感,这些都是中华文明数千年沉淀下的文化特质。君子礼序背后的可信,人伦和合背后的可爱,大同理想背后的可敬,是中华文明不间断传承的重要原因。中华文明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有助于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经由“中国”到“全球”的过程,需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切实提升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具体来说,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过程,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步是让海外受众“认识”我们,即让其更多接触到承载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的内容,如创意文化作品、视听传媒产品等;第二步是让海外受众“认知”我们,即让其懂得中华文明、中华文化的一些基本内涵、典型观念;第三步是让海外受众“认可”我们,也即让其对中华文明、中华文化的理念、价值、情感、情怀等产生自发的认同和赞誉。这样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实际上是经由“认识度”“认知度”最终实现“认可度”的逻辑。

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在叙事方式上,应以默默浸润、细微切口、日常情感的动人力量,唤起海外受众强烈的共情感,增强其对中华文明的亲近感;在传播渠道上,可考虑加强对网络新媒体平台的依托和借力,让传播更贴近海外受众的日常生活;在传播主体上,可考虑发挥非官方主体力量的补充作用,让民间传播成为中华文明跨文化传播的一抹亮色;在价值表达上,可考虑寻找既能够展现中国文化标识性、本土性、独特性,又能够为全球所共享的价值点,着力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

同时,还需要针对不同的区域国别进行“精准传播”。一则,我们可以考虑首先建成区域性文化中心,从影响周边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中国家开始,继而逐步实现全球性的文化影响、文明贡献。二则,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制度、文化观念、社会背景、人群习惯等差别,在文明交流互鉴时践行“一域一策”“一国一策”,以精准了解、精准传递的方式增强中华文明在各个具体国家和地区的认同度。同时要看到,中华文明的国际传播、国家形象的全球塑造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政府部门、媒体、企业、个人以及各类团体、机构等多样主体的通力配合、久久为功,以真诚之心、坚守之志,在日积月累中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摘编自刘俊《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22年北京冬奥中充满“中国味”的细节,彰显了人文之美,体现了中华儿女展现中国形象的责任感。
B.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关键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C.“可信”“可爱”“可敬”都是中华文明数千年沉淀下的文化特质,有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D.海外受众从“认识”中国到“认知”中国,最后“认可”中国,这一过程表现了中华文明的国际传播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国家,身为中华儿女的我们要充满自信和底气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让中国形象走向世界。
B.材料一多次提到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充满了自信与底气,这个自信来源于新时代中国正在进行的伟大实践。
C.以官方传播为主、民间传播为辅的传播方式有利于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有利于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贡献。
D.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差别,要以精准了解、精准传递的方式使各个具体国家和地区在尊重自身文化的同时认同中华文明。
3.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电视剧《埃博拉前线》以2014年中国援非医疗队抗击埃博拉病毒的事迹为原型故事,表现了中非人民的深厚友谊和中国的国际担当。
B.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以和为贵”“兼爱非攻”等理念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深融于中国人民的血脉之中。
C.为了宣传中国速度、中国深度、中国高度,《大国重器》《港珠澳大桥》《种子种子》《大国粮仓》《创新中国》等一部部影片被拍出。
D.《我在故宫修文物》《遇见工匠》《与丝路打交道的人》等纪录片,展现了文化传承者的“工匠精神”和“择一事、终一生”的境界哲思。
4.材料一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从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两个角度简要分析。
5.同是“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话题,两则材料论述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14年,小博物馆之歌

徐则臣

他在筹备金砖博物馆的过程中,把运河上下所有为皇家烧制砖瓦的古窑遗址都考察了一遍,比如无锡大窑路上的几处古窑、德州为紫禁城烧制地砖的窑址。在考察古窑址时,他有一个意外收获,就是顺道打捞起了千百年来运河丢失的诸多历史细节。这些历史细节形之于物,七七八八的一堆小零碎,周海阔明白历史细节的重要性,舍不得扔,就分门别类地带回苏州。但这些东西堆家里也不是个事,越积越多;而他自从尝到了发掘运河沿线丢失的历史细节的甜头,收不住手了,老想着跳上船就往外跑。这是病,很高雅,但再高雅也是病,尤其对周海阔的父亲来说,这病必须得治。金砖博物馆只烧钱不挣钱,但那是正事,必须做;但你整天沿运河上蹿下跳收购那些针头线脑、磨盘椰头,这种只烧钱不挣钱就不对了。

金砖博物馆是个公益事业,面向社会免费开放。日常管理上了道,周海阔就可以从事务性工作中抽开身,大部分精力倾斜到连锁客栈的选址、建设、试运营和正常营业上。四年时间,十二家小博物馆沿运河次第诞生,现在营业也基本都进入了正轨。

对济宁店他有特殊感情。选址时他力排众议,故在现在这个所有人都不看好的位置;为拿下这个选址,他有生以来头一次把自己喝断片,醒来想了半天才明白自己在哪儿。十二个客栈里,并宁店的收藏他最满意——并非收藏之物多稀有、值钱,而是现有的收藏品已然能够比较全面地勾勒出济宁这座城市,作为运河重镇的日常生活的历史脉络。他看重济宁店,所以把跟了他五年的程诺放到这里做店长。

济宁店在运河边的一个古镇附近。现有的民宿为了客流量,都扎堆在镇上,小博物馆撤出来一段距离,坐落在主河道和一条支流的交叉地带。那地方视野开阔,周围的河道里长满一人高的芦苇和蒲草,春夏绿,秋冬黄,自然怡人。周海阔之所以对这个位置动心,就是看上了此处的野趣。

这个决策完全正确。客栈刚营业半年,旁边就跟上了第二家,接着第三家——小博物馆开辟了一个新阵地,自然成了领头羊。

选址之后是置地。这片土地隶属身后三里外的村庄,都有主,因为距离村庄远,长年摆荒。摆荒可以,但你要用那就是另一码事,得谈,出个双方都满意的价。先是下属去谈,磨了三次,对方坚决不松口。那个价有点离谦,对方本不懂行情,只觉得既然赶上了,索性狮子大开口,狠狠地干他一票。周海阔决定亲自去,把车停在村口,步行到姓鲁的村民家里。

老鲁跟周海阔同岁,但风吹日晒下辛苦,看着像四十。时值八月的黄昏,老鲁穿着大短裤,赤裸上身坐在院子里的磨盘上两眼望天。前几天跟老婆吵了一架,老婆一生气,带娃儿回娘家了。老鲁想去老丈人家接,又拉不下脸,周海阔进门时,老鲁正生自己的气,刚糊弄的那口晚饭全窝在心口。他知道又是个来讲价的,也知道只要他降降价这事就成了,所以他得端着。老婆养成一吵架就回娘家的坏习惯,就是因为他开始没端住,把女人惯坏了,非接不回。

周海阔也是个爽快人,上来就说:老哥,要不咱俩再聊聊?

老鲁拿一只眼看他,另一只眼继续看天,喝完再聊。他想起床底下还有两瓶粮食白酒,本来想孝敬老丈人的,现在自己的酒瘾突然上来了,挡不住,馋得心慌。

周海阔平常也就象征性地喝点红酒,还得是南美产的才肯入口。但他还是决定喝,没问题,我敬老哥两杯。

老鲁跳下磨盘,进屋拎出两瓶白酒。周海阔都不必细看,就知道是个山寨酒厂的勾兑酒。老鲁放下酒,又回屋拿来两只没洗干净的白瓷碗,咬开瓶盖,咕嘟咕嘟倒了两半碗,然后端起一只,说:喝。

就这么干喝?周海阔有点蒙,要不我去商店买个下酒菜?

还要下酒菜?老鲁心想,你们城里人事儿真多。他从石磨底下掏出一把镰刀,那你等一下。拎着镰刀出了门。五分钟后,胳肢窝下夹着两个向日葵花盘回来了。来,一人一个。

他们俩抠着葵花籽,靠着石磨对面坐,边嗑瓜子边把两瓶酒喝完了。那酒劲儿太大,喝下去就像咽一条火线,周海阔觉得食道都熟了,张开嘴能闻见糊味。他从来没喝过这么烈的酒,也从没喝过这么多的酒。他把自己喝吐了,也把自己喝断片了。断片之前的事他倒记得清楚,他觉得自己有好多张脸,一张套在一张上面,可以直接去演川剧里的变脸,摸一把,脸皮果然变厚了。他对老鲁说:哥,咱都喝成这样了,价钱怎么说?

你兄弟看得起我,你就是我兄弟。老鲁舌头也直了,两眼还想看天,怎么翻都上不去。他感慨地拍着周海阔的肩膀,兄弟你说多少,就多少。周海阔张开手指,五个指头对他摇摇晃晃。老鲁一把抓住周海阔的手指,不管多少,就这些。

周海阔的记忆到此为止,然后是第二天,醒来半天才明白是在酒店里。开车送他来的同事在村外等他,左等不来,右等不来,只好找上门。天早黑了,周海阔和老鲁都喝大了,各人守着自己的半边磨盘,趴在上面睡着了。同事把他背上车,送到酒店里安顿好,这个过程他完全不知道。他醒来问同事,喝多了他都说啥了。同事说,没说啥,就说谈妥了,分分钟就谈妥了。他就抱着疼得发烫的脑袋笑。

(选自《北上》)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海阔的博物馆侧重于收藏与运河有关的文物,他在筹备博物馆的过程中,打捞起了运河丢失的诸多历史细节。
B.周海阔以开设连锁客栈的形式,沿运河次第开了十二家“小博物馆”,他对所有人都不看好的济宁店有特殊情感。
C.老鲁拎出白酒,咬开瓶盖就倒和拎着镰刀割向日葵花盘来下酒的细节,极富生活气息,表现了老鲁朴实、直爽。
D.老鲁能够接受周海阔出的价钱,是因为周海阔能陪他喝酒并喝得很尽兴,这让老鲁感到周海阔把自己当兄弟看。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通过父亲对周海阔沿运河收购针头线脑、磨盘榔头的反对态度,反衬出了周海阔对收藏事业的热爱。
B.小说介绍济宁店周边的环境,既解释了周海阔力排众议选址的原因,又为下文周海阔找老鲁谈话做了铺垫。
C.周海阔只肯喝南美产的红酒与老鲁拿出山寨酒厂的勾兑酒形成对比,其目的是突出二者身份的差异。
D.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叙述方式,讲述了周海阔筹建小博物馆的经历,叙述灵活自由,使故事更加真实客观。
8.老鲁对出让土地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9.《北上》荣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该书被评价为表现了理想主义,请结合周海阔这个人物加以分析。
2023-08-31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二)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楚武王侵随,使薳章求成焉,军于瑕以待之。随人使少师

斗伯比言于楚子曰:吾不得志于汉东也,我则使然。我张吾三军而被吾甲兵,以武临之,彼则惧而协以谋我,故难间也。汉东之国,随为大。随张,必弃小国。小国离,楚之利也。少师侈,请羸师以张之。熊率且比曰:季梁在,何益?斗伯比曰:以为后图。少师其君。

王毁军而纳少师。

少师归,请追楚师。随侯将许之。季梁止之,曰:天方授楚。楚之羸,其诱我也,君何急焉?臣闻小之能敌大也,小道大淫。所谓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上思利民,忠也;视史正辞,信也。今民馁而君逞欲,祝史矫举以祭,臣不知其可也公曰:吾牲牷肥腯,粢盛丰备,何则不信?对曰: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故奉牲以告曰‘博硕肥腯’,谓民力之普存也,谓其畜之硕大蕃滋也,谓其不疾瘯蠡也,谓其备腯咸有也。奉盛以告曰‘洁粢丰盛’,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奉酒醴以告曰‘嘉栗旨酒’,谓其上下皆有嘉德而无违心也。所谓馨香,无谗慝也。故其三时,修其五教,亲其九族,以致其禋祀。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动则有成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君虽独丰其何福之有君姑修政而亲兄弟之国,庶免于难。

随侯惧而修政,楚不敢伐。

(摘编自《左传·季梁谏追楚师》)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动则有成/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君虽独丰/其何福之有/
B.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动则有成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君/虽独丰其/何福之有/
C.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动则有成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君虽独丰/其何福之有/
D.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动则有成/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君/虽独丰/其何福之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师,春秋时期楚国设置的辅佐君主的官职。北周后,历代多沿置,与少傅、少保合称“三孤”。
B.“随人使少师董成”与“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两句中的“成”字含义不同。
C.“少师得其君”与“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两句中的“得”字含义相同。
D.“故务其三时”与“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过秦论》)两句中的“务”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王想攻打随国,但由于随国一直与汉东小国的关系比较好,又有季梁的出谋划策,所以楚王又不敢轻举妄动。
B.楚王采纳了斗伯比的“欲擒故纵,骄兵必败”的策略来对付随国,被季梁识破,由此可以看出季梁的聪明才干。
C.斗伯比认为扩张军队、增加装备、用武力威胁邻国的做法不可取,这样会使邻国因为害怕       而联合起来对付楚国。
D.季梁的观点无疑是值得肯定的,所以能使“随侯惧而修政”,由此也可以看出随侯是一位善于听取谏言的君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楚之羸,其诱我也,君何急焉?臣闻小之能敌大也,小道大淫。
(2)今民馁而君逞欲,祝史矫举以祭,臣不知其可也。
14.随侯与季梁对取信于鬼神的看法有何不同?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题刘秀才新竹

杜牧

数茎幽玉色,晓夕翠烟分。

声破寒窗梦,根穿绿藓纹。

渐笼当槛日,欲碍入帘云。

不是山阴客,何人爱此君?

[注]①山阴客:指晋王徽之。王徽之酷爱竹子。晋裴启《语林》:“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描写竹子色泽如玉,在拂晓和傍晚烟霭的映衬下更显绿意葱茏。
B.颔联上句描写竹声唤醒了主人,用竹子发出的声音反衬出环境的幽静。
C.颈联描写竹子笼盖门槛,绿荫遮住了日光,显示了竹子的长势茂盛。
D.前三联着力描绘竹子的外貌和长势,表现了竹子正直无私的品性。
16.尾联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