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第13课《树和天空》随堂练习B
全国 高二 随堂练习 2023-09-28 4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

一、小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1. 《树和天空》:诗的最后写树与“我们”都在等待“雪花在空中绽开”,那么,“雪花”在这里有什么寓意?
2020-12-18更新 | 131次组卷 | 5卷引用:《堂堂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 13 迷娘(之一) 致大海 ☆自己之歌(节选) ☆树和天空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2. 《树和天空》这首诗最显著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3. 《树和天空》想象奇特,意境朦胧,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2020-11-04更新 | 107次组卷 | 5卷引用:《课课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13.迷娘(之一) 致大海 自己之歌(节选) 树和天空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4. 特朗斯特罗姆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理由是“他以凝练、简洁的形象,以全新视角带我们接触现实”。根据你的理解和想象,《树和天空》这首诗的“全新视角”,是诗人赋予树以人的思想意识而采用了树的视角,还是诗人展开了新奇的想象但仍然采用了自己的视角?

二、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一棵树,一棵树

彼此孤离地兀立着

风与空气

告诉着它们的距离

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

它们的根伸长着

在看不见的深处

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1940年春

5.下列对这首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树》的开头,“一棵树,一棵树”,采用反复的手法,着意强调和突显一棵树。
B.“彼此孤离地兀立着”反映了中华民族遭受凌辱,精神受到扭曲的现象。
C.诗的第二节,由“彼此孤离地兀立着”的形象,进行相似想象,慧眼独具,“在看不见的深处”看到“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D.树,只是自然界的一种具体事物,诗人托物于树,赞颂了一种独立向上又根须相连的团结战斗的精神。
6.下列对这首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托物抒情的诗,诗歌以点带面,小中见大,在冷静的客观描述之中,寄寓了丰富的思想内容。
B.这首诗运用象征手法,用树的生存景观象征了当时的社会景观,两种景观相通的纽带是表面上孤离兀立,实质上团结一致。
C.“风与空气/告诉着它们的距离”运用拟人的手法,把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关系写得生动可感,而且人格化。
D.“树”鲜明、突出的意象,完全是靠质朴、明快的语言集中呈现出来的,直接明了,有很深的象征意味。
7.如何理解诗句“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它们的根伸长着/在看不见的深处/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中“但是”的含义?
8.浅析本诗的结构和主旨。
2020-11-03更新 | 165次组卷 | 6卷引用:《巩固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树和天空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

试卷题型(共 5题)

题型
数量
小阅读
4
现代文阅读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小阅读
10.65把握意象  体会情感课内
20.65分析技巧课内
30.65把握意象  领会意境课内
40.65体会情感  分析技巧  分析、理解内容  创意解读课内
二、现代文阅读
5-80.65艾青(1910-1996)  体会情感  品味语言现代诗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