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北省沧州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题
河北 高一 阶段练习 2023-09-03 12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工智能技术催生了机器新闻写作,使新闻写作的过程流程化,高效化、人工智能与新闻写作相结合,不仅可以使新闻报道有效克服主观性错误,客观性也更有据可循,同时,还可以使具有主观性的新闻记者从繁琐的数字与校对工作中解放出来,从而在其他领域发挥更多的个人价值。

在传统的新闻写作中,新闻信息来源呈现出碎片化、马赛克式的割裂状态,新闻记者往往需要多角度考察事实的真相,多方搜集、排布、整理才能完成相关新闻报道,但是,搜集数据、整理资料的过程会消耗大量时间,甚至会使一些时事类新闻错过最佳报道时间。人工智能新闻写作系统通过算法编码形成写作模板与程序,能够快速汇聚呈点状分散的信息,并在大数据中准确抓取、组合进行填充,精准分析循环利用,在秒甚至毫秒的时间单位内创作出相关新闻报道,极大地提高了新闻写作和资料汇集的协作效率,相较于传统新闻记者的新闻写作,机器写作虽然由于智能化程度的局限性在人文情怀与情感温度方面有所欠缺,但是,它能够数字化、可视化地呈现事物浅层的客观表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新闻报道的中立客观性。

5G时代的到来打开了万物互联、万物主云的开创胜格局,传感器、检测系统、媒介平台之间的大数据互联互通,能够在第一时间将数据信息上传云端,为机器新闻写作提供丰富的虚拟数字生产资料,新闻记者也可以从云端实时的内容中挖掘出更有价值的素材。人工智能十时代的演进必然会推动更多的智能机器融汇到新闻写作中,从而弱化原本以人为主体的新闻写作的情感来源,将人与物的延伸相衔接,赋能记者与媒体,提高新闻生产效率。

要素事实即构成新闻的五大要素—时间、地点、事件、人物、原因,要确保新闻真实,新闻要素必须客观实在。真实的新闻才是有力量的新闻,为了确保新闻真实,传统新闻报道中,新闻记者往往要通过实践考察来证实新闻要素的真实性,但是,多重客观因素的干扰以及新闻记者的主观局限性可能也会有损新闻真实。

如今,互联网的发展使新闻记者获得了广阔的信息来源,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也促使要素事实在局部层面进阶升级。人工智能技术具有先天的客观性优势,它通过算法推荐技术对大数据快速进行分类识别,清洗整理,高速运算·整个流程中出现的数据误差相较于人工要少很多,所生成的数据新闻也具有较强的说服力。数据与技术的理性主义使构成新闻的各个要素在繁杂的信息洪流中得到了精准分析和高效利用,未来与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AI等技术相结合,将会使要素事实的呈现更加立体化、可视化,达到更有效的传播效果。

(摘编自赵颖《人工智能技术对新闻真实的影响辨析》)

材料二: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生态日渐完善,相关应用场景正加速落地。在享受人工智能技术带来便利的同时,人们不免担忧;未来,人工智能会和人类抢饭碗吗?这样的担忧有一定道理。回看科技史,划时代的科技成果往往引发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工智能的确会对就业造成一定冲击,尤其是那些需要重复性和精确性的职业。但若从长远来看,就会发现,所有重大的科技革命无一例外地都最终成为人类发展的加速器,促进了人类的生活品质提高。每一项新技术的出现,都会同时创造出足够多的新的就业机会,马车被汽车取代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当年,汽车开始进入大城市并逐渐普及的过程中,曾经在数百年的时间里充当出行工具的马车,面临着下岗威胁。但后来的事实证明,新兴起的汽车行业拥有比传统马车行业多出数千倍至数万倍的产值和工作机会。

相比人类智慧,人工智能在一些方面有很大优势。比如,在数值计算,图形,语音,生物特征、行为姿态等方面的识别,甚至更加复杂的预测推理任务方面,人工智能都有超越人脑的表现。然而,电脑与人脑毕竟有着机械性与生命灵性的本质区别,目前的人工智能技术还无法实现与人脑情感、意志、心态、情绪、经验等方面的自然交互,也很难应对具有显著人类主观意识影响的社会文化和意识领域的各类问题。此外,个性化是人类文学艺术创作的生命,而已有电脑创作系统更无个性可言,只不过是对已有艺术作品的模仿、复制与重组,所以,人工智能技术只是人类智慧创造的一种新型工具,它有助于人类更快做出突破,提高我们应对那些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难题的能力。

在现阶段,相比担忧会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我们更要关注的是如何保障人工智能的安全使用,推动人工智能的良性健康发展,更好地去为人类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服务。科技是把双刃剑。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具有开放性的技术,在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许多潜在风险、社会问题。此如,在众多的人工智能应用中,海量的个人数据被采集、挖掘、利用;人工智能系统的责任该如何界定和追究……这些都是亟须规范和解决的难题。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快速发展和更新迭代,新问题也会随之而来,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的良性发展任重道远。对于人工智能风险、挑战的应对防范,需要各界共同努力,尽快提出具有针对性、前瞻性的应对策略,加强对人工智能发展的科学引导。

(摘编自吴月辉《推动人工智能良性健康发展》)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工智能与新闻写作相结合,可以使新闻记者跳出新闻写作领域而在其他领域发挥价值。
B.传统新闻报道中,只要有客观因素的干扰或者新闻记者的主观局限性,新闻就不可能真实。
C.人工智能会冲击就业,但不必过于担心,从长远来看,新技术可能会创造出新的就业机会。
D.电脑与人脑虽然有着本质区别,但面对全方位超过人类智慧的人工智能,必须谨慎发展。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新闻记者会错过时事类新闻的最佳报道时间,是因为搜集数据,整理资料的过程消耗了大量时间。
B.虽然机器写作不可能体现人文情怀与情感温度,但另一方面它却可以提高新闻报道的中立客观性。
C.智能机器更多融汇到新闻写作中,以人为主体的新闻写作的情感来源进一步弱化,这已是时代必然
D.我们之所以关注如何推动人工智能良性健康发展,是因为担忧“会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无意义。
3.下列选项作为论据用来支撑材料二第三段观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今日头条的“小明BOT”两秒左右就完成了里约热内卢奥运会羽毛球比赛的新闻稿。
B.腾讯的Dreamwriter在财经类报道中能够快速抓取有用数据进行模板化新闻写作。
C.2015年IBM和多伦多大学合作运用AI分析法开发出了针对埃博拉病毒的治疗方法。
D.2017年“Deep Fakes”上传了换脸的视频,这一技术打破了人们眼见为实的观念。
4.结合材料一的内容,简要概括“人工智能”给“新闻写作”带来了哪些好处。
5.综合两则材料,谈一谈我们应该如何面对人工智能。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家这个词

乔叶

一条窄窄的砂石土路从主路上岔开,往右手边的山坡里蜿蜒而去。老原车速更慢,用下巴示意了一下,说:“顺着这条路进去,就是咱原家坟。”

这块地看着还挺新。我指着砂石路和主路之间的那片夹角空地,问:“平出来没多久吧?”“嗯,得有半年了。打算做停车场的。等将来村子红了,来的车多了,就得停这儿。”老原又感叹,还是乡下天大地大,随便就能整出一块地方。我说可别瞎扯,这可是地,哪有那么随便,地在农村哪是值钱不值钱的事儿;农村人活的就是地,宅基地,耕地,林地,哪儿能离得开地,最能让人较真的也就是地。

“回——来——啦——”

着声,便看见一个老太太正在前方的一个石墩上坐着,手里握着一根拐杖,戴着一顶黑帽子,穿着一件黑底起红花的中式棉袄,脑后盘着一个圆圆的发髻。暗黄的面皮,很瘦,却像松柏似的,有一股子硬实在里头。

“哦——回来啦! ”

老原也大声应,把车速放得很慢,快到老太太跟前时停下,半开车门喊道:“九奶,咱回吧?我捎你啊。”

老太太眯着眼睛看着他,括号般的皱纹里颤颤巍巍的,兜着点儿笑意,就那么看着老原,直待老原又问了她一遍,她方才摆了摆手,说,一会儿回。老原方才上车继续前行。

问她是谁,老原说:“没听见我喊嘛,是九奶。”“搁哪儿排的第九?”“张家。”“那么多儿子?”“几支一起排的,显得门户大。”“那跟你们原家不沾啊。”“姓上不沾,另有一路沾法。她是我父亲的干娘,顺下来,可不就是我的干奶奶?这还不算沾?”“嗯,沾,很沾。多大年纪了?”“九十四五吧。”听老原介绍,早年间,九奶可是方圆几十里有名的接生婆,可以说,现如今,周边村里五十岁靠上的人,绝大多数都是她接生的。周边几个村里,没有比她更老的人了。她很年轻时就没了丈夫,一辈子没孩子,一直孤寡到现在。

老原把车靠边儿停下,点了一支烟说,论起来,这干奶奶比多少人的亲奶奶都亲呢。要不是她,原家早就在村里没了地方。这事儿说来话长。简述起来就是,从他记事时起,父亲每次带他们回来上坟都不进村。他十八岁那年清明节,跟着父亲回来上坟时,九奶在桥头候住了他们,那是他第一次见到九奶。那时她好像就已经是这么老了。九奶跷了跷脚尖,伸出手去摸他的脸,被他闪避了过去。然后,九奶对他父亲说:“福久,你得回来把房子修一修。都快塌了。”

“塌就塌了呗。”

“宅地基都有人瞄上了,快成别人家的了。”

“谁想要就给谁呗。

“要是哪天想回来,就没有了站脚的地方。”

“不回来了。”

“人家就会说,村里没原家了。原家没老家了。”

“就叫他们说去。”

“你这些话,能叫坟里的先人听?”

“坟里的先人,也不知道个啥,也听不见个啥。”

“那你还回来上啥坟哩。”

老原说,这句话父亲没接住。那天,九奶撂下的最后一句话是:“我给你占着地方, 迟早等你回来。”

我笑着说:“你说你家都放弃了的老宅,你干奶奶还拼命给你们占着,这地是值钱还是不值钱?”老原求饶道:“姑奶奶我错了还不行嘛。”又叹口气道:“老家的事还真是说不清。”

“然后呢?你父亲就很快回村翻盖老宅了?”“没有。”他说,父亲还是没进村。到底也没进村。可从那以后,他三不五时地就会念叨起九奶的话,像被下了蛊。直到他五年后被查出了晚期肺癌,住院后更像是中了魔,在病床上一遍两遍翻来覆去地叮嘱老原,说他是不中用了,等他死了,老原得回去盯着。老原是长子,得在村里顶门立户。原家的房子不能倒,也不能比谁家的低一砖。咱不能叫门势塌掉。不求比人强,也不能落人后。叫他们知道,咱原家的人都一茬茬长着,原家的香火没有断,原家的日子还长着呢。

烟灰轻弹,不及落地便被风吹得没了影踪。父亲去世后,老原和两个弟弟送父亲的骨灰回去安葬。他说,也是在刚才那个地方,九奶就在那里等着。我问:“九奶怎么知道的?”“九奶说,梦见了。”九奶说这句话时,泪就噙在眼窝里。老原侧背着我,看不清他的表情。那天,老原他们跟着九奶,捧着父亲的骨灰先回了老宅,让村里人帮忙去打墓。老宅被打理得干干净净,种着花,种着菜,一看就是一直住人的样子。也不知道怎么了,老原当时膝盖一软,就跪了下去,大哭了一场。从那时起,老原的脑子里第一次升腾出了老家的意识,就认下了这个老家。

重新上车,缓缓前行。我突然想起有一次和报社的同事聊起老家,大家纷争起该怎么定义老家这个概念,一个平日里爱写诗的编辑以读诗的口气吟诵道:“什么是老家? 老家就是这么一个地方:在世的老人在那里生活,等着我们回去。去世的老人在那里安息,等着我们回去。”老家啊,就是很老很老的家,老得寸步难行的家,于是,那片土地,那个村庄,那座房子,那些亲人,都只能待在原地,等着我们回去。所谓的老家,就是这么一个地方啊。

(有删改)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着声     循:依照
B.括号般的皱纹里颤颤巍巍          颤颤巍巍:形容九奶因生病而颤抖
C.得在村里顶门立户     顶门立户:支撑门户
D.以读诗的口气吟诵     吟通:吟咏诵读
7.下列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写往山坡里蜿蜒而去的一条窄窄的砂石上路,很自然地引出“原家坟”,用笔简洁,且有深深的用意。
B.老原父亲在临终时,嘱托“咱不能叫门势塌掉”“原家的香火没有断”,说明老原父亲有很浓厚的老家情怀。
C.送父亲骨灰归葬老家时,老原“膝盖一软,就跪了下去,大哭了一场”通过夸张的手法表现了他对老家的真正认可。
D.小说结尾写“我”与同事定义“老家”,不仅交代了“我”的身份,而且具有诗化的理性色彩,深化了小说主旨。
8.关于文中涉及“地”的文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农村,即便是夹角的空地,也能发挥作用,比如可做停车场接待来客。
B.土地是农村人“最能较真的”,在村民心中,土地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C.“随便就能整出一块地方”,老原得意于农村人没有眼光,他有好眼光。
D.乡村的土地“只能待在原地,等着我们回去”,可见土地是乡民之“根”。
9.小说是如何塑造九奶这一人物的?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
10.关于这部作品,有人评价说:“小说通过众多的人物,展示了多样的民俗和丰沛的情感。”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2023-09-03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题

二、文言小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名校
11.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能书而欲搁笔       竟:最终
B.吾吾爱汝之心       充:扩充
C.以今日事势观之       第:只是
D.使之       肖:像
2023-09-03更新 | 28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名校
12.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灵尚依依汝也       旁:靠近B.功到今       施:施行
C.廊腰缦       回:曲折D.国二十       并:兼并
2023-09-03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13. 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是吾不是处B.东得百里奚于宛
C.迎蹇叔于宋D.此五子者,不产于秦
2020-02-14更新 | 962次组卷 | 4卷引用:统编版高一下册 十二 谏逐客书 与妻书

四、文言小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名校
14.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散六国之从B.河海不择细流
C.藉寇兵而赍盗粮D.未云何龙
2023-09-03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