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山东省乐陵市民生教育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9月月考语文试题
山东 高一 阶段练习 2023-10-23 64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与儒家崇圣、墨家尚贤相反,道家对于圣贤一直保持着理性的抵制,如老子的“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使民不为盗”,庄子的“至德之世,不尚贤,不使能”,在于使老百姓回到纯然朴素的状态中,削弱社会的等级差别和能力差异。法家所提倡的尚法不尚贤,意在废除人为的能力评判、德行评骘,从而使法律成为衡量人际关系的唯一标准,成为同一贤愚的绝对要求。道家想要社会回归于原始初朴的状态,实际上消解了社会组织的全部意义,而法家所设立的法,恰恰是为了维护在乱世之中的公共秩序,以期在圣人与贤臣之外,建立一个更具有可行性的社会秩序的维持方式。

法家所强调的人才选拔,不是出于道德的考虑,而是出于责任和能力的考量,试图建立一个有公法可依、责权分明的公共社会。在法家看来,国家设置各级各类行政官员,就是为了让他们去履行为公的职责,分担公共社会中的事务性工作。《慎子·君臣》中提出“官不私亲”的原则,肯定了选官必出于公。《慎子·威德》中反对“国家之政要在一人之心”,为平天下而立天子,为治国家而立国君,为管理公事而立官长。天子、国君、官长必以天下、国家、官事为本,而不能以天子、国君、官长自身的私权为本。

先秦法家以官职的大小、官阶的高低作为衡量士人社会价值的尺度。遴选出来的官员未必都是圣贤之人,但他们却是社会治理的具体执掌者,肩负起规范社会运行的责任。在君主制官僚体系下,官员的本职角色只能是协助君主治理人民,多在上向君主负责,少在下向民众负责。先秦法家吸收了道家思想,提倡君王垂拱,官员任事,《慎子·民杂》论君臣之道:“臣事事,而君无事;君逸乐,而臣任劳。”《申子·大体》也有:“君设其本。臣操其末。君治其要。臣行其详。君操其柄。臣事其常。《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更是用摇木、张纲及救火三事为例,肯定了官员在君民之间的过渡作用。尽管最终的决策权仍掌握在君王手中,但官职是因其客观必要性而存在的,官员在执事时也是相对独立的,必须遵守一切为公的基本准则。

官员行使职权时,要废私立公,明于公私之分,做到清廉、方正、奉法,这是官员的公共责任。法家明确反对官员有私,要求“人臣处国无私朝,居军无私交,其府库不得私贷于家”,批评“小臣奉禄养交,不以官为事”“群臣持禄养交,行私道而不效公忠”,官员一旦结交私人关系,很容易玩忽职守。不过,法家也承认官员在私人领域内有私,个人的私心并不绝对与公共责任冲突。

官员的社会责任不仅是承担应做的社会事务,还有一层涵义是在没有处理好时,官员要受到谴责和制裁。先秦法家完全不寄希望于道德说教,而是“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凡事一决于法,由君王对官员察言、任事、观行、考功,任何官员为政的任何环节,只要有所违背或者有所不妥,就必须对其有相应惩戒,绝不能枉法而任由之。这其实可以看作是官员问责机制的早期简单形态,问责的原则是法,问责的主体是君王,问责的方法是赏罚制度。

(选自《天下责任与先秦诸子学说的内在差异》,有删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先秦法家和道家思想都提倡君王垂拱,官员任事。都主张放权给大臣,让君主逸乐,大臣任劳,因此,官员在执事时也是独立的。
B.法家以官职的大小、官阶的高低作为衡量士人社会价值的尺度,虽然遴选出来的官员并非圣贤,但却都能够遵守一切为公不得有私的基本准则。
C.法家要求官员在行使职权时,废私立公,分清公私,做到清廉、方正、奉法,这一点对当今社会治理,官员执事也有一定的启发。
D.法家明确反对官员有私,认为官员一旦结交私人关系,很容易玩忽职守,必然与公共责任起冲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向读者阐明了儒家、墨家崇尚圣贤,道家对于圣贤理性抵制,法家则提倡尚法不尚贤,使法律成为衡量人际关系的唯一标准,成为同一贤愚的绝对要求这一观点。
B.文章运用了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阐述了儒、墨、法三家之不同,重点阐释了法家、儒家之体系的内涵。
C.文章第一段先总说,接下来的四个段落均为分说,采用的是总--分的论证结构,其中用了较多的篇幅介绍法家的治理思想。
D.文章最后点明了“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凡事一决于法,即使是协助君主治理人民的官员,在事务没有处理好时,依然要受到谴责和制裁这一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法家不寄希望于道德说教,凡事一决于法,托是非于赏罚且绝不能枉法而任由之。但问责的主体是君王,又显示出一定的局限性。
B.“官不私亲”的原则,肯定了选官必出于公,天子、国君、官长必以天下、国家、官事为本,这些思想都是非常客观进步的。
C.任何官员为政的任何环节,只要有所违背或者有所不妥,就必须对其有相应惩戒,法家为官员问责机制提供了早期的简单形态。
D.法家所设立的法,通过人为的能力和德行评价,在圣人与贤臣之外,建立了一个更具有可行性的社会秩序的维持方式。
4.请依据原文简要概括道家和法家治理天下的主要理念之异同。
5.请简要概括法家选择官员的标准。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南京

朱自清

南京是值得留连的地方,虽然我只是来来去去,而且又都在夏天。也想夸说夸说,可惜知道的太少;现在所写的,只是一个旅行人的印象罢了。

逛南京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些时代侵蚀的遗痕。你可以摩挲,可以凭吊,可以悠然遐想;想到六朝的兴废,王谢的风流,秦淮的艳迹。这些也许只是老调子,不过经过自家一番体贴,便不同了。所以我劝你上鸡鸣寺去,最好选一个微雨天或月夜。在朦胧里,才酝酿着那一缕幽幽的古味。你坐在一排明窗的豁蒙楼上,吃一碗茶,看面前苍然蜿蜒着的台城。台城外明净荒寒的玄武湖就像大涤子的画。豁蒙楼一排窗子安排得最有心思,让你看的一点不多,一点不少。寺后有一口灌园的井,可不是那陈后主和张丽华躲在一堆儿的胭脂井。那口胭脂井不在路边,得破费点工夫寻觅。井栏也不在井上;要看,得老远地上明故宫遗址的古物保存所去。

从寺后的园地,拣着路上台城;没有垛子,真像平台一样。踏在茸茸的草上,说不出的静。夏天白昼有成群的黑蝴蝶,在微风里飞;这些黑蝴蝶上下旋转地飞,远看像一根粗的圆柱子。城上可以望南京的每一角。这时候若有个熟悉历代形势的人,给你指点,隋兵是从这角进来的,湘军是从那角进来的,你可以想象异样装束的队伍,打着异样的旗帜,拿着异样的武器,汹汹涌涌地进来,远远仿佛还有哭喊之声。假如你记得一些金陵怀古的诗词,趁这时候暗诵几回,也可印证印证,许更能领略作者当日的情思。

从前可以从台城爬出去,在玄武湖边;若是月夜,两三个人,两三个零落的影子,歪歪斜斜地挪移下去,够多好。现在可不成了,得出寺,下山,绕着大弯儿出城。七八年前,湖里几乎长满了苇子,一味地荒寒,虽有好月光,也不大能照到水上;船又窄,又小,又漏,教人逛着愁着。这几年大不同了,一出城,看见湖,就有烟水苍茫之意;船也大多了,有藤椅子可以躺着。水中岸上都光光的;亏得湖里有五个洲子点缀着,不然便一览无余了。这里的水是白的,又有波澜,俨然长江大河的气势,与西湖的静绿不同,最宜于看月,一片空蒙,无边无界。若在微醺之后,迎着小风,似睡非睡地躺在藤椅上,听着船底汩汩的波响与不知何方来的箫声,真会教你忘却身在哪里。五个洲子似乎都局促无可看,但长堤宛转相通,却值得走走。湖上的樱桃最出名。据说樱桃熟时,游人在树下现买,现摘,现吃,谈着笑着,多热闹的。

清凉山在一个角落里,似乎人迹不多。扫叶楼的安排与豁蒙楼相仿佛,但窗外的景象不同。这里是滴绿的山环抱着,山下一片滴绿的树;那绿色真是扑到人眉宇上来。若许我再用画来比,这怕像王石谷的手笔了。在豁蒙楼上不容易坐得久,你至少要上台城去看看。在扫叶楼上却不想走;窗外的光景好像满为这座楼而设,一上楼便什么都有了。夏天去确有一股清凉味。

莫愁湖在华严庵里。湖不大,又不能泛舟,夏天却有荷花荷叶,临湖一带屋子,凭栏眺望,也颇有远情。莫愁小像,在胜棋楼下,不知谁画的,大约不很古吧;但脸子开得秀逸之至,衣褶也柔活之至,大有挥袖凌虚翔的意思;若让我题,我将毫不踌躇地写上仙乎仙乎四字。另有石刻的画像,也在这里,想来许是那一幅画所从出;但生气反而差得多。这里虽也临湖,因为屋子深,显得阴暗些;可是古色古香,阴暗得好。诗文联语当然多,只记得王湘绮的半联云:莫轻他北地胭脂,看艇子初来,江南儿女无颜色。气概很不错。所谓胜棋楼,相传是明太祖与徐达下棋,徐达胜了,太祖便赐给他这一所屋子。太祖那样人,居然也会做出这种雅事来了。左手临湖的小阁却敞亮得多,也敞亮得好。有曾国藩画像,忘记是谁横题着江天小阁坐人豪一句。我喜欢这个题句,江天坐人豪,景象阔大,使得这屋子更加开朗起来。

明故宫只是一片瓦砾场,在斜阳里看,只感到李太白《忆秦娥》的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二语的妙。午门还残存着,遥遥直对洪武门的城楼,有万千气象。古物保存所便在这里,可惜规模太小,陈列得也无甚次序。明孝陵道上的石人石马,虽然残缺零乱,还可见泱泱大风;享殿并不巍峨,只陵下的隧道,阴森袭人,夏天在里面待着,凉风沁人肌骨。这陵大概是开国时草创的规模,所以简朴得很;比起长陵,差得真太远了。然而简朴得好。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采取了总分结构,在总述对南京的印象之后,分写了鸡鸣寺、玄武湖直到明故宫的一系列风景。
B.作者游览南京景点,或借助怀古诗词,或讲述历史典故,或描绘前朝风物,借以阐发思古之幽情。
C.豁蒙楼在设计建造之初,就已经考虑到了与周围风景的配合,使游览者能作较好的欣赏。
D.作者认为明孝陵因为是开国时草创的规模,所以比较简陋,比不上长陵,是它的不足。
7.关于对玄武湖的叙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写玄武湖的湖光水色,使用了前后对比的手法。
B.湖里五个洲子虽本身并无可看,但起到了点缀湖水的作用,有其价值。
C.文中提及江河与西湖,是为了让读者更清楚地了解玄武湖的特点。
D.作者回忆起众人买樱桃的热闹,觉得这是湖中的一道别样的风景。
8.作者说,南京的景物大多老旧,但“经过自家一番体贴”,便不同了。请结合全文内容,概括“经过自家一番体贴”有哪些具体表现。
9.作者是如何描绘清凉山之景的?请作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陶渊明传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赢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

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之间邀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谥号靖节先生

(选自萧统《陶渊明传》,有改动)


注:①三径:西汉末年王莽专权,兖州刺史蒋诩称病隐居,在院中开辟三条小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人因以“三径”代隐士住处。“三径之资”指隐居的资本。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B.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C.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D.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表示已经成年。
B.“属文”意为写文章,此处“属”有连接之意,与《岳阳楼记》“属予作文以记之”中的“属”相同。
C.孔子学生子游任武城宰,以弦歌教化百姓,后以“弦歌宰”称以礼乐施教化的县令。文中即使用此典意。
D.元嘉,宋文帝的年号。“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从汉武帝开始使用,一直延续到清末。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博学多识。他写的《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安贫乐道,当时人们认为这一形象是陶渊明的真实写照;他在辞去彭泽令时写了《归去来兮辞》。
B.陶渊明仕途短暂。因双亲年迈,家里贫穷,他去做了州祭酒,但嫌官场烦琐,任职不久,便解职回家,此后,还担任过镇军、建威参军和彭泽令等职。
C.陶渊明清高不群。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的馈赠,也一直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D.陶渊明任真自得。他有时坐在花丛中饮酒,酣畅时便抚无弦琴寄托情感;只要有酒都愿意招待客人,如果自己喝醉,就叫客人先回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2)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酬李光化见寄二首(其二)

范仲淹

万里承平尧舜风,使君尺素半空空。

庭中无事吏归早,野外有歌民意丰。

石鼎斗茶浮乳白,海螺行酒滟波红。

宴堂未尽嘉宾兴,移下秋光月色中。


【注】①使君:汉代称刺史为“使君”,汉代以后尊称州郡长官为使君。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题目可知,本诗是一首和诗,李光化有诗寄来,诗人写诗回赠他。
B.首句里的“尧舜风”采用比喻的手法,展现了太平安定的社会景象。
C.颈联描写斗茶、饮酒的画面,充满色彩感,可看出参与者兴致颇高。
D.尾句未明写秋光月色中人的具体活动,却意境空明,给人想象空间。
15.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句子默写 | 容易(0.94)
名校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百舸争流。(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3)明明如月,___________。(曹操《短歌行》)
(4)___________,乌鹊南飞。(曹操《短歌行》)
(5)开荒南野际,______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6)__________,桃李罗堂前。(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7)__________,丘峦崩摧。(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8)忽魂悸以魄动,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9)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10)艰难苦恨繁霜鬓,___________。(杜甫《登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常想,要是为辛弃疾造像,最贴切的题目就是把栏杆拍遍。他一生大都是在被抛弃的感叹与无奈中度过的。当权者不使为官,却为他准备了锤炼思想和艺术的反面环境。他被九蒸九晒,水煮油炸,        。历史的风云,民族的仇恨,正与邪的搏击,爱与恨的纠缠,知识的积累,感情的浇铸,艺术的升华,文字的锤打,这一切都在他的胸中、他的脑海翻腾、        ,这股能量一股脑地注入诗词,化作诗词。他并不想当词人,但武途政路不通,历史        地把他逼向了词人之道。终于他被修炼得连叹一口气,也是一首好词了。说到底,才能和思想是一个人的        像一棵被扭曲、挤压的石缝里的小树,虽然成不了旗杆,却也可成一条遒劲的龙头拐杖,别是一种价值。沙场秋点兵天凉好个秋;从决心为国弃疾去病,到最后掰开嚼碎,识得辛字含义,再到自号稼轩,同盟鸥鹭,辛弃疾走过了一个爱国志士、爱国诗人的成熟过程。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精雕细刻        激荡        误打误撞        立身之本
B.千锤百炼        激荡        歪打正着        立身之本
C.千锤百炼        动荡        误打误撞        立足之处
D.精雕细刻        动荡        歪打正着        立足之处
18.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排比     对偶     比喻     反复B.夸张     借代     对偶     引用
C.夸张     排比     比喻     引用D.排比     借代     比喻     反复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像石缝里的一棵小树,虽然被扭曲、挤压,成不了旗杆,却也可成一条遒劲的龙头拐杖,别是一种价值。
B.像石缝里的一棵被扭曲、挤压的小树,虽然成不了旗杆,却也别是一种价值,可成一条遒劲的龙头拐杖。
C.虽然像石缝里的一棵被扭曲、挤压的小树,成不了旗杆,却也可成一条遒劲的龙头拐杖,别是一种价值。
D.虽然像石缝里的一棵小树,被扭曲、挤压,成不了旗杆,却也别是一种价值,可成一条遒劲的龙头拐杖。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近日,上海市消保委从除皱率、温度等方面对30款手持挂烫机进行了详细对比试验,给出了①“保姆级”的建议。

挂烫机的基本功能是②“去除褶皱”,除皱率是手持挂烫机最重要的考核标准。试验人员将预先折好800个折痕的棉布熨烫5分钟,然后记录剩余折痕数量,计算除皱率。结果显示,30台试验挂烫机的除皱率均在90%以上。然而,除皱率和产品价格并不成正比。在49元到449元的价位里,除皱率最高的是售价仅79元的③“美菱”手持式蒸汽挂烫机,除皱率达98.5%,仅剩12条折痕;而最贵的售价449元的④“摩飞”蒸汽挂烫机,除皱率为97.4%,在30款产品中排第14名。

消费者在选购手持挂烫机时,也要考虑衣服的⑤“舒适圈”。比如棉麻衣物适合高温熨烫(140-210℃),羊毛、丝绸所需温度适中(100-160℃),化纤、尼龙则无需温度太高(70-120℃)。

20.对文中五处引号的作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⑤/③④C.①/②⑤/③④D.①⑤/②/③④
21.说明性文字应当科学、准确、严谨,具有可信度,上述文字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话题作文 | 较难(0.4)
名校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生就是一场旅行,我们或走在大自然的路上,或走在文化的路上;或走在上学的路上,或走在回故乡的路上……


请选择恰当的事件,设置合适的情境,以“在路上”为主题词,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65学术论文论述类文本
6-90.4朱自清(1898-1948)  杂记(山川、景物、人事记)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30.65萧统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4-150.65范仲淹(989-1052)  近体诗(律诗和绝句)
四、名篇名句默写
160.94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7-190.65辨析并修改病句选择题组
20-210.65标点符号选择+表达
六、作文
220.4青年成长  生活体验  人生感悟  引语式材料话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