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安徽省皖南八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语文试题
安徽 高三 阶段练习 2023-11-01 18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法》于今年71日起施行,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部集中阐述我国对外工作大政方针、原则立场和制度体系,对我国发展对外关系作出总体规定的基础性涉外法律。而且中国是目前第一个有对外关系法的国家,因此这个立法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中国颁布对外关系法,既是在新的形势和国际环境下的自我完善,更是对旧范式的超越。通过一整部完整法律,确定了中国发展、中国外交的和平性质,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性质,以及开放性质,以往还没有其他哪个国家这么做过。这是对美西方渲染的中国威胁论最强有力的驳斥。打破了国强必霸逻辑的中国,开创出了新的对外交往模式,具有世界性意义。中国越强大,对世界和平与稳定的贡献就越大。只要是跟中国正常打交道的国家,都不难从对外关系法中感受到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善意和担当。

与此同时,这部法律还给当下受逆全球化浪潮和地区热点冲突影响的全球治理体系提供了难能可贵的稳定性。比如,对外关系法明确了国家善意履行有关国际条约和协定规定的义务,还明确了国家采取措施执行联合国安理会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七章作出的具有约束力的制裁决议和相关措施。对外关系法旗帜鲜明地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坚定地捍卫国际公平正义。

一些美西方舆论对中国的对外关系法感到紧张,甚至试图在第一时间抹黑它,这也是不奇怪的。这首先是美国长期滥用法律行为的自我投射。数十年来,华盛顿无数次以所谓国内法对他国搞长臂管辖,将国际法和国际准则踩在脚下,对其他国家大搞非法单边制裁或者恐吓胁迫,许多国家深受其害。现在他们看到中国出台了这么一部法律,自然会下意识地担心中国会不会用同样的手段报复美国。

当然,中国的对外关系法出台的确有一个背景,那就是美国对中国的无理打压越来越过分。现在对外关系法以法律的形式进一步表明了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决心。从这个意义上说,对外关系法是有牙齿的,谁要带着恶意跟中国打交道,试图侵犯中国正当权益,谁就一定会感受到痛,这一点也是十分明确的。

(摘编自《对外关系法,中国把态度摆到了桌面上》,环球时报2023.06.30

材料二:

和而不同的外交思想

中国古代十分重视和而不同和合外交思想。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并立,国家纷争。面对各国的差异,营造和谐相处的关系是重要的外交问题之一。正如孟子所说的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和合外交就是要承认彼此差异、不求完全一致。在晏子的故事中就体现出了和而不同的外交思想。

有一次,齐景公从打猎的地方回来,晏子在遄台随侍,粱丘据也驾着车赶来。齐景公说:只有梁丘据与我和谐啊!晏子回答说梁丘据只不过是相同而已,怎么能说是和谐呢?然后,晏子打比喻说如果用清水来给清水增加味道,谁能喝得下去?如果只是一琴或一瑟,谁能听得下去?并得出结论同之不可也如是。【注】,看起来很相似,实际上大不相同。

中国人自古就主张和而不同,《论语》中讲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国与国之间、不同文明之间应当平等交流、相互借鉴、共同进步。在外交关系中也是如此,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和平友好的外交关系

中国古代崇尚和平友好和合外交关系。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和平友好的思想深深嵌入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到今天依然是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理念。

孔子曰:德不孤,必有邻。”“亲仁善邻是中国古代和合外交思想在诸侯国关系方面的运用。当下,中国有很多好邻居。中国坚持与周边国家外交的基本方针就是与邻为善、以邻为伴

正如日本著名学者池田大作所讲的:与其说中国人是有对外推行征服主义野心的民族,不如说是在本质上希望本国和平与安泰的稳健主义者。实际上,只要不首先侵犯中国,中国是从不先发制人的。近代以来,鸦片战争、中日战争、朝鲜战争以及迄今和中国有关的战争,无论哪一次都可以叫做自卫战争

国虽大,好战必亡。所以,一个国家如果不希望战争的阴霾笼罩在自己头上,也不要对其他任何国家发动战争。希望自己的国家繁荣富强,也希望别人的国家繁荣富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应该像朋友一样、像同胞一样。就像西方所说的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世界需要和平,就像人需要空气一样,只有创造和平友好和合外交关系,才是人间正道。

合作共赢的外交目标

中国历来追求合作共赢和合外交。只是自己发展,不如大家一起发展,加强互利合作,才能产生“1+1>2”的积极效应。作为中国海洋历史上的一大创举,郑和下西洋既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也是中国与他国合作共赢的外交典范,创造了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和合”外交。

最重要的是,尽管郑和有着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队,但是在郑和七下西洋的过程中,没有发生过任何侵略和掠夺他国的事情,更没有充当海上霸主,留下的只有中国同沿途各国交流互鉴、合作共赢的历史佳话并传诵至今。

(摘编自潘志宏《中国古代的和合外交》)


【编者注】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年》中记载“晏子论和同”的相关故事。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法》目前是世界上第一部对外关系法,以鲜明中国特色开创出新的对外交往模式,展示出中国对全世界的善意。
B.中国颁布对外关系法具有世界性意义,如:有力驳斥“中国威胁论”;提出“处理国家与国际法关系”的中国答案利于全球治理体系稳定。
C.在“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句中,“一花”百花”分别喻指世界文明的“同”与“和”;“春满园”说明世界因文明“和合”而丰富多彩。
D.中国古代各诸侯国吸纳了孔子关于“德”的思考,形成了“亲仁善邻”的外交思想,当今中国与周边国家外交的基本方针也是这一思想的运用。
2.根据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颁布对外关系法,集中阐述对外工作原则等,以法律形式确定发展、外交的和平性质,由此打破“国强必霸”的逻辑。
B.与美国将国内法凌驾于国际法,对他国搞“长臂管辖”的做法不同,中国颁布的对外关系法是遵从国际法的,是正义的。
C.晋国攻虢,虞国借道将战火引至邻国虢国,结果虞国亦被晋国所灭。“唇亡齿寒”的故事可以从反面论证要“亲仁善邻”。
D.西方所说的“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与孔子《论语》中“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思想有相通性。
3.下列对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外交思想、外交关系、外交目标三个方面来论述中国古代的“和合”外交。
B.文章以晏子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做到“求同存异”“和而不同”,才能“和合”共生。
C.文章第六段引用日本学者的话,既能突出中国崇尚“和平友好”,又使论述客观。
D.文章结尾句式多变“尽管……但是……”先抑后扬“没有……只有……”反差强烈。
4.语文老师强调“在学习中要注重从典型素材中领悟写作的独特方法,并自觉运用于写作实践”。请你梳理材料二《中国古代的“和合”外交》的相关内容,归纳出该文对我们的论述文写作有哪四条启示?
5.材料一中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法》是“和平”“善意”的,也是有“牙齿”的。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风筝仙女

铁凝

①家居市区的边缘,楼房前边是一大片农民的菜地。凭窗而立,眼前地阔天高,又有粪味儿、水味儿和土腥味儿相伴,才知道你每天吃下去的确是真的粮食,喝下去的也确是活的水。

②我们不必担心再会有房子遮挡抛向远处的视线了。有消息说市政建设部门在规划把这片菜地变成一座公园。这使我们在侥幸的同时,又觉出一点儿失落,公园对于一座城市算不上什么奇迹,而一座城市能拥有一片菜地才是格外地不易。公园与生俱来地有一种刻意招引市民的气质;菜地可没打算招谁,菜们自管自安稳地在泥土里成长。

③通常,四周的居民会在清晨和傍晚沿着田间土路散步,或者小心翼翼地踩着垄沟背儿在菜畦里穿行。只在正月里,当粪肥在地边刚刚备足、菜地仍显空旷、而头顶的风已经变暖了的时候,才有人在开阔的地里撒欢儿似的奔跑,人们在这里放风筝。

④我的风筝实属普通,价格也低廉,才两块五毛钱。这是一个面带材气的仙女,鼻梁不高,嘴有点鼓;一身的粉裙子黄飘带,胸前还有一行小字,河北邯郸沙口村高玉修的风筝”“批发优惠”什么的。如此说这仙女的扎制者,便是这位名叫高玉修的邯郸农民了。虽说这位高玉修描画仙女的笔法粗陋幼稚,选用的颜料也极尽单调,但我相中了它。使我相中这风筝的,恰是仙女胸前的这行小字。它那表面的商业味道终究没能遮住农民高玉修骨子里的那点儿拙朴。他这种口语一般直来直去的句式让我决定,我就要这个仙女

⑤傍晚之前该是放风筝的好时光,太阳明亮而不刺眼,风也柔韧并且充满并不野蛮的力。举着我的仙女,小跑着将她送上天空,近处有放风筝的邻人鼓励似地督促着我放线呀快放线呀,多好的风啊……

⑥【甲】放线呀放线呀快放线呀,多好的风啊!

⑦这热情有力的鼓动在我耳边呼啸,在早春的空气里洋溢,丝线从手中的线拐子上扑簌簌地滑落着,我回过头去仰望长天的仙女,快速而小心地松着手中的线,一时间只觉得世上再也没有比这风筝仙女更像仙女的东西了。她那一脸的村气忽然被高远的蓝天幻化成了不可企及的神秘;她那简陋的衣裙忽然被风舞得格外绚丽、飘逸;她的态势忽然就呈现出一种怡然的韵致。放眼四望,天空正飞翔着黑的燕子褐的苍鹰,花的蝴蝶银的巨龙……为什么这些纸扎的玩艺儿一旦逃离了人手,便会比真的还要逼真?就好比天上的风给了它们人间所不解的自在的灵魂,又仿佛只有在天上,它们才会找到独属自己的活生生的呼吸。

⑧【乙】放线呀放线呀快放线呀,多好的风啊!

⑨有些时候,在我们这寻常的风筝队伍里,也会出现一些不同寻常的人。一辆奥迪开过来了,车上下来两三个衣着时髦的男女,簇拥着一位手戴钻戒的青年。青年本是风筝的主人,却乐于两手空空——自有人跟在身后专为他捧着风筝。那风筝是条巨大而华贵的蜈蚣,听说由山东潍坊特意订制而来,那线拐是一种结构复杂的器械,滑轮和丝线都闪着高贵的银光。

蜈蚣缓缓地迎风而起了,确是不同凡响地好看。四周爆发出一片叫好声,善意的人们以这真诚的叫好原谅了钻戒不可一世的气焰。我却有点为钻戒感到遗憾,因为他不曾碰那蜈蚣,也不曾碰一碰风筝线,只在随员替他将蜈蚣放上蓝天之后,他才从他们手中接过线盒拎住。他那神情不像一个舵手,更像一个被大人娇纵的孩童。

⑪我想起一个爱放风筝的同事。他曾告诉我,小时候在乡下时,糊风筝买不起线,就用家里没有用的碎棉线一段段接起来,代替风筝线。线的接头太多,也不结实。有一次他的风筝正在天上飞着,线断了,风筝随风飘去,他就跑着追。为了那个风筝,他一口气跑了七八里地。

⑫我知道我开始走神儿,我的风筝线就在这时断掉了。风把仙女兜起又甩下,仙女摇摆着身子朝远处飘去。天色已暗,我开始追赶我的仙女,越过脚下的粪肥,越过无数条垄沟和畦背,越过土路上交错的车辙,也越过钻戒们不以为然的神色。我坚持着我的追赶,只因为这纯粹是仙女和我之间的事,与别人无关。当暮色苍茫、人声渐稀时,我终于爬上一座猪圈,在圈顶找到了歪躺在上边的仙女。我觉得这仙女本是我失散已久的一个朋友,这朋友有名有姓,她理应姓高,与邯郸沙口村那个叫做高玉修的农民是一家人。

⑬大而圆的月亮突然就沉甸甸地悬在了天空,在一轮满月的照耀下,我在想究竟什么叫做放风筝。我不知道。但是,有了风筝的断线,有了仙女的失踪,有了我追逐那仙女的奔跑,有了我的失而复得,我方才明白,欢乐本是靠我自己的双脚,靠我自己货真价实的奔跑到达我心中的;联接地上人类和天上仙女之间那和平心境的,其实也不是市场上出售的风筝线。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二段,作者从精神气质的角度对比“公园”和“菜地”的不同,窥探城市文明的异变。
B.“我”决定买下仙女风筝,因为“我”从“口语一般直来直去”的广告中看出扎制者拙朴的本色。
C.甲、乙两句独立成段,构成间隔反复,充分抒发“我”对风筝自在高飞的赞叹及对自然的热爱等。
D.“我”用“钻戒”“蜈蚣”代称青年人和他的风筝,表达对被物质享受包裹的青年人的厌恶。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用“你”的人称代替“我”的口吻,更能激起读者对自然原始的乡土生活的情感共鸣。
B.文章第七段以疑问句写出自然的神秘之感,让人震惊、赞叹。改写为肯定句则效果不尽相同。
C.文章第十一段插叙的故事,虽不属于中心内容,不参与情节发展,但对表达主题有积极作用。
D.文章第十二段以排比连写“我”追赶“仙女”的过程,凌乱的踪迹突显出“我”心无旁骛的执着。
8.旁批点评是一种良好的自主阅读方法。请以“风筝·生活·快乐”为关键词,结合文本第⑩~⑪段的相关内容写一则旁批点评。
9.有人认为,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所流露的对乡村的情感与她在《哦,香雪》中的表达相矛盾。对此你怎么看?简要阐述理由。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威王问于莫敖子华曰:自从先君文王以至不谷之身,亦有为爵劝,不以禄勉,以忧社稷者

莫敖子华对曰:昔令尹子文,缁帛之衣以朝,鹿裘以处;未明而立于朝,日晦而归食;朝不谋夕,无一月之积。

吴与楚战于柏举,三战入郢。君王身出,大夫悉属,百姓离散。蒙毂结斗于宫唐之上,舍斗奔郢,入大宫,负离次之典以浮于江,逃于云梦之中。昭王反郢,蒙毂献典,五官得法,而百姓大治。此蒙毂之功,多与存国相若,封之执跬,田六百畛。蒙觳怒曰:‘毂非人臣,社稷之臣。苟社稷血食,余岂虑无君?’遂自弃于磨山之中,至今无冒

王乃大息曰:此古之人也。今之人。焉能有之耳?

莫敖子华对曰:昔者先君灵王好小要,楚士约食,冯而能立,式而能起。若君王诚好贤,此臣者,皆可得而致之。

(摘编自《战国策·楚策一》)

材料二:

十一年,威王卒,子怀王熊槐立。

怀王六年,楚使柱国昭阳将兵而攻魏,破之于襄陵。又移兵而攻齐,齐王患之。陈轸为秦使齐,曰:王勿忧,请令罢之即往见昭阳军中,曰:愿闻楚国之法,破军杀将者何以贵之?昭阳曰:其官为上柱国,封上爵执跬。陈轸曰:其有贵于此者乎?昭阳曰:令尹。陈轸曰:今君已为令尹矣,此国冠之上。臣请得譬之。人有遗其舍人一卮酒者,舍人相谓曰:‘数人饮此,不足以遍,请遂画地为蛇,蛇先成者独饮之。’一人曰:‘吾蛇先成。’举酒而起,曰:‘吾能为之足。’及其为之足,而后成人夺之酒而饮之,曰:‘蛇无足,今为之足,是非蛇也。’今君相楚而攻魏破军杀将功莫大焉冠之上不可以加矣。又移兵欲攻齐。齐畏公甚,公以是为名居足矣,官之上非可重也。战无不胜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后归,犹为蛇足也。不若引兵而去以德齐,此持满之术也。昭阳曰:善。引兵而去。

(摘编自《史记·楚世家》)

[注]①无君:指不得仕。②无冒:指子孙不在显位。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今君相楚A而攻魏B破军杀将C功D莫大焉E冠之上F不可G以H加矣。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谷,本意是不结果实,用来比喻人没有德行,所以绝后;古代王侯以此自警、自谦。
B.“以忧社稷者乎”与“余岂虑无君乎”都使用了疑问语气词“乎”,但用法并不相同。
C.适,文中是恰好的意思。与成语“适当其冲”“适逢其会”中的“适”字含义都相同。
D.“蛇固无足”与“余固笑而不信也”(《石钟山记》)两句中的“固”字含义不相同。
1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莫敖子华推崇令尹子文,是因为令尹子文勤于政事,廉洁守法,安于贫困,是为国家安危而忧虑的臣子。
B.楚都沦陷,君王公卿逃难,蒙毂潜回楚宫,背上楚国的离次大典逃亡,为楚昭王保留了治国的法律依据。
C.莫敖子华追叙楚灵王的故事,指出君王的行为对国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并劝谏楚威王应“好贤”而“致之”。
D.为楚国冲锋陷阵的将士,按楚国军功法,最高可以得到上柱国将军官职,封上等爵位,手执蛙玉的赏赐。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昔者先君灵王好小要,楚士约食,冯而能立,式而能起。
(2)齐畏公甚,公以是为名居足矣,官之上非可重也。
14.昭阳将军是否符合楚威王所问求的“忧社稷者”?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说明。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鹊桥仙·华灯纵博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①蘋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

[注]①占断:完全占有。②镜湖:唐开元间,诗人贺知章告老还乡,唐玄宗诏赐镜湖剡溪一角。
1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华灯纵博”三句,词人以倒叙之笔,回忆自己从前在军中的畅快生活。
B.“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绘的渔翁生活是词人所追求的。
C.“轻舟八尺”三句,写词人尽享烟雨空灵的风光,情景交融,心境旷远。
D.“镜湖元自属闲人”句,引贺知章的典故,表明镜湖风月本就应属闲人。
16.明代杨慎《词品》评价此词“英气可掬”,有人认为词中除英气外还有不平之气。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其“不平之气”。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