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第1课《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随堂练习B
全国 高二 随堂练习 2023-09-28 12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

一、小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1. 难点1   恩格斯是怎样分析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复杂关系的?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2. 如何理解《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中“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句话的含意?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3. 恩格斯是如何强调经济因素“归根到底”的决定作用的?
2023-09-27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第1课《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随堂练习B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4. 在“在所有这样的社会里,都是那种以偶然性为其补充和表现形式的必然性占统治地位”一句中,“偶然性”和“必然性”分别指什么?
2023-09-27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第1课《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随堂练习B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5. 根据恩格斯在信中阐述的观点,怎样理解伟大人物出现的偶然性?
2023-09-27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第1课《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随堂练习B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6. 在《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一文中,恩格斯讲到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他认为上层建筑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它们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由此看出恩格斯论述问题的辩证思维和严密的逻辑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辩证地看待问题。请列举一个或几个事例,对此做辩证地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们视之为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的经济关系,是指一定社会的人们生产生活资料和彼此交换产品(在有分工的条件下)的方式。因此,这里包括生产和运输的全部技术。这种技术,照我们的观点看来,也决定着产品的交换方式以及分配方式,从而在氏族社会解体后也决定着阶级的划分,决定着统治关系和奴役关系,决定着国家、政治、法等等。此外,在经济关系中还包括这些关系赖以发展的地理基础和事实上由过去沿袭下来的先前各经济发展阶段的残余(这些残余往往只是由于传统或惰性才继续保存着),当然还包括围绕着这一社会形式的外部环境。

如果像您所说的,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学状况,那么,科学则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依赖于技术的状况和需要。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整个流体静力学(托里拆利等)是由于16世纪和17世纪意大利治理山区河流的需要而产生的。关于电,只是在发现它在技术上的实用价值以后,我们才知道了一些理性的东西。可惜在德国,人们撰写科学史时习惯于把科学看作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我们把经济条件看作归根到底制约着历史发展的东西。而种族本身就是一种经济因素。不过这里有两点不应当忽视:

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这并不是说,只有经济状况才是原因,才是积极的,其余一切都不过是消极的结果,而是说,这是在归根到底不断为自己开辟道路的经济必然性的基础上的相互作用……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到现在为止,他们并不是按照共同的意志,根据一个共同的计划,甚至不是在一个有明确界限的既定社会内来创造自己的历史。他们的意向是相互交错的,正因为如此,在所有这样的社会里,都是那种以偶然性为其补充和表现形式的必然性占统治地位。在这里通过各种偶然性来为自己开辟道路的必然性,归根到底仍然是经济的必然性。

(摘编自恩格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材料二:

历史的必然性(亦即规律性)是通过对无数历史偶然性的研究而抽象出来的。历史之所以有其偶然性,是因为历史的进程并不是都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的活动、人的思维往往不能预料历史的直接后果。对此,恩格斯指出:“无数的个别愿望和个别行动的冲突,在历史领域内造成了一种同没有意识的自然界中占统治地位的状况完全相似的状况。行动的目的是预期的,但行动实际产生的结果并不是预期的,或者这种结果起初似乎还和预期的目的相符合,而到了最后却完全不是预期的结果。”希特勒发动战争时,他是想充当欧洲的霸主,但战争的结局,却和他自己的愿望完全相反,德国未能独霸欧洲,就连希特勒本人也因战败断送了生命。类似这种例子很多,许多历史人物的行动,其结果都和他们原先预期的目的背道而驰。从表面上看来,有许许多多的历史事件,似乎都被偶然性支配着,其实不然。当希特勒发动战争,给欧洲各国带来灾难,由于这场战争是和希特勒的上台,以及他个人的野心、残暴和富有侵略心理密切相关,所以他发动战争是具有偶然性的。但是,欧洲和世界各国人民希望和平,反对战争,联合起来打败希特勒,扶正了历史的轨道,这却是历史的必然。正因为历史偶然性不能长期起作用,当它偏离历史规律的轨道时,迟早总要被重新纳入历史的必然性的轨道,使历史继续向前发展。

不过,历史规律(即历史必然性)在支配历史偶然性时,由于它是隐蔽的,也由于后者所表现出来的历史现象往往不是短暂的,有时甚至延续几十年上百年,这样就给人造成一种错觉,似乎历史偶然性也可以长期支配历史的进程。这一点,从杰出的历史人物的出现以及他们对历史的影响看,大多是带有历史偶然性的。这些杰出人物常常在一个较长时间里,可以起左右历史的作用;但究其实际,他们的行为同样不能摆脱历史规律的支配。拿破仑作为一个杰出的人物登上法兰西帝国的王位,完全是一种偶然现象,他发动的对各国的征服战争也不是历史的必然。但是,动荡的法国当时需要有个杰出人物来稳定其社会,这却是历史的需要。拿破仑东征西讨树敌过多,最后导致失败,被流放到厄尔巴岛,这也可以说是历史的必然。

几乎没有例外,这些偶然出现的突出人物其个人的性格、意志、才能却往往要对历史产生巨大的影响。在欧洲历史上的拿破仑、希特勒这两个人的历史作用当然不能同日而语,前者对历史进程起过一定的推进作用,后者对历史的进程则起了纯属破坏和逆转的作用。

(摘编自苏双碧《论历史的必然性、偶然性和特殊性》)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产和运输的全部技术决定产品交换和分配方式,决定阶级划分,但不决定科学。
B.种族和事实上由过去沿袭下来的先前各经济发展阶段的残余都属于经济关系范畴。
C.流体静力学的产生,说明社会在技术方面的需要对科学产生的推动力远超过大学。
D.历史偶然性不能长期起作用,当其不符合历史规律时,终会为历史必然性所纠正。
8.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发展角度看,政治、法、哲学、宗教决定于经济基础,但并非被动受其作用,而是在相互作用的同时也对经济基础产生反作用。
B.人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人并不是按照共同的意志,根据一个共同的计划来创造自己的历史,这说明历史的发展带有复杂性和特殊性。
C.历史必然性(即规律性)在支配历史偶然性时是隐蔽的,需要通过对无数历史偶然性的研究而抽象出来,对其起决定作用的仍是经济基础。
D.拿破仑和希特勒的出现,都属于历史偶然性,虽然他们都在某个时期起到了左右历史的作用,但他们最终的失败都是一种历史必然。
9.下列推断,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如果戍卒顺利到渔阳,陈胜、吴广不会起义,秦朝灭亡就能避免。
B.研究宗教和艺术史一般仅需要关注宗教和艺术史自身的演变过程。
C.抓经济、促发展,解放社会生产力,是我国社会建设的永恒主题。
D.马克思创立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当时欧洲出现是历史必然。
10.概括材料一的论述思路。
11.时势造英雄,英雄也造时势。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

试卷题型(共 7题)

题型
数量
小阅读
6
现代文阅读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小阅读
10.65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课内
20.65理解重要句、段的含义和作用课内
30.65分析理解文章内容课内
40.65理解重要词语含义课内
50.65分析理解文章内容课内
60.65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课内
二、现代文阅读
7-110.4学术论文非连续性文本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