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押题卷(四)
全国 高三 模拟预测 2023-10-13 51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工智能伦理问题向来都是产生于人类群体中的,离开人类群体无所谓伦理。因此,从本质上来看,人工智能教育伦理问题是人与人行为关系的调整问题,主要关涉两大议题:一是人与人工智能的行为关系问题,即植入人类教育生态中的类人所涉及的数据和算法方面的伦理议题;二是人与人的行为关系问题,即新的人与人之间的教育伦理议题。两大议题都是人及类人的行为关系问题,由于所有的教育行为都是在一定的空间(教育场)中展开的,因此,人工智能教育场的演变及其伦理挑战也就成为两大议题的基础性问题。

教育场可以理解为教育伦理发生的环境与情景,是教与学活动的舞台。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等在教与学活动中的应用使得传统的教育场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即从真实的教育场转变为真实教育场、虚拟教育场和混合教育场并存的教育场。信息是教育场中流通的关键要素。依据美国技术哲学家伯格曼的观点,教育场中的信息形态可以划分为三类,即关于现实的信息(自然信息)、为了现实的信息(文化信息)和作为现实的信息(技术信息)。伯格曼对信息的分类为我们透视人工智能教育场的伦理提供了有益的理论视角,因为每一种类型的信息都根据其自身的方式来塑造人与现实的关联性,从而形成不同的教育场,与自然信息相对应的是传统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场,与文化信息相对应的是传统学校教育场,而与技术信息相对应的是人工智能教育场。传统的教育场是现实的真实场景,而人工智能教育场是超现实的虚拟教育和混合教育场。有意义的美好教育需要三类教育场的有机融合,尤其是现实的教育场与超现实的教育场之间的融合,保持教育教学符号与事物、教育信息与现实之间的平衡。

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在促进教育伦理场演变进化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伦理挑战。首先,我们必须警惕为了超现实而超现实,谨防强化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减负性、感官性和消费性,而弱化其人文关怀性和道德性,忽视将其作为美好教育生活的实现路径而加以选择。其次,智能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超现实的虚拟教育场趋向于替代真实教育现实,甚至淹没真实教育现实,它的趣味化、仿真化和透明化等使得真实教育现实显得乏味、粗糙和繁重,对此种趣悦化学习的过分强调,掩盖了认知投入对学习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警惕将超现实教育信息的消费、体验和认知误认为对真实教育现实的参与、体验和认知,超现实的教育场需要同真实的教育场有机融合、互为补充。

(摘编自《透视人工智能教育伦理问题》)

材料二: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未来人类社会构成治理挑战的是,社会技术系统对公共生存领域的广泛嵌入与重构,这涉及智能机器的自主权与人类控制权之间的新型分配秩序问题。近年来,随着自动驾驶、手术机器人、智能家居、智能招聘、智能问诊等算法决策系统的商业化与社会化应用的日益普及,人类主体在关键决策领域不断让渡控制权,而智能机器自主权扩大的同时,又相应增加了人工智能的伦理、法律与社会监管问题。在此情境下,人工智能治理重新强调人类必须保证对智能机器自主决策行为的控制。但在如今非直接操作意义上,如何界定更为抽象的控制关系?如何保持道德规范和明确人类责任?对此,便有了有意义的人类控制Meaningful Human Control,简称MHC)这一新兴人工智能伦理治理原则及其理论框架来指导实践。德西奥和范登霍温就MHC的道德哲学基础进行了开创性论证。他们基于当代相容论的论证理路与认知科学、心灵哲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提供了一种社会技术系统视域下追踪一追溯双重条件的规则性框架。

MHC作为伦理原则的意蕴是要重申人工智能应用领域的人类安全权,其理论旨趣及实践目标是要解决技术的控制问题,从而充分反映人类的理由与意图。MHC研究的迅速推进,预示着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进入新的阶段。智能系统的操作者可能不再被视为最主要的追责主体,在智能系统控制链上的代理人的参与程度将决定其责任地位。我国正处于人工智能蓬勃发展的机遇期,需要关注国际社会前沿的人工智能伦理研究,及时借鉴并完善适用本土的政策法规。在MHC的道德哲学框架中,可以纳入本土的伦理要素与问责机制来拓展理论基础,进而指导、监督人工智能的全生命发展周期。

(摘编自俞鼎《有意义的人类控制   一项新的人工智能伦理治理原则》)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工智能教育伦理问题无法脱离人类群体而独立存在,其本质上是人与人行为关系的调整问题。
B.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等科技的产生使传统的教育场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
C.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未来人类社会构成最大治理挑战的将是人类对决策控制权的让渡。
D.人工智能的非直接操作引发了更为抽象的控制关系,因此保持道德规范、明确人类责任非常重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与人工智能的行为关系问题和人与人的行为关系问题,构成了人工智能教育伦理主要关涉的两大议题。
B.伯格曼的理论认为,传统教育场和人工智能教育场的划分是由信息这一教育场中流通的关键要素决定的。
C.德西奥和范登霍温就MHC的道德哲学基础进行了论证,并提供了“追踪一追溯”双重条件的规则性框架。
D.MHC研究的迅速推进,预示着人工智能领域全球治理进入新阶段,人类安全权也将在该领域得到重申。
3.下列选项,不符合“有意义的人类控制”原则的一项是(     
A.在雄安高铁站,智能消杀机器人通过自动定位和自主导航,完成消毒杀菌。
B.智能语音助手通过自主学习,能够帮助人类完成网页搜索、邮件发送等任务。
C.两个智能聊天机器人在某次实验中意外产生了用自创语言进行交流的情况。
D.智能恒温器通过适应人类行为而获得恒定的输入线索,并在工作中准确反应。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思路。
5.随着ChatGPT的出现,全球引发了新一轮的人工智能热潮。请结合材料,谈一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应用人工智能技术。
2023-10-29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押题卷(四)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真实的故事(节选)

[美]马克•吐温

那是个夏天的黄昏。我们坐在小山顶上一个农家门口的走廊上,瑞奇尔大娘在我们那一排下面,很恭敬地坐在台阶上——因为她是我们的女仆,而且是黑人。她的身材高大而壮实;虽然六十岁了,眼睛可并不模糊,气力也没有衰退。她是个欢欢喜喜、精神饱满的人,笑起来一点也不费劲,就和鸟儿叫那么自然。这时候又像平常天黑以后一样,大家毫不留情地拿她开玩笑,她也就以此为乐。她动辄就发出一阵又一阵的爽朗的笑声,然后双手蒙住脸坐着,笑得停不下来,浑身抖动,简直喘不过气来,无法表达她的而兴。

就在这种时候,我心里忽然起了一个念头,于是我说道:瑞奇尔大娘,你怎么活了60年从来没什么苦恼呢?

她停止了抖动,歇了一会儿,没有作声。她回过头来望着我说:克先生,您当真这么说吗?她的声音里连一点笑意都没有。

这使我大为吃惊,同时也使我的态度和谈话庄重了一些。我说:噢,我以为……我是说,我觉得……嗐,你简直不可能有过什么苦恼呀。我从来没听见你叹过气,也从来没见过你眼睛里不带着笑。

现在她差不多完全转过脸来了,显出十足的一本正经的神气。

我是不是有过苦恼?克先生,我来跟您说,叫您自己去想吧。我是生在奴隶堆里的;当奴隶的滋味我全知道,因为我自己就当过奴隶。嗐,先生,我的老汉——就是我们当家的——他对我很疼爱,脾气也好,就跟您对您自己的太太那么好。后来我们俩生了孩子——七个孩子——我们俩很爱这些孩子,就跟您爱您的孩子一样。他们都是黑的,可是不管老天爷叫孩子们长得多么黑,他们的娘可照样爱他们,不肯把他们丢掉,不,随你拿全世界什么东西跟她换,她也不干。

唉,先生,我生长在弗吉尼亚那个地方,可是我妈是在马里兰长大的;哎呀,谁要是惹了她,好家伙,她就大吵大闹一场!她发起脾气来,就老是爱说一句话。她把身子站得挺直,两手攥成拳头插在腰上,说:‘我要叫你们知道,老娘不是生在平常人家,不能让你们这些杂种开玩笑!我是老蓝母鸡的小鸡②,不含糊!’您知道吗,那就是马里兰生的人给他们自己的称呼,他们对这个很得意哩。哈,她就是那么说的。我一辈子也忘不了,因为她常说这句话,有一天我的小亨利把手腕子摔坏了,头也碰破了,刚刚碰着脑门子顶上,当时黑鬼们没有马上就跑过来招呼他,她又骂开了。他们一回嘴,她马上就站起来,‘喂!’她说,‘我要叫你们这些黑鬼知道,老娘不是生在平常人家,不能让你们这些杂种开玩笑!我是老蓝母鸡的小鸡,不含糊!’她就把厨房收拾完了,自己给这孩子捆上伤口。所以我让人家惹火了的时候,也说这句话。

唉,后来我的老东家说她破产了,她只好把庄上的黑奴通通卖掉。我一听说他们要把我们通通送到里奇蒙去拍卖,啊,老天爷!我就知道那是怎么回事!

瑞奇尔大娘说得很起劲了,她就渐渐站起来,现在她高高地耸立在我们面前,星光衬托出她的黑影。

他们给我们套上链子,把我们放在一个看台上,就像这个台阶这么高——二十来英尺——大伙儿就围着台子在下面站着,一堆一堆的人。他们就上来,浑身打量我们,拧我们的胳臂,叫我们站起来走动,完了他们就说‘这个太老’,或是‘这个瘸了腿’,再不就是‘这个没多大用处’。后来他们就卖了我的老汉,把他带走了,他们又来卖我的孩子们,把他们也带走,我就哭起来。那个人就说:‘不许你哇啦哇啦地哭。’伸手就在我嘴上打了一巴掌。后来都卖完了,只剩下我的小亨利,我就拼命把他抱在怀里,抱得紧紧的,我就站起来说:‘你们要把他带走可不行!’‘谁动一动他,我就要谁的命!’我说。可是我的小亨利悄悄地说:‘我会逃跑,跑掉了我就去做工,给您赎身。’啊,老天爷保佑这孩子,他老是这么孝顺!可是他们拉着他——他们拉着他,就是那些人干的,可是我揪住他们的衣服,撕破了好些地方,还拿我的链子打他们的脑袋,他们也揍了我一顿,可是我不在乎。

唉,我老汉就那么走了,还有我所有的孩子,七个孩子都走了——有六个我一直到今天都没再看到一眼,算到上个复活节,已经是二十二年以前的事了。把我买到手的那个人是新百伦的,他就把我带到那儿去。唉,就这么一年又一年过去。后来打起仗来了,我的东家是个南方军队里的上校,我是给他家烧饭的。所以北方的队伍把那个镇打下来之后,他们通通跑掉了,把我丢在那儿,和别的那些黑人都在那幢大得要命的房子里。所以那些北方队伍的大军官就搬进来住,他们问我愿不愿意给他们烧饭。‘天哪,那还有什么说的,’我说,‘我是干这行的呀。’

啊,没什么,克先生——我真是从来没什么苦恼。可也没什么欢喜事儿!


【注】①马里兰:即马里兰州,是美国内战前黑人人口最多的蓄奴州,许多黑奴都是由那里卖出的。②老蓝母鸡的小鸡:意思是贵族出身,黑奴们以马里兰州是自己的出生地而自豪。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瑞奇尔大娘最初并不是“我们”的女仆,而是一个庄上的奴隶,她和丈夫、孩子相亲相爱,但最后被老东家活生生拆散卖掉。
B.瑞奇尔大娘每天都是眼睛里带着笑,引起了“我”的好奇询问,从她的答话来看,她虽然身世十分悲惨,却也没有什么苦恼。
C.奴隶们被放在一个看台上,如牲口般任由购买者挑选、“浑身打量”、“拧”胳臂,这些讲述实际是作者对黑人悲惨苦难史的控诉。
D.文末“天哪,那还有什么说的”“我是干这行的呀”表现出瑞奇尔大娘在长期被奴役的环境下对做奴隶已习以为常,令人感到悲哀。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主体部分采用第一人称展开情节,另外也有第三人称的叙事,人称的变化让故事的代入感更强,赏析的视角更加丰富。
B.小说采用了大量的语言描写,作者采用短语、语气词和一些重复的语句描写瑞奇尔大娘的语言,使得她的形象跃然纸上。
C.瑞奇尔大娘在谈到她的孩子们的时候情感强烈,她两次说“七个孩子”,凸显了她对孩子们的爱和当时与孩子们分离的悲痛。
D.“北方的队伍把那个镇打下来之后,他们通通跑掉了”暗示了美国南北战争的结束,也交代了小说中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8.小说首段有着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9.文中两处画波浪线的句子是瑞奇尔大娘的妈妈爱说的话,请简要分析这一重复语句的深刻内涵。
2023-10-10更新 | 17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押题卷(四)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癸亥,晋军至白团卫村,埋鹿角为行寨。契丹围之数重,奇兵出寨后断粮道。是夕,东北风大起,破屋折树;营中掘井,方及水辄崩,士卒取其泥,帛绞而饮之,人马俱渴。至曙,风尤甚。契丹主坐大奚车中,命铁鹞四面下马,拔鹿角而入,奋短兵击晋军,又顺风纵火扬尘以助其势。军士皆愤怒,大呼曰:都招讨使何不用兵,令士卒徒死!诸将请出战,杜威曰:俟风稍缓,徐观可否。马步都监李守贞曰:彼众我寡,风沙之内,莫测多少,惟力斗者胜,此风乃助我也。又谓威曰:令公善守御,守负以中军平决死矣!马军左厢都排陈使张彦泽召诸将问计,皆曰:得风势,宜俟风回与战。彦泽亦以为蘇。诸将退,马军右厢副排陈使太原药元福独留,谓彦泽曰:今军中饥渴已甚,若俟风回,吾属已为矣。敌谓我不能逆风以战,宜出其不意急击之,此兵之诡道也。马步左右厢都排陈使符彦卿曰:与其束手就擒,曷若以身殉国!乃引精骑出西门击之,诸将继至。契丹数百步。彦卿等谓守贞曰:且曳队往来乎?直前奋击,以胜为度乎?守贞曰:事势如此,安可回鞚!宜长驱取胜耳。彦卿等跃马而去风势益甚昏晦如夜彦卿等拥万余骑横击契丹呼声动天地契丹大败而走势如崩山。李守贞亦令步兵尽拔鹿角出斗,步骑俱进,逐北二十余里。铁鹞既下马,苍皇不能复上,皆委弃马及铠仗蔽地。契丹散卒至阳城东南水上,稍复布列。杜威曰:贼已破胆,不宜更令成列!遣精骑击之,皆渡水去。诸将请急追之。杜威扬言曰:逢贼幸不死,更索衣嚢邪?乃退保定州。

(节选自《资治通鉴·后晋纪五》,有删改)


【注】①鹿角:旧时作战时的防御设施,因形似鹿角而得名。②铁鹞(yào):契丹骑兵名,亦称“铁鹞子”。
1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彦 卿 等 跃 马 而 去 风 势 益 甚 昏 晦 如 夜 彦 卿 等 拥 万 余 骑 横 击 契 丹 呼 声 动 天 地 契 丹 大 败 而 走 势 如 崩 山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奋短兵以击晋军”和《烛之武退秦师》“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中的“以”字含义和用法相同。
B.中军,古代行军作战,部队分为上、中、下或者左、中、右三军,由主帅所居中军发号施令。
C.“虏得风势”和“吾属已为虏矣”两句中的“虏”字含义不同,前者意为敌人,后者意为俘虏。
D.“契丹却数百步”中的“却”意为“后退”,和《六国论》“李牧连却之”中的“却”字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契丹军队包围后晋军后,利用天时地利,采取将精锐骑兵变为步兵袭击和火攻助势等战术对后晋军队发起猛烈进攻。
B.后晋军队内部在作战方针的选择上存在分歧,一派主张等风势和缓出战,另一派主张趁风势反击,最终后者占了上风。
C.后晋军队在击退契丹军队的过程中,骑兵和步兵同时发力,而契丹军队此前骑兵变步兵的战术反倒限制了其顺利撤退。
D.杜威在军事指挥上比较保守,先是在看到风势的不利因素时担心失败而采取守势,后又在大胜的有利条件下停止追击,收兵退守。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营中掘井,方及水辄崩,士卒取其泥,帛绞而饮之,人马俱渴。
(2)且曳队往来乎?直前奋击,以胜为度乎?
14.在白团卫村之战中,处于不利局势的后晋军队为什么能够最终击退契丹?请简要概括。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苏大侍御访江浦赋八韵记异

杜甫

庞公不浪出,苏氏今有之。

再闻诵新作,突过黄初诗。

乾坤几反覆,扬马宜同时。

今晨清镜中,胜食斋房芝。

余发喜却变,白间生黑丝。

昨夜舟火灭,湘娥帘外悲。

百灵未敢散,风破寒江迟。


【注】①苏大侍御为苏涣,旅于江侧,不交州府之客,却忽然拜访杜甫,杜甫遂写诗记此事。②庞公:庞德公,东汉末年襄阳人,隐居岘山之南,后携妻、子登鹿门山采药不返。③黄初:三国时期曹魏的君主魏文帝曹丕的年号。④扬马:扬雄和司马相如。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题目交代了本诗的写作背景,苏大侍御突然来拜访诗人,于是诗人写诗记录。
B.诗歌以“庞公”起句,是为了说明苏大侍御是像庞公一样的隐者,也是在夸赞其品行高洁。
C.诗歌三、四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以魏文帝时期的诗歌来衬托苏涣新诗作的精妙绝伦。
D.诗歌五、六句写苏涣与诗人的相遇犹如司马相如遇到扬雄,尽显才气相投、知遇之情。
16.此诗序言中说:“赋八韵记异,亦记老夫倾倒于苏至矣!”结合诗歌后八句内容简要分析诗人是如何表现自己“倾倒于苏至矣”的。
2023-10-29更新 | 18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押题卷(四)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涉江采芙蓉》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抒发了远方游子思念故土却又无法归家的感慨。
(2)《师说》中,韩愈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老师就是“解惑”的,所以人一定要从师。
(3)天象的变化有时会引发人们对人生的感叹,这在唐宋诗词中屡见不鲜,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10-10更新 | 19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押题卷(四)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雄狮少年》废柴逆袭的叙事架构,深深契合大众文化中的爽感逻辑——小人物的起点越低、遭受的屈辱越多,其在获得成功时所携带的爽感能量就越大,作品就越能。值得注意的是,以往同类型的燃系动漫在叙述主角们历经磨砺、完成任务、取得成功后,往往会在一片高燃氛围中结尾。然而,《雄狮少年》并非大团圆结局,而是,创造性地对普通人经历高光时刻后继续奔波的人生实相予以展现:舞狮大赛夺冠后,阿娟并没有,依旧默默无闻,不得不前往上海打工,饱尝心酸。作为一部以励志成长为精神内核的影片,它有意展现咸鱼翻身的童话式逆袭与粗粝残酷的现实风景之间的断裂。那么,结尾的处理是否造成了审美上的割裂与突兀?是否象征现实生活对少年热血的无情打脸?是否意味着阿娟对舞狮梦想的追寻毫无意义?其实不然,舞狮虽然没有改变阿娟打工人的命运,却从内而外改变了阿娟自己。通过舞狮,阿娟无论是身体还是精神均获得了自我成长,也拥有了面对坚硬现实的充盈力量。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咸鱼翻身”原说“咸鱼反生”,是粤语读音,但后来多用作“咸鱼翻身”,请简要分析词语这样流变的好处。
20.某个电影展映活动准备以国风为卖点为《雄狮少年》制作宣传海报,拟于海报上撰写对联,上联为“废柴逆袭,燃系动漫倾情奉献,小人物直面苦难”,请结合文本内容,补全下联。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同样体积的冷水和热水一起放冰箱里,哪个更容易结冰?你可能会觉得是冷水,其实热水会先结冰。这个反直觉的情况,在生活里并不难见到。如有人在极冷环境下泼水成冰,首先天气得足够冷,其次,。如果泼的是冷水,那你可能会把自己浇成落汤鸡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热水挥发会形成大量水蒸气和小液滴,和冷空气接触比表面积大,能够快速冻成冰块。

这个现象,是一位叫姆潘巴的中学生注意到的。姆潘巴跟同学们一起做牛奶冰激凌,他直接把热牛奶放进了冰箱。一个半小时之后,他的牛奶已经冻成冰了,但同时放进去的其他冷牛奶却没有结冰。姆潘巴感到非常奇怪,便问了很多老师,最终问到了一位大学物理学博士,引起这位博士的重视。后来这个现象,被称作姆潘巴现象。

对姆潘巴现象的形成原因,直到今天,科学家们。有人认为,冷水里的溶解气体比热水里的多;有人认为,水加热之后,氢键能量变高,对形成冰块有利;还有些科学家认为,冷冻时热水的对流比冷水的剧烈,降温更快……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2.如果你是一位老师,请结合文段信息为文段续写一个结尾,鼓励你的学生去发现、探索。不超过60个字。
2023-10-19更新 | 16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押题卷(四)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还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这一问题曾在网络上引发很多人的争论:有人表示,自己上学时背诵的是斯人,现在的课本改了;有人表示,自己学的是是人。大家多方考证发现,不同版本的教材收录的内容确实存在差异:人教版自1961年收录这篇文章以来一直采用的是是人版本,冀教版教材曾出现过斯人的版本。

其实,“斯人”与“是人”意思差别不大,但争论时各抒己见、积极求证的行为是非常有意义的。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10-13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押题卷(四)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4时评非连续性文本
6-90.65马克·吐温  外国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65司马光(1019-1086)  《资治通鉴》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65杜甫(712-770)  即事感怀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200.65对联  语句(语段)表达效果  熟语(含成语)表达题组
21-220.65情境补写  概括要点表达题组
六、作文
230.4价值理念  引语式材料  理性思辨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