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堂堂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 13 迷娘(之一) 致大海 ☆自己之歌(节选) ☆树和天空
全国 高二 课后作业 2020-12-20 62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语言文字应用、写作、作家作品

一、小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1. 歌德《迷娘(之一)》三个诗节描写的意象众多,各不相同,但又有共同特点,那么共同特点是什么?
2020-12-18更新 | 136次组卷 | 6卷引用:《堂堂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 13 迷娘(之一) 致大海 ☆自己之歌(节选) ☆树和天空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2. 重点2:如果诗歌主人公情感的倾诉对象是一个人,你怎样理解“爱人”“恩人”“父亲”这种人物称呼的转换在抒情中的作用?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迷娘》
2020-12-18更新 | 143次组卷 | 3卷引用:《堂堂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 13 迷娘(之一) 致大海 ☆自己之歌(节选) ☆树和天空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3. 歌德《迷娘(之一)》中的哪些意象具有象征意义?其对诗歌主旨的表达具有怎样的作用?
2020-12-18更新 | 146次组卷 | 5卷引用:《堂堂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 13 迷娘(之一) 致大海 ☆自己之歌(节选) ☆树和天空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4. 歌德《迷娘(之一)》这首诗在表现手法或形式上有何特点?其作用是什么?
2020-12-18更新 | 136次组卷 | 4卷引用:《堂堂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 13 迷娘(之一) 致大海 ☆自己之歌(节选) ☆树和天空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5. 对于《迷娘》这首诗的抒情主人公,有人认为是迷娘,有人认为是作者本人。你认为呢?结合“写作背景”及相关“资料链接”,谈谈你的看法。
2020-12-18更新 | 134次组卷 | 5卷引用:《堂堂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 13 迷娘(之一) 致大海 ☆自己之歌(节选) ☆树和天空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6. 普希金《致大海》中,大海有什么特征?具有什么象征意义?
2020-12-18更新 | 176次组卷 | 8卷引用:《堂堂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 13 迷娘(之一) 致大海 ☆自己之歌(节选) ☆树和天空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7. 普希金《致大海》诗人对大海的热爱和赞颂,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写作此诗时的诗人有没有得到自由?试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2020-12-18更新 | 129次组卷 | 4卷引用:《堂堂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 13 迷娘(之一) 致大海 ☆自己之歌(节选) ☆树和天空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8. 难点 诗歌第1、2两节和第14、15两节都是写诗人和大海的告别,其内容与感情有何区别?诵读时应怎样区分?《致大海》
2020-12-18更新 | 101次组卷 | 4卷引用:《堂堂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 13 迷娘(之一) 致大海 ☆自己之歌(节选) ☆树和天空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9. 诗歌第9~13节,诗人深情缅怀英雄拿破仑和诗人拜伦,抒发自己崇尚自由而壮志难酬,敬慕英雄而前途渺茫的困惑。论及诗人对这两位英雄的情感态度,有人认为是相同的,都是极力赞颂;有人认为是不同的,诗人对拿破仑是有赞颂也有批评的,对拜伦则是极尽讴歌的。你赞成哪一种观点?请结合诗歌内容及相关历史知识简析。
2020-12-18更新 | 93次组卷 | 3卷引用:《堂堂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 13 迷娘(之一) 致大海 ☆自己之歌(节选) ☆树和天空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10. 惠特曼《自己之歌》这首诗选取的意象众多,但似乎与一般诗歌中的意象有很大区别,这种区别是什么?诗人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意象?
2020-12-18更新 | 164次组卷 | 6卷引用:《堂堂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 13 迷娘(之一) 致大海 ☆自己之歌(节选) ☆树和天空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11. 这首诗的标题为“自己之歌”,诗人是如何紧紧围绕“自己”构思和凸显“自己”的?
2020-12-18更新 | 104次组卷 | 3卷引用:《堂堂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 13 迷娘(之一) 致大海 ☆自己之歌(节选) ☆树和天空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12. 《自己之歌》难点 诗中的“我”是指诗人自己吗?如何理解诗中“我”的含义?请结合诗歌内容和相关背景简要分析。
2020-12-18更新 | 120次组卷 | 3卷引用:《堂堂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 13 迷娘(之一) 致大海 ☆自己之歌(节选) ☆树和天空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13. 对《自己之歌》这首诗歌的艺术价值,有人认为以思想性见长,全诗充满了劝导的说教意味;有人认为以抒情性见长,注重以意象和意境的营造感染人。对此,你赞成哪一种观点?说说理由。
2020-12-18更新 | 127次组卷 | 3卷引用:《堂堂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 13 迷娘(之一) 致大海 ☆自己之歌(节选) ☆树和天空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14. 重点1 诗中的“树”给人怎样一种感觉?为什么会让人有这种感觉?
2020-12-18更新 | 99次组卷 | 4卷引用:《堂堂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 13 迷娘(之一) 致大海 ☆自己之歌(节选) ☆树和天空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15. 重点2 诗题为“树和天空”,而“树”在诗中体现的比较突出,“天空”是怎样体现出来的?怎样联想和理解“树和天空”之间的关系?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16. 《树和天空》:诗的最后写树与“我们”都在等待“雪花在空中绽开”,那么,“雪花”在这里有什么寓意?
2020-12-18更新 | 131次组卷 | 5卷引用:《堂堂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 13 迷娘(之一) 致大海 ☆自己之歌(节选) ☆树和天空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17. 难点2 《树和天空》这首诗的前后两节营造的意境有何不同?在内容上有怎样的关系?
2020-12-18更新 | 136次组卷 | 6卷引用:《堂堂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 13 迷娘(之一) 致大海 ☆自己之歌(节选) ☆树和天空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18. 特朗斯特罗姆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理由是“他以凝练、简洁的形象,以全新视角带我们接触现实”。根据你的理解和想象,《树和天空》这首诗的“全新视角”,是诗人赋予树以人的思想意识而采用了树的视角,还是诗人展开了新奇的想象但仍然采用了自己的视角?

二、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较易(0.85)
19. 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句中的横线上。
①尽管她知道自己当年对弟弟的一番劝导是_____(枉然/徒然)的,但她坚信弟弟终有一天会理解她的苦心。
②我们阅读名著,不仅可以丰富知识,而且可以从中____(汲取/吸取)精神力量。
③在创作这幅书法作品的时候,他___(别具匠心/不落窠臼),将王羲之的行楷笔法与张旭的狂草笔法结合起来,令人眼前一亮。
④走进他的个人藏宝馆,只见古籍、古画、瓷器等各种宝物如____(浩如烟海/恒河沙数),令人惊奇。
⑤教授问:“你也愿意报考我的研究生吗?”他没想到教授问这个问题,一时_____(目瞪口呆/瞠目结舌),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2020-12-18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堂堂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 13 迷娘(之一) 致大海 ☆自己之歌(节选) ☆树和天空

三、判断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判断题 | 较易(0.85)
20. 判断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的正误。
①李林甫“性沉密,城府深阻,未尝以爱憎见于容色”。虽然为虎作伥,但也要防养虎自啮(        )
②张主任说:“这次失败不算什么,只要我们不丧失信心,找出问题,补苴罅漏,就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
③《树和天空》这首诗只有短短的两节,几十个字,却有闳意眇指,足以看出诗人艺术表现手法的高超。(        )
④三月里的金谷园正是橙黄橘绿时,柳绿桃红,百花争艳。我热烈欢迎各位老同学来此欣赏醉人的美景。(        )
⑤他的这件木雕作品,布局合理,不蔓不枝,疏密有致,刀法细腻,确实是一件难得的精品。(        )
⑥在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的今天,总有一些人躲在黑暗的角落里麋沸蚁动,寻找机会企图破坏这大好局面。(        )
⑦公安人员在迷离的案情中终于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最后顺蔓摸瓜,抓获了犯罪分子。(        )
⑧她刚离开家的那几年,家人还能偶尔收到她的来信,后来逐渐鱼沉雁渺,家人再也没有收到过她的任何信息。(        )
2020-12-18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堂堂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 13 迷娘(之一) 致大海 ☆自己之歌(节选) ☆树和天空

四、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21.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母校桃李林旁,一棵百年古槐静立,深情守望着林子中琅琅读书的少年。
B.雪花在天空中快乐地跳着舞蹈来到这个世界,给孩子们带来一个关于童话的故事。
C.石老人如同一个有了生命的雕像,在海中一站就是千年,见证了这世事的沧桑。
D.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
2020-12-18更新 | 602次组卷 | 6卷引用:《堂堂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 13 迷娘(之一) 致大海 ☆自己之歌(节选) ☆树和天空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2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随着国民教育普及面的不断扩展,民众的文化素质也明显提高,精英文化变成为了大众文化,同时,大众文化经过去粗取精,也上升为精英文化。
B.这所千年高龄的学府完整地见证了唐宋后中国学术尤其是儒学,由习俗礼仪的儒学到思辨超越的儒学,由理学到心学,再延伸到实践的领域。
C.诗人的本色是真性情,性情因人而异,或男或女,或南或北,或刚或柔,但只要真,则阳刚与阴柔均为美,豪放与婉约都是诗。
D.如果教育的最终使命是为了更好地激发人的潜能,壮大充实人的生命,而非戕害人的本性,那么,不仅岳麓书院的教育在过去是彪炳千秋的,在未来也有着永恒的价值。
2020-12-18更新 | 549次组卷 | 6卷引用:《堂堂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 13 迷娘(之一) 致大海 ☆自己之歌(节选) ☆树和天空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23. 读了《树和天空》这首诗,你能写下几条自己的联想或感悟吗?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是一个村庄在走来走去寻找一株老树呢,还是一株老树在走来走去寻找一个村庄呢?总之,一个像样的村庄必有一株老树,一株老树必定对村庄有着存在的意义。这样的老树,一定会是器宇轩昂、气质高贵的,树干坚硬如铁,枝叶莽莽苍苍。一株老树就是一团山一样蓊郁的云,它可挽住清风,衔住夕阳,挂住月亮,揽住飞鸟。人在老树的影子里行走,像在母亲温暖的怀抱里滑行。——绿色的手,褐色的手,金色的手,依季节的不同而定——轻轻抚摸村人的脊背,抚慰他们的忧伤,缓解他们的劳苦。

老树最美的时候是秋天,秋天纯净的云层与晶莹的霜霰,将老树变成了苍黄色。此时,夜凉如水,老树的叶子在月光下,一片片变得如玉蝴蝶一般透明。,小孩子在嬉戏玩闹,大人们在拉家常,讨论春天种下的庄稼籽是否饱满,夏天娶的媳妇是否已经怀上娃娃,入秋时配的母猪是否有小崽子已经坐胎……

24.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设问       比喻       拟人
B.反问       排比       比喻
C.比喻       拟人       排比
D.比喻       夸张       排比
2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不是一个村庄在走来走去寻找一株老树,就是一株老树在走来走去寻找一个村庄。”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26.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字。
2020-10-22更新 | 114次组卷 | 3卷引用:《天天练》2020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第六单元 B 素养拓展区

五、小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27. 诗歌的语言富于暗示性,鉴赏诗歌,不仅要品尝言内之意,而且要品尝言外之意。体味下列诗词句中各意象暗含之意,把它们各自表达的情感用线连起来。
①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离别不舍
②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怨恨悲凉
③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思亲念友
④期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忧愁凄苦
⑤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圣洁坚贞

六、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28. 高二(1)班举办《中国诗词大会》诗歌朗诵系列比赛活动。每期活动围绕一个人物展开。如果你是其中一期的节目主持人,请选择以下四个人物中符合你本期主题的一个人物在开场白中进行介绍。要求:(1)至少运用两种以上修辞手法;(2)100字以内。
屈原   白居易   辛弃疾   李清照
(1)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开场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29. 仿照下面的诗句,为这首诗歌再续写一节。

墨 香

你香醇如酒

我沉醉不归

屈原的傲

文天祥的骨

都在你的浓郁香味中气贯长虹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020-03-02更新 | 145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枣庄三中等33校(潍)2019-2020学年3月2日高三线上语文试题

七、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黑色地图

北岛

寒鸦终于拼凑成

夜:黑色地图

我回来了——归程

总是比迷途长

长于一生

带上冬天的心

当泉水和蜜制药丸

成了夜的话语

当记忆狂吠

彩虹在黑市出没

父亲生命之火如豆

我是他的回声

为赴约转过街角

旧日情人隐身风中

和信一起旋转

北京,让我

跟你所有灯光干杯

让我的白发领路

穿过黑色地图

如风暴领你起飞

我排队排到那小窗

关上:哦明月

我回来了——重逢

总是比告别少

只少一次

(节选自《北岛诗歌集》)

30.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用“长于一生”一句,指出自己这次是灵魂的返乡,因而不会遗憾,他仿佛突然明白了自己永生的故乡究竟应该在何处。
B.“父亲生命之火如豆”提及回乡的缘由,“我是他的回声”一方面说明生命链条的延续,--方面表现出诗人对父亲的敬重和孝顺。
C.“为赴约转过街角/旧日情人隐身风中/和信一起旋转”,揭示自己回乡的另一个目的,想象自己与牵挂着的心上人重逢后的温馨。
D.“我排队排到那小窗/关上:哦明月”,诗人再次确认了自己的使命,为自己付出的一切而自豪,“关上”的“小窗”终将为游子打开。
31.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寒鸦终于拼凑成/夜:黑色地图”运用比喻手法,以“寒鸦”自喻,诗人面对夜这张黑色的地图,感到无奈和绝望。
B.诗歌第一节写“归程/总是比迷途长”,运用 了类似“长亭更短亭”这种中国古典诗歌的常用手法,表明回归故乡的艰难。
C.“北京,让我/跟你所有灯光干杯”节奏变得明快,诗人按捺不住内心的激情,叫出了故乡的名字,全诗由此达到高潮。
D.最后一节的“我回来了”与开头的“我回来了”形成呼应,有中国诗歌回环往复之美;这首诗语言深邃.凝练,却并不晦涩。
32.为什么诗人说“重逢/总是比告别少/只少一次”?
33.有人评价本诗“将现代诗的象征和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熔为--炉”,请以第二节为例加以简析。

八、小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34. 名篇选读

雨巷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的,

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她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想一想:怎样理解诗中“丁香”这一意象?
2020-12-18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堂堂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 13 迷娘(之一) 致大海 ☆自己之歌(节选) ☆树和天空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语言文字应用、写作、作家作品

试卷题型(共 29题)

题型
数量
小阅读
20
语言文字运用
7
判断题
1
现代文阅读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语言文字应用
3
写作
4
作家作品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小阅读
10.65把握意象  体会情感课内
20.65分析技巧课内
30.65把握意象  分析技巧  领悟主旨课内
40.65体会情感  分析技巧课内
50.65创意解读课内
60.65把握意象  分析技巧课内
70.65体会情感  分析、理解内容课内
80.65体会情感课内
90.65体会情感课内
100.65把握意象  体会情感课内
110.65把握意象课内
120.65体会情感  分析、理解内容  创作意图和背景课内
130.65体会情感  分析技巧  创意解读课内
140.65把握意象  体会情感  分析、理解内容课内
150.65分析、理解内容课内
160.65把握意象  体会情感课内
170.65分析、理解内容  领会意境课内
180.65体会情感  分析技巧  分析、理解内容  创意解读课内
270.65评价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课内
340.65把握意象  体会情感  品味语言课内
二、语言文字运用
190.85一般词语  熟语(含成语)语言表达
210.65修辞手法选择题
220.65语序不当  成分残缺或赘余选择题
230.65微感悟语言表达
24-260.65修辞手法  选用句式  情境补写语言表达
280.65修辞手法  开场白语言表达
290.65句式仿写语言表达
三、判断题
200.85熟语(含成语)
四、现代文阅读
30-330.65北岛  把握意象  体会情感  分析技巧现代诗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