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湖南省部分校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联考(二)语文试题
湖南 高二 阶段练习 2023-10-18 15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当下的农村太丰富了。一个中国的作家如果不了解中国农村,就不了解中国。农村是一部大书,自古以来就是如此,尤其是当下的农村。站在国家的战略层面来看,巨大的变化都发生于农村。前一段时间中央的一号文件就涉及相当具体的、针对农村农业的宏观政策规划。很多评论者、读者会将我写的长篇小说《野望》归于“乡村振兴”的宏大主题之下,我也赞同。当你写出了当下农村生机勃勃的画面,可能就在无意识中参与了这一宏大主题的建构与书写。这种书写包含方方面面,可能体现在经济上。不少评论家注意到,《野望》中写了很多农村的经济形式,如工厂做工、承包耕地、手工作坊,包括开饭店、开理发馆、开超市……这些都组成了当下中国乡村的真实图景。此外,诸如文化、伦理方面的悄然巨变,看似平淡无奇,实则也蕴藏在日常生活中。

在创作过程中,“关系”是我非常感兴趣的一个词。小说就是写“关系”,尤其是长篇,长篇就是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你把“关系”写好了,小说就具有了生命力。比如《红楼梦》,它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大书,把人与人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关系写得特别好,中国人情世故的所有拐弯抹角都在里面了。我在农村生活了一段时间,对中国农村的人情世故特别感兴趣。农村是熟人社会,与城市不同,每个人都互相认识。上一代、这一代、下一代的子子孙孙之间,关系缠绕在一起,枝枝杈杈,非常复杂。所有人情冷暖,所有“痛”和“痒”,我都非常感兴趣。有老师评价说,《野望》的人际关系拿捏得好,这也是我珍贵的写作心得。

(摘编自付秀莹《农村是部大书,尤其是当下农村》)

材料二:

我曾经在题为《新时代诗歌的崭新气象》的文章中写道,我们一方面要正视新时代诗歌场域及生态的变化;另一方面要把握新时代诗歌的现代性逻辑及其诗歌演进。同时,还要正确看待新时代诗歌里“常”与“变”的关系,及其相应诗篇在新时代诗歌系列里的秩序及意义。而新时代新乡土诗是新时代诗歌序列里排序靠前的诗歌存在,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谢宜兴的《宁德故事》、王单单的《在飞机上俯瞰花鹿坪》、赵之逵的《扶贫:春天的路线》、王太贵的《扶贫手册上的红手印》、罗国雄的《小谷溪村集》、王万胜的《小村史诗》等一批脱贫攻坚题材诗歌作品,讴歌了新时代脱贫攻坚战的各个侧影。从今年起,瑶族诗人唐德亮以较多的精力关注乡村振兴,《中国乡村,振兴的时刻》《致富伞》《“明星村官”是这样炼成的》等诗歌敏锐地把准了新时代的脉搏,及时反映新时代新农村的新蝶变,彰显出新时代新乡土诗写作的新动向与新风景。正如他在《粵北大移民——粵北清远市十万特贫人口迁离石灰岩地区》中写道,新时代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是“一部迷人的史诗”。

与之前的新诗写作不同,那些脱贫攻坚的参与者、那些乡村振兴的带头人都是诗歌关注的对象。唐德亮的《黄文秀》不从概念出发,而是从生活出发,在浓郁的乡土气息中塑造先进典型。诗人们还善于敏锐捕捉新农村生活细节。像谢宜兴、王单单、陈人杰等诗人本身就是扶贫干部,对农村生态、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比较熟知,并有着深切的体悟,如王单单的《小康入门记》写自己作为驻村的“帮扶人”,为了督促重点帮扶对象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升人居环境,采取反复“突访”的工作方法,“一点一滴地校正着,改变着”。新时代新乡土诗创造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新意象和新意境。如“十八洞村”已然成为新时代新乡土诗的新意象。又如赵之逵的《扶贫:春天的路线》写出了脱贫攻坚成效的新意境,“太阳先我们一步抵达山巅”。再如谢宜兴的组诗《宁德故事》抒写宁德这片神奇的土地出现了“最美日出”。还如芦苇岸的组诗《横峰手记》既抒写了新时代横峰优美的自然风景、不朽的红色基因,又抒写了这里的小康生活景象。

当然,新时代新乡土诗写作正在“赶路”,一切才刚刚开始,应该给予充分的拓展和深化的可能。换言之,新时代新乡土诗在思想境界和艺术表现上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比如,怎样将这类诗歌与新时代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如何将其置于新时代“史诗性”的写作框架中进行有深度、广度、高度和力度的抒写?新时代新乡土诗如何处理好诗歌抒情主体和抒情客体之间的关系?这些问题是摆在新时代诗人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需要诗人进行严肃、认真、专业的思考,并在诗歌写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和提高。

(摘自杨四平《新乡土诗的新风景与可能性》)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当下的农村是一部丰富的“大书”,一个中国的作家可以通过这部“大书”了解中国。
B.付秀莹的长篇小说《野望》,是作者主动参与“乡村振兴”重大主题建构与书写的产物。
C.新时代新乡土诗歌在新时代诗歌序列里占有重要的地位,这种地位不应被忽视。
D.新乡土诗如何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是摆在新时代诗人面前的重大课题之一。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材料一可以看出,付秀莹的《野望》与《红楼梦》一样,都写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且都写得很好。
B.透过《野望》,读者可以看到很多当下农村经济形式,也可以看到诸如文化、伦理方面的悄然巨变。
C.王单单能够写出《小康入门记》,与他对农村生态、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比较熟知有一定的关系。
D.唐德亮创作《黄文秀》时,不从概念出发,所以能创造出新意象、新意境,可见新时代诗歌创作不能从概念出发。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闻一多:“越是有魄力的作品,越是要戴着脚镣跳舞才跳得痛快,跳得好,只有不会跳舞的才怪脚镣碍事,只有不会作诗的才感觉到格律的束缚。”
B.穆木天《谈诗》:“诗是要暗示出人的内生命的神秘。诗是要暗示的,诗最忌说明的。”
C.英国艾略特《诗歌的社会功能》:“诗歌比散文与乡土风情有着更紧密的关系。”
D.毛泽东:“文艺是为人民服务的,不能只有阳春白雪,更要有下里巴人。”
4.请结合材料一的内容,对“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这一评论加以阐释。
5.新时代新乡土诗取得了哪些成就?又有何不足?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北斗传

黄传会

北斗——准确的全名应该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20731日,中国向全世界郑重宣告: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已全面建成,中国北斗自此开通高质量全球服务。

北斗的“孕育”,远非人类的“十月怀胎”可比,它更漫长,也更艰难、更传奇。当它从中国航天事业滚烫的“母腹”中降生的那天起,便肩负着神圣的使命。

科学家有两种,一种是“飞鸟型”的,一种是“青蛙型”的。

英国皇家学会院士、著名数学物理学家费里曼·戴森在其《飞鸟与青蛙》一书中诠释:“有些数学家像飞鸟,而另外一些像青蛙。飞鸟翱翔于高空之中,游弋于数学的广袤大地之上,目及八方。他们着眼于那些能够统一我们思考的概念,时常将领地当中不同区域的分散问题联系在一起。青蛙则栖息于泥沼之中,所见不过是附近生长着的花朵。他们着眼于特殊目标的细节,每次只解决一个问题。数学领域是丰富而优美的,飞鸟使它宽广,而青蛙则使它精致入微。”

这让我想起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孙家栋,如果说当年在研制东方红一号、实践一号等卫星时,孙家栋还是一名“青蛙型”的科学家,那么,经过三十几年的历练,他已经成为一名“飞鸟型”的航天科学家。

更准确地说,孙家栋是一位“飞鸟”和“青蛙”两者兼有的科学家。通过孙老的讲述我才得以了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近30年来最艰难、最伟大的工程。北斗已成为中国最闪亮的“国家名片”之一。

北斗的故事或许应该从灯塔一号讲起,孙家栋还记得那座尚未点燃便被熄灭的“灯塔”——

1968年初,经钱学森提议,灯塔一号导航卫星开始研制。

灯塔一号虽然没有点亮,但我国的卫星导航科研队伍得到了锻炼,积累了技术经验和技术储备。各系统特别是星上设备和地面跟踪测量设备,均获得一些有价值的成果,其中有些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为后来北斗卫星工程的上马和其他型号的研制,打下了基础、提供了借鉴。

历史将记住中国卫星导航工程的先驱——灯塔一号,也将记住那些曾为之奋斗开拓,付出巨大心血的老一辈航天人。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孙家栋有了仰望星空的习惯。孙家栋坦言,自己最初的天文知识,除了太阳和月亮,最早认识的便是北斗七星。至今他依然记得一则民间谚语:“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南,天下皆冬。”

如果将北斗一号的研制看作是一支交响乐团的话,那么,孙家栋便是乐团的指挥。

有人说,如果将卫星导航系统比喻成一株大树,那么技术就是它的树根,而频率则是大树赖以生长的土壤。没有频率,卫星导航系统将如同无地生根的大树,设计得再完美,也无施展本领的舞台。

……

这两年,我有机会走近航天人、“北斗人”,在与他们的交谈中,“祖国”“人民”“使命”“担当”等是出现频次最高的词语,而且出现得自然大方,真挚得体。我也是军人,对这些词的含义并不陌生,但我仍一次次被他们感动。

“那好,接下来一晚上的时间都属于我们了,您愿意谈多长就谈多长。”

遇见北斗三号卫星系统总设计师林宝军这样的采访对象,不由得让我也兴奋起来。

“作家同志,先问您一个问题,”他反倒采访起我来了,“20153月,北斗三号首颗试验星发射前夜,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招待所,我和相里斌院长有过一段对话,您知道我们当时说了些什么吗?”

我当然不知道。

“想知道吗?”

“说吧。”

“好,那我就向您披露一下。”林宝军说,“那天,都快大半夜了,院长突然来敲我的门,他说:‘我猜你肯定睡不着,出来透透气吧。’我们两人站在二层走廊的阳台上。此时,只见不远处的长三丙火箭巍然耸立,火箭顶端托举着的就是那颗我们非常熟悉的北斗三号首星。院长感慨地说:‘宝军啊,这颗星承载着我们太多太多的期望……’我说:‘是啊,三年的心血都凝聚在里面啊!’院长问:‘你想过没有,明天这颗星要是打不成功,我们该怎么办?’我说:‘我想的是它肯定能打成功。’‘万一呢?’‘我没想万一。’‘干咱们这一行的,怎么能不想万一?’‘那倒也是。’院长忽然变得悲壮起来:‘宝军,我告诉你,明天这颗星要是打不成功,咱们就从这里跳下去!’我不由得一震,血液都在奔腾。我像是一名即将冲锋陷阵的战士,哪怕是刀山火海都敢往前冲!”

我们常常以为只有政治家才有运筹帷幄的风险;其实,对于科学家来说,每一个举措也都与国家、与百姓息息相关,同样需要强大的评估风险能力、决策能力。

值得庆贺的是,2015330日,北斗三号首星发射圆满成功。

北斗闪烁,泽沐八方。

2020731日上午,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仪式,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全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一名科学家,孙家栋既像“飞鸟”又像“青蛙”,这说明他具有视野宽广且精致入微的特点。
B.文章写未点燃便熄灭的“灯塔”一号,强调其在人才培养、技术储备、经验积累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C.“你愿意谈多长就谈多长”,显示出采访对象林宝军的豪爽坦荡、对北斗工作了解的全面。
D.“全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不仅是对“北斗”建设的肯定,更是对“北斗”发挥作用的期盼。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关于“灯塔一号”的相关情况介绍,属于补叙,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北斗研发进程。
B.“远非人类的‘十月怀胎’可比”,强调了北斗的诞生“更漫长、更艰难、更传奇”。
C.将孙家栋看作交响乐团的指挥,突出孙家栋在北斗一号的研制中的重大作用。
D.《中国北斗传》这篇报告文学为北斗作传,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自豪之情。
8.请结合本文,简要概括“北斗精神”的内涵。
9.本文的开头和结尾为什么都强调“2020年7月31日”?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2023-10-18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部分校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联考(二)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哀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之者,莫大乎使民富且寿也。”公曰:“为之奈何?”孔子曰:“省力役,薄赋敛,则民富矣;敦礼教,远罪疾,则民寿矣。”公曰:“寡人欲行夫子之言,恐吾国贫矣。”孔子曰:“《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未有子富而父母贫者也。”

卫灵公问于孔子曰:“有语寡人曰:‘有国家者,计之于庙堂之上,则政治矣。’何如?”孔子曰:“其可也。爱人者,则人爱之;恶人者,则人恶之;知得之已者,则知得之人。所谓不出环堵之室而知天下者,知反已之谓也。”

孔子见宋君,君问孔子曰:“吾欲使长有国而列都得之,吾欲使民无惑,吾欲使士竭力,吾欲使日月当时,吾欲使圣人自来,吾欲使官府治理。为之奈何?”孔子对曰:“千乘之君,问丘者多矣,而未有若主君之问问之也。然主君所欲者,尽可得也。丘闻之,邻国相亲,则长有国;君惠臣忠,则列都得之;不杀无辜,无释罪人,则民不惑;士益之禄,则皆竭力;尊天敬鬼,则日月当时;崇道贵德,则圣人自来;任能黜否,则官府治理。”宋君曰:“善哉!岂不然乎?寡人不佞,不足以致之也。”孔子曰:“此事非难,唯欲行之云耳。”

(节选自《孔子家语·贤君》)

材料二:

圣人见本然之政,知必然之理,故其制民也,如以高下制水,如以燥湿制火。故曰:仁者能仁于人而不能使人仁义者能爱于人而不能使人爱。是以知仁义之不足以治天下也。圣人有必信之性,又有使天下不得不信之法。所谓义者,为人臣忠,为人子孝,少长有礼,男女有别;非其义也,饿不苟食,死不苟生。此乃有法之常也。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则已矣。

(节选自《商君书·画策》)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仁者A能仁B于人C而不能使D人仁E义者能F爱于人G而不能使H人爱。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急,指紧急的事,与《琵琶行》中“却坐促弦弦转急”中的“急”含义不同。
B.庙堂,指朝廷,与《岳阳楼记》中“居庙堂之高”中的“庙堂”所指相同。
C.悉,指详尽,与《桃花源记》中“悉如外人”中的“悉”含义相同。
D.不佞,指不才,其中“佞”与词语“亲贤远佞”中的“佞”含义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鲁哀公的问询,孔子的建议是让民众富裕且长寿。但鲁哀公却因为国家贫穷而认为自己做不到,孔子顺势指出,百姓富裕了,国家也会富裕。
B.孔子对卫灵公的问题,先给予肯定,然后又进一步委婉说出了自己的谏言,表明单纯在朝堂上策划是不足以治理好国家的,还要爱人和推己及人。
C.作为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君,宋国君主对治国的事问得比其他君主都详细。针对宋国国君的谦虚,孔子鼓励他说,只要想做就都可以做到。
D.材料二以利用地势的高低控制水流和用物品的干湿来控制火来设喻,形象地指出,圣人治百姓,是明白政治的准则和社会发展规律的。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国家者,计之于庙堂之上,则政治矣。
(2)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则已矣。
14.两则材料都涉及为政问题,其核心观点有何不同?请简要回答。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青玉案

曹组

碧山锦树明秋霁。路转陡,疑无地。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

凄凉只恐乡心起。凤楼远、回头谩凝睇。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


【注】①谩:徒然、空自。
1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点出时间、地点和旅行途中的景色,秋色如画,雨后的晴光更给这幅秋山行旅图增添了欢快的亮色。
B.“路转陡,疑无地”这种“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感觉,正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前奏,“忽有人家临曲水”写忽然之间惊喜的发现,行文顿挫,饶有风致。
C.“凄凉只恐乡心起”承上启下,“只恐”拓开一步,欲防范而不能,似未然而实不期而然。处此境地,“心”不由己,透过一层来写乡思之撩人,笔意更觉深沉。
D.“凤楼远、回头谩凝睇。”凤风楼,妇女居处,这里指家中的妻子。词人看到家中的妻子等待自己回家,徒然凝神而望,表达了妻子对自己的思念之情。
16.结合全词,说说这首词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2023-10-16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部分校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联考(二)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